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 Tunisian Orthopedic Institute: Major Strain Microbiological Profile
1
作者 Hajer Kilani Salma Kaoual +1 位作者 Fatma Kaabi Sophia Bouhalila Besbes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3期91-105,共15页
Backgrou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detected in the hospital and in the commun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consultation in everyday practice;it represents a major source of antibiotic consumption. T... Backgrou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detected in the hospital and in the commun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consultation in everyday practice;it represents a major source of antibiotic consumption. This study’s objectives were to outline the microbiological profile of Tunisian patients with UTI and assess antibiotic resistance over the course of three years at the Orthopedic Institute. Methods: All strains identified in urine samples between January 1st, 2019, and December 31st, 2021, were included. Standard laboratory procedur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bacterium. The Microscan Walkway 40 Plus was used to do biochemical assays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he EUCAST criteria we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findings. Results: A total of 1313 strains were isolated. The bacteriological study showed the predominance of enterobacteria (96.8%), especially E. coli (52.2%) and K. pneumoniae (19.3%). Overall resistance rates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as follows: for hospital, E. coli strains were in descending order amoxicillin (73.05%), trimeth/sulfamethoxazole (46.9%), ofloxacin (40.3%), 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 (35.05%) and gentamicin (20.5%). Our results showed low resistance to fosfomycin for E. coli 2.6% in hospitals while ≥12.1% for K. pneumoniae. Amikacin resistance remains medium-low for E. coli being ≥20% and 10% for K. pneumonia. Nitrofuran resistance has affected 1.06% of E. coli strains in hospital settings and 21.5% of K. pneumoniae.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 production was present in a number of enterobacteria (19.3% of K. pneumoniae and 14.4% of E. coli).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E. coli and K. pneumoniae producers ESBLs in UTI is increasing. Rigorous surveillance of resistance rate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empirical treatment and limit the spread of multiresistant st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M-NEGATIVE UTI HOSPITAL Community BACTERIA
下载PDF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Uropathogenic Klebsiella Species in Port Harcourt
2
作者 Moore Ikechi Mike-Ogburia Tombari Pius Monsi Easter Godwin Nwokah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23年第2期333-353,共21页
Backgrou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s a severe public health issue that affects a wide range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ith Klebsiella pneumoniae accounting for up to 25% of al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he h... Backgrou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s a severe public health issue that affects a wide range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ith Klebsiella pneumoniae accounting for up to 25% of al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he higher rate of UTI associated with uropathogenic Klebsiella specie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hypervirulent and antibiotic-resistant strains facilitated by the misuse and overuse of antibiotics as well as other sociodemographic and behavioural practices of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uropathogenic Klebsiella species in Port Harcourt, Nigeria. Methodology: The study employed 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 comprising 300 subjects clinically suspected of hav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ttending the Rivers Stat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and the Rivers State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between March to August 2022. A standard urine culture procedure was used to ascertain significant bacteriuria after which Klebsiella coloni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using standard bacteriological techniques. The data generated from this study was represented as frequency and percentages,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Chi-square with the aid of GraphPad Prism Software Version 9.