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ultra-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dysphag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1
作者 Yun-Feng Yang Ju-Hua Liu +1 位作者 Li Liu Wen-Ju Do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3期54-59,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dysphag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Method...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dysphag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Methods: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used b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TM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drug therapy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rTMS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by ultra-low frequency(10mHZ)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14 days.The changes of NIHSS score andADL score and NSE serum level and Wa Tian drinking water experiment and Fujishima Ichiro dysphagia scale score and SWAL-QOL score and SF-36 score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Wa Tian drinking water experi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in rTM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NIHSS score and serum NSE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ADL score and Fujishima Ichiro dysphagia score and SWAL-QOL score and SF-36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SF-36 total score(or SWAL-QOL Score)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SE serum level and NIHSS score,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L score and Fujishima Ichiro dysphagia scale score score.Conclusion:Ultra-low frequency rTMS therapy can reduce NSE level,effectively improve dysphag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lderly patients'life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 elderly patien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YSPHAGIA NSE SF-36 scale Life quality
下载PDF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Chronic Insomn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27
2
作者 Yang-pu ZHANG Wei-jing LIAO Wen-guang XIA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8年第3期491-498,共8页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chronic insomnia was explored.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chronic insomnia was explored.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patients receive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TMS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sham rTMS treatment, 3 days per week for 4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primary outcomes including the scores on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ing total sleep time (TST), sleep onset latency (SOL), wake after sleep onset (WASO), sleep efficiency (SE%) recorded by sleeping diary and actigraphy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Seventy-five participants finished the study (38 in treatment group and 37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rTM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leep qualit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as less sid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SOMNIA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35
3
作者 Jiang Li Xiang-min Meng +3 位作者 Ru-yi Li Ru Zhang Zheng Zhang Yi-feng D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584-1590,共7页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decrease the activity of cortical neurons,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ex...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decrease the activity of cortical neurons,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excitability of cortical neuron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concerning the use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This study enrolled 127 patients with upper-limb dysfunction during the sub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The low-frequency group comprised 4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primary motor cortex (M1). The high-frequency group comprised 43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0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ipsilateral M1. Finally, the sham group comprised 4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0 Hz of false stimulation on ipsilateral M1. A total of 135 seconds of stimulation was applied in the sham group and high-frequency group. At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cortical latency of motor-evoked potentials and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Moreover, motor fun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bove indices for the low- and high-frequency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 and high-frequency grou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w-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similarly improve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low-frequency stimulation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cerebral cortex stroke rehabilit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time primary motor cortex NEUROPLASTICITY neural reorganiz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
4
作者 高思淼 韩雪 +5 位作者 吴晓光 郑金钰 高芳雯 李葵花 彭勇 刘兰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08,共7页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由头部受到撞击、打击而导致大脑正常功能被破坏的疾病,目前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和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判别损伤状况及恢复患者脑功能。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由头部受到撞击、打击而导致大脑正常功能被破坏的疾病,目前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和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判别损伤状况及恢复患者脑功能。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40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和联合组(n=8),后4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开骨窗而不打击。各干预组均于造模后1 d开始实施干预,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进行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干预,联合组进行两者联合干预,共干预7 d。造模后8 h,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7 d后观察大鼠Y迷宫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而后采集脑电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解出α、β、θ和δ波段,计算各频段振荡幅值、能量占比百分比以及Lempel-Ziv复杂度、样本熵。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8 h,模型组、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和联合组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的α波、δ波频带振荡幅值、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α波、β波能量占比百分比、Lempel-Ziv复杂度、样本熵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的α波、δ波频带振荡幅值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联合组的α波、β波频带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④与电针组和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相比,联合组的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α波、β波能量占比百分比、Lempel-Zi复杂度、样本熵显著升高(P<0.05);⑤结果显示,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出现脑电信号异常,而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干预后可以改善大鼠脑电信号的异常情况,提示脑电频域特征和非线性特征可用来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电针 低频经颅超声刺激 脑电信号 神经功能
