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酸基对掺杂酞菁在溶胶-凝胶复合体系中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詹红兵 杜育红 +2 位作者 林春莺 赵旭成 秦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50-1852,共3页
选择、设计具有代表性无取代酞菁镍(NiPc)和周环带有4个磺酸基的四磺化酞菁镍(NiTSPc),采用溶胶-凝胶湿化学将其均匀掺入SiO2凝胶基质,制备无机基质酞菁掺杂复合光功能材料并考察磺酸基的引入对掺杂酞菁在溶胶-凝胶复合体系中UV/Vis吸... 选择、设计具有代表性无取代酞菁镍(NiPc)和周环带有4个磺酸基的四磺化酞菁镍(NiTSPc),采用溶胶-凝胶湿化学将其均匀掺入SiO2凝胶基质,制备无机基质酞菁掺杂复合光功能材料并考察磺酸基的引入对掺杂酞菁在溶胶-凝胶复合体系中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磺酸基的引入有助于改善酞菁的溶解性,进而实现其与溶胶-凝胶体系的稳定互溶,使酞菁均匀掺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掺杂 磺酸基 溶胶-凝胶复合体系 uv/Vis吸收光谱
下载PDF
掺Eu(TTA)_3phen的聚乙烯膜的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林同 张聿高 +1 位作者 顾慰中 王素青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4-36,共3页
制备了含稀土配合物 Eu(TTA) 3phen的聚乙烯 (PE)荧光膜 ,研究了膜的 U V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并与配合物在丙酮溶剂中的光谱作了对比。结果发现 Eu(TTA) 3phen在 PE膜中的 U V吸收光谱发生了红移 ,荧光发射谱也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 制备了含稀土配合物 Eu(TTA) 3phen的聚乙烯 (PE)荧光膜 ,研究了膜的 U V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并与配合物在丙酮溶剂中的光谱作了对比。结果发现 Eu(TTA) 3phen在 PE膜中的 U V吸收光谱发生了红移 ,荧光发射谱也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由 Eu3+引起的 ,而是由制膜助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聚乙烯膜 uv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农膜材料 Β-二酮 发光性能
下载PDF
四-α(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铜LB膜制备及电子吸收光谱研究
3
作者 左霞 陈志敏 +1 位作者 贺春英 吴谊群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将四-a(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铜在亲水基片上以Z型成膜方式拉制了多层LB膜。膜崩溃压为60 mN·m-1,分子极限面积为0.33nm2。研究了酞菁铜的成膜条件,表明LB膜形成与水的纯度、铺展剂、铺展量、推膜速度等因素有关。不同层数... 将四-a(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铜在亲水基片上以Z型成膜方式拉制了多层LB膜。膜崩溃压为60 mN·m-1,分子极限面积为0.33nm2。研究了酞菁铜的成膜条件,表明LB膜形成与水的纯度、铺展剂、铺展量、推膜速度等因素有关。不同层数的酞菁铜LB膜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LB膜中酞菁铜分子之间是以J-聚集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铜 LB膜 uv/Vis吸收光谱
下载PDF
镧锶钴复合氧化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4
作者 陶新秀 裴立宅 +1 位作者 张千峰 陈同云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硝酸镧、硝酸锶、硝酸钴为金属源,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于180℃下保温24 h合成镧锶钴复合氧化物。XRD分析表明产物为斜方六面体钙钛矿结构的La0.8Sr0.2CoO3-δ晶相。SEM分析表明产物为球状颗粒,尺寸约0.5~1μm。红外吸收光谱表... 以硝酸镧、硝酸锶、硝酸钴为金属源,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于180℃下保温24 h合成镧锶钴复合氧化物。XRD分析表明产物为斜方六面体钙钛矿结构的La0.8Sr0.2CoO3-δ晶相。SEM分析表明产物为球状颗粒,尺寸约0.5~1μm。红外吸收光谱表明产物主要为La0.8Sr0.2CoO3-δ,此外还残留部分柠檬酸和吸附的水。紫外吸收光谱于326 nm和385 nm位置处存在两个小的吸收峰,这可能是由La0.8Sr0.2CoO3-δ晶体界面处的缺陷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8Sr0.2CoO3-δ 水热合成 XRD SEM IR吸收光谱 uv吸收光谱
下载PDF
钒氧酞菁与萘酞菁的光限幅循环特性及光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苗 甄啸 +2 位作者 郑婵 黄娟 詹红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7,共3页
采用Z-扫描测试技术及UV/Vis吸收光谱研究钒氧酞菁(VOPcs)与萘酞菁(VONcs)的光限幅循环特性及光稳定性。结果表明,钒氧2,11,20,29-四取代叔丁基-2,3-萘酞菁最初表现出最好的光限幅效应,但光稳定性较差。钒氧2,9,16,23-四取代苯氧基-29H,... 采用Z-扫描测试技术及UV/Vis吸收光谱研究钒氧酞菁(VOPcs)与萘酞菁(VONcs)的光限幅循环特性及光稳定性。结果表明,钒氧2,11,20,29-四取代叔丁基-2,3-萘酞菁最初表现出最好的光限幅效应,但光稳定性较差。钒氧2,9,16,23-四取代苯氧基-29H,31H-酞菁具有较强的光限幅效应和良好的光稳定性,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光限幅材料。探讨了VOPcs与VONcs的光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扫描 uv/Vis吸收光谱 酞菁
下载PDF
利他唑酮的波谱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进 姚尚辰 +2 位作者 尹利辉 许明哲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6-772,共7页
目的对利他唑酮的波谱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其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质谱(MS)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谱)进行测定,分析其UV和IR谱图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归属。结果... 目的对利他唑酮的波谱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其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质谱(MS)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谱)进行测定,分析其UV和IR谱图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归属。结果通过波谱学的综合解析,首次确证了利他唑酮的相对构型。结论该研究为利他唑酮及其他恶唑烷酮类药物的结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唑酮 核磁共振(NMR) 质谱(MS) 紫外吸收光谱(uv) 红外吸收光谱(IR)
下载PDF
丁氟螨酯的波谱学数据解析与结构确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一鸣 陈志雪 杨晓云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4-231,共8页
