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ce of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or diagnos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被引量:7
1
作者 Li Gu Yaqin Feng +2 位作者 Liwen Liu Liping Yang Lili H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40-442,共3页
BACKGROUND: Carotid artery is the main source for craniocerebral blood supply. Its intimal plaque formation and arterial stenosis degree both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refore, the c... BACKGROUND: Carotid artery is the main source for craniocerebral blood supply. Its intimal plaque formation and arterial stenosis degree both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refor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have become the hot spot in study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degre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by ultrasonography, and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DESIGN: Clinical 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 experiment.SETTING: Lintong Convalescent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Area Command of Chinese PLA.PARTICIPANTS: Totally 60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42 males and 18 females, admitted to Lintong Convalescent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Area Command of Chinese PLA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06 were involved in the patient group. They met the diagnosis criteria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nstituted by the 4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nference in 1996, and were confirmed to suffer from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y skull CT and MRI. Another 20 subjects who received healthy examination concurrently in the same hospital, 12 males and 8 females, were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Informed consents of detected items were obtained from involved subjects.METHODS: The plaque thickness of mid portion, distal end and crotch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ECA) and vertebral artery (VA) of involved subjects,who received health examination was separately detected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 (HDI-5000).Then, total integral of plaque was calculated. The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was measured with two-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The inner diameter stenosis degree of subjects who had plaque was measured. Blood flow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and stenosis degree and plaque area were calculated. Blood flow volume of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and VA was separately measured with ultrasound equipment software,and brain blood flow volume was calculated.MAIN OUTCOME MEASURES: Atherosclerotic degree and blood flow volume of patients of two groups.RESULTS: Sixt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twenty subjects who received health examination participat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①The IMT thickness, total plaque score, and total plaque area of pati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5.216 - 10.158, P 〈 0.05 ).②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enosis degree of CCA, ICA and VA between pati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6.720 - 12.816, P 〈 0.05 ) . ③ The blood flow volume of CCA, ICA, VA and brain of pati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2.872 - 10.860, P 〈 0.05).CONCLUSIO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changes in atherosclerosis and arterial blood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rteriOSCLEROSIS ultrasonography carotid arteries
下载PDF
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全雪萌 华扬 +2 位作者 贾凌云 马兆毅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7例,女1951例),分别将男性、女性分为18~29、30~39、40~49、50~59、≥60岁5组,统计比较各年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_(CCA))、颈动脉球部内径(D BULB)、颈内动脉内径(D_(ICA))及颈动脉不同节段内径之比[以颈动脉指数(CI)表示,CI_(BULB)/CCA为D_(BULB/DCCA),CI_(BULB)/ICA为D BULB/D_(ICA),CI_(ICA/CCA)为D_(ICA)/D_(CCA)]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参数随年龄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男女间以及不同侧别间各CI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CI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CI_(BULB)/CCA、CI_(BULB)/ICA及CI_(ICA/CCA)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IMT、D_(CCA)、D BULB、D_(ICA)、CI_(BULB)/CCA及CI_(BULB)/ICA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男性r值分别为0.121、0.229、0.260、0.055、0.107、0.229,女性r值分别为0.364、0.185、0.199、0.073、0.077、0.129,均P<0.01),CI_(ICA/CCA)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男性r=-0.118,女性r=-0.049,均P<0.05),且年龄每增长1岁,男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3、0.015、0.025、0.004 mm,女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5、0.011、0.018、0.005 mm。(2)男性CI_(BULB)/ICA小于女性(1.47±0.21比1.51±0.22;t=-5.566,P<0.01),CI_(ICA/CCA)大于女性(0.78±0.11比0.76±0.11;t=6.629,P<0.01);左侧CI_(BULB)/CCA(1.14±0.15比1.13±0.15;t=-2.973,P<0.05)、CI_(ICA/CCA)(0.77±0.11比0.76±0.11;t=-3.946,P<0.01)大于右侧。男女性别之间CI_(BULB)/CCA及左右侧之间CI_(BULB)/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比女性:1.13±0.15比1.13±0.15,t=1.212,P=0.226;左侧比右侧:1.49±0.22比1.50±0.21,t=1.112,P=0.266)。CI_(BULB)/CCA、CI_(BULB)/ICA与IMT的增加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039、0.070,均P<0.05),而CI_(ICA/CCA)与IMT的增加呈负相关性(r=-0.032,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81,P<0.01)、左侧(β=0.040,P<0.05)显著正向预测CI_(BULB)/CCA,而IMT对CI_(BULB)/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年龄(β=0.148,P<0.01)、女性(β=0.070,P<0.01)及IMT(β=0.030,P<0.05)为CI_(BULB)/ICA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β=-0.063,P<0.01)、女性(β=-0.088,P<0.01)显著负向预测CI_(ICA/CCA),左侧显著正向预测CI_(ICA/CCA)(β=0.053,P<0.01),但IMT对CI_(ICA/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22,P>0.05)。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的颈动脉管腔结构参数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性别、侧别及IMT为颈动脉内径比值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结构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联合下肢动脉超声检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联合下肢动脉超声检查预测2型糖尿病(T2DM)发生心脑血管疾病(CCVD)的价值。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行健康体检且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化指标、颈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 目的分析颈动脉联合下肢动脉超声检查预测2型糖尿病(T2DM)发生心脑血管疾病(CCVD)的价值。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行健康体检且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化指标、颈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观察组CCVD与非CCV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9.54±2.13)mmol/L、甘油三酯(2.61±1.12)mmol/L、总胆固醇(5.95±1.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5±0.95)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21±1.12)、(1.21±1.01)、(4.23±1.14)、(2.85±0.74)mmol/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0±0.33)mm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1.53±0.36)mm大于对照组的(0.58±0.20)、(0.71±0.1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7例发生CCVD,53例未发生CCVD。CCVD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3~4级占比分别为70.59%、76.47%,明显高于非CCVD患者的13.21%、11.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联合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CCV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下肢动脉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空腹血糖