下载PDF
HF-rTMS联合盐酸美金刚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翠翠 朱应超 李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02—2023-02收治的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02—2023-02收治的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盐酸美金刚与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HF-rTMS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包括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素(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6、0.080,P=0.521、0.936),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所提高,研究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755,P<0.001;t=6.224,P<0.001)。治疗前,2组ET1、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0.344,P=0.817、0.732),治疗后2组水平均有所降低,研究组ET1、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4.781,P<0.001;t=2.400,P=0.019)。研究组2例(5.89%)患者在HF-rTMS治疗后出现头晕症状,后调整刺激强度症状消失。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经HF-rTMS联合盐酸美金刚与尼莫地平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内皮细胞功能均得以改善,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盐酸美金刚 尼莫地平 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煜姝 马花 张康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为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入,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以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刺激区... 目的探究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为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入,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以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刺激区域,对照组41例患者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5 Hz)假性刺激治疗,研究组41例患者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5 Hz)真性刺激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水平、P300变化及心理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300波幅与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300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A与HAMD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通过调控特定脑区的神经活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同时改善患者心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探讨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神经影像学机制探讨
7
作者 熊丹 朱盼 +4 位作者 谢海花 陆琳 李浩 谭洁 赵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14-2320,共7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同时运用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头针联合rTM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潜在的静息态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将PSCI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头针联合rTMS组(联合组),...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同时运用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头针联合rTM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潜在的静息态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将PSCI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头针联合rTMS组(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选取患侧大脑顶颞前斜线干预,联合组在头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低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两组均连续干预两周,每天1次,每周6次,每次20 min,总共12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及分测验的差值,同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结局指标进行趋势分析。采用fALFF检测患者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变化,将有统计学差异的fALFF差值与结局指标差值做偏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7例受试者,其中头针组25例、联合组22例。相对于头针组,联合组干预前后MoCA总分差值组间两两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914>0.05),但联合组在MoCA延迟记忆分维度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同时趋势分析结果亦显示联合组对于延迟记忆的改善趋势明显优于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ID=0.80,t=2.20,P=0.033<0.05)。干预2周后,联合组患者左侧楔前叶、右侧小脑、左侧梭状回、左侧顶上回相对于基线期fALFF值的增加幅度明显弱于头针组(GRF校正,voxel P<0.01,cluster 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干预前后左侧梭状回fALFF差值与MoCA延迟记忆分测验差值呈正相关关系(r=0.719,P<0.05),其余相关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rTMS干预对PSCI患者延迟记忆具有一定的疗效,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可能与左侧梭状回等参与认知加工的局部脑区神经元自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头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比率低频振幅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改善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疗效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黄春晖 王进义 +2 位作者 房超青 陈韶光 林艺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在为期4周的治疗期间,研究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伪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1、2、3、4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MAD-24)评估临床疗效,使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NS-IV)、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并记录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总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第1、2周末的HMAD-2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早期优势(P<0.05)。然而,治疗4周后,两组在认知功能测试(如理解记忆、再认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尽管联合疗法在早期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长期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且安全性相当。结论与单纯仅使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高频rTMS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在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在治疗前期可较快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在治疗4周后对于提升临床疗效及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未能显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喹硫平 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治疗及研究
9