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的特点.本文对其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质谱(MS)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UV和IR谱图特... 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的特点.本文对其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质谱(MS)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UV和IR谱图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确证了丁氟螨酯的结构.该研究将为丁氟螨酯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结构确证 丁氟螨酯 质谱(MS) 紫外吸收光谱(uv) 红外吸收光谱(IR)
下载PDF
新型连翘脂素-布洛芬酯合物的波谱学数据解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樊宏宇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8,共11页
以连翘脂素和布洛芬为原料,通过Schotten-Baumann酯化合成了酯合物——连翘脂素-布洛芬酯.对其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1D和2D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 以连翘脂素和布洛芬为原料,通过Schotten-Baumann酯化合成了酯合物——连翘脂素-布洛芬酯.对其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1D和2D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H NOE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进行了解析,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连翘脂素 布洛芬 红外吸收光谱(IR) 紫外吸收光谱(uv)
下载PDF
水溶性高质量二维材料纳米片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颜元凯 顾杰 +1 位作者 王帅 万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8,共7页
近几年来,二维(2D)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纳米科学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其中液相分离具有层状结构的块体材料来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相比于化学气相沉积(CVD)等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通过块体层状材料的剥离制备二维材料及其分... 近几年来,二维(2D)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纳米科学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其中液相分离具有层状结构的块体材料来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相比于化学气相沉积(CVD)等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通过块体层状材料的剥离制备二维材料及其分散液的方法具有低成本、可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这里主要研究以液相剥离(LPE)的方法制备石墨烯(graphene)、六方氮化硼(h-BN)和四种过渡金属硫属化物(TMDs)溶液,这种水溶性的二维材料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点。使用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研制的层状纳米片的物质组分、表面结构等进行表征,通过紫外(UV)吸收光谱估算出不同离心转速下的浓度,最后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的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测出用于MoS2纳米片电解质门控的离子液体体电容,分析可见制得的二维材料纳米片平均尺寸在400 nm左右,离子溶液的体电容为1.21 F/cm3,该体电容是研究电子器件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上述表征结果对基于水溶性二维材料纳米片的电子器件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2D)材料 液相剥离(LEP) uv紫外吸收光谱(uv) 循环伏安法(CV)
下载PDF
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合成及性质理论研究
10
作者 沈美琦 何伟平 王德堂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5-1061,共7页
以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L/6-311g(d,p)方法,进行了反应机理分析.在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分子结构全优化的基础上,对其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紫外-可见吸... 以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L/6-311g(d,p)方法,进行了反应机理分析.在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分子结构全优化的基础上,对其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进行了量子力学计算.根据反应机理的计算结果,讨论了各反应步骤的特点;根据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的计算结果,对谱图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 密度泛函(DFT) 反应机理 红外光谱(IR) 核磁共振谱(NMR)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比较四川产厚朴根皮与干皮水提冻干粉的化学成分
11
作者 韩君 李厚聪 +3 位作者 张志锋 王晓彤 陈敬然 张志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3期44-50,共7页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比较四川产厚朴根皮与干皮水提冻干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四川产厚朴根皮与干皮水提冻干粉进行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比较四川产厚朴根皮与干皮水提冻干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四川产厚朴根皮与干皮水提冻干粉进行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进行测定。结果:分析其UV和IR谱图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并对其^(1)H NMR和^(13)CNMR信号进行了归属,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结论:该研究将为厚朴的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核磁共振(NMR) 红外吸收光谱(IR) 紫外吸收光谱(uv) 1H-1H COSY 1H-13 C HSQC
下载PDF
2-丁烯醛生产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级解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秀梅 宋广清 +2 位作者 席宏波 周岳溪 牛远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99-3905,共7页