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defined as a p-value of less than 0.05 at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Result: The prevalence of uropathogenic Klebsiella sp. was 16%, with sex, pregnancy status, and religion of the individuals substantially linked (p p Klebsiella species. Conclusion: This study reports a relatively high prevalence of uropathogenic Klebsiella species at 16%, with the sex and pregnancy status of the subjects being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p Klebsiella species in the current study. Health promotion and awareness efforts should be prioritised to inform susceptible demographics about their risk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uropathogenic Klebsiella species via targeted educational campaigns, collaboration with healthcare providers, use of social media and online platforms, workplace wellness programs, and community outreach programs amongst others.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before prescriptions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upheld in all clinic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opathogenic UTI KLEBSIELLA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下载PDF
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干预
3
作者 张益民 李幼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膀胱输尿管返流 VUR 外科手术 尿路感染 utis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黄增相 陶骅 +7 位作者 徐雯 徐迅科 金姝 张健 魏建东 何超 李文放 林兆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UTI)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58例符合严重脓毒症性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UTI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UTI)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58例符合严重脓毒症性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UTI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胸阻抗法(TEB)测定SV、氧合指数(Pa O2/Fi O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CT、CRP和乳酸水平、SV、Pa O2/Fi O2、Murray肺损伤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TI治疗组患者Pa O2/Fi O2显著升高(P<0.05),血浆PCT、CRP和乳酸水平下降明显以及28 d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UTI注射液能够降低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血浆PCT、CRP的浓度,降低乳酸水平,改善临床症状,降低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脓毒症 PCT CRP 乳酸 UTI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菌群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鑫 赵宝珍 +1 位作者 杨敬芳 李继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目的 监测近 3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 0 0 0、2 0 0 1年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大肠埃希菌仍是引发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占 5 0 %左右 ... 目的 监测近 3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 0 0 0、2 0 0 1年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大肠埃希菌仍是引发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占 5 0 %左右 ,其次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非发酵菌属细菌 ;3年相比 ,葡萄球菌属细菌检出率逐渐减少 ,肠球菌和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 ;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增加 ,尤其是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 70 %以上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好。结论 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本院流行病学变化、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 ,合理应用抗生素 ,减少耐药性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UTI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施旖旎 黄子通 +1 位作者 蒋龙元 王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38-739,共2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了解UTI对SIR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了解UTI对SIR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CRP)、IL-10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B组明显,MODS发生率下降,炎性介质CRP、IL-6、TNFα、IL-10水平在A组改变较B组明显。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SIRS的临床症状,对炎性介质起免疫调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SIRS 乌司他丁 UTI 炎性介质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患者 结论 水平 目的
下载PDF
249株自泌尿道分离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崔颖鹏 陈冬梅 +2 位作者 黄焕宜 罗兰 曾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5-548,共4页
