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epileptic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Ultra-low Dose NADPH Oxidase Inhibitor Dextromethorphan on Kainic Acid-induced Chronic Temporal Lobe Epilepsy in Rats
1
作者 Jing-Jing Yang Ying-Xin Liu +9 位作者 Yan-Fang Wang Bi-Ying Ge Ying Wang Qing-Shan Wang Sheng Li Jian-Jie Zhang Ling-Ling Jin Jau-Shyong Hong Sheng-Ming Yin Jie Zhao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77-593,共17页
Neuroinflammation mediated by microglia and oxidative stress play pivot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We postulated that kainic acid(KA)-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 triggers microgli... Neuroinflammation mediated by microglia and oxidative stress play pivot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We postulated that kainic acid(KA)-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 triggers microglia-dependent inflammation,leading to neuronal damage,a lowered seizure threshold,and the emergence of spontaneous recurrent seizures(SRS).Extensive evidence from our laboratory suggests that dextromethorphan(DM),even in ultra-low doses,has anti-inflammatory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n many animal model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Our results showe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DM(10 ng/kg per day;subcutaneously via osmotic minipump for 4 weeks)significantly mitigated the residual effects of KA,including the frequency of SRS and seizure susceptibility.In addition,DM-treated rats showed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 and reduced hippocampal neuronal loss.We found suppressed microglial activation-mediated neuroinflammation and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hippocampal gp91^(phox) and p47^(phox) proteins in KA-induced chronic TLE rats.Notably,even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DM treatment,ultra-low doses of DM continued to confer long-term anti-seizure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which were attribu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microglial NADPH oxidase 2 as revealed by mechanistic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ral lobe epilepsy DEXTROMETHORPHAN NADPH oxidase ultra-low dose
原文传递
小剂量纳洛酮联合全身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2
作者 朱梦雪 刁怀悦 修明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联合全身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2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2组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气管...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联合全身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2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2组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术后镇痛药物相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生理盐水5 mL,观察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纳洛酮50 ng·kg-1(经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比较2组苏醒质量、术后不同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返回病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静息VAS评分及活动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h、6 h、12 h、24 h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术后苏醒质量,预防术后痛觉敏化,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纳洛酮 全麻 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苏醒质量 疼痛
下载PDF
Psychotropic effects of aspirin, acetylsalicylate cobalt and acetylsalicylate zinc at various doses
3
作者 Tatyana V. Yakovchyuk Oksana V. Katiushyna +2 位作者 Ivan I. Koreniuk Denis R. Khusainov Tatyana V. Gamma 《Health》 2012年第11期1041-1045,共5页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shown that psychotropic action of acetylsalicylates at various doses is manifested as a nonmonotonic dependence having its peaks at therapeutic and ultra-low dose zones. It is discovered that ...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shown that psychotropic action of acetylsalicylates at various doses is manifested as a nonmonotonic dependence having its peaks at therapeutic and ultra-low dose zones. It is discovered that development of effects of aspirin resembles that of acetylsalicylate zinc. Acetylsalicylate cobalt at extremely low doses zone showed the highest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demonstrating toxicity at high doses. Generally,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use of aspirin and its salts at high doses range causes maximum psychotropic effects development, usually accompanied by side-effects. Therefore, aspirin, acetylsalicylate cobalt and zinc at extremely low doses are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study as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salicylic ACID Acetylsalicylate COBALT Acetylsalicylate ZINC PSYCHOTROPIC Action BEHAVIORAL Tests ultra-low doses Rats
下载PDF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酶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马春燕 张晓宇 +2 位作者 关煕超 李明 刘燕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962-2965,共4页
