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控等级孔UiO-66(Ce)中Ru纳米团簇的电子态、丰度和微环境用于高效催化双环戊二烯加氢
1
作者 李如硕 汪琳梦 +7 位作者 周佩云 林璟 刘志远 陈娟 赵丹凤 黄秀兵 陶志平 王戈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催化石油加工副产物双环戊二烯(DCPD)加氢得到的四氢双环戊二烯(THDCPD)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燃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传统DCPD加氢催化剂在反应中存在使用寿命短和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周期有序多... 催化石油加工副产物双环戊二烯(DCPD)加氢得到的四氢双环戊二烯(THDCPD)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燃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传统DCPD加氢催化剂在反应中存在使用寿命短和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周期有序多孔材料,有望成为用于DCPD加氢的新型高效催化剂.通过引入介孔或大孔来构建等级孔MOFs(HP-MOFs),可以克服微孔对DCPD等大客体分子的扩散限制,促进底物分子向HP-MOFs内部活性位点转移.此外,加入合适的金属组分(如价格相对低廉的Ru)到HP-MOFs,可以使金属的原子利用率最大化,优化活性位点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协同提升催化性能.因此,发展HP-MOFs与金属组分间异质结构的调控方法,建立构效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HP-UiO-66(Ce),设计和构建了介孔UiO-66(Ce)负载钌纳米簇(NCs)异质材料,并用于催化DCPD加氢反应.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脱附和DCPD加氢结果表明,与微孔和大孔UiO-66(Ce)相比,介孔UiO-66(Ce)独特的结构在催化剂制备和DCPD加氢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1)具有配体缺失缺陷的Ce-oxo簇促进了Ru^(3+)的有效吸附;(2)微孔框架的约束作用实现了Ru NCs的有效固定和均匀分散,抑制了Ru NCs的团聚和流失,保证了催化剂的稳定性;(3)介孔结构为DCPD和H_(2)底物分子提供了高效的传质通道,也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中心,促进DCPD与H_(2)底物分子的吸附和活化.此外,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可以精确控制Ru NCs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分布和微环境.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Ru NCs和Meso-UiO-66(Ce)之间Ru-O-Ce强异质界面的形成导致了晶格畸变,Ru@Meso-UiO-25-200中Ru^(0)和M-O占比最多,主要来源于还原处理得到的Ru NCs和Ru-O-Ce异质界面中Ru‒O键的形成,且样品中Ru0的含量与Ru^(3+)吸附温度呈反相关趋势,与样品还原温度呈正相关趋势.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金属Ru0作为主要活性位点,极大地促进了DCPD和H2的吸附,并激活了催化剂上吸附的DCPD的C=C键,促进了DCPD两个C=C双键的“共吸附”和连续化加氢过程.因此,介孔UiO-66(Ce)和Ru NCs异质结构的构建,在低温(60℃)下仅用35 min就实现了DCPD催化加氢得到四氢双环戊二烯(THDCPD)(100%转化率和~100%选择性),且循环使用6次后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综上,本文通过等级孔和异质结构的构筑,证明了介孔结构在大底物分子催化反应中的结构优越性,并进一步揭示了催化剂合成条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理性设计新型MOFs基功能材料在催化、吸附、储能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孔 uio-66(ce) Ru纳米簇 双环戊二烯 微环境调控
下载PDF
功能化UiO-66(Ce)基材料吸附废水中有机染料的机理研究
2
作者 曹文秀 梁紫钰 +5 位作者 郑云云 邓利国 唐汝露莎 周鑫 徐双 王立勤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为了系统研究UiO-66(Ce)中氨基的引入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影响,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UiO-66(Ce)和UiO-66(Ce)-NH_(2)材料,选用阳离子型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罗丹明B和阴离子型有机染料甲基橙、刚果红为吸附质,测试了UiO-66(... 为了系统研究UiO-66(Ce)中氨基的引入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影响,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UiO-66(Ce)和UiO-66(Ce)-NH_(2)材料,选用阳离子型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罗丹明B和阴离子型有机染料甲基橙、刚果红为吸附质,测试了UiO-66(Ce)和UiO-66(Ce)-NH_(2)材料对5种有机染料的吸附量和吸附动力学,并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和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氨基的引入反而降低了UiO-66(Ce)对有机染料的吸附量,特别是显著降低了其对阳离子型有机染料的吸附量,可能是因为氨基的引入降低了该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而且具有正电荷的氨基的引入会降低UiO-66(Ce)-NH_(2)晶体与阳离子有机染料的相互作用力;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UiO-66(Ce)和UiO-66(Ce)-NH_(2)对上述5种有机染料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它们与有机染料分子之间存在着静电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等,即该过程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ce) 有机染料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Modified UiO-66 Catalyst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NH_(3)-SCR Denitration
