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厂调节阀阀杆高硬低摩DLC涂层工艺优化研究
1
作者 王水勇 赵万祥 +2 位作者 王荣山 韩姚磊 许继尧 《全面腐蚀控制》 2024年第2期60-65,103,共7页
通过调整工件偏压和W掺杂靶功率等工艺参数,研究不同工艺对阀杆DLC膜层性能的影响。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了不同DLC涂层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并采用纳米压痕和显微划痕对涂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评价了复合涂层的摩擦... 通过调整工件偏压和W掺杂靶功率等工艺参数,研究不同工艺对阀杆DLC膜层性能的影响。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了不同DLC涂层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并采用纳米压痕和显微划痕对涂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评价了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显示,1200V工件偏压下得到的DLC涂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较低的磨损率。W掺杂的DLC涂层附着力更强,但硬度较低,磨损率较高。这项研究为后续制备高硬低摩DLC涂层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涂层 硬度 摩擦磨损 表面改性 制备工艺
下载PDF
DLC涂层对阀门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郭松 张中标 +3 位作者 罗世洪 张冬林 田孝帅 郭永正 《表面工程与再制造》 2024年第2期23-25,共3页
阀门是石化、能源等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耐磨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以高温高压阀门为试验对象,针对DLC涂层技术在阀门制造中的应用开展工艺试验,探讨其对提高阀门零件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 阀门是石化、能源等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耐磨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以高温高压阀门为试验对象,针对DLC涂层技术在阀门制造中的应用开展工艺试验,探讨其对提高阀门零件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DLC涂层表面处理后的试样表面硬度高、粗糙度好、摩擦系数低,对零件机加工尺寸无明显影响;且能够提高一般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阀门零件的耐磨性能,进而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涂层 阀门 耐磨 耐腐蚀
下载PDF
DLC基纳米多层膜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汤鑫 王静静 +3 位作者 李伟 胡月 鲁志斌 张广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62,共11页
类金刚石(DLC)薄膜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长机械零件、工具的使用寿命。DLC基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是耐磨薄膜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薄膜中不同组分层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能从多个角度(如高温、硬度、润滑)进行设计来... 类金刚石(DLC)薄膜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长机械零件、工具的使用寿命。DLC基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是耐磨薄膜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薄膜中不同组分层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能从多个角度(如高温、硬度、润滑)进行设计来提升薄膜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综述了DLC多层薄膜的设计目的与研究进展,以金属/DLC基纳米多层膜、金属氮化物/DLC基纳米多层膜、金属硫化物/DLC基纳米多层膜以及其他DLC基纳米多层膜为主,对早期研究成果及现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以上几种DLC基纳米多层膜的现有设计思路(形成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软/硬交替沉积,诱导转移膜形成,实现非公度接触)。随后对摩擦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1)层与层间形成特殊过渡层,提高了结合力;2)软/硬的多层交替设计,可以抵抗应力松弛和裂纹偏转;3)高接触应力和催化作用下诱导DLC中的sp3向sp2转化,形成高度有序的转移膜,从而实现非公度接触。最后对DLC基纳米多层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基纳米多层膜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摩擦机理 结构
下载PDF
表面织构与DLC涂层复合处理影响材料摩擦特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袁浩恩 吴继忠 +6 位作者 王海军 陈文刚 程家豪 郭思良 周意昊 魏北朝 罗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1-2104,共14页
