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recovery of upper remnant coal pillar while mining the ultra-close lower panel using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被引量:6
1
作者 Guorui Feng Pengfe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With the depletion of easily minable coal seams,less favorable reserves under adverse conditions have to be mined out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Due to some historical reasons,large amount of remnant coal was left unre... With the depletion of easily minable coal seams,less favorable reserves under adverse conditions have to be mined out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Due to some historical reasons,large amount of remnant coal was left unrecovered.One such case history occurred with the remnant rectangular stripe coal pillars using partial extraction method at Guandi Mine,Shanxi Province,China.The challenge that the coal mine was facing was that there is an ultra-close coal seam right under it with an only 0.8–1.5 m sandstone dirt band in between.The simulation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imultaneous recovery of upper remnant coal pillars while mining the ultra-close lower panel using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LTCC).The remnant coal pillar was induced to cave in as top coal in LTCC system.Physical modelling shows that the coal pillars are the abutments of the stress arch structure formed within the overburden strata.The stability of overhanging roof strata highly depend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remnant coal pillars.And the gob development(roof strata cave-in)is intermittent with the cave-in of these coal pillars and the sandstone dirt band.FLAC3D numerical modelling shows that the multi-seam inter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mining-induced stress environment for mining of lower panels.The pattern of the stress evolution on the coal pillars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lower working face was found.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ess relief of a remnant coal pillar enhances the caveability of the pillars and sandstone dirt band be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REMNANT COAL pillars ultra-close Dirt band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下载PDF
Layout and support design of a coal roadway in ultra-close multiple-seams 被引量:4
2
作者 严红 翁明月 +1 位作者 冯锐敏 李伟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4385-4395,共11页
A roadway within ultra-close multiple-seams(RUCMSs)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supported coal roadways to deal with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is is usually due to the unknown stress distributions, improper roadwa... A roadway within ultra-close multiple-seams(RUCMSs)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supported coal roadways to deal with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is is usually due to the unknown stress distributions, improper roadway layout, and unreasonable support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support problem and effectively save RUCMSs from frequent and abrupt disasters(such as serious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roof cave ins, and coal side collapse), a comprehensive method is adopted here which includes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A mechanic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coal pillar after two sides of a longwall panel had been mined.