3
作者 吴彦霞 梁海龙 +2 位作者 CHEN Yufeng HU Liming WANG Chunpe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1-267,共7页
Zircon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UiO-66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and UiO-66 was modified by adding regulators such as formic acid,acetic acid,and hydrochloric acid.The NH_(3)-SCR reactiv... Zircon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UiO-66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and UiO-66 was modified by adding regulators such as formic acid,acetic acid,and hydrochloric acid.The NH_(3)-SCR reactivity of the samples was evaluated by the denitration activity evaluation system,and the UiO-66 and the regulator-modified UiO-66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SEM,BET,FTIR,TG,NH_(3)-TPD,etc.,the effects of regulator types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UiO-66 we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after adding the modifier,the morphology of UiO-66 changes from irregular quadrilateral with serious agglomeration to particles with regular crystal shape and good dispersibility,and the crystal morphology of the catalyst is improved.In addition,after adding the modifier,UiO-66 has a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tronger surface acidity,which optimizes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UiO-66.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of NH_(3)-SCR show that the low-temperature activity of UiO-66 is poor,and it only shows a certain catalytic activity at higher temperatures.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UiO-66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adding the regulator.Among them,the UiO-66-HCl modifi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ha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and the denitration rate reached 70%when the denitration temperature was 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 catalyst catalytic denitration NH_(3)-SCR MODIFIED
下载PDF
高性能柔性自支撑CNFs@UIO-66@PANI复合膜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4
作者 吴鹏九 李珊珊 +4 位作者 徐传健 刘长海 王世颖 王文昌 陈智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7,共9页
以纳米纤维素(CNFs)为柔性基体,在其表面通过溶剂热反应原位生长UIO-66纳米层,随后通过原位聚合将聚苯胺(PANI)沉积在CNFs@UIO-66表面,真空抽滤得到柔性纳米膜,并组装成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考察了CNFs/UIO-66比例以及苯胺(ANI)浓度对CN... 以纳米纤维素(CNFs)为柔性基体,在其表面通过溶剂热反应原位生长UIO-66纳米层,随后通过原位聚合将聚苯胺(PANI)沉积在CNFs@UIO-66表面,真空抽滤得到柔性纳米膜,并组装成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考察了CNFs/UIO-66比例以及苯胺(ANI)浓度对CNFs@UIO-66@PANI复合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Fs/UIO-66的比例对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能有关键影响,当CNF/UIO-66比例为1∶1电流密度在1 A·g^(-1)时,复合膜比容量高达1287 F·g^(-1),随着CNF/UIO-66中UIO-66比例的增加,复合膜的比电容下降;当CNF/UIO-66比例为1∶3时,复合膜的比电容降至554 F·g^(-1)。将复合膜组装成柔性对称固态超级电容器,当功率密度为200 W·kg^(-1)时,能量密度为47.39 Wh·kg^(-1),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次后,循环稳定性高达100%,表现出极佳的稳定性,亦证实了CNFs@UIO-66@PANI复合膜在柔性储能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uio-66 PANI 固态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聚酰亚胺/UIO-66薄层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纳滤性能
5
作者 代新雷 马文中 +2 位作者 钟璟 张新妙 孟凡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6,106,共9页