近些年来表面织构化与表面涂覆技术在提高摩擦学性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表面织构技术与涂覆技术进行融合,发现在适当的外界环境下合适的织构化参数与DLC涂层复合处理后显现出优异的摩擦学特性,两者间做到了1+1大于... 近些年来表面织构化与表面涂覆技术在提高摩擦学性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表面织构技术与涂覆技术进行融合,发现在适当的外界环境下合适的织构化参数与DLC涂层复合处理后显现出优异的摩擦学特性,两者间做到了1+1大于2的效果。表面织构化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改善材料摩擦性能等方面,然而其在干摩擦条件下可能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DLC涂层被世间公认为是有效的固体润滑剂,它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但涂层却有着吸附力差的缺点,表面织构可以增大涂层与基材之间的有效结合强度,增加表面的腐蚀能力,进而可以提高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腐蚀性能、生物相容性。织构化与DLC涂层的结合可以在航空、汽车、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主要介绍表面织构化与DLC涂层复合改性处理后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并从织构的几何参数、实验条件、接触方式、摄入元素、涂层厚度以及仿真分析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为帮助后续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最后对织构与涂层复合改性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dlc涂层 干摩擦 摩擦磨损 复合改性处理
下载PDF
元素掺杂DLC薄膜在模拟油气田溶液中的耐蚀与耐磨性
5
作者 刘政宇 丛浩宇 +3 位作者 牟成龙 曹学乾 张广安 薛群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4,共10页
目的沉积出在含有泥沙的模拟油气田溶液中具有优异耐蚀性与耐磨性的类金刚石碳基(DLC)薄膜来对油气开采时的管道进行保护。方法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SS304方形试样表面沉积H-DLC、F-HDLC、N-HDLC及Si-HDLC,通过电... 目的沉积出在含有泥沙的模拟油气田溶液中具有优异耐蚀性与耐磨性的类金刚石碳基(DLC)薄膜来对油气开采时的管道进行保护。方法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SS304方形试样表面沉积H-DLC、F-HDLC、N-HDLC及Si-HDLC,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了其在模拟油气田CO_(2)/H_(2)S/Cl^(-)溶液中的耐蚀性。采用CSM往复式摩擦机测试了其在含有泥沙的模拟溶液中的耐蚀性,结合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分析了摩擦测试后的磨斑与磨痕形貌。结果DLC薄膜的沉积显著提高了SS304基底的耐蚀性,Si掺杂的DLC薄膜具有最高的孔隙电阻与最低的腐蚀电流密度,沉积薄膜后的腐蚀电流密度与SS304基底相比降低了2个数量级。沉积DLC薄膜后SS304基底的耐磨性大幅提高,转移膜的形成降低了摩擦因数与磨损率,薄膜的沉积使磨损率降低了约2个数量级,在与模拟沙粒的SiO_(2)对偶球进行摩擦时转移膜仍能稳定形成。通过向腐蚀溶液中添加SiO_(2)粉末模拟了SS304基底与DLC薄膜在含有大量泥沙的油气采出水中的磨损,摩擦测试后SS304基底表面发生严重的磨粒磨损,不同元素掺杂的DLC薄膜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剥落,但与基底相比极大地缓解了基底磨损。结论DLC薄膜的沉积可以极大地提高SS304基底的耐蚀性与耐磨性,Si-HDLC薄膜在模拟油气田溶液中具有最优越的耐蚀性与稳定性,进而使其在腐蚀溶液中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管道保护 dlc 耐蚀性 耐磨性 泥沙磨损
下载PDF
高温对含氢DLC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贾伟飞 梁灿棉 胡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83,共10页
目的针对含氢DLC涂层热稳定性很差的问题,探究高温下含氢DLC涂层的微观组织变化特征,以及高温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强化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在S136模具不锈钢表面沉积以Si... 目的针对含氢DLC涂层热稳定性很差的问题,探究高温下含氢DLC涂层的微观组织变化特征,以及高温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强化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在S136模具不锈钢表面沉积以Si为过渡层的含氢DLC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电子衍射仪、三维轮廓仪研究DLC涂层的微观结构,采用划痕测试仪、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纳米压痕仪研究DLC涂层的力学性能,并通过LAMMPS软件,利用液相淬火法建立含氢DLC模型,模拟分析经高温处理后涂层的组织变化特征和纳米压痕行为。结果在400℃、2 h的退火条件下,拉曼谱峰强度ID/IG由未退火的0.7增至1.5,涂层发生了石墨化转变,同时基线斜率下降,H元素析出;XPS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涂层中sp^(2)杂化组织相对增加,氧元素增多,涂层粗糙度增大;在600℃、2 h退火条件下,DLC发生了严重氧化,LAMMPS模拟结果表明,在400℃高温下涂层的分子键长变短,表明sp3杂化组织在高温下吸收能量,并向sp^(2)杂化转变。纳米压痕模拟结果显示,在400℃下退火后,涂层的硬度下降。结论在400℃下退火处理后,涂层中的H元素释放,涂层内应力减小,保证了涂层的强度;在600℃退火条件下,过渡层的Si和DLC在高温下形成了C—Si键,使得DLC薄膜部分被保留;LAMMPS模拟结果表明,在高温下涂层发生了石墨化转变,涂层的硬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dlc涂层 退火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LAMMPS模拟
