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多排螺旋CT对≤2cm肝癌子灶的诊断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兴龙 吴正阳 孟令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高速多排螺旋CT对≤2cm肝癌子灶的诊断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6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伴子灶患者高速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数据,分析其影像表现并与CT扫描后5d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 目的分析高速多排螺旋CT对≤2cm肝癌子灶的诊断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6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伴子灶患者高速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数据,分析其影像表现并与CT扫描后5d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高速多排螺旋CT对≤2cm肝癌子灶诊断敏感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高速多排螺旋CT共检测原发灶64个,子灶216个(左叶49个,右叶167个),≤2cm子灶181个(83.79%),<1cm子灶48个;DSA检测原发灶64个,子灶总数161个(左叶42个,右叶119个),其中≤2cm子灶119(73.91%),未检出<1cm子灶;CT子灶大小分布、平均子灶数目与DSA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平扫下,低密度肝癌子灶184个,等密度子灶22个;动脉期增强扫描显示轻度或明显强化肝癌子灶184个;平衡期显示低密度子灶211个,等密度子灶5个;有肝癌典型特征子灶173个;三期增强扫描始终无强化的低密度子灶37个;其中≤2cm子灶强化率76.24%;161个肝癌子灶DSA染色均明显,供血较好。结论高速多排螺旋CT对≤2cm肝癌子灶的诊断和检出较DSA有明显优势,尤其适于更小癌灶(<1cm)诊断和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多排螺旋ct 肝癌子灶 DSA 敏感性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最佳扫描条件选择(心脏体模模拟实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罗银灯 赵建农 +7 位作者 李杰 谢微波 曹新山 吴伟 敬永勇 沈霞 廖静敏 陈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采用新型心脏动态体模,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在不同心率下的扫描速度和重组算法选择。材料与方法采用GE公司研制的新型心脏动态体模,心率设置为40-95次/min(间隔5次/min)共12组。采... 目的采用新型心脏动态体模,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在不同心率下的扫描速度和重组算法选择。材料与方法采用GE公司研制的新型心脏动态体模,心率设置为40-95次/min(间隔5次/min)共12组。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以心脏冠状动脉扫描模式对不同心率下的心脏体模进行扫描,X线球管转速(即扫描速度)设置为0.5s/r和0.6s/r。所有的扫描数据在R-R间期90%时相分别以单扇区(Snapshot segment)、双扇区(Burst-2)和四扇区重组(Burst-4)3种心脏重组算法进行重组。所有重组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行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分别对不同重组图像进行评分。统计学处理采用析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总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5,P〈0.0001)。不同心率(F=11.99,P〈0.0001)、不同转速(F=5.76,P=0.00196)、不同重组算法(F=9.21,P=0.0003)对图像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三者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差别(P〉0.05);(2)不同心率间比较,心率≤65次/min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3)不同扫描速度比较,0.5s/r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4)不同重组算法之间比较:重组算法为Burst-4和Burst-2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心率、扫描速度及重组算法与图像质量间具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70794、-0.16449和0.27341,F=34.43,P〈0.0001),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结论心率、扫描速度及重组算法等是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可采用新型心脏动态体模进行评估。合理利用扫描参数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和检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模 图像质量 析因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及造影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尹所 汪春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超高速螺旋CT(双源CT/MSCT)心脏冠状动脉CTA与造影结果的相对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双源CT冠状动脉CTA及造影影像资料,并将二者病变血管狭窄段数相对比。结果冠状动脉CTA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动脉,与造影结... 目的研究超高速螺旋CT(双源CT/MSCT)心脏冠状动脉CTA与造影结果的相对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双源CT冠状动脉CTA及造影影像资料,并将二者病变血管狭窄段数相对比。结果冠状动脉CTA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动脉,与造影结果相对比,符合率达91%。结论心脏冠状动脉CTA更易于发现冠状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由此产生的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螺旋ct/双源ct ctA 冠状动脉 造影
下载PDF
超高速CT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特殊群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杰 郭晓利 +2 位作者 陶可伟 徐玲燕 顾韵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7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低剂量控制技术,即ASiR-V全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低千伏、短扫描时间、低辐射剂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照常规扫描方式,在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的前提下,HIE的检出率是否会有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 目的:通过低剂量控制技术,即ASiR-V全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低千伏、短扫描时间、低辐射剂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照常规扫描方式,在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的前提下,HIE的检出率是否会有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HIE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控制技术检查组与正常检查组各40例,低剂量控制技术组采用管电压70kV,采用ASiR-V全模型迭代技术调制管电流(20~400mA),准直宽度0.625mm,机架转速0.28S/r,螺距0.5;正常检查组采用管电压110kV,传统滤波反投影法重建技术,自动调制管电流(20~400mA),准直宽度0.625mm,机架转速0.28S/r,螺距0.5,对两组的图像质量、HIE检出率、图像信噪比(SNR)、辐射剂量值进行评价。结果:低剂量控制技术组与正常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HIE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象信噪比(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辐射剂量值:CT剂量指数CTDI、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低剂量控制技术技术组为(10.07±1.33)mGy、(31.45±2.45)mGy*cm、(0.50±0.04)mSV,正常检查组为(20.12±1.87)mGy、(107.31±5.23)mGy*cm、(1.72±0.09)mSV,CTDI减少50%,DLP减少70%,低剂量控制技术组明显低于正常检查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控制技术在新生儿HIE检查中,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不会影响HIE的诊断,而低剂量控制技术明显降低新生儿的检查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螺旋ct 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低剂量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同对比剂用量在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文健 祝华强 +1 位作者 吴添鹏 谢丽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9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同对比剂用量在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胸痛患者1317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557例,4.0 mL/s注射0.7 mL/kg对比剂)和B组(760例,4.5 mL/s注射1.0 mg/kg对比剂)。比较两组不...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同对比剂用量在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胸痛患者1317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557例,4.0 mL/s注射0.7 mL/kg对比剂)和B组(760例,4.5 mL/s注射1.0 mg/kg对比剂)。比较两组不同血管断面CT值、图像噪声对比度、信噪比、造影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肺动脉、冠状动脉、降主动脉CT值略高于A组(P>0.05)。B组的肺动脉、冠状动脉、降主动脉图像噪声对比度和信噪比略高于A组(P>0.05)。B组的造影图像质量评分略高于A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胸痛时,以较低速度注射较低用量的对比剂,患者不同血管断面显示良好,造影图像质量也较好,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胸痛 对比剂用量 注射速度
下载PDF
锥束覆盖方法的并行实现及性能分析
6
作者 郭晓虎 杨建生 +2 位作者 孔强 周铁 姜明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三维螺旋锥束CT重建算法的快速实现是CT理论与实际应用中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锥束覆盖方法[1]对Katsevich精确反演公式设计了并行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并行性能分析。从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是解决三维螺旋锥束CT的重建算法时效性... 三维螺旋锥束CT重建算法的快速实现是CT理论与实际应用中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锥束覆盖方法[1]对Katsevich精确反演公式设计了并行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并行性能分析。从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是解决三维螺旋锥束CT的重建算法时效性的一个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算法 螺旋锥束ct 锥束覆盖 Katsevich反演公式 负载平衡 加速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