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BIAD1通过抑制nNOS/NO途径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1
作者 郑海平 涂然然 +1 位作者 陈春丽 胡治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2-1344,共13页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均极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治疗的关键。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UbiA prenyltransferase domain containing 1 protein,UBIAD1)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酶...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均极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治疗的关键。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UbiA prenyltransferase domain containing 1 protein,UBIAD1)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酶,参与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脂代谢、氧化应激等,这些过程均与IRI有关。本研究探讨UBIAD1在脑IRI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成神经细胞瘤(mouse neuroblastoma Neuro2a,N2a)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以过表达UBIAD1的慢病毒载体转染N2a细胞,构建稳定过表达UBIAD1的细胞模型。第1部分实验将N2a细胞分为5组:未经OGD处理(non-OGD)组、经OGD处理4 h后分别再灌注0、4、12、24 h组;第2部分实验将N2a细胞分为6组:正常细胞(Con)+non-OGD组、转染空载体细胞(EV)+non-OGD组、UBIAD1过表达细胞(OE)+non-OGD组、Con+OGD处理(OGD/R)组、EV+OGD/R组、OE+OGD/R组;第3部分将N2a细胞分为8组:Con+non-OGD组、OE+non-OGD组、Con+non-OGD+NOS特异性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组、OE+non-OGD+7-NI组、Con+OGD/R组、OE+OGD/R组、Con+OGD/R+7-NI组、OE+OGD/R+7-NI组。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高尔基体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Griess试剂盒检测NO的释放,分别通过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UBIAD1、分泌途径衍生钙离子转运ATP酶1(secretory pathway Ca^(2+)-ATPase isoform 1,SPCA1)、NO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non-OGD组相比,经OGD处理4 h后再灌注0、4、12及24 h的各组N2a细胞中UBIA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或P<0.01),且再灌注时间越长,UBIAD1表达水平下调越显著。与Con+OGD/R组、EV+OGD/R组相比,OE+OGD/R组UBIA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1),细胞凋亡率均下降(均P<0.01),细胞活力均增高(均P<0.01),高尔基体碎裂较少,形态保存较完整,SPCA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OE+non-OGD组与Con+non-OGD组相比,OE+OGD/R组与Con+OGD/R组相比,内皮型NOS(endothelial NOS,eNOS)及神经元型NOS(neuronal NOS,nNO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下调(P<0.05或P<0.01),NO含量均减少(均P<0.01);Con+OGD/R+7-NI组与Con+OGD/R组相比,OE+OGD/R+7-NI组与OE+OGD/R组相比,NO含量均减少(均P<0.01),N2a细胞凋亡率均下降(均P<0.01)。结论:UBIAD1可减轻神经细胞OGD/R损伤,改善OGD/R后高尔基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NOS/NO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再灌注 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尔基体 分泌途径衍生钙离子转运ATP酶1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O途径
下载PDF
移行上皮反应基因TERE1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夏炎枝 赵为 +3 位作者 魏雄 吴时敏 王西明 红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3-918,923,共7页
目的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移行上皮反应基因TERE1蛋白的跨膜结构,并预测分析其重要蛋白结构域功能。检测TERE1在细胞中表达定位。方法采用不同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TERE1的蛋白跨膜结构及重要结构域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绿色荧光... 目的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移行上皮反应基因TERE1蛋白的跨膜结构,并预测分析其重要蛋白结构域功能。检测TERE1在细胞中表达定位。方法采用不同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TERE1的蛋白跨膜结构及重要结构域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移行上皮反应基因(pEGFP-TERE1)重组质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T2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ERE1在细胞中表达定位。结果 TERE1蛋白为多次跨膜的蛋白,保守的区域形成3个环loop 1、loop 2和loop 3;N端和loop 1含有高度保守的位点;以loop 2和loop 3之间的区域采用PROSITE软件分析显示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家族具有一致性序列。采用菌液PCR、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验证pEGFP-TERE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TERE1主要在T24细胞浆中表达。结论 TERE1为多次跨膜的蛋白,保守的区域形成3个环,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家族具有一致性序列。TERE1主要在T24细胞浆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上皮反应基因 膀胱癌 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功能域1 生物信息
下载PDF
施奈德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致病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振宏 黄玉迪 解举民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296-300,共5页
施奈德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SC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症状为角膜中脂质异常积累。有研究结果表明,SCCD由UbiA异戊烯基转移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UBIAD1)基因突变引起。UBIAD1突变后分子构型改变,不能与3-羟基-3-甲基戊二... 施奈德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SC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症状为角膜中脂质异常积累。有研究结果表明,SCCD由UbiA异戊烯基转移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UBIAD1)基因突变引起。UBIAD1突变后分子构型改变,不能与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受体(HMGCR)解离,HMGCR不能通过泛素化途径降解,导致HMGCR在内质网膜聚集,胆固醇合成增多,诱发SCCD疾病。本文中笔者就UBIAD1的功能和SCCD致病的分子机制进行重点综述,旨在为SCC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奈德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 ubia异戊烯基转移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 胆固醇生物合成 脂质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