下载PDF
DLC1基因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航(综述) 黄兴茂(综述) 俞鹏飞(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7,共5页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或晚期,化疗等常规治疗疗效较差,亟需挖掘新的有效治疗靶点以及生物标志物。DLC1是一种公认的抑癌基因,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抑制作用,其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或晚期,化疗等常规治疗疗效较差,亟需挖掘新的有效治疗靶点以及生物标志物。DLC1是一种公认的抑癌基因,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抑制作用,其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多种实体肿瘤中呈现低表达状态。DLC1不仅与表观遗传修饰、细胞自噬、微生物感染以及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密切相关,且对胃癌发生发展、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DLC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lc1 基因 治疗靶点
下载PDF
C_(2)H_(2)气体流量对WC-DLC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谢焕钧 徐长云 +3 位作者 唐令 韩明月 罗阳 李刘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9,共8页
文章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WC-DLC耐磨涂层,为了探究C_(2)H_(2)流量对WC-DLC涂层表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在10−50 mL/min C_(2)H_(2)流量下制备了WC-DLC涂层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_(2)H_(2)流量的增... 文章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WC-DLC耐磨涂层,为了探究C_(2)H_(2)流量对WC-DLC涂层表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在10−50 mL/min C_(2)H_(2)流量下制备了WC-DLC涂层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_(2)H_(2)流量的增加,涂层中碳含量增加,晶粒逐渐细化,由柱状晶逐渐转变为细晶粒,涂层变得更加致密;涂层纳米硬度与sp3杂化的C原子含量密切相关,随着涂层中sp3-C含量的增加,硬度先升高然后降低,磨损率也先升高降低;随着碳原子含量升高,涂层中出现大量的非晶碳,表面晶粒非晶化,涂层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且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dlc 涂层 C_(2)H_(2) 流量 纳米硬度 结合力 摩擦磨损
下载PDF
钽掺杂对多层Ta-DLC薄膜摩擦及腐蚀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李超 孙刚 +3 位作者 马国佳 吴俊升 张博威 张昊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3,共11页
目的解决316L不锈钢在苛刻海洋环境中易磨损、易腐蚀的问题。方法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技术在316L不锈钢上沉积了Ta/TaN/TaCN/Ta-DLC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纳米压痕、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和电化学... 目的解决316L不锈钢在苛刻海洋环境中易磨损、易腐蚀的问题。方法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技术在316L不锈钢上沉积了Ta/TaN/TaCN/Ta-DLC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纳米压痕、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重点研究了DLC膜层中Ta元素掺杂含量对薄膜结构、组成成分、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随着Ta元素含量(原子数分数)从2.04%增到4.16%,薄膜中的sp^(3)键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Ta原子数分数为3.60%时,薄膜中sp3键含量最高,且薄膜的硬度及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分别为7.01 GPa和157.87 GPa。随着Ta元素含量的增加,薄膜的平均摩擦因数逐渐减小,在4.16%(原子数分数)时达到最小0.21。Ta元素含量对薄膜的结合力影响较小,且所有薄膜结合力总体在10 N左右。当Ta原子数分数为3.60%时,薄膜的腐蚀电流密度及钝化电流密度最小,分别为0.006μA/cm^(2)和0.63μA/cm^(2),比其他薄膜的低1~2个数量级,并且薄膜电阻及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展现出最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结论Ta元素的掺杂提高了薄膜的耐摩擦性能,且适当的Ta元素掺杂能够提高Ta/TaN/TaCN/Ta-DLC薄膜的耐磨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薄膜 磁控溅射 腐蚀 摩擦磨损 元素掺杂
下载PDF
用于探测液态金属-气体的DLC涂层式丝网探针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10
作者 包睿祺 刘莉 +3 位作者 刘帅 袁俊杰 刘茂龙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6,共13页