下载PDF
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0
4
作者 卫华 王拥军 +1 位作者 颜振瀛 华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确切关系 ,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对 2 97例脑卒中患者和 96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确切关系 ,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对 2 97例脑卒中患者和 96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 187人 ,占 6 3 0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6 5 % ;脑梗死组严重颈动脉狭窄 (>5 0 % )的发生率 (15 6 % )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 (4 3% ,2 1% ) ;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年龄、糖尿病、ApoA1(负相关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除年龄影响因素外 ,高血压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超声波诊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穆玉明 韩伟 +3 位作者 吴伟春 汪师贞 吐尔逊娜依 唐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 13 7例受检者包括 :脑梗死组 3 8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 5 9例及对照组 40例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 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 13 7例受检者包括 :脑梗死组 3 8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 5 9例及对照组 40例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颈总动脉及分叉处的内 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情况进行测定 ,同时测定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指标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 (RI)、血管搏动指数 (PI)、血流量 ,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①脑梗死组的IMT明显高于TIA组与对照组 ,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脑梗死、TIA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 73 .7%、2 8.8%和 2 5 % ,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最高。②与其他两组相比较 ,TIA组的PSV、EDV和PSV/EDV均减低 ,PI和RI均增高 ,脑梗死组的血流量下降最明显。③通过判别分析表明 ,可以通过对超声指标的测量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结论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超声 斑块 内-中膜厚度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8
6
作者 白志勇 李敬府 +3 位作者 杨玉杰 贾建文 王金锐 张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 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 70% 的TIA患者 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 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 70% 的TIA患者 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4例患者完成观察,平均随访 14. 6个月,发生脑梗死 12例,其中无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为 1. 9%,稳定性斑块组为 4. 7%,不稳定性斑块组为 15. 4%,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 超声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60
7
作者 王鹏 修春红 王岚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5-1178,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代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外膜等参数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正性相关,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外膜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潭 任书堂 +2 位作者 秦艳娟 宇雪豹 范文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02-704,共3页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ApoB(载脂蛋白B);结果: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的敏感性96.76%、阳性预测值96.76%、阴性预测值100%,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TG、TC、LDL、ApoB水平低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HDL和ApoA-Ⅰ水平高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论: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肃西 雷燕妮 +1 位作者 梁曼 李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4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 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非脑血管病患者 (对照组 ) 7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 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 目的 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非脑血管病患者 (对照组 ) 7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 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中膜 (IMT)增厚、斑块或血栓检出率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DSA比较 ,对颈动脉颅外段 <70 %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 70 %~ 99%的狭窄诊断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颈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为 76 4 7% ,DSA为 5 2 9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 ,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静洁 王欣 +2 位作者 牛彦霞 王琪 王满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71-173,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收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型诊断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接收并体检的健康者55例作为健...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收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型诊断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接收并体检的健康者5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分布、分型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IMT为(1.01±0.12)mm,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56±0.09)mm(t=22.389,P<0.001)。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单发斑块、多发斑块所占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无斑块所占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974)。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0,P=0.379)。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颈动脉 分型诊断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富华颖 周长钰 +3 位作者 李广平 刘彤 郑成环 尹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3-666,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不同级别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数目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131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不同级别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数目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131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和长度。根据IMT及斑块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IMT≤1.0mm,B组为IMT1.1~1.5mm,C组为颈动脉斑块≤2个且斑块长度〈2cm;D组为颈动脉斑块〉2个或斑块长度≥2cm。比较4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C组及D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数目及心脑血管事件数高于A组患者;D组收缩压高于其他3组;D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较A组及C组增快,阻力指数较A组增大(均P〈0.05);4组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不同(χ2=77.94,P〈0.01)。以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2个或斑块长度≥2cm(D组)为标准,估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敏感性为70.37%特异性为96.77%。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估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颈动脉 超声检查 血流速度 冠状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5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凤娥 陈骅 +2 位作者 刘宁军 鲍宜霞 冯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85-286,共2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5 0例心脑血管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0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78%。