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榆斑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继飞 窦蕊 +3 位作者 张金桐 朱亚超 田欣瑶 刘金龙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24-28,共5页
近年来,榆斑蛾(Iuiberis ulrmivora Graeser)成为危害贺兰山灰榆(Ulmus glaucescens Franch.)的主要害虫之一,榆斑蛾的发生致使该地区灰榆林相、景观受到严重影响,也影响了贺兰山的生态环境。2018—2020年5—8月连续3年,对室内饲养的榆... 近年来,榆斑蛾(Iuiberis ulrmivora Graeser)成为危害贺兰山灰榆(Ulmus glaucescens Franch.)的主要害虫之一,榆斑蛾的发生致使该地区灰榆林相、景观受到严重影响,也影响了贺兰山的生态环境。2018—2020年5—8月连续3年,对室内饲养的榆斑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了榆斑蛾在该地区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结果表明,榆斑蛾在贺兰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蛹期长达10个月;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底达到羽化高峰期,7月中旬羽化接近尾声;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幼虫危害高峰期,8月下旬老熟幼虫吐丝下树于岩石缝隙中结茧化蛹。调查期间各沟道灰榆均受到榆斑蛾不同程度危害,2018年榆斑蛾危害等级为较重灾害。初步分析认为危害原因为林分结构简单、气候因素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研究结果可为榆斑蛾的监测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榆斑蛾 灰榆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灰榆林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进军 许浩 +1 位作者 张源润 吴文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灰榆林是贺兰山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关于其有机碳储量的研究对评价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贺兰山东麓灰榆林单株生物量及含碳量、林下生物量及含碳量、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测定,进而估算了灰榆林有机碳储量。... 灰榆林是贺兰山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关于其有机碳储量的研究对评价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贺兰山东麓灰榆林单株生物量及含碳量、林下生物量及含碳量、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测定,进而估算了灰榆林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1)灰榆各部分含碳率有较大差异。树干含碳率最高,嫩枝叶含碳率最低,平均含碳率为437.78g/kg,低于其他树种的含碳率。林下草本及细根有机碳密度276.61g/m2。(2)林下土壤含碳率15.82g/kg,有机碳密度3.76kg/m2;(3)灰榆林平均有机碳密度为4.72kg/m2,每1hm2碳储量约为47.2t,土壤碳储量要显著高于植被碳储量。在植被稀疏的干旱区,土壤环境条件有利于有机碳的累积,土壤有机碳是干旱区重要的有机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灰榆 碳储量
下载PDF
贺兰山的灰榆林与灰榆疏林草原—以贺兰山东坡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田连恕 江沅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文从植物区系、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生境、在山地植被垂直带系列中的位序以及改造利用等方面论述了贺兰山灰榆疏林草原的主要特征,从而认为过去所称大面积的“灰榆疏林”除在个别地点分布的属于落叶阔叶林外,绝大部分应是一类由草原植... 本文从植物区系、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生境、在山地植被垂直带系列中的位序以及改造利用等方面论述了贺兰山灰榆疏林草原的主要特征,从而认为过去所称大面积的“灰榆疏林”除在个别地点分布的属于落叶阔叶林外,绝大部分应是一类由草原植物与散生小乔木结合形成的温带山地稀树草原,但它不同于热带稀树草原,故称为疏林草原。在贺兰山灰榆疏林草原是一类独特的原生植被类型,占据着一个独立的植被垂直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灰榆林 灰榆疏林草原 落叶阔叶林 群落
下载PDF
旱榆幼树对土壤失水及复水的生理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子涵 王树森 +3 位作者 罗于洋 刘瑞香 韩峰 马迎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4-1542,共9页
干旱区造林后幼树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响应过程对其进行水分管理并决定其成活的重要前提,以旱榆(Ulmus glaucescens)幼树为试材,采用盆栽自然失水和复水的方法,研究旱榆幼树形态、生理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土壤失水程度及复水的响应过程,以期... 干旱区造林后幼树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响应过程对其进行水分管理并决定其成活的重要前提,以旱榆(Ulmus glaucescens)幼树为试材,采用盆栽自然失水和复水的方法,研究旱榆幼树形态、生理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土壤失水程度及复水的响应过程,以期为栽培旱榆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土壤失水较少时(土壤含水量为15%),旱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小幅升高,分别较试验前增加了14.8%、1.2%、43.2%;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较试验前降低了26.5%、27.1%、48.7%;(2)土壤失水量严重时(土壤含水量为0%),旱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幅下降,分别较试验前下降了78.4%、65.4%、47.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表现为缓慢降低,分别较试验前降低了89.9%、83.3%、79.9%;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气孔导度的变化。(3)复水可以缓解土壤失水对旱榆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土壤持续失水环境下,旱榆通过一系列形态、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变化来适应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旱榆栽植后如遇严重土壤失水的情况,复水可以缓解对其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榆 幼树 土壤失水 形态和生理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一株耐旱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春燕 王涛 +1 位作者 徐婷 苏建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23,共7页
文中以贺兰山上的耐旱乔木灰榆的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在对其根际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的基础上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进行筛选,得到一株耐旱菌TH11。进一步采用10%~80%的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程度培养菌株TH11以探究其耐旱能力,在明确其... 文中以贺兰山上的耐旱乔木灰榆的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在对其根际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的基础上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进行筛选,得到一株耐旱菌TH11。进一步采用10%~80%的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程度培养菌株TH11以探究其耐旱能力,在明确其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扩增其16S r DNA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菌株TH11归属于虚构芽孢杆菌(Fictibacillus),其在p H值7. 5、37℃条件下生长最好;此培养条件下测得该菌在0~4h为调整期,4~45h为对数生长期,45~80h为生长稳定期,80h以后为衰亡期;其生物量大且能够耐受80%PEG6000的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榆 根际细菌 耐旱 分子鉴定 虚构芽孢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