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tangential stress equations for the plane below the floor of the upper-left coal pillar were deduced. In addition, a typical coal mine(the Jinggonger colliery, located in Shuo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 China) with an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its 9# and 11# coal seams of less than 8.0 was chosen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proper layout and reasonable support required for a typical coal roadway located within coal seam 11#. Using 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Dimensions) numerical software, eight schemes were designed with different horizontal distances(d) between the center lines of the coal pillar and the roadway in the lower coal seam(RLCS). The simulations and detaile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proper distances required are between 22.5 and 27.5 m. A total of 20 simulation schem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key bolts(bolt length, spacing, distance between two rows, installation angle, and pre-tightening force).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used to determine reasonable values for the support parameters. Fiel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and strength of the RLCS can be effectively safeguard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esearched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roper layout of the RLCS, and correct support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close multiple-seams coal ROADWAY stress DIS
下载PDF
Test and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in a roadway under goaf with ultra-close separa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Wang Xiangyu Bai Jianbiao +1 位作者 Guo Guanlong Yu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6期839-845,共7页
The roof of a roadway under goaf with ultra-close separation consists of thin rock strata and rocks caving in upper goaf. Influenced by the mining of the upper coal seam, the roof is loose and broken, and its integrit... The roof of a roadway under goaf with ultra-close separation consists of thin rock strata and rocks caving in upper goaf. Influenced by the mining of the upper coal seam, the roof is loose and broken, and its integrity is poor. Resin anchored bolts cannot provide an effective anchoring force in such roof conditions. By conducting free expansion tests and field pull-out tests on a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this study has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laws of radial expansion and anchoring force changes in the rod body.This has revealed the anchoring mechanism of such bolts, and has obtained reasonable water injection pressures and suitable drilling diameters(which are 20–25 MPa and 32–35 mm respectively) for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u28 mm) used in these tests. Based on pull-out tests at different interlayer spac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had been verified for controlling the roof of roadways under goaf with ultra-close distance. Combined with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roadway roof, this paper proposes a united roof-control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use of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and advancing intubation for the ro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ndicated that the roof of the test roadway did not generate leaking and caving phenomenon, and the amount of roof deformation was controlled to within 150 mm. Maintenance of the roadway roof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ich ensures safe mining in coal seams with ultra-close s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螺栓 巷道顶板 拉拔试验 超近距离 液压 分离 采空区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图像法对自密实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提升的研究