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是铅冷快堆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下的物理现象之一,考虑到液态金属的不透明性、腐蚀性及高温性,本文提出一种类金刚石(DLC)涂层式丝网探针(WMS)对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相态分布进行探测。基于COMSOL软件... 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是铅冷快堆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下的物理现象之一,考虑到液态金属的不透明性、腐蚀性及高温性,本文提出一种类金刚石(DLC)涂层式丝网探针(WMS)对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相态分布进行探测。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涂层式WMS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电场模拟阐明了该新型探针应用于含液态金属气液两相流的可行性。进一步地,通过改变丝网电极的间距与直径、涂层的厚度,研究了结构参数对涂层式WMS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丝横向间距为2~3 mm、垂直间距为1.5~2 mm时,WMS测量精度较高,而涂层厚度和电极丝直径的影响较小。本研究可指导DLC涂层式WMS在液态金属-气体两相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并为分析SGTR事故后的多相分布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 丝网探针 类金刚石涂层 空泡份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Damage Mechanism of Ultra-thin Asphalt Overlay(UTAO) based on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11
作者 杜晓博 GAO Liang +4 位作者 RAO Faqiang 林宏伟 ZHANG Hongchao SUN Mutian XU Xiuche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73-486,共14页
Aiming to analyze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UTA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so-mechanical mechanism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we conducted study of diseases problems of UTAO in several provinces in China,and fou... Aiming to analyze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UTA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so-mechanical mechanism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we conducted study of diseases problems of UTAO in several provinces in China,and found that aggregate spalling was one of the main disease types of UTAO.A discrete element model of UTAO pavement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meso-mechanical mechanism of UTAO dama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ayer thickness,gradation,and bonding modulu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as the thickness of UTAO decreasing,the maximum value and the mean value of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all aggregate particles gradually increase,which leads to aggregates more prone to spalling.Compared with OGFC-5 UTAO,AC-5 UTAO presents smaller maximum and average values of all contact forces,and the loading pressure in AC-5 UTAO is fully diffused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In addition,the increment of pavement modulus strengthens the overall force of aggregate particles inside UTAO,resulting in aggregate particles peeling off more easily.The increase of bonding modulus changes the position where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tangential force appears,whereas has no effect on the normal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n asphalt overlay pavement distres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meso-mechanics damage mechanism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interlayer channels of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in ultra-thin Pebax mixed-matrix membranes for CO_(2) capture