传统纳滤膜面临“trade-off”效应,不能够在保证截留的情况下提高膜通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将UiO-66和UiO-66-NH 22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纳米材料分别引入水相和有机相,通过界面聚合反应,辅以亚胺化处理制备4种不同的聚酰亚胺(PI)复合纳滤... 传统纳滤膜面临“trade-off”效应,不能够在保证截留的情况下提高膜通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将UiO-66和UiO-66-NH 22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纳米材料分别引入水相和有机相,通过界面聚合反应,辅以亚胺化处理制备4种不同的聚酰亚胺(PI)复合纳滤(NF)膜,研究UiO-66的氨基化及不同添加方式对膜的结构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I NF膜相比,4种PI复合NF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UiO-66-NH 2添加水相具有最佳的纳滤性能,对CaSO_(4)的截留为91%,水通量为219 L/(m^(2)·h·MPa).4种PI复合NF膜在有机溶剂(THF、DMAc、MT、NMP)中浸泡48 h后,其通量衰减<0.1%,CaSO_(4)的截留率变化<1%;在120 h的长期运行中,通量衰减量在9~17 L/(m^(2)·h·MPa)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 水相添加 有机相添加 聚酰亚胺
下载PDF
UiO-66衍生物孔结构调控对其质子传导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路宁悦 张雪莲 +3 位作者 高慧 柴冰倩 白熙 李银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40-2046,共7页
基于微孔UiO-66-NH_(2)合成体系采用水诱导的方法制备出具有多级孔结构的UiO-66-NH_(2),后经修饰处理制备出含有不同基团的多级孔UiO-66-X衍生物,并对所制材料的质子传导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 基于微孔UiO-66-NH_(2)合成体系采用水诱导的方法制备出具有多级孔结构的UiO-66-NH_(2),后经修饰处理制备出含有不同基团的多级孔UiO-66-X衍生物,并对所制材料的质子传导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_(2)吸附-脱附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所制材料的物化性质进行详细表征,并揭示了UiO-66-X衍生物的孔结构和基团类型对质子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多级孔结构的UiO-66-X衍生物可吸附较多水分子形成氢键网络以促进其质子迁移,同时,含较多质子源和质子跳跃位点数目的基团也可增强质子传导。在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93%的实验条件下,Hier-UiO-66-IM表现出最优的质子传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衍生物 孔结构 质子传导
下载PDF
UiO-66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震 丁颖 +1 位作者 汪易平 徐丽慧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2,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由于其具有诱人的特性,近年来在消除有毒污染物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UiO-66具有热稳定性好,遇热不易分解;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在空气、水、氯仿及多种溶剂条件下都不易分解或变性;对高外压具有优异的耐受性能等特性。... 金属-有机骨架(MOF)由于其具有诱人的特性,近年来在消除有毒污染物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UiO-66具有热稳定性好,遇热不易分解;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在空气、水、氯仿及多种溶剂条件下都不易分解或变性;对高外压具有优异的耐受性能等特性。主要原因是锆团簇与有机配体之间的强Zr—O键和高配位数。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其在废水处理中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主要简述了将UiO-66作为优良的水稳定性MOF用于高效去除(吸附分离和降解)有机染料,并对其今后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 uio-66 水稳定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UiO-66-NH_(2)的改性及其吸附Cu^(2+)性能
8
作者 袁近秋 吕章怡 +3 位作者 梁宇宁 毕明春 高彦华 陈颖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的UiO-66-NH_(2),用多巴胺(DA)对其进行后合成改性,制备了UiO-66-NH_(2)/PDA复合材料,用于去除重金属Cu^(2+)。探究了pH、初始ρ(Cu^(2+))、接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u^(2+)...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的UiO-66-NH_(2),用多巴胺(DA)对其进行后合成改性,制备了UiO-66-NH_(2)/PDA复合材料,用于去除重金属Cu^(2+)。探究了pH、初始ρ(Cu^(2+))、接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u^(2+)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数据分别符合准二级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初始ρ(Cu^(2+))=50 mg/L,pH=5.5,t<30 min,Cu^(2+)去除率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NH_(2) Cu^(2+) 吸附 功能化 多巴胺
下载PDF
UiO-66-NH_(2)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醇的催化氧化
9
作者 段章圭 裴毅 +6 位作者 郑姗姗 王召阳 王勇光 王骏杰 胡杨 吕春欣 钟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作氧化剂条件下,以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作为模型反应,系统地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各组分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在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60℃下反应5 h便可将苯甲醇定量转化为苯甲醛,并对其他苄基醇、烯丙基醇和杂芳基醇等底物也展现出良好活性。此外,循环利用3次后,该催化剂活性几乎不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_(2)O基催化剂 uio-66-NH_(2) 复合材料 醇选择性氧化