4
作者 毛翔 杨鼎宜 +3 位作者 曹忠露 赵健 陈龙祥 王彤章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8-1409,共12页
为提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性能,采用改进后的Andreasen&Andersen颗粒堆积模型设计UHPC基体配合比,利用图像法分析UHPC不同基体黏度对钢纤维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抗压强度结合纤维分布系数选择合适的基体黏度,研究不同形状、体积掺... 为提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性能,采用改进后的Andreasen&Andersen颗粒堆积模型设计UHPC基体配合比,利用图像法分析UHPC不同基体黏度对钢纤维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抗压强度结合纤维分布系数选择合适的基体黏度,研究不同形状、体积掺量的钢纤维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力学性能最佳的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良好的UHPC基体黏度在均匀分散钢纤维的同时可以避免内部出现过多气泡,进一步提升UHPC抗压强度;与端钩、长直形钢纤维相比,波纹形钢纤维在相同黏度下分散效果更佳,且对UHPC基体力学性能提升效果更好。UHPC最佳配合比为水胶比0.16,水泥、硅灰、矿渣质量比0.75∶0.2∶0.05,波纹形钢纤维体积掺量3%,减水剂质量分数0.8%,此时粉体颗粒最紧密堆积、钢纤维分布均匀,UHPC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颗粒紧密堆积理论 钢纤维 单丝拉拔 抗压强度 图像法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顶管超近接下穿既有管线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宗 孟毅欣 +3 位作者 易本奇 傅睿智 何华飞 闫宏锦 《市政技术》 2024年第5期115-122,共8页
为确保大断面矩形顶管超近接穿越既有污水管线的顺利实施,结合风险源等级及大断面土压平衡矩形顶管的施工原理,以北京地铁昌南线上清桥站出入口矩形顶管工程为依托,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了计算预测,总结和分析了关键施工控制措施,创新... 为确保大断面矩形顶管超近接穿越既有污水管线的顺利实施,结合风险源等级及大断面土压平衡矩形顶管的施工原理,以北京地铁昌南线上清桥站出入口矩形顶管工程为依托,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了计算预测,总结和分析了关键施工控制措施,创新性地得到了大断面矩形顶管超近接下穿既有污水管线施工关键技术:在既有管线结构周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提高既有管线周边土体的强度;提前截流导流,实施紫外线原位固化技术,确保既有管线结构自身的安全;土压平衡顶管机全土压始发和超土压掘进,确保顶管顶进过程中对周边土体微扰动;通过泥浆置换,减少后期既有管线结构的蠕变变形。实测数据表明:采用该超近接穿越关键控制技术施工,既有污水管线沉降远小于控制值。该技术可为城市地铁车站出入口超近接穿越既有管线结构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土压平衡 超近接穿越 既有结构 施工控制
下载PDF
基于紧密堆积原理的超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琳 王淑萍 +2 位作者 李静静 王双 钟静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混凝土材料的颗粒堆积密实度对混凝土工作性及强度有着重要影响。利用Fuller曲线及Dinger-Funk紧密堆积理论对超高强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了紧密堆积状态下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探讨了不同配合比下混凝土的密度、工作性及力学性能... 混凝土材料的颗粒堆积密实度对混凝土工作性及强度有着重要影响。利用Fuller曲线及Dinger-Funk紧密堆积理论对超高强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了紧密堆积状态下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探讨了不同配合比下混凝土的密度、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Fuller曲线进行胶凝材料级配优化设计可以降低硅酸盐水泥用量,所设计的混凝土最佳配合比为:P·O 52.5级水泥用量为360 kg/m3,矿物掺合料用量为240 kg/m3,水胶比0.22,砂率40.2%。混凝土1 d强度可达62.7 MPa,28 d抗压强度可达107.9 MPa,与未筛分骨料的混凝土相比,其28 d强度提高了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密实堆积设计 抗压强度发展
下载PDF
基于多元注意力框架与引导式监督学习的闭环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崔杨 王议坚 +2 位作者 黄彦浩 王铮 王茂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4-1346,共13页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逐年增长,精确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对提高风能利用率、助力双碳实现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注意力框架与引导式监督学习的闭环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策略,从特征筛选、模型优化、策略改良...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逐年增长,精确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对提高风能利用率、助力双碳实现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注意力框架与引导式监督学习的闭环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策略,从特征筛选、模型优化、策略改良3个角度全面提高预测准确性与模型智能性。首先,采用动态权重特征选择算法、孤立森林算法以及最邻近节点算法筛选并处理数据,便于预测模型更好把握其中特征;其次,对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基模型多角度优化,并根据基模型中不同信息的特点,构建关于LSTM的多元注意力框架(Multielement-attention-LSTM),将此框架用于对LightGBM集成学习模型的引导,并通过多种可视化方法提高了模型可解释性;最后,将Bland-Altman应用于模型输出与实际风电出力一致性检验,在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交互的基础上实现训练–预测闭环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Multielement-attention-LSTM框架具有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的作用,且闭环更新机制具备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注意力 引导式监督学习 超短期功率预测 闭环机制