12
作者 Feifan Yang Yuanhang Jin +5 位作者 Jiangying Liu Haipeng Zhu Rong Xu Fenjuan Xiangli Gongping Liu Wanqin Ji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 capture by membrane process,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a highly permeable CO_(2)-selective membrane.In this work,we reported an ultra-thin polyether-block-amide(Pebax)mixedmatrix membran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 capture by membrane process,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a highly permeable CO_(2)-selective membrane.In this work,we reported an ultra-thin polyether-block-amide(Pebax)mixedmatrix membranes(MMMs)incorporated by graphene oxide(GO),in which the interlayer channels were regulated to optimize the CO_(2)/N_(2) separation performance.Various membran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embrane structure and separation performance,including the lateral size of GO nanosheets,GO loading,thermal reduction temperature,and time.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cisely regulated interlayer channel of GO nanosheets can rapidly provide CO_(2)-selective transport channels due to the synergetic effects of size sieving and preferential adsorption.The GO/Pebax ultra-thin MMMs exhibited CO_(2)/N_(2) selectivity of 72 and CO_(2) permeance of 400 GPU(1 GPU=106 cm^(3)(STP)·cm^(2)·s^(-1)·cmHg^(-1)),providing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CO_(2) ca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matrix membrane ultra-thin membrane Pebax Graphene oxide CO_(2) capture
下载PDF
不锈钢喷丝头表面镀DLC膜可行性探讨
13
作者 郭庆平 《纺织器材》 2024年第3期28-30,33,共4页
为了提升化纤纺丝用喷丝头质量,介绍金铂合金、钽、不锈钢3种材质化纤喷丝头的优缺点;以SUS316L型不锈钢制作的PY35-2050-0.075型喷丝头为例,通过盐雾试验以及酸性溶液浸泡试验,对比分析其镀DLC膜前后的性能、质量及表面微观形貌变化。... 为了提升化纤纺丝用喷丝头质量,介绍金铂合金、钽、不锈钢3种材质化纤喷丝头的优缺点;以SUS316L型不锈钢制作的PY35-2050-0.075型喷丝头为例,通过盐雾试验以及酸性溶液浸泡试验,对比分析其镀DLC膜前后的性能、质量及表面微观形貌变化。指出:以Cr+WC作为中间过渡层,能提高气相沉积DLC膜与不锈钢喷丝头基体的结合强度;镀DLC膜不锈钢喷丝头的硬度可达2000 HV,强度和耐酸碱腐蚀性均优于普通不锈钢喷丝头,使用寿命长,更适用于高温、高压以及酸碱腐蚀的纺丝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丝 喷丝头 不锈钢 dlc 气相沉积 硬度 耐腐蚀性
下载PDF
桂盟DLC黑钻链:竞速美学,御风而行
14
作者 安远 《中国自行车》 2024年第1期110-111,共2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自行车骑手来说,链条是自行车上更换、维护最为频繁的部件,只有出色的链条才能让传动效果取得较大的提升。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品质过硬,还极具颜值的链条,那么桂盟(KMC)推出的DLC黑钻链就相当适合了。
关键词 dlc 链条 自行车
下载PDF
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Cr掺杂DLC复合薄膜的高温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建芳 陈泽达 +1 位作者 苏峰华 李助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5,共9页
元素掺杂是提升DLC薄膜摩擦学性能和耐温性能的重要途径。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了含氢DLC薄膜,同时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Cr元素的掺杂,研究Cr元素掺杂对DLC薄膜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 元素掺杂是提升DLC薄膜摩擦学性能和耐温性能的重要途径。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了含氢DLC薄膜,同时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Cr元素的掺杂,研究Cr元素掺杂对DLC薄膜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仪测试薄膜硬度并利用划痕试验测试膜基结合力,采用拉曼光谱分析薄膜sp2和sp3键含量的变化和转移膜的生成。采用UMT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薄膜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磨损表面,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Cr元素掺杂会显著提高薄膜的膜基结合力,但会使薄膜硬度有一定的下降。