作者 王利军 牛延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113例影像学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的慢性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的患者,分为HF-rTMS治疗组和对照组,HF-rTMS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10 Hz的高频重...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113例影像学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的慢性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的患者,分为HF-rTMS治疗组和对照组,HF-rTMS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10 Hz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量表总分、各子项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HF-rTMS治疗组MoCA评分22.14±2.56,高于对照组的20.65±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TMS治疗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计算、记忆3项评分分别为3.55±0.94、2.36±0.55、3.24±0.90,高于对照组的3.09±1.01、2.11±0.69、2.82±0.8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r TMS治疗组BI评分84.74±12.99,高于对照组的79.91±1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r TMS对慢性CSVD患者的认知障碍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计算力及记忆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视空间与执行功能 计算力 记忆力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推拿康复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肌张力的影响
10
作者 孙莉敏 黄昊 +2 位作者 章季芳 高尚 徐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推拿康复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06—2023-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 目的探讨推拿康复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06—2023-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推拿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血流最大峰值(Vs)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上肢肌张力等级变化情况,以及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93%(4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3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m、Vs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0级、Ⅰ级的占比为60.71%(34/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2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康复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肌张力亢进,有助于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推拿 脑血流动力学 肌张力
下载PDF
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珊 郭鹏飞 +1 位作者 孙洁 张蒙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单侧高频重复... 目的探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联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AA)、洼田饮水试验(KWST)、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肌电图指标、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神经丝蛋白轻链(NF-L)]。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A、KWST、EAT-1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颌舌骨肌表面肌电信号振幅、时程均低于治疗前,中位频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颌舌骨肌表面肌电信号振幅、时程低于对照组,中位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S100β、NF-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良好,改善吞咽障碍程度与肌电图指标,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双侧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高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海桃 佟强 +4 位作者 王爱凤 王青梅 蒋娟 孙华娟 陈萍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经颅磁刺激(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探讨高频经颅磁刺激(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吞咽障碍严重度评估量表(DOS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及吞咽时程;评估两组患者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水试验评估等级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低于治疗前,DO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DOSS评分高于对照组[(23.15±3.51)分vs.(28.21±4.59)分、(6.11±0.78)分vs.(5.16±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2、5.6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吞咽时程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752.46±94.56)μg vs.(605.45±65.48)μg、(732.12±82.15)μg vs.(594.56±55.89)μg、(1.83±0.42)s vs.(2.15±0.62)s、(1.87±0.41)s vs.(2.32±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8、9.790、3.022、4.693,P<0.05);两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85.45±14.41)分vs.(164.45±1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58,P<0.05)。结论高频振幅值增加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致使其引起更多神经元发放行动电位,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吞咽功能,还能改善其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基于Notch1通路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
13
作者 叶炎生 罗来 +7 位作者 许德顺 钟帅 张鑫 邓凯翔 林慧娟 纪婷 卓梦真 杨庆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4-1093,共10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MCAO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MCAO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低频组、高频组,同时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2只。低频组和高频组均予采用CCY-I型经颅磁刺激仪刺激,2次/日,连续14d;低频组:1Hz,部位:大鼠颅部左侧前额叶;高频组频率:10Hz,部位:大鼠颅部右侧前额叶。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予治疗仅同等情况下抓取束缚后归笼。神经行为学评分在术后第1天和第14天进行;水迷宫测试于术后3—7天进行;TTC染色、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关键基因(Notch1、Hes1、Hes5)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在术后第14天干预结束后进行。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相比,干预治疗14d后,高频组、低频组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出现降低的情况(P<0.05),模型组与高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定向航行实验平均逃避潜伏期:低频组、高频组、假手术组均相比于同组前一天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天逃避潜伏期比较,高频组较模型组短,低频组较高频组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低频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高频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频组、模型组次数比假手术组少,低频组比模型组、高频组次数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TTC染色:低频组、高频组梗死灶面积小于模型组。(4)PCR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高频组、低频组与模型组相比,Notch1、Hes1、Hes5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频组与高频组相比,Notch1、Hes1、Hes5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低频rTMS均能改善MCAO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可能都予激活提高海马组织中的Notch1通路表达,提高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高频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大脑中动脉闭塞 学习记忆能力 Notch1通路
下载PDF
不同频次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14
作者 徐涛 龚智婷 +1 位作者 杨明敏 胡洪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4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试验A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对脑患侧...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试验A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对脑患侧半球口舌区实施tDCS(2次/d),试验B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对脑患侧半球口舌区实施tDCS(1次/d),对照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假刺激。均治疗4周。评估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分、脑损伤标志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A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A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AA)、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评分均低于试验B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A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均低于试验B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次/d tDC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家属满意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频次