目的 了解从我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尿液标本中所分离的 2 4 9株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分析。方法 将中段尿标本定量接种于CLED培养基 ,用VITEKAMS 60全自动细菌培养仪进行鉴定 ,药敏用K B法 ,用WHONET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 目的 了解从我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尿液标本中所分离的 2 4 9株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分析。方法 将中段尿标本定量接种于CLED培养基 ,用VITEKAMS 60全自动细菌培养仪进行鉴定 ,药敏用K B法 ,用WHONET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从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分离出 2 4 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 2 0 7株占 83 1 % ,革兰氏阳性球菌 42株占 1 6 9% ;分离率由高到低为大肠埃希氏菌 46 2 % ,肺炎克雷伯氏菌 9 6 % ,铜绿假单胞菌 9 2 % ,粪肠球菌 8 0 % ,阴沟肠杆菌 5 2 % ,无乳链球菌 2 4% ,鲍氏不动杆菌1 2 % ,其它占 1 8 2 %。药敏试验提示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最高 ,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最为敏感。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泌尿道感染中占绝对优势 ,其中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 ,革兰氏阳性球菌中粪肠球菌最为多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药敏试验 UTI 抗生素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肝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叶启发 陈知水 +4 位作者 曾凡军 沙波 宫念樵 李岗山 明英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2期1-2,5,共3页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 (UTI)在肝移植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 :在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对 2 9例各种终末期肝病施行 31例次肝移植 ,本组术前 3天及术后 7d分别应用UTI。对照组为 1995年以来施行的 36例未用UTI肝移植组。两组分别观...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 (UTI)在肝移植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 :在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对 2 9例各种终末期肝病施行 31例次肝移植 ,本组术前 3天及术后 7d分别应用UTI。对照组为 1995年以来施行的 36例未用UTI肝移植组。两组分别观察血、尿淀粉酶、HCT、IL - 2、BUN、Cr、ARDS、胸水、腹水等指标。结果 :用药组较对照组术后近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减少。结论 :UTI具有抗手术侵袭、减少炎性介质释放、稳定细胞膜等效应 ,并因而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 马司他汀 UTI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昌娥 张莹 +1 位作者 石珊珊 杨红荣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9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 2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UTI组及联合治疗组,脉搏指示心输出量连续监测(PiCCO)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血管阻力(SVR)等,测定血浆脑型利钠肽(BNP)...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 2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UTI组及联合治疗组,脉搏指示心输出量连续监测(PiCCO)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血管阻力(SVR)等,测定血浆脑型利钠肽(BNP)、降钙素原(PCT)及IL-6浓度,评估心肺功能。结果四组患者BNP、CO、CI下降,SVR回升(P<0.05),PCT、IL-6(P<0.05),明显下降,心肺功能好转,联合治疗效果最好。结论联合治疗有效治疗感染性休克,与强效抗感染、改善心肺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I 血必净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玉红 张玉想 +1 位作者 胡振杰 王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大鼠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及肾组织ET-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大鼠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及肾组织ET-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n=12):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CLP+乌司他丁(UTI)组。CLP组分时间点(0h、3h、6h、12h)测定血浆ET-1水平。12h后取动脉血及肾组织,测定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及ET-1水平,并测定ET-1mRNA在肾脏的表达水平,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血浆Cr、BUN、ET-1及肾脏组织ET-1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LP组比较,CLP+UTI组血浆Cr、BUN、ET-1及肾脏组织ET-1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浆ET-1水平6h达高峰。Sham组肾脏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正常。CLP组肾脏光镜下可见肾小球体积缩小,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管型形成,肾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改变;电镜下可见基底膜增厚、足突细胞排列紊乱、融合、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变性等改变。CLP+UTI组肾脏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较CLP组好转。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ET-1水平及降低ET-1mRNA在肾脏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sepsis) 急性肾损伤(AKI) 乌司他丁(UTI) 内皮素-1(ET-1) 肾脏
下载PDF
复发性尿路感染免疫机制研究意义及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蒋春波 金伟民 孙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8期735-737,共3页
关键词 复发性尿路感染 免疫机制 感染性疾病 UTI 普通人群 成年女性 健康女性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严重烧伤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才教 林才 +3 位作者 徐建军 洪宝顺 曹国洲 张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严重烧伤 乌司他丁 患者 UTI 白介素-6 TNF—α 水平 变化 观察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双重打击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远旭 夏明珠 +2 位作者 丁登峰 李诗恩 张雪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6-1120,I0013,共6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αtin,UTI)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双重打击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双重打击模型组(HS/L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HS/L+U组...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αtin,UTI)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双重打击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双重打击模型组(HS/L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HS/L+U组),每组8只。对照组股静脉给予NS5mL/kg生理盐水;模型组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双重打击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50000U/kg。