目的研究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酶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研究对象来源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急诊科接诊的ACOP患者,并依照随机信封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与联合醒脑静治... 目的研究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酶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研究对象来源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急诊科接诊的ACOP患者,并依照随机信封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与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组间临床疗效、血清酶指标变化、催醒时间、肢体运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94.00%vs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血清酶指标[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催醒时间、肢体运动恢复时间晚于试验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高于试验组,住院时间长于试验组,SOD水平升高幅度小于试验组(P<0.05)。结论针对ACOP患者可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方案,其临床获效显著,明显缩短患者催醒时间与肢体运动恢复时间,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与心、肝、肾功能的保护,改善患者预后,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剂量纳洛酮 醒脑静 血清酶指标
下载PDF
小剂量纳美芬对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苏靖诚 黄萃琛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2期40-43,共4页
为评价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对产妇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甲氧氯普胺组)... 为评价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对产妇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甲氧氯普胺组)、C组(纳美芬组),每组30例,比较3组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前(T_(0))、蛛网膜下腔阻滞后30min(T_(1))、宫口全开时(T_(2))、胎儿娩出时(T_(3))的平均压(MAP)、心率(HR)、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3组产妇各时段平均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T_(1)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_(2)和T_(3)时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B组<A组(P<0.05)。研究发现,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不但延长了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作用时间,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纳美芬 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 分娩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小剂量纳美芬应用于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苏靖诚 黄萃琛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1期44-47,共4页
为研究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对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作用,对纳入标准的90例初产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前2min,S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J组静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以生理... 为研究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对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作用,对纳入标准的90例初产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前2min,S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J组静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以生理盐水稀释到2mL),N组静脉注射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到2mL)。三组产妇Bromage改良评分及新生儿Apgar 1min、5min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产妇舒适度GCQ评价,N组得分明显高于J组和S组(P<0.05);对比三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N组(3.33%)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J组(33.33%)和S组(56.67%)。研究发现,小剂量的纳美芬静脉注射预给药,能有效降低初产妇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产妇分娩镇痛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小剂量纳美芬 不良反应 镇痛效果 生命体征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漆松涛 张永明 +1 位作者 邱炳辉 方陆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剂量疗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以及0.1、0.2、0.4、0.6、0.8 mg.kg-1.d-1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分组剂量纳洛酮,观察GCS、血压、脉搏...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剂量疗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以及0.1、0.2、0.4、0.6、0.8 mg.kg-1.d-1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分组剂量纳洛酮,观察GCS、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测定血浆β-内啡肽(-βEP)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随访3个月,观察GOS、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GCS、β-EP、CRP在小剂量纳洛酮组(0.1 mg.kg-1.d-1)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纳洛酮组各组间(≥0.4 mg.kg-1.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空白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0.2 mg.kg-1.d-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脉搏、呼吸在纳洛酮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GOS、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在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小剂量组恢复最差(P<0.05);但大剂量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盐酸纳洛酮(≥0.2 mg.kg-1.d-1)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②小剂量盐酸纳络酮(≤0.1 mg.kg-1.d-1)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保护无意义,临床不提倡使用;③盐酸纳络酮剂量0.4~0.6 mg.kg-1.d-1为最佳临床推荐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损伤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预防瑞芬太尼麻醉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智钧 谭素云 +3 位作者 肖圣华 刘永宏 韩全国 卢钊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对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女性患者,ASAI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对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女性患者,ASAI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纳洛酮微泵注入组(RD+N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应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复合丙泊酚4—12mg/(kg·h)微泵注入。根据手术需要和血流动力学调整注入速度。RD组:全麻插管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5min后改为0.4μg/(kg·h)。RD+N组,在RD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0.1μg/(kg·h)微泵注入至手术结束。R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进行OAA/S评分,术后15、30min、1、2、4、12hVAS评分。结果:RD+N组各时段VAS评分均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更早,OAA/S评分更低,并发症更少,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并可缩短复苏时间,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两者合用可并可减少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超低剂量纳洛酮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下载PDF