常温摩擦学性能测试显示,DLC薄膜的摩擦因数随着Cr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Cr质量分数为3.34%时达到最低;但薄膜的磨损率随Cr含量的增加略有升高。高温摩擦学性能测试表明,Cr元素掺杂显著改善了DLC薄膜的高温摩擦学性能,未掺杂的DLC在150℃以上摩擦时会失效,Cr元素掺杂使薄膜在250℃下也能保持较低的摩擦因数和较长的抗磨寿命。Cr元素的加入能够提高DLC薄膜的膜基结合力,降低摩擦因数,并提高薄膜的高温摩擦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Cr元素掺杂促使薄膜结构发生转变,同时Cr的氧化物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dlc复合薄膜 元素掺杂 高温 摩擦磨损
下载PDF
HiPIMS占空比对Al合金表面Ti/DLC涂层力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晨阳 白琴 +4 位作者 郭鹏 柯培玲 王振玉 李昊 汪爱英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8,共12页
类金刚石涂层(DLC)兼具高硬度、耐摩擦磨损和高化学惰性等优点,是理想的Al合金零部件耐磨防护材料之一。然而受限于Al合金与DLC间力学性能差异大,摩擦工况下承受复杂的耦合载荷作用,易导致涂层剥落失效。通过改变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 类金刚石涂层(DLC)兼具高硬度、耐摩擦磨损和高化学惰性等优点,是理想的Al合金零部件耐磨防护材料之一。然而受限于Al合金与DLC间力学性能差异大,摩擦工况下承受复杂的耦合载荷作用,易导致涂层剥落失效。通过改变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HiPIMS)的电源占空比(2%~10%),设计具有不同结构的Ti过渡层,系统研究Al合金基体上不同过渡层界面结构对DLC力学及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iPIMS占空比增加,所有Ti过渡层取向从(100)向(002)转变。相比直流磁控溅射Ti过渡层,HiPiMS技术可以降低晶粒尺寸以及提高Ti层致密性,令Ti过渡层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涂层摩擦寿命提升了约4.5倍。沉积具有低(100)择优取向和致密结构的Ti过渡层是实现Al合金表面高性能Ti/DLC涂层的关键,对解决Al合金零部件表面硬质涂层易剥落失效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合金 Ti/dlc涂层 HIPIMS 择优取向 致密性 摩擦磨损行为
下载PDF
橡胶表面粗糙度对DLC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研 王立国 +2 位作者 张广安 陈体军 贾均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5-232,共8页
目的探究三元乙丙橡胶(EPDM)表面粗糙度对DLC薄膜和Cr/DLC的微观结构、附着力、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阐明Cr中间层对橡胶表面DLC薄膜的作用。方法使用砂纸打磨EPDM橡胶得到不同的表面粗糙度。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粗糙度的橡胶... 目的探究三元乙丙橡胶(EPDM)表面粗糙度对DLC薄膜和Cr/DLC的微观结构、附着力、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阐明Cr中间层对橡胶表面DLC薄膜的作用。方法使用砂纸打磨EPDM橡胶得到不同的表面粗糙度。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粗糙度的橡胶基体表面沉积无中间层的类金刚石碳基薄膜(DLC)及有Cr中间层的类金刚石碳基薄膜(Cr/DLC)。使用二维轮廓仪获得基体及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拉曼光谱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X切割试验和摩擦磨损试验分别评估DLC薄膜的附着力和摩擦学性能。结果基体表面粗糙度对薄膜的微观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但却对薄膜附着力以及摩擦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薄膜附着力随着基体粗糙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基体表面粗糙度为1100 nm时,DLC薄膜具有最强的附着力和最佳的摩擦学性能。此外,Cr中间层的引入对提高薄膜附着力和承载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适当增加基体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强DLC薄膜的附着力,改善薄膜的摩擦学性能。Cr中间层可以提高薄膜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薄膜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dlc薄膜 基体粗糙度 结合力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DLC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腾龙 张树玲 +5 位作者 武帅政 郭栋 崔宁 孙巍 丁文捷 郭峰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46-152,共7页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沉积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 DLC)薄膜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但由于马氏体基体与DLC涂层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不匹配以及界面原子的亲和性能差等因素,使得DLC涂层与马氏体基体间界面结合强度不够,存在...