下载PDF
UiO-66@GO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10
作者 王震 丁颖 +2 位作者 汪易平 徐丽慧 潘虹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7,共10页
为探究UiO-66的制备及应用,以四氯化锆为金属中心,采用水热法制备出UiO-66,并针对UiO-66的分散性较差、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等问题,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碳基材料对UiO-66进行复合修饰,通过后合成法成功制备出UiO-66@GO复合材料。通过F... 为探究UiO-66的制备及应用,以四氯化锆为金属中心,采用水热法制备出UiO-66,并针对UiO-66的分散性较差、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等问题,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碳基材料对UiO-66进行复合修饰,通过后合成法成功制备出UiO-66@GO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SEM、XPS、BET等对UiO-66@GO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底物,研究了pH值和质量比等因素对UiO-66@GO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3、GO与UiO-66的质量比为1∶5时,制备出的UiO-66@GO复合材料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达到了96.4%,比单一UiO-66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提高了1.1倍。以上结果可为UiO-66在处理印染废水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MOF) uio-66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下载PDF
UiO-66-NH_(2)/wood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甲醛吸附性能研究
11
作者 房梦迪 丁佳蓉 +2 位作者 赵爱晨 胡泽文 刘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69-273,共5页
以巴沙木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在木材管道内原位生成UiO-66-NH_(2)/wood复合材料;以甲醛为降解目标,对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并借助XRD、FT-IR、SEM和热重分析表征手段探讨了材料结构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木材为... 以巴沙木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在木材管道内原位生成UiO-66-NH_(2)/wood复合材料;以甲醛为降解目标,对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并借助XRD、FT-IR、SEM和热重分析表征手段探讨了材料结构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木材为载体制备的UiO-66NH_(2)/wood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尺寸为木材的2倍,且其在200℃以下热稳定性较UiO-66-NH_(2)材料有明显提高,UiO-66-NH_(2)/wood复合材料对甲醛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100 min内对甲醛最高吸附效率为95.64%,其对甲醛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表现为物理吸附,经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其甲醛的吸附过程以内部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uio-66-NH_(2)/wood 甲醛 吸附
下载PDF
BiOCl/UiO-66-NH_(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介颖泽 王英戈 +1 位作者 张卫珂 杨艳青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3-1452,共10页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BiOCl/UiO-66-NH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分析(BET)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UiO-66-NH_(2...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BiOCl/UiO-66-NH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分析(BET)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UiO-66-NH_(2)颗粒均匀地嵌在BiOCl的花状结构上,形成紧密接触的界面。该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经可见光照射40 min可以完全去除溶液中的RhB,降解能力是纯BiOCl材料的3.53倍。光催化活性的增强归因于BiOCl和UiO-66-NH_(2)之间形成的Z型异质结,该异质结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和转移。此外,该复合光催化剂在连续4次循环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对RhB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 uio-66-NH_(2) 复合材料 Z型异质结 光催化 降解
下载PDF
电化学快速合成UiO-66及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d^(2+)
13
作者 刘晓东 《测试技术学报》 2024年第5期474-480,共7页