下载PDF
富水细砂地层盾构斜向超近距下穿双洞双线暗挖站施工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易领兵 陈庆怀 +4 位作者 孟旭央 杜明芳 闫文博 吴程浩 杨涌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2-827,848,共7页
为研究富水细砂地层某盾构区间斜向超近距下穿施工对既有地铁站变形的影响,文章以临近既有地铁站暗挖段的新建地铁盾构区间工程为背景,对地铁盾构区间工程施工进行设计,并用MIDAS计算分析程序对富水细砂地层盾构斜向超近距下穿既有地铁... 为研究富水细砂地层某盾构区间斜向超近距下穿施工对既有地铁站变形的影响,文章以临近既有地铁站暗挖段的新建地铁盾构区间工程为背景,对地铁盾构区间工程施工进行设计,并用MIDAS计算分析程序对富水细砂地层盾构斜向超近距下穿既有地铁站施工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总结了盾构斜向超近距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站位移变化特征;研究了既有地铁站明暗挖交界处变形缝差异沉降规律;分析了既有地铁站轨道沉降变化趋势;整理施工监测数据结果并与模拟计算趋势比对,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侧面印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细砂地层 盾构区间 斜向超近距下穿 地铁站位移 变形缝差异沉降 轨道沉降
下载PDF
宝钢原料输入系统环保改造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文钧 《宝钢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45-49,共5页
宝钢原料输入系统始建于20世纪80~90年代,分“一、二期”和“三期”建设,投运已20~30年,转运站、胶带机通廊均为敞开形式,设备及建构筑物长期饱受粉尘和雨水的侵蚀,腐蚀且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日益增加的生产负荷,设备运转也存在安全隐... 宝钢原料输入系统始建于20世纪80~90年代,分“一、二期”和“三期”建设,投运已20~30年,转运站、胶带机通廊均为敞开形式,设备及建构筑物长期饱受粉尘和雨水的侵蚀,腐蚀且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日益增加的生产负荷,设备运转也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稳定生产。根据调整后的原料大修规划,料场功能发生变化,输入系统需要搭接到新建封闭的各个煤场及矿场。为解决上述设备老化、接口改造、安全与超低排放改造等问题,满足目前及今后烧结、焦炉、高炉、电厂等生产需求,实施本次输入系统大修改造。介绍输入系统概况、设计特点等内容。项目实施后,打破了“一、二期”和“三期”的概念,物料输送更灵活高效,减少运距满足料场新接口的同时增加了景观绿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工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改造 超低排放 廊道封闭 智慧制造
下载PDF
1100 kV GIS断路器合闸电阻紧固螺栓断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庆峰 屠晔炜 +3 位作者 付军 王鑫 刘学广 周进 《浙江电力》 2023年第8期68-74,共7页
某型1 100 kV断路器合闸电阻触头发生故障,其中两颗短螺栓呈脱落状态,两颗长螺栓断裂分离。通过宏观检查、尺寸测量、金相分析等技术手段,从材料、连接和运行工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高精度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长、短螺栓的螺孔高度差... 某型1 100 kV断路器合闸电阻触头发生故障,其中两颗短螺栓呈脱落状态,两颗长螺栓断裂分离。通过宏观检查、尺寸测量、金相分析等技术手段,从材料、连接和运行工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高精度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长、短螺栓的螺孔高度差异和运行荷载作用,分析其故障成因。结果表明:长、短螺栓材质均完好,但长螺栓呈现明显疲劳断裂形貌。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合闸电阻和主动弧触头压气缸完全紧固后,长、短螺栓的螺孔高度差异形成张力,使得长螺栓发生松动,连接板部位产生缝隙,长螺栓在长期分、合闸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螺孔高度差可认定为合闸电阻紧固螺栓断裂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断路器 合闸电阻 螺孔高度差 疲劳断裂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超高倍压耦合电感Boost变换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民 袁成功 +2 位作者 薛鹏飞 叶睿明 赵振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3-1272,共10页
为提升、稳定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提出一种超高倍压耦合电感DC-DC变换器。采用耦合电路升压结构,使变换器增加新的增益调节单元;采用开关钳位结构,降低变换器开关器件的电压尖峰,吸收耦合电路的漏感能量,提高电压转换效率;对电路... 为提升、稳定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提出一种超高倍压耦合电感DC-DC变换器。采用耦合电路升压结构,使变换器增加新的增益调节单元;采用开关钳位结构,降低变换器开关器件的电压尖峰,吸收耦合电路的漏感能量,提高电压转换效率;对电路进行闭环控制,稳定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推演电路的工作模态和状态空间表达式,并与近几年典型的升压电路做比较。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电路在闭环控制下的稳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变换器可将18 V直流电稳定地提升到380 V,为提升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耦合电路 增益调节 超高升压 开关钳位 闭环控制
下载PDF
扶贫资产协同运营的内涵、逻辑与趋势——以广州运营安顺扶贫资产为例
12
作者 谢治菊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88,共13页
