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网络医疗管理平台在维汉族化疗间歇期带管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郑艳 王梅 +1 位作者 张庆庆 唐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PICC网络医疗管理平台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肿瘤化疗间歇期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维族和汉族各69例PICC置管患者,均按照基于网络医疗平台的电话、短信、QQ群和PICC园地论坛等管理方式进行健康管理干预3个月,观察管理... 目的探讨PICC网络医疗管理平台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肿瘤化疗间歇期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维族和汉族各69例PICC置管患者,均按照基于网络医疗平台的电话、短信、QQ群和PICC园地论坛等管理方式进行健康管理干预3个月,观察管理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汉族患者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维族患者,汉族患者导管管理能力总分显著高于维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ICC网络医疗管理平台使PICC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但还要加强对维族患者PICC健康管理的针对性,以进一步提高其导管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维吾尔族 汉族 化疗间歇期 PICC 网络医疗管理平台 并发症 导管自我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
下载PDF
五代宋金元时期回鹘对中原丝绸织金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46-48,共3页
织金技艺随着对外交流繁盛的隋唐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古代丝织品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产生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丝织品的艺术表现格局和面貌,并达到极高的艺术价值,形成我国丝织品中重要的装饰工艺之一。其中,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是重要环... 织金技艺随着对外交流繁盛的隋唐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古代丝织品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产生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丝织品的艺术表现格局和面貌,并达到极高的艺术价值,形成我国丝织品中重要的装饰工艺之一。其中,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是重要环节,而向中原地区传授此技艺的是生活在"丝绸之路"核心地带的古代新疆地区善捻金线织金锦的回鹘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织金技艺 捻金线 艺术表现
下载PDF
新疆疏附县维吾尔族孕妇膳食调查分析
3
作者 李翠苑 甘伟红 +1 位作者 吴倩 钟柳英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对新疆喀什市疏附县维吾尔族孕中期孕妇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营养指导。方法利用24 h回顾法结合食物模型对孕12~20周的孕妇进行膳食调查分析。结果喀什市疏附县维吾尔族孕妇膳食,食物种类比较单一,膳食不均衡... 目的对新疆喀什市疏附县维吾尔族孕中期孕妇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营养指导。方法利用24 h回顾法结合食物模型对孕12~20周的孕妇进行膳食调查分析。结果喀什市疏附县维吾尔族孕妇膳食,食物种类比较单一,膳食不均衡,导致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偏高,而蛋白质、钙、铁、锌、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素未达到RNI的要求。结论对当地维吾尔族孕妇进行膳食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建议注意补充蛋白质、钙、铁、锌及多种维生素,降低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食物多样化,少量多餐吃,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调查 维吾尔族 营养指导
下载PDF
唐朝北部边疆安北都护府辖境内外回纥系统民族研究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光 孙雪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唐朝在安北都护府设置了众多的羁縻州府,治理以贝加尔湖为中心分布着的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白霫、鞠等民族群体,通过对这些民族群体的研究可以看到:历史上统一多民族中国的边疆建设与国家的强盛与否密切相关;安北... 唐朝在安北都护府设置了众多的羁縻州府,治理以贝加尔湖为中心分布着的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白霫、鞠等民族群体,通过对这些民族群体的研究可以看到:历史上统一多民族中国的边疆建设与国家的强盛与否密切相关;安北都护府辖境内外回纥系统的民族群体接受了唐王朝的紧密统治,对于当时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安北都护府辖区内的民族与唐王朝政治关系的紧密程度与距离唐王朝政治中心长安的远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边疆建设 北部边疆 回纥族群
原文传递
中医与维吾尔医对玫瑰功效认识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成莉 甄艳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玫瑰作为一种可“药食两用”的植物,在中医文献和维吾尔医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但中医和维吾尔医对玫瑰功效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临床应用也有所区别。中医、维吾尔医都认为玫瑰可美容润肤、芳香除臭、健脾调中,能治疗炎症损伤、吐血、... 玫瑰作为一种可“药食两用”的植物,在中医文献和维吾尔医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但中医和维吾尔医对玫瑰功效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临床应用也有所区别。中医、维吾尔医都认为玫瑰可美容润肤、芳香除臭、健脾调中,能治疗炎症损伤、吐血、疼痛、泄泻等症。但中医还用玫瑰治疗风痹证、乳痈乳癖、郁证等;而维吾尔医还用玫瑰治疗便秘、心悸、扁平疣、喉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医学史 维吾尔医 玫瑰 比较医学史
原文传递
回纥与漠北草原诸族关系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田卫疆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83,共9页
古代回纥作为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其起源同漠北草原其他各族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诸多文献的梳理论证,对于同回纥有渊源的丁零、敕勒、铁勒、九姓乌护、九姓乌古斯,以及突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 古代回纥作为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其起源同漠北草原其他各族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诸多文献的梳理论证,对于同回纥有渊源的丁零、敕勒、铁勒、九姓乌护、九姓乌古斯,以及突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探索,全面论证了回纥如何在与周邻各族的密切交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纥 漠北诸族 渊源关系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章桂铭 张源明 +3 位作者 陈玉岚 陈曦 张邱兵 袁庆艳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8-963,共6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0例(汉族635例,维吾尔族44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0例(汉族635例,维吾尔族44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同民族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收缩压标准差、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心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颈动脉斑块与年龄、吸烟、LDL-C、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85、1.803、1.548、1.017、1.028、1.695、1.096,均P<0.05),汉族人群患颈动脉斑块的风险低于维吾尔族(OR=0.615,P<0.05)。汉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年龄、吸烟、LDL-C、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81、2.157、1.565、1.026、1.026、1.600、1.082,均P<0.05),与24h平均心率呈负相关(OR=0.971,P<0.05)。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年龄、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88、1.028、1.743、1.108,均P<0.05)。在总人群、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中,24h收缩压标准差每增加5.55mm Hg,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分别增加69.5%、60.0%和74.3%(均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24h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汉族人群颈动脉斑块风险低于维吾尔族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宫颈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8
作者 阿仙姑.哈斯木 盛磊 +2 位作者 马琦 马俊旗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uman leukocyte antigen-Ⅰ,HLA-Ⅰ)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宫颈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uman leukocyte antigen-Ⅰ,HLA-Ⅰ)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宫颈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HLA-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慢性宫颈炎、CIN和CSCC组织中,HLA-Ⅰ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正常表达、部分缺失和完全缺失的转变。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LA-Ⅰ蛋白表达的完全缺失率为2%(1/49),CIN组织中HLA-Ⅰ蛋白表达的完全缺失率为26%(29/113),CSCC组织中HLA-Ⅰ蛋白表达的完全缺失率为49%(34/7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宫颈病变组织中HLA-Ⅰ蛋白表达的完全缺失率的上升趋势较一致,但是维吾尔族妇女CIN和CSCC组织中的完全缺失率(27%和53%)高于汉族妇女(18%和37%)。结论:HLA-Ⅰ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宫颈癌发病进程的重要标志,其族群差异可能反映不同族群的遗传背景及肿瘤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基因表达 维吾尔族 汉族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