由于目前合成UiO-66需要高温和长时的苛刻条件,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在无需添加锆盐、常温和2 h的条件下快速合成出UiO-66,并用其制备UiO-66/玻碳电极(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d^(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由于目前合成UiO-66需要高温和长时的苛刻条件,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在无需添加锆盐、常温和2 h的条件下快速合成出UiO-66,并用其制备UiO-66/玻碳电极(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d^(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BET)的表征及分析可知,合成的UiO-66为菱形十二面体结构,结晶度良好,比表面积较大,可达到1 054.455 m^(2)/g,总孔隙体积为0.709 cm3/g。同时,探索出最佳检测条件为:NaAc-HAc缓冲溶液pH值为5、富集电压为-1.0 V、富集时间为120 s。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基于UiO-66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Cd~(2+)的检测灵敏度为4.10 AM^(-1),最低检测限为0.037μM,显示出较好的检测Cd^(2+)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回收实验表明,检测实际汾河水样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电化学 uio-66 Cd^(2+)检测
下载PDF
血红蛋白封装UiO-66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4
作者 王建铭 张子捷 曾涵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36-39,共4页
本文采用UiO-66材料作为血红蛋白的锚定载体。制备Hb/UiO-66电极,利用光谱学表征和电化学分析手段,深入研究Hb与UiO-66材料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分子内部的电子迁移和H_(2)O_(2)的电还原产生的影响,该体系成功实现... 本文采用UiO-66材料作为血红蛋白的锚定载体。制备Hb/UiO-66电极,利用光谱学表征和电化学分析手段,深入研究Hb与UiO-66材料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分子内部的电子迁移和H_(2)O_(2)的电还原产生的影响,该体系成功实现了UiO-66固定化酶的直接电化学。Hb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UiO-66表面,研究表明Hb/UiO-66可以直接实现酶的电子迁移且电化学还原反应类型为表面控制型。灵敏度(S)和检出限(DL)分别为8.3×10^(-4)A·L·mol-1和3.18×10^(-8) mol/L,米氏常数(Km)为17.96μM。说明Hb保持着对底物H_(2)O_(2)较好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 血红蛋白 电化学 相互作用 H_(2)O_(2)
下载PDF
介孔及非介孔UiO-66-NH2对水溶液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胡达松 林泽文 +4 位作者 邱声瑞 黄礼涛 林芊芊 陈浩 黄晓辉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以氨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和Zr4+反应制备介孔UiO-66-NH2和非介孔UiO-66-NH2,并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介孔UiO-66-NH2具有明显的介孔孔道;通过对污染物亚甲基蓝、罗丹明B和双氯芬酸钠进行吸附的实验发现,介孔的引入明显增... 以氨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和Zr4+反应制备介孔UiO-66-NH2和非介孔UiO-66-NH2,并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介孔UiO-66-NH2具有明显的介孔孔道;通过对污染物亚甲基蓝、罗丹明B和双氯芬酸钠进行吸附的实验发现,介孔的引入明显增强UiO-66-NH2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在25℃下,充分震荡90 min后,介孔UiO-66-NH2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率高达9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NH2 水溶液 介孔 污染物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配体缺陷Pd@UiO-66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
16
作者 王栋 何耀辉 +13 位作者 周丹枫 关伟鑫 何亚军 冯启龙 王鹏 侯少文 陈欣辉 王奕星 苟焕其 郭锋浩 王梦闯 王天姿 刘金德 倪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4-1263,共10页
选择乙酸作为调节剂,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缺陷数量的UiO-66-xHAc载体,通过浸渍-反应法将金属Pd封装入UiO-66-xHAc中,得到了一系列Pd@UiO-66-xHAc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反应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脱附、X射... 选择乙酸作为调节剂,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缺陷数量的UiO-66-xHAc载体,通过浸渍-反应法将金属Pd封装入UiO-66-xHAc中,得到了一系列Pd@UiO-66-xHAc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反应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热重分析(TG)等表征技术,发现改变乙酸用量时,配体缺陷数量会随着乙酸用量的提高而增加,同时催化剂的Lewis酸的强度和数量也随之线性增加。虽然增加乙酸用量能够提升乙醇的转化效率,但是过量的Lewis酸量反而会促进乙醚等副产品的生成。当使用Pd@UiO-66-50HAc催化剂时,在温度为250℃、压力为2 MPa、LHSV为4 h^(-1)的反应条件下,乙醇转化率可以达到60.1%,同时正丁醇的选择性达到40.5%,正丁醇的收率达到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正丁醇 uio-66载体 配体缺陷 LEWIS酸
下载PDF
两步干凝胶转化法制备UiO-66膜并用于己烷异构体的高效分离
17
