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减轻超声实时引导初期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肖光辉 张闻娣 +5 位作者 张丽红 詹申 赵彬 温静 张帆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9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对减轻超声实时引导初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穿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60例初期AVF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利用随...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对减轻超声实时引导初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穿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60例初期AVF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利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利多卡因气雾剂组。常规组按照超声实时引导穿刺的方法进行内瘘穿刺;利多卡因气雾剂组在内瘘穿刺前喷拭利多卡因气雾剂15 min后再进行超声实时引导穿刺。2组患者均在穿刺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疼痛,观察2组患者在内瘘穿刺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利多卡因气雾剂组与常规组总体穿刺疼痛评分分布比较:利多卡因气雾剂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83,P<0.001);利多卡因气雾剂组与常规组穿刺疼痛程度构成比比较,无痛与轻度穿刺疼痛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0,P<0.001)。结论采用利多卡因气雾剂可减轻超声实时引导初期AVF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给患者带来良好穿刺体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气雾剂 维持性血液透析 初期自体动静脉内瘘 超声实时引导穿刺 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Ⅰ型和Ⅱ型狭窄的效果
2
作者 杨玉娟 赵青 +4 位作者 杨盼容 李金红 鄢艳 肖俊 张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5,23,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Ⅰ型和Ⅱ型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AVF狭窄患者156例,其中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76例(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Ⅰ型和Ⅱ型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AVF狭窄患者156例,其中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76例(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者80例(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导致的临时深静脉置管率,术后3、6、12个月内瘘初级通畅率,手术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技术成功77例(96.3%),余3例中2例改为同侧内瘘开放手术,1例改为对侧上肢内瘘重建;对照组技术成功74例(97.4%),余2例术后内瘘闭塞改行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2组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后患者第1次行血液透析的透析血流量均能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导致的临时深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观察组内瘘初级通畅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即刻AVF狭窄处内径、肱动脉通过血流量及第1次行血液透析的透析血流量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或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8.8%,高于对照组的18.4%(χ^(2)=7.84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AVF管腔Ⅰ型和Ⅱ型狭窄可减轻患者血管损伤,保护血管资源,能扩张内瘘狭窄处内径、提高内瘘自然血流量,该术式相较于传统手术再狭窄率较高,远期通畅率较低,但其创伤小,术后可立即用于血液透析,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时深静脉置管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自体 狭窄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 超声引导下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王军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AVF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AVF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PT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PTA治疗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肱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 经皮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栓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切除重建术治疗复杂性内瘘狭窄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磊娟 朱润章 +5 位作者 孙皓 李晓峰 段分分 滕王成 高占辉 楼季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南京明基医院因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而行PTA治疗或切除重建手术共263例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解除内瘘狭窄的效果。结果:患者中PTA组(研究组)205例次,切除重建组(对照组)58例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内瘘狭窄类型、狭窄数量、内瘘功能不良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在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均低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PTA组患者的次级通畅率在术后24个月高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是初级通畅的危险因素,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也是次级通畅的危险因素,PTA手术是次级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病例,超声引导下PTA术和切除重建术均有可靠的开通率,PTA术后狭窄复发率高于切除重建组(P<0.05),但能够延缓内瘘废弃从而保护血管资源(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切除重建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尿激酶溶栓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建爽 杨文艳 +2 位作者 李令娟 王艳辉 朱艳香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尿激酶溶栓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疗效。方法:将动静脉内瘘堵塞的78例MH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超声引导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溶栓治疗;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尿激酶溶栓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疗效。方法:将动静脉内瘘堵塞的78例MH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超声引导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溶栓治疗;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实施药物注射治疗。对两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等凝血纤溶指标、溶栓成功率及溶栓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D-D、FDP、t PA及PAI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t=0.30,t=0.26,t=0.15;P>0.05)。治疗后7 d超声引导组D-D及FDP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t=4.03;P<0.01),两组t PA及PAI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t=0.10;P>0.05);(2)对照组溶栓后再通25例,溶栓成功率为64.1%;超声引导组溶栓再通36例,溶栓成功率为92.3%,两组溶栓成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P<0.01);(3)对照组溶栓所用时间和尿激酶用量分别为(5.6±2.8)d和(73.64±16.09)万IU,而超声引导组分别为(4.1±1.5)d和(41.35±19.12)万IU,超声引导组溶栓所用时间及尿激酶用量均少于传统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t=8.27;P<0.01);(4)对照组溶栓后局部疼痛、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6%,超声引导组的发生率为7.7%,两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栓再通率高,溶栓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尿激酶 溶栓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下穿刺溶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6