采用超滤膜法将2-丁烯醛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7个级分,并应用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um,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采用超滤膜法将2-丁烯醛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7个级分,并应用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um,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所占比例及物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8.57%;采用GCMS对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级分进行分析,定性出27种化合物,包含醛、酮、酯、醇、酚、酸、烷烃类及其他苯系物等,其峰面积占有机物峰面积总和的比例分别为6.9%、5.3%、35.4%、13.2%、4.6%、0.4%、1.7%、16.8%,总和为84%.UV和FT-IR分析结果均显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区间的光谱吸收特征没有明显差别,级分中存在含有不饱和双键、羟基、羰基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与GC-MS检测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为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丁烯醛生产废水 超滤膜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紫外吸收光谱(uv) 红外光谱(FT-IR)
原文传递
Clay-protein ultrathin films:Design and bio-catalytic performance study 被引量:2
13
作者 MIAO ShiDing QIU ZhiGuo CUI P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1842-1855,共14页
In recent years, immense interest has been paid to the biomolecular architecture with the aim of protein assembly in two di- mensions on solid substrates, and the constructions of clay-protein ultrathin films (CPUFs... In recent years, immense interest has been paid to the biomolecular architecture with the aim of protein assembly in two di- mensions on solid substrates, and the constructions of clay-protein ultrathin films (CPUFs) are particularly concerned.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recent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protein molecules (lysozyme, papain, protamine, bovine serum albumin) immobilized on clay mineral (Na-saponite) platelets and assembled in monolayered or multilayered hybrid ultrafilms or nanofilms. Two techniques including alternate layer-by-layer (LbL) assembly and the Langmuir-Blodgett (LB) are de- scribed in detail. A variety of means, including UV-vis absorption,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TR-FTIR) spectroscopy, XRD, AFM and surface chemistry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lms in terms of quantification of protein and clay.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is a prominent but not the only driving force in CPUF construction. In the case of LB technique, we managed to manipulate the elementary clay mineral platelets (1.3 nm in thickness) and assemble proteins into CPUFs with the aid of surfacta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CPUFs was monitored via surface pressure vs. time (a--t) kinetics curves and surface pressure vs. area (a--A) isotherms. The factors that in- fluence protein adsorption on the clay layer, such as surfacta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clay, equilibrium time, categories of pro- tein, and injection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rameters such as protein amount (nS), packing density (O), and average surface area per molecule (.(2) of deposited CPUFs were measured via method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spectroscopy.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surface chemistry with those of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surface chemistry method is a useful tool in investigating CPUFs. We also found that the water soluble protein molecules could form protein-clay hybrid monolayer over the dilute clay dispersions without addition of surfactants, and CPUFs containing elementary clay sheets and protein with great homogeneity were easily prepared by controlling certain surface pressure. To investigate the bi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immobilized lysozyme in CPUFs, we deposited CPUFs onto a cover glass, and installed the cover glass in a flow cell-grown reactor for Comamonas testosteroni (WDL7-GFP) incub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 liferation of WDL7-GFP is greatly suppressed by lysozyme,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lysozyme still retains its bioactivity after it is immobilized in the CPU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clay mineral ultrathin films DESIGN bio-catalytic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