脱贫攻坚时期,我国形成了大量的扶贫资产,这为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管好、用好、用活扶贫资产,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助力。因此,如何运营扶贫资产,使其保值增值,真... 脱贫攻坚时期,我国形成了大量的扶贫资产,这为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管好、用好、用活扶贫资产,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助力。因此,如何运营扶贫资产,使其保值增值,真正具有造血功能,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东西部协作背景下,构建以新“4+”超紧密型协作为核心的扶贫资产协同运营模式,对破解这一难题具有重要价值。该模式以“西部要素+东部理念”“西部资产+东部运营”“西部资源+东部技术”“西部产品+东部市场”为要义,通过优势互补、要素互嵌、主体互动、利益互享的运作逻辑,整合资源、融合技术、盘活资产,是东西部协作与跨域协同治理的样板。由此呈现的治理理念、治理技术与治理机制,值得在东西部协作的其他领域与跨域协同的其他行业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产 乡村振兴 超紧密合作 协同治理
下载PDF
超近距离目标的虚拟透镜成像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继龙 张继康 +1 位作者 姚广峰 王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虚拟透镜成像技术是一种成像新技术,能够兼容不同的技术体制,并且适用于远、中、近不同距离目标的成像。虚拟透镜成像技术应用于超近距离目标的成像时,会出现成像失真甚至无法有效成像的问题。针对超近距离目标成像效果变差问题,通过分... 虚拟透镜成像技术是一种成像新技术,能够兼容不同的技术体制,并且适用于远、中、近不同距离目标的成像。虚拟透镜成像技术应用于超近距离目标的成像时,会出现成像失真甚至无法有效成像的问题。针对超近距离目标成像效果变差问题,通过分析虚拟透镜成像算法的成像聚焦机理,深入研究傍轴近似引起的相移误差对聚焦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最大相移误差与最小焦距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幅度加权降低傍轴近似引起的相移误差影响的方案,改善了超近距离目标的成像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透镜成像 微波成像 雷达 超近距离 幅度加权
下载PDF
地下通道超近距上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施工影响分析
14
作者 黄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104,109,共6页
目的: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周边施工作业导致既有线路隧道结构受损或影响行车安全的事故频繁发生,因此需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施安全和运营安全的各类施工作业行为的管理。方法:以贵阳市某新建地下... 目的: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周边施工作业导致既有线路隧道结构受损或影响行车安全的事故频繁发生,因此需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施安全和运营安全的各类施工作业行为的管理。方法:以贵阳市某新建地下过街通道近距离上跨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和4号线施工项目为例,介绍了安全保护方案,确定了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变形控制标准;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施工工况,分析新建地下过街通道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影响,并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进行了安全保护专项监测。结果及结论:新建地下过街通道基础采用暗托梁+桩基结构,以及跳槽开挖反压施工措施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进行保护;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在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后,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变形值小于控制标准值;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施工作业安全管控中,采用精细化设计、现场施工控制及安全保护专项监测等措施能够保障既有轨道交通的结构及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通道 超近距上跨 隧道结构施工
下载PDF
组成及骨料特性对UHPC基体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敏 吴泽媚 +2 位作者 欧阳雪 胡翔 史才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7-105,共9页
本工作通过调整砂胶比和拟合改进的Andreasen-Andersen颗粒堆积模型,计算得到了UHPC基体中各固体组分的比例。基于新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基体的湿堆积密度和流动性确定了高效减水剂的最优掺量。研究分析了不同配合比设计参数(砂胶比... 本工作通过调整砂胶比和拟合改进的Andreasen-Andersen颗粒堆积模型,计算得到了UHPC基体中各固体组分的比例。基于新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基体的湿堆积密度和流动性确定了高效减水剂的最优掺量。研究分析了不同配合比设计参数(砂胶比和胶凝材料组分)、骨料特性(颗粒球形度和圆度)对UHPC基体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砂胶比从0.8增加为1.2时,掺河砂的UHPC基体的湿堆积密度、流动性和7 d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对比调整砂胶比和改变胶凝材料组分的掺量,UHPC基体的流动性和湿堆积密度变化趋势主要受砂胶比影响;当高效减水剂掺量为0.5%~2.0%时,UHPC基体的PFT、湿堆积密度和流动性先缓慢升高后迅速下降;骨料形状对UHPC基体的湿堆积密度、流动性和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大;在UHPC基体实现紧密堆积后,影响UHPC基体的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为骨料形貌,而胶凝材料组分掺量的影响较小;当骨料最大粒径相同时,增加骨料的球形度和圆度显著增加了UHPC基体的流动性,但降低了UHPC基体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体 颗粒紧密堆积理论 配合比设计参数 骨料特性 流动性 抗压强度
下载PDF
超高速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的静差消除双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王晓琳 李志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897-8909,共13页