容量复苏后6h处死大鼠。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丙氨酸转氨酶(ALT)及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浓度,同时检测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对肝损伤评分。Wester—blot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L组平均动脉压(MAP)在复苏后2—6h降低;与HS/L组比较,HS/L+U组MAP在复苏后3~6h升高。与对照组比较,HS/L组血清TNF-α、IL—1β、IL-10、NO、ALT、AST浓度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浓度、MPO活性及NF—κB表达升高;与HS/L组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TNF-α、IL-1β、IL-10、NO、ALT、AST浓度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MDA浓度、MPO活性及NF—κB表达降低。HS/L组肝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S/L+U组肝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HS/L组。结论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复苏一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UTI) 失血.性休克 复苏 内毒素 肝损伤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志成 周昌娥 +3 位作者 郑翔 王莉 刘伯毅 陈黎 《西部医学》 2012年第3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感染性休克动物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经腹腔内注射内毒素制作兔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和UTI组;对照组静脉点滴生理盐水,药物治...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感染性休克动物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经腹腔内注射内毒素制作兔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和UTI组;对照组静脉点滴生理盐水,药物治疗组给予集束化治疗,UTI组集束化治疗+UTI,连续1周;模型制作前及制作后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3组实验动物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LVEF:(56.91±2.04)%vs(53.22±2.13)%vs(55.49±1.29)%,P>0.05],但UTI组NT-proBNP最低[第1周:(1134.1±52.4)%vs(1013.2±46.9)%vs(945.1±67.1)%,P<0.05];[第2周:(935.6±47.8)%vs(831.9±57.8)%vs(639.3±48.7)%,P<0.05],细胞凋亡下降:[(10.25±0.23)%vs(7.15±0.54)%vs(5.08±0.61)%,P<0.05],感染性休克后1周内TNF-α明显下降[(327.5±13.1)%vs(293.1±12.5)%vs(254.1±11.3)%,P<0.05],其后3组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异。结论 UTI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细胞凋亡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UTI)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免疫抑制小鼠急性重症肺部感染中巨噬细胞亚型变化与乌司他丁调控效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秦科 邝晓聪 +9 位作者 孙煦勇 董建辉 蓝柳根 黄莹 曹嵩 李美思 李壮江 李海滨 苏庆东 周洁惠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状态下重症肺部感染小鼠肺巨噬细胞亚型变化情况,观察乌司他丁(UTI)干预的巨噬细胞调控效应,初步明确其拮抗重症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0只小鼠;其中模型组...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状态下重症肺部感染小鼠肺巨噬细胞亚型变化情况,观察乌司他丁(UTI)干预的巨噬细胞调控效应,初步明确其拮抗重症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0只小鼠;其中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甲泼尼龙(30 mg/kg),气管内滴注内毒素(10 mg/kg)制备免疫低下急性重症肺部感染小鼠模型;乌司他丁组则在建模前后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10~5 U/kg)干预;主要观察小鼠呼吸情况、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构成、肺组织病理改变与评分以及M1和M2巨噬细胞等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M2巨噬细胞的CD163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肺泡灌洗液细胞中M1巨噬细胞分泌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和M2巨噬细胞标志与分泌分子CD206、Arg-1、IL-10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差,部分小鼠出现呼吸窘迫现象,其中模型组小鼠肺泡腔与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增宽,乌司他丁组病变减轻,与模型组相比,肺损伤评分显著降低〔(肺损伤评分(分):6.77±0.85比8.21±0.92,P<0.05〕,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但两组差异不大。除i NOS外,M1和M2巨噬细胞相关分子均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乌司他丁组M1巨噬细胞相关分子TNF-α、IL-6以及M2巨噬细胞相关分子IL-10、CD206均显著降低〔TNF(2^(-ΔΔCt)):0.42±0.18比0.76±0.12,IL-6(2^(-ΔΔCt)):0.72±0.26比1.22±0.32,IL-10(2^(-ΔΔCt)):3.91±1.35比6.84±2.13,CD206(2^(-ΔΔCt)):0.61±0.91比0.92±0.31,均P<0.05〕,而i NOS和Arg-1则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别。此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乌司他丁组肺组织M2巨噬细胞的CD163表达,其结果明显低于模型组〔CD163(A)值:31 430.0±2 417.97比69 855.0±6 489.5,P<0.05〕,但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辅助T细胞Th1单向偏移Th2免疫抑制状态中,重症肺部感染的巨噬细胞呈M1偏向M2亚群优势活化的状态,乌司他丁则可能通过调控M1与M2亚群再平衡来发挥其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小鼠 重症肺部感染 巨噬细胞 UTI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昌娥 方志成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4期647-648,共2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效果。方法 21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UTI)组及血必净+UTI联合治疗组。测定纤支镜肺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监测血浆降钙素原(PCT...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效果。方法 21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UTI)组及血必净+UTI联合治疗组。测定纤支镜肺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监测血浆降钙素原(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评估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纤支镜肺灌洗液IL-6、TNF-α及血浆PCT均明显下降(P<0.05),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提高(P<0.05),免疫功能改善。