极小剂量纳洛酮增强电针的镇痛作用但不影响电针对吗啡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彩莲 冀栋 +2 位作者 彭文萍 常玥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纳洛酮(naloxone,NX)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于大鼠,在1~10mg/kg范围内能对抗吗啡镇痛和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镇痛。但有人报道,极小剂量NX可加强吗啡镇痛。本工作观察极小剂量NX是否能加强大鼠电针镇痛,及电针对大鼠... 目的:纳洛酮(naloxone,NX)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于大鼠,在1~10mg/kg范围内能对抗吗啡镇痛和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镇痛。但有人报道,极小剂量NX可加强吗啡镇痛。本工作观察极小剂量NX是否能加强大鼠电针镇痛,及电针对大鼠吗啡戒断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两批进行实验。第一批以辐射热甩尾阈(TFL)作为大鼠痛阈指标,检测腹腔注射(i.p.)NX10ng/kg对2Hz EA和100Hz EA镇痛效应的影响。第二批在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模型上,以体重丢失作为吗啡戒断反应指标,观察i.p NX 10 ng/kg对 2Hz EA和 100Hz EA抑制 NX(lmg/kg,i.p.)诱发的体重丢失的影响。结果:(1)EA之前10分钟 i.p. NX 10 ng/kg,不仅能显著增强2Hz EA的镇痛作用(P<0.05),而且可使其镇痛效应延长至120分钟;同样剂量NX对100 Hz EA的镇痛效应无明显影响(P>0.05)。(2)EA之前10分钟i.p. NX 10 ng/kg,对两种频率EA抑制吗啡戒断大鼠体重丢失的效应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极小剂量的NX能增强和延长2Hz EA的镇痛作用,该发现可能具有临床应用意义。极小剂量的NX未能影响EA抑制吗啡戒断大鼠体重丢失的作用,这可能与吗啡戒断状态下阿片受体的功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剂量纳洛酮 电针 吗啡戒断 体重丢失
下载PDF
低剂量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柳青 宋苏沛 +4 位作者 王振恒 刘传飞 徐海虹 张明阳 戴体俊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大组:40只(均为雌性)用于热板法试验,另40只(雌雄各半)用于扭体法试验。各大组再按分层随机设计法分为4组,即TS组(曲马多与生理盐水合用组)和TN1、TN2及TN3组... 目的观察低剂量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大组:40只(均为雌性)用于热板法试验,另40只(雌雄各半)用于扭体法试验。各大组再按分层随机设计法分为4组,即TS组(曲马多与生理盐水合用组)和TN1、TN2及TN3组(曲马多分别与纳洛酮1、10及100ng/kg合用组)。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与TS组相比,TN3组小鼠给予曲马多20min时HPPT值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1),TN2组及TN3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与T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纳洛酮(10~100ng/kg)能增强曲马多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低剂量 镇痛 曲马多
下载PDF
纳络酮2种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良海 潘涛 张龙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489-1490,共2页
目的观察2种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2组,小剂量组40例为常规治疗+纳络酮1.2mg/d;大剂量组40例为常规治疗+纳络酮4.0mg/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目的观察2种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2组,小剂量组40例为常规治疗+纳络酮1.2mg/d;大剂量组40例为常规治疗+纳络酮4.0mg/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大、小剂量纳络酮均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治疗后3d,大剂量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较小剂量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10d及30d,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性及产生的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大剂量组。结论与大剂量纳络酮治疗脑梗死比较,小剂量纳络酮不但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急性脑梗死 不良反应 剂量
下载PDF
低剂量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春 龚园 +4 位作者 杨鹏 冯雪刚 汤和青 侯俊 方为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的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所有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2mg/kg曲马多负荷量,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药物选择曲马多20mg/kg,Ⅰ组... 目的探讨低剂量的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所有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2mg/kg曲马多负荷量,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药物选择曲马多20mg/kg,Ⅰ组不用纳洛酮(n=20),Ⅱ组纳洛酮2.4μg/kg(n=20),Ⅲ组纳洛酮4.8μg/kg(n=20),Ⅳ纳洛酮9.6μg/kg(n=20),稀释成100ml。PCA泵输注速度2ml/h,锁定时间15min。通过双盲方法分别于使用PCIA后1、6、12、24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评分,记录恶心、呕吐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 75例患者参与这项研究,这些患者中曲马多静脉镇痛均提供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纳洛酮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在6h、12h和24h的镇静评分更低,P<0.05,恶心、呕吐评分在1、6、12、24h较对照组更低,P<0.05。而不同剂量纳洛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的纳洛酮可以缓解曲马多引起的不良反应,而对其镇痛效应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曲马多 低剂量 镇痛
下载PDF
大剂量纳洛酮持续微泵注入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文宜 袁红 +2 位作者 王月芳 张海春 李翔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12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持续静脉点滴10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10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持续静脉点滴10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10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重型颅脑损伤 大剂量
下载PDF
超低剂量纳洛酮对阿片类药物镇痛效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鲍杨 马丽敏 +2 位作者 贺广宝 史东平 俞卫锋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2期70-71,共2页
纳洛酮作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常被用于拮抗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或阿片类药物中毒等。但超低剂量的纳洛酮(<1μg/kg)近些年分别在离体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被证实与阿片类药物联用可以减轻后者... 纳洛酮作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常被用于拮抗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或阿片类药物中毒等。但超低剂量的纳洛酮(<1μg/kg)近些年分别在离体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被证实与阿片类药物联用可以减轻后者的副作用,甚至可增强镇痛作用。其还可减轻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的患者术后痛觉过敏,降低或阻止啮齿类动物的阿片类药物耐受,可能的相关机制是其选择性的抑制阿片受体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剂量纳洛酮 阿片类药物 镇痛效能
下载PDF
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元保护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大建 刘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脑出血对其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纳络酮高(H)、中(M)、低(L)剂量治疗组,每组40例,分期测患者血肿体积和水肿带面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神经缺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脑出血对其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纳络酮高(H)、中(M)、低(L)剂量治疗组,每组40例,分期测患者血肿体积和水肿带面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神经缺损及ADL评定.结果:资料完整患者H组32例、M组29例、L组34例.①3组组内血肿体积和水肿带面积随时间变化有差异(P<0.001);组间比10d时血肿体积L组明显>M组>H组(P<0.001),水肿带面积L组>M组>H组(P<0.002),但20d组间血肿体积及水肿带面积均无差异;②出血后12h内患者血清NSE升高,20d时明显下降且组间比NSE值有差异(P<0.001),明显H组<M组<L组;③神经功能评分20d时值明显H组<M组<L组(P<0.02);3mo后ADL评分H组>M组>L组(P<0.001).结论:0.3mg/(kg·d)纳络酮治疗具有更良好的保护患者神经元、降低功能缺损、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纳络酮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下载PDF