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不仅可实现交直轴电流的无差拍控制,还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但应用于高基频低载波比的超高速电机控制系统时,仍存在电流跟踪静差、计算量大等缺陷。文中首先对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进行等效控制集优化,在不影响控... 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不仅可实现交直轴电流的无差拍控制,还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但应用于高基频低载波比的超高速电机控制系统时,仍存在电流跟踪静差、计算量大等缺陷。文中首先对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进行等效控制集优化,在不影响控制性能的情况下,能够大大降低算法复杂度。同时,为提高预测电流误差消除的快速性,提出一种电流预测静差消除双闭环控制策略。设计自适应加权数据选择器,交直轴电流预测误差经自适应加权数据选择器后,通过调节器对逆变器模型角度进行补偿,从而形成内环;外环则由交直流预测电流跟踪误差反馈至电流给定值构成。在该双闭环控制系统中,内环实现了纯延时误差的全补偿,并优化非纯延时误差在交直轴上的分布;外环则能完全消除分布优化后的内环预测误差。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超高速电机 低载波比 自适应权重因子 静差消除双闭环
下载PDF
既有车站下超近接区间隧道支护技术
17
作者 赵佩坤 谢宏强 王港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3年第3期66-71,共6页
为减小既有车站下超近接区间隧道施工时引起的沉降,利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对既有车站下超近接区间隧道开挖支护技术展开研究,对比4种工况下的地表沉降、既有车站沉降和既有车站受力状况。结果表明:将超前管棚支护与超前注浆加固结... 为减小既有车站下超近接区间隧道施工时引起的沉降,利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对既有车站下超近接区间隧道开挖支护技术展开研究,对比4种工况下的地表沉降、既有车站沉降和既有车站受力状况。结果表明:将超前管棚支护与超前注浆加固结合时,地表沉降与既有车站沉降分别控制在3.0和6.4 mm,既有结构最大拉应力仅为1.35 MPa,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吻合,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近接区间隧道 超前注浆加固 超前管棚支护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沉降
下载PDF
与既有建筑物超近距离爆破与安全防护分析
18
作者 李强 罗凌霄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0期165-167,共3页
控制爆破技术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目前,国内关于既有建筑物近距离控制爆破应用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与既有建筑物距离仅1.0 m的控制爆破技术更少见。文章以温州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为依托背景,通过探索既有建筑物超近距... 控制爆破技术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目前,国内关于既有建筑物近距离控制爆破应用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与既有建筑物距离仅1.0 m的控制爆破技术更少见。文章以温州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为依托背景,通过探索既有建筑物超近距离爆破安全防护关键技术,从地质情况、爆区环境、保护对象与爆区相对位置、地震波、衰减规律及采取的保护措施等方面,全面剖析了与既有建筑物超近距离爆破的安全防护,并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旨在保护既有建筑建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近距离爆破 安全防护 起爆网络
下载PDF
超高分子聚乙烯绳索在封网跨越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亦 曾远 +1 位作者 李晓斌 马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57,共6页
高性能的封网用绳索是输电线路封网带电跨越施工安全可靠的关键问题,但现有封网用迪尼玛绳难以适应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跨越的大尺寸、长距离和重荷载等安全条件要求。这里结合输电线路带电跨越用封网的基本功能,考虑封网用绳索力学性... 高性能的封网用绳索是输电线路封网带电跨越施工安全可靠的关键问题,但现有封网用迪尼玛绳难以适应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跨越的大尺寸、长距离和重荷载等安全条件要求。这里结合输电线路带电跨越用封网的基本功能,考虑封网用绳索力学性能及其电气净空距离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高分子聚乙烯绳索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封网带电跨越技术。通过构建封网承载索的力学计算模型,推导了空载状态、安全放线状态、静载事故状态和动载事故状态下,承载索的水平张力及其电气净空距离求解公式。同时,通过拉伸实验的方法,获取了超高分子聚乙烯绳索的破坏张力。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同规格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绳索可使施工安全系数增加(13~20)%,单位重量降低(6~15)%,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封网的净空距离。经500kV博贺电厂送出工程阳江段带电跨越220kV蝶旗甲线实操应用,超高分析聚乙烯绳索能够满足大尺寸、重荷载跨越带电线路施工条件下的封网防护任务,证明了绳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输电线路 封网带电跨越施工 超高分子聚乙烯绳 水平张力 电气净空距离
下载PDF
自动补偿扭矩传递机构的设计
20
作者 胡金辉 高志岗 +1 位作者 付佳 刘平 《阀门》 2023年第6期680-684,共5页
介绍了四代核电站用阀门的严苛工况(设计温度为超高温(≥427℃),需快速启闭(≤5 s)),总结归纳了该工况下阀门扭矩传递机构的设计难点,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分析确定碟簧预紧量,预紧碟簧保证正常扭矩的传递;选定碟簧的总压缩量,补偿... 介绍了四代核电站用阀门的严苛工况(设计温度为超高温(≥427℃),需快速启闭(≤5 s)),总结归纳了该工况下阀门扭矩传递机构的设计难点,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分析确定碟簧预紧量,预紧碟簧保证正常扭矩的传递;选定碟簧的总压缩量,补偿高温膨胀量和吸收惯性冲击载荷;在阀杆螺母两端设置了上下两组的碟簧,通过碟簧、碟簧套、推力球轴承、止推垫的组合结构限制阀杆螺母的轴向位移,深沟球轴承保障阀杆螺母的径向支撑。最后在高温试验回路上,完成循环寿命试验,验证该阀门结构能满足运行工况。其他类似工况的机械的扭矩传递机构也可采用其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代核电 超高温 快速启闭 自动补偿 高速缓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