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沉积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 DLC)薄膜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但由于马氏体基体与DLC涂层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不匹配以及界面原子的亲和性能差等因素,使得DLC涂层与马氏体基体间界面结合强度不够,存在涂层厚度有限等问题,从而限制了DLC涂层的进一步使用。针对以上不足,综述了国内外学者为提高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沉积DLC涂层的膜基结合力、耐蚀性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结果,主要包括基体表面氮化处理、优化工艺参数、设计一层和多层过渡层结构来缓和DLC涂层与马氏体基体结合力和耐蚀性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DLC防护涂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类金刚石涂层 磨损性能 结合性能 耐蚀性能
下载PDF
工作气压对管内壁沉积Si/O-DLC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浩杰 陈仁德 +2 位作者 周广学 叶羽敏 汪爱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9-449,共11页
目的探讨工作气压对管内等离子体放电光学现象以及Si/O-DLC(Si and O Incorporated DLC,Si/O-DLC)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为获得管内高质量、均匀的Si/O-DLC薄膜制备工艺技术提供指导。方法利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Hollow ... 目的探讨工作气压对管内等离子体放电光学现象以及Si/O-DLC(Si and O Incorporated DLC,Si/O-DLC)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为获得管内高质量、均匀的Si/O-DLC薄膜制备工艺技术提供指导。方法利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Hollow Cathode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HC-PECVD)技术,通过改变工作气压在管内沉积Si/O-DLC薄膜。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并对比不同工作气压下管内等离子体放电光学现象。通过SPM、XPS和Raman光谱仪表征不同工作气压下薄膜的三维立体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并利用SEM、纳米压痕仪以及划痕测试系统,对比研究管内Si/O-DLC薄膜的硬度、弹性模量、膜基结合力以及沿管轴向的薄膜厚度分布。结果随着工作气压的上升,管径向中心处亮斑面积和光强先增大增强后趋于缩小暗淡。在不同工作气压下,均能够在管内获得表面光滑的Si/O-DLC薄膜,粗糙度为3~10 nm。随着工作气压的上升,管内Si/O-DLC薄膜的平均厚度从1.42μm增大到2.06μm,且沿管轴向的薄膜厚度分布均匀度从24%显著提高到65%;不同工作气压下管内Si/O-DLC薄膜沿管轴向平均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总体平均硬度可达(14±1)GPa。管内Si/O-DLC薄膜在工作气压上升到25 mTorr时获得较高的平均膜基结合力。结论改变工作气压能够显著影响管内壁Si/O-DLC薄膜的结构与性能,当工作气压为25 m Torr时,在管内获得均匀性最优、结合力较高的Si/O-DLC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气压 空心阴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管内壁 Si/O-dlc 等离子体放电光学现象 均匀性
下载PDF
MoS_(2)掺杂DLC薄膜对力学性能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杨 何沐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8-964,共7页
在环境恶劣的海洋中,传统单一的类金刚石薄膜(DLC)已不能满足减摩和耐磨的性能要求,而元素掺杂已成为提升DLC薄膜摩擦学性能的重要方法。为了改善DLC薄膜的性能,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上沉积掺杂MoS_(2)的DLC薄膜,研究DLC薄... 在环境恶劣的海洋中,传统单一的类金刚石薄膜(DLC)已不能满足减摩和耐磨的性能要求,而元素掺杂已成为提升DLC薄膜摩擦学性能的重要方法。为了改善DLC薄膜的性能,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上沉积掺杂MoS_(2)的DLC薄膜,研究DLC薄膜中掺杂MoS_(2)对在大气环境、去离子水及人工海水环境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表征该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含量;XPS、Raman等测试手段表征薄膜含有元素的价态及微观结构;此外,通过纳米压痕仪及摩擦试验机测试薄膜的力学性能与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无孔洞及裂纹产生、组织结构均匀致密;薄膜最高硬度约10 GPa,弹性回复率达到56.8%,随着MoS_(2)溅射功率的增加,薄膜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加。在三种环境中,DLC-MoS_(2)-40薄膜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最低,摩擦系数分别约为304不锈钢的1/7、1/6和1/6,磨损率分别约为304不锈钢的1/10、1/3和1/3。MoS_(2)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可以有效地改善304不锈钢基体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dlc薄膜 元素掺杂 磁控溅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