作者 马志芳 向晶 +1 位作者 曾鹂 崔立芹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0期574-576,共3页
目的探索一项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药物溶栓方法。方法将69例动静脉内瘘堵塞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和传统溶栓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内瘘堵塞相关因素、溶栓效果、及溶栓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目的探索一项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药物溶栓方法。方法将69例动静脉内瘘堵塞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和传统溶栓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内瘘堵塞相关因素、溶栓效果、及溶栓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是34例(97.2%),对照组经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是20例(58.8%),两组内瘘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76,P<0.01)。试验组患者在溶栓后局部出血、局部血肿及局部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发热、皮疹和肢体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内瘘再通率高,溶栓后并发症少,具有穿刺定位准确、尿激酶用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势,此溶栓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超声引导 溶栓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闭塞两种不同溶栓方式疗效的回顾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小苗 徐政全 +1 位作者 吕进 徐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9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溶栓与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溶栓两种不同溶栓方式在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2月~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溶栓法... 目的探讨传统溶栓与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溶栓两种不同溶栓方式在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2月~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溶栓法治疗41例,采用传统溶栓方法治疗41例,比较两种不同溶栓方式的溶栓成功率及溶栓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年龄、透析龄、内瘘使用年限及血栓形成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组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在出血、血肿形成、局部疼痛等并发症上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栓子脱落、肺栓塞、肢体活动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溶栓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对患者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且内瘘溶栓成功几率极高,费用相对较小,能有效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目前精准医学大环境下,这一改良的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尿激酶溶栓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溶栓法 传统溶栓疗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尿激酶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闭塞改良新型溶栓方式疗效的回顾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小苗 徐政全 +3 位作者 夏丽 张燕凌 吕进 漏建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8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鞘与普通留置针在超声引导下脉冲式移动式精准注射溶栓两种不同溶栓方式在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本中心收治的84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为A组,采用血管鞘超声引导下脉冲式移...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鞘与普通留置针在超声引导下脉冲式移动式精准注射溶栓两种不同溶栓方式在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本中心收治的84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为A组,采用血管鞘超声引导下脉冲式移动式精准注射溶栓法治疗28例,B组采用留置针超声引导下脉冲式移动式精准注射溶栓法治疗56例,比较两种不同溶栓方式的溶栓成功率及溶栓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患者平均年龄、内瘘平均使用寿命、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比B组溶栓成功率大(P<0.05),两组在溶栓术后术肢穿刺点出血、血肿形成和局部疼痛等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P>0.05),上述溶栓患者未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血管鞘超声引导下脉冲式移动式精准注射溶栓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溶栓精准,血栓抽吸效果好,溶栓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血管损伤小,安全有效且内瘘溶栓成功几率极高,对长段血栓疗效亦显著,能有效确切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有效保证透析疗效,应用价值大,因此目前精准医学的医疗大环境下,该技术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闭塞 血液透析 超声引导下脉冲式移动式精准注射溶栓法 冠心病 血管鞘 尿激酶溶栓 精准医学
下载PDF
两种不同溶栓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小宏 吴凤金 +1 位作者 李全颖 黄素俭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0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溶栓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溶栓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传统溶栓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溶栓所用时长、尿激酶用量、溶栓后内瘘再通率、溶栓后内瘘堵塞程度及血流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长(5.74±2.37)h,尿激酶用量(47.22±8.83)万IU,均优于对照组的(9.82±3.15)h、(72.35±11.46)万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内瘘再通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观察组内瘘堵塞程度为(9.26±4.26)%,低于对照组的(22.3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量为(615.74±51.09)ml/min,高于对照组的(487.29±44.16)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尿激酶溶栓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内瘘再通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 血液透析 尿激酶 溶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应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孟一 王春燕 +1 位作者 王朝晖 涂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将78例AVF狭窄的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引导下球囊扩张。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将78例AVF狭窄的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引导下球囊扩张。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内瘘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6%(P<0.05);两组术后血管内径、透析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20.