作者 王宇轩 花敬贤 +1 位作者 潘宜昌 徐南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己烷异构体是石化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对其进行高效低能耗分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由于其精准可调的孔道结构和表面功能,在解决挑战性的己烷异构体分离方面备受关注。本文报道了一种以两步干凝胶转化策略制备连... 己烷异构体是石化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对其进行高效低能耗分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由于其精准可调的孔道结构和表面功能,在解决挑战性的己烷异构体分离方面备受关注。本文报道了一种以两步干凝胶转化策略制备连续致密UiO-66薄膜的方法。对UiO-66膜的形成过程与微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两次引入锆凝胶是形成致密膜的关键,一方面锆凝胶和晶种的混合相作为前躯体层为膜的初步生长提供了均匀且丰富的多尺度成核位点,另一方面锆凝胶的二次自转化可以密封UiO-66膜的晶间缺陷。渗透汽化试验证实了两步干凝胶转化法制备的UiO-66膜能够优先渗透直链和单支链烷烃而排阻双支链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uio-66 干凝胶转化 己烷异构体 渗透汽化
下载PDF
DDP功能化UiO-66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罗浩文 李番番 +4 位作者 吴韦 李旭光 钱勇 张梦晨 刘建喜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4-1073,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设计的组成结构以及可调的表面物化性质,在润滑油纳米添加剂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MOFs纳米颗粒与基础油之间差的相容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中...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设计的组成结构以及可调的表面物化性质,在润滑油纳米添加剂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MOFs纳米颗粒与基础油之间差的相容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中选择具有良好化学、机械和热稳定性的UiO-66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并通过将3种不同分子链长和结构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分子在UiO-66上进行组装.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动态光散射和高频摩擦磨损试验机对DDP修饰前后UiO-66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化学结构、粒径分布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DDP分子可以通过配位相互作用组装在UiO-66纳米颗粒表面而不会破坏初始MOFs的形状尺寸和结晶性,DDP的修饰有效改善了UiO-66纳米颗粒在溶剂以及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进一步将其作为润滑油纳米添加剂,可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并能有效提高基础油的抗载能力以及综合摩擦学性能.最后,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摩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DP分子修饰的UiO-66纳米颗粒通过DDP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摩擦反应膜以及Zr-MOFs的“滚珠轴承”效应,有效减少了摩擦副表面的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uio-66 表面修饰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UiO-66-NH_(2)/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用于CO_(2)分离的研究
19
作者 朱海山 刘向东 +3 位作者 郑海敏 何明 段翠佳 陈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199,共6页
以高比表面积、纳米尺寸的UiO-66-NH_(2)作分散相,以聚醚酰亚胺(PEI)作连续相,通过干-湿相转化纺丝法分别制备了PEI和UiO-66-NH_(2)/PEI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通过FT-IR、XRD、SEM等研究了UiO-66-NH_(2)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以高比表面积、纳米尺寸的UiO-66-NH_(2)作分散相,以聚醚酰亚胺(PEI)作连续相,通过干-湿相转化纺丝法分别制备了PEI和UiO-66-NH_(2)/PEI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通过FT-IR、XRD、SEM等研究了UiO-66-NH_(2)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iO-66-NH_(2)的引入使中空纤维膜过渡层结构从树枝状结构变为泡孔状结构;在UiO-66-NH_(2)/PEI中空纤维膜的CO_(2)/N_(2)选择性与PEI中空纤维膜相比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UiO-66-NH_(2)/PEI中空纤维膜的CO_(2)渗透通量从8.09 GPU提升到32.09 G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NH_(2) 聚醚酰亚胺 中空纤维混合基质膜 CO_(2)分离
下载PDF
UIO-66-OH用于SALDI-MS灵敏检测美洲大蠊中氨基小分子肽
20
作者 王静楠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4年第4期12-18,共7页
本文构建了测定小分子化合物美洲大蠊氨基小分子肽的新方法。以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UIO-66-OH为基质,与传统的基质进行比较,成功地检测出无背景干扰的美洲大蠊氨基小分子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快... 本文构建了测定小分子化合物美洲大蠊氨基小分子肽的新方法。以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UIO-66-OH为基质,与传统的基质进行比较,成功地检测出无背景干扰的美洲大蠊氨基小分子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美洲大蠊氨基小分子肽的SALDI-MS方法。由于UIO-66-OH能消除生物样品中内源性大分子物质的干扰,并对美洲大蠊氨基小分子肽LTAPGL-NH_(2)有很强的富集作用,UIO-66-OH-SALDI-MS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血浆实际样品中LTAPGL-NH_(2)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OH 多肽 美洲大蠊 SALDI-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