其中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5 0例心脑血管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0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78%。其中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分别为 63 .6%、70 .9%;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分叉部 ,占 5 5 %。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评价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动脉病变程度 ,安全、无创、诊断正确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艳 张志斌 +2 位作者 贺晓丹 马波江 张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于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6例。根据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结果分为A组(IMT≤...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于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6例。根据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结果分为A组(IMT≤1.0mm,42例)、B组(1.0mm<IMT≤1.5mm,71例)、C组(IMT>1.5mm,67例)。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估病变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C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个数、心脑血管事件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C组收缩压和心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流频谱发现,C组患者SPV较A组和B组增快,[(86.97±34.62)cm/svs.(62.75±16.75)cm/s]、[(86.97±34.62)cm/svs.(75.91±17.22)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C组患者RI较B组增大(0.87±0.09)vs.(0.7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发现,A组中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比例较高,B组中CAG单支双支病变比例较高,C组中CAG三支病变比例较高,随着IMT的增厚,CAG病变严重的比例增加。结论颈动脉超声是评估心血管高危人群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秦鼎 李丰升 陈俊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87例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87例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果。结果47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颈动脉硬化病变397例,检出率为83.05%;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32例(1098块),斑块的主要分布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起始段及颈外动脉(ECA)。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颈动脉超声与DSA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70%~99%的狭窄,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与DSA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70%的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低于DSA,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其声像图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志勇 李敬府 +3 位作者 杨玉杰 贾建文 王金锐 张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2期1869-1871,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对 44 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回声特征 ,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对 44 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回声特征 ,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AI)及腔隙性脑梗死 (LI)进行比较。结果 TIA和A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66.5 %和 71.5 % ,明显高于LI患者 ;前两者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的发生率也高于后者。结论 TIA及A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其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应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颈动脉病变对全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嘉民 刘满卓 张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051-4053,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血流量(CBFV)的影响,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选取69例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其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狭窄程度及时间平均血...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血流量(CBFV)的影响,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选取69例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其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狭窄程度及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计算CBFV,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结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1,P<0.05);颈内动脉狭窄>70%组、狭窄50%~70%组患者的CBFV低于颈内动脉狭窄<5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43和2.69,P<0.05),颈内动脉狭窄50%~70%患者的CBFV与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7,P>0.05)。结论经多普勒超声证实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CBFV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脑血流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温志刚 赵昶 +3 位作者 何相成 陈丽娟 张晖 吕丽珍 《新医学》 2019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超声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结果的相关性,及两者与心脑血管疾病(CC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信息,并进行体格测量、生化检查和下肢动脉、颈动脉超声检查,对...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超声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结果的相关性,及两者与心脑血管疾病(CC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信息,并进行体格测量、生化检查和下肢动脉、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Gamma相关性分析显示,下肢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有关(Gamma=0.602,P <0.001)。Logistic回归显示,在校正年龄、病程、高血压病的影响后,颈动脉病变与CCVD相关(OR=2.58,95%CI 1.13~5.89,P <0.05),下肢动脉病变也与CCVD相关(OR=5.34,95%CI2.34~12.17,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有关,下肢动脉病变等级越高,颈动脉病变等级也越高,且两者均与CCVD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病变 颈动脉病变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1
18
作者 吴建军 余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1例(TIA组)和脑梗死组69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1例(TIA组)和脑梗死组69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IA组DSA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阳性69支,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颈动脉狭窄阳性56支,两种方法检查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DSA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阳性97支,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颈动脉狭窄阳性82支,两种方法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IA组患者的敏感性为75.36%,特异性为87.8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组患者的敏感性为80.41%,特异性为90.2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准确性与DSA有一定差距,但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DSA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调脂治疗的颈动脉超声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敏 莫颖敏 +1 位作者 陈彦红 谢胜芳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CVD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CVD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和ox-LD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O和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及RI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调脂治疗对ICVD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脂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超声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琚双五 韩诚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10期941-942,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同期检查10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同期检查10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P<0.05),但左右两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彩超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