结论血必净联合UTI可更有效改善脓毒血症疗效,与强力抗感染、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UTI 脓毒血症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熊斐 林垂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5-106,共2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收集该院 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随机分为UTI治疗组及对照组 ,分别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 ,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使用UTI治...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收集该院 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随机分为UTI治疗组及对照组 ,分别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 ,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使用UTI治疗急性胰腺炎 ,与对照组相比 ,腹部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 ,痊愈率达 76 .9% ,对照组为 5 1.4 %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UTI可明显缓解胰腺炎的临床症状、抑制胰酶、减轻炎性介质对胰腺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司他丁(Ulinastatin UTI) 急性胰腺炎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玉红 张坤 胡振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dusfunction,SIMD)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n=8):正常对照(Control)组、SIMD组、SIMD+小剂量乌司他丁(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dusfunction,SIMD)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n=8):正常对照(Control)组、SIMD组、SIMD+小剂量乌司他丁(5万U/kg)(LU)组、SIMD+大剂量乌司他丁(10万U/kg)(HU)组.心脏超声观察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并留取小鼠静脉血及心脏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心脏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cTn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Western印记法测定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心脏组织的蛋白表达.结果SIMD组与Control组比较,LVEF、LVFS明显下降(分别为49.38±6.97 vs.80.63±5.13,25.13±5.44 vs.49.25±4.27,P<0.01),血浆cTnⅠ(ng/mL)、CK(U/L)、TNF-α(μg/L)、IL-1β(μg/L)水平以及心脏组织TLR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3.66±0.61 vs.2.75±0.33,3480.70±714.05 vs.1485.19±444.28,185.57±43.73 vs.42.15±19.06,61.63±21.36 vs.31.57±5.49,0.94±0.13 vs.0.61±0.12,P<0.01).SIMD+HU组与SIMD组比较,LVEF、LVFS明显升高(分别为68.13±5.22 vs.49.38±6.97,37.38±4.21 vs.25.13±5.44,P<0.01),血浆cTnⅠ、CK、TNF-α、IL-1β水平以及心脏组织TLR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分别为2.91±0.39 vs.3.66±0.61,2309.91±575.94 vs.3480.70±714.05,124.73±27.18 vs.185.57±43.73,40.78±12.09 vs.61.63±21.36,0.71±0.14 vs.0.94±0.13,P<0.01).SIMD+LU组与SIMD组比较,LVEF、LVFS有升高趋势,血浆cTnⅠ、TNF-α、IL-1β水平以及心脏组织TLR4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trol组心脏形态学结构正常,SIMD组及SIMD+LU组可见部分心肌纤维断裂、间质水肿、细胞间隙变大、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SIMD+HU组心脏组织学改变较SIMD组好转.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对SIMD小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抑制心脏组织中TLR4表达进而抑制下游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小剂量乌司他丁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sepsis) 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SIMD) 乌司他丁(UTI) Toll样受体4(TLR4) 心脏
下载PDF
UTI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正国 周四维 +3 位作者 宋晓东 罗刚 刘继红 叶章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54-755,761,共3页
目的 体外研究尿胰蛋白酶抑制物对人膀胱癌T2 4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的影响 ,探讨UTI抑制膀胱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不同量的UTI对体外培养的人移行细胞膀胱癌T... 目的 体外研究尿胰蛋白酶抑制物对人膀胱癌T2 4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的影响 ,探讨UTI抑制膀胱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不同量的UTI对体外培养的人移行细胞膀胱癌T2 4细胞uPA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和RT PCR结果均表明 ,UTI能拮抗uPA的表达并呈负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UTI能有效抑制人膀胱癌T2 4细胞uPA的表达 ,为UTI抑制膀胱肿瘤侵袭和转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胰蛋白酶抑制物(UTI) 膀胱肿瘤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uPA)
下载PDF
小儿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小春 蓝俊伟 +2 位作者 杨青 陈敏广 林瑞霞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泌尿系感染(UTI)是儿科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其中复杂性UTI复发率高,治疗相对较困难,肾瘢痕形成比率高,是引起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复杂性UTI是指伴有泌尿系结构或功能异常的UTI,其中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 泌尿系感染(UTI)是儿科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其中复杂性UTI复发率高,治疗相对较困难,肾瘢痕形成比率高,是引起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复杂性UTI是指伴有泌尿系结构或功能异常的UTI,其中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引起小儿复杂性UTI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笔者回顾性对比分析小儿复杂性和非复杂性UTI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干预、降低复发率、保护肾功能及改善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影像学特征 临床特点 复杂性 小儿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慢性肾功能衰竭 UT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