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局麻药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小林 周纯 +3 位作者 石春雷 陈银宝 戴体俊 黄水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amine,KT)对罗哌卡因(ropivacaine,R)、布比卡因(bupivacaine,B)、利多卡因(lidocaine,L)致惊厥作用的影响,以及低剂量纳洛酮(naloxone,NL)对此效应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低剂量纳洛酮(10ng/kg),5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amine,KT)对罗哌卡因(ropivacaine,R)、布比卡因(bupivacaine,B)、利多卡因(lidocaine,L)致惊厥作用的影响,以及低剂量纳洛酮(naloxone,NL)对此效应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低剂量纳洛酮(10ng/kg),5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再过5min后腹腔注射致惊厥剂量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分别为89.5mg/kg、100mg/kg、60mg/kg),观察小鼠惊厥的持续时间、惊厥次数和惊厥率。并用序贯法测定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5min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ED50。结果氯胺酮(20mg/kg)能增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的ED50(P<0.05或P<0.01);低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能够缩短利多卡因惊厥持续时间、减少惊厥次数(P<0.05或P<0.01);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次数、惊厥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氯胺酮能够增强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作用,低剂量纳洛酮能够增强氯胺酮抗利多卡因惊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纳洛酮 氯胺酮 局部麻醉药 惊厥
下载PDF
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无痛胃镜7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学云 白飞虎 陈学新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纳洛酮组(78例)即静推芬太尼0.001~0.003mg/kg、丙泊酚1~3mg/kg,检查结束时静推纳洛酮2μg/kg;对照组(62例)即静推芬太尼0.001~0.003mg/kg...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纳洛酮组(78例)即静推芬太尼0.001~0.003mg/kg、丙泊酚1~3mg/kg,检查结束时静推纳洛酮2μg/kg;对照组(62例)即静推芬太尼0.001~0.003mg/kg、丙泊酚1~3mg/kg。麻醉过程中观察麻醉后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观察术后清醒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呼吸暂停、术中呛咳、肌阵挛、抽搐等发生率。结果纳洛酮组在麻醉起效时间、心率变化、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洛酮组麻醉清醒时间为(3.3±0.4)min、呼吸暂停(24±2.7)%、肌阵挛(1.3±0.2)%、呛咳(2.6±0.3)%,以上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纳洛酮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可显著增强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为临床无痛胃镜检查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用药指导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纳洛酮 无痛胃镜 麻醉苏醒 疼痛
下载PDF
控制性机械通气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滨 莫建伟 +2 位作者 伍春燕 周昭雄 邹宇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9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机械通气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仅在呼吸困难时应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控制性机械通气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仅在呼吸困难时应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控制性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体征、血糖、血乳酸等血液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血糖值、血乳酸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控制性机械通气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可有效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改善其生命体征,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机械通气 大剂量纳洛酮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知非 刘飞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512-514,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及其机理。方法将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1和纳洛酮治疗组2,对照组采用止血、护脑、改善微循环、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 目的初步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及其机理。方法将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1和纳洛酮治疗组2,对照组采用止血、护脑、改善微循环、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或方法增加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神智转清率和远期疗效。结果盐酸纳洛酮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从第5d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智转清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2的疗效较纳洛酮治疗组1更为理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有效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状况,缩短昏迷时间。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是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纳洛酮 弥漫性轴索损伤 量效关系
下载PDF
丁丙诺啡减轻纳洛酮冲击疗法不良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甫 邬志美 +1 位作者 刘国阳 肖杰屏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2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能否减轻纳洛酮冲击疗法的戒断症状与不良反应。方法按纳洛酮冲击疗法程序进行快速脱毒。在纳洛酮液体内加用丁丙诺啡者为A组,不用丁丙诺啡者为B组,各30例。两组在冲击治疗期间及次日均静输氧一次。冲击治疗后,每天进...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能否减轻纳洛酮冲击疗法的戒断症状与不良反应。方法按纳洛酮冲击疗法程序进行快速脱毒。在纳洛酮液体内加用丁丙诺啡者为A组,不用丁丙诺啡者为B组,各30例。两组在冲击治疗期间及次日均静输氧一次。冲击治疗后,每天进行戒断症状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评定,比较A、B两组患者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患者在纳洛酮冲击治疗期间反应轻微,明显优于B组,生命体征多在正常范围内,且A组患者冲击治疗后戒断症状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入院至冲击治疗时间平均2.4d,治疗后次日全部进行纳曲酮长效缓释剂包理术,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丁丙诺啡可减轻NLX冲击治疗戒断症状与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为使用NTX不同剂型打下良好基础,很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啡 NLX冲击疗法 海洛因依赖 戒断症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