下载PDF
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沈蓉 袁爱红 +4 位作者 唐友斌 高志群 解鸿宇 朱少全 刘友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90-395,401,共7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于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及睡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轻、中度PSD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于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及睡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轻、中度PSD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刺激时间10 s,间歇时间2 s,脉冲总数1000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化瘀通络灸法治疗(百会穴压灸和神庭穴、大椎穴悬起灸)。2组均治疗1次/d,5次/周,共持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与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效率;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1)抑郁症状与程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PHQ-9评分均明显降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PHQ-9评分均明显更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更短、波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效率: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改善轻、中度PS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化瘀通络灸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功能 睡眠效率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冠兰 周三连 +2 位作者 翟佳佳 葛春雨 曹月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评分为(4.04±0.51)分,高于对照组的(2.81±0.38)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为(21.05±1.11)分,低于对照组的(25.75±4.5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7.03±2.31)分,低于对照组的(9.22±2.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9.88±5.18)g/L,血红蛋白水平为(135.34±13.13)g/L,体质指数为(20.58±1.25)kg/m^(2),均高于对照组的(36.11±4.12)g/L、(125.85±12.84)g/L、(19.22±1.31)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提升其吞咽功能、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营养状况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咽部冰刺激训练 神经功能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杨婧涵 李亚梅 余茜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抑郁(PSCC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PSCCID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抑郁(PSCC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PSCCID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40 min/次,1次/d,5 d/周)、作业治疗(30 min/次,1次/d,5 d/周)、认知功能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高频rTMS治疗(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10 Hz,100%静息运动阈值,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患者抑郁状态;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大脑进行MRI成像扫描,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大脑局部区域灰质密度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HAMD-17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更高,HAMD-17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左侧中央前回头面区、左侧颞中回尾侧灰质密度明显升高,左侧腹中部枕叶皮质、右侧额中回灰质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rTMS可改善PSCCID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情绪,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脑局部区域灰质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 灰质密度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冯文锐 曹健伟 郑荣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2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以难治性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0例)和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以难治性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0例)和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与简明阴性症状量表(BNSS)评分、临床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35.80±8.42)分,BNSS评分为(64.74±6.01)分;对照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35.73±8.45)分,BNSS评分为(64.78±6.05)分。治疗后,观察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22.06±6.14)分,BNSS评分为(40.62±3.29)分;对照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27.47±3.29)分,BNSS评分为(47.60±4.15)分。治疗后,两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与BN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15.75±2.39)d、住院时间(50.25±6.25)d均短于对照组的(17.90±3.67)、(61.31±7.33)d,临床疗效总印象量表(CGI)评分(2.70±0.64)分低于对照组的(3.89±1.27)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对抑郁症患者P300、MMN的影响
19
作者 郭秀娟 陈艳玲 +2 位作者 高洁 曹辉 毛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6-9,共4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相关电位P300与相关电位成分失匹配负波(MMN)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相关电位P300与相关电位成分失匹配负波(MMN)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其基础上观察组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电位P300及MMN潜伏期、波幅、抑郁状态(HAMD-17)及认知功能(MoCA)评分;分析治疗前后P300及MMN潜伏期、波幅与HAMD-17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相关电位P300及MMN潜伏期均较对照组短,而波幅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17评分较对照组低,而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P300和MMN潜伏期、波幅与HAMD-17评分无相关性;治疗后,潜伏期P300及MMN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527、0.631),波幅P300及MMN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624、-0.428)。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MMN及事项相关电位P300水平,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艾司西酞普兰 P300 失匹配负波
下载PDF
不同频率rTMS联合生物反馈对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血清 BDNF和S-100β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孙家栋 李雪梅 刘君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难治性儿童抽动障碍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2-06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抽动障碍患儿,依...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难治性儿童抽动障碍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2-06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抽动障碍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1 Hz 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60例)和低频组(0.5 Hz 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60例)。比较2组患儿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Ⅳ)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血清BDNF和S-100β水平、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血管阻力指数(RI)、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高频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YGTSS评分、SNAP-Ⅳ评分低于低频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低频组(P<0.05);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低频组,S-100β水平显著低于低频组(P<0.05);Vm、Vs水平高于低频组,RI水平低于低频组(P<0.05)。高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与低频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生物反馈对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血清BDNF、S-100β水平的改善效果优于低频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抽动障碍 儿童 重复经颅磁刺激 生物反馈 不同频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