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MHD患者AVF狭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更好地修复内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引导 球囊扩张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邱乐乐 向晶 +2 位作者 冯哲 曾鹂 程艳爽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因素,以及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295例,按照有无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分为血栓组60例和...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因素,以及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295例,按照有无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分为血栓组60例和非血栓组2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血栓组分为观察组(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和对照组(尿激酶)各30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的效果。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糖尿病、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GLU)、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超滤率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 <0.05)。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糖尿病,SBP降低,LDL-C、D-D升高,超滤率增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 <0.05)。观察组溶栓成功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危险因素的血液透析患者需早期预防,严格把握超滤率。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尿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栓 尿激酶溶栓 多磺酸粘多糖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行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后2年随访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湘兰 宋利 +9 位作者 符霞 全梓林 赵立艳 崔冬梅 彭银燕 陈诚 冯仲林 陶一鸣 叶智明 梁馨苓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144-415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取栓和经皮腔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后2年次级通畅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所有病人资...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取栓和经皮腔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后2年次级通畅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所有病人资料。根据病人动静脉内瘘首次出现功能不良(血栓闭塞或血管狭窄伴有内瘘流量不足)时干预方法分为3组:单纯尿激酶溶栓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和外科手术取栓组。观察不同干预治疗后2年内瘘次级通畅率、干预成功率和动静脉内瘘干预失功影响因素。结果:动静脉内瘘首次出现功能不良病人133例(血栓闭塞99例,血管狭窄伴有内瘘流量不足34例),干预成功112例(84.2%);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干预治疗后2年,单纯尿激酶溶栓组内瘘失功31例(45.6%),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失功10例(25.6%),外科手术取栓组内瘘失功6例(23.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使用中位时间为[1.24(0.50,2.00)]年,单纯尿激酶溶栓组内瘘的使用中位时间为[0.59(0.32,0.96)]年,外科手术取栓组内瘘使用中位时间为[1.18(0.63,2.00)]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3组间动静脉内瘘2年次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并经过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血钙、血磷和钙磷乘积校正后,外科手术取栓组动静脉内瘘2年次级通畅率[HR(95%CI)为0.31(0.11,0.82),P=0.02]、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组[HR(95%CI)为0.60(0.26,1.38),P=0.23]均高于单纯尿激酶溶栓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内瘘使用时间≥3年和钙磷乘积≥66 mg^(2)/d L^(2)与内瘘干预后2年失功率相关。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取栓治疗可以改善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后2年通畅率,术后需加强钙磷管理,有助于改进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手术取栓治疗 尿激酶溶栓 通畅率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英级 吴静 钟逢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0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17例AVF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相关参数、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7例患者中,有107例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17例AVF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相关参数、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7例患者中,有107例患者符合手术成功标准,成功率为91.5%。患者手术后AVF狭窄处内径(3.13±0.32)mm、肱动脉通过血流量(532.45±30.38)ml/min、透析血流量(304.68±26.49)ml/min均大于手术前的(1.21±0.16)mm、(257.13±37.22)ml/min、(148.52±20.54)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血栓形成5例、血管塌陷回缩2例、血管破裂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结论AVF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后,其内瘘狭窄部位内径增大、血流量增多,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轻微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 经皮球囊扩张术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雯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诊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诊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血流量及静脉压变化、扩张次数、球囊压力,分析临床疗效、预后效果以及超声检查参数对比。结果:治疗1周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血流量均明显增加,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结果均判定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2.44%,随访12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9.76%。治疗后,超声检查参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各项参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超声扫查确认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位置后,通过物理扩张方式改善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且安全性高,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需采取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活检钳技术在内瘘闭塞中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桂珍 李静静 +3 位作者 陈坤 马旭 邵凤民 张宏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检钳咬取闭塞动-静脉内瘘(内瘘)中陈旧性血栓或附壁血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内瘘闭塞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活检钳技术取出切开或血管腔内抽吸无法清除的全部血栓,观察其成功率。结果 44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检钳咬取闭塞动-静脉内瘘(内瘘)中陈旧性血栓或附壁血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内瘘闭塞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活检钳技术取出切开或血管腔内抽吸无法清除的全部血栓,观察其成功率。结果 44例患者中40例成功钳取剩余血栓,成功率为90.91%;4例术前1周内瘘血栓形成、并伴穿刺部位瘤样扩张处附壁血栓形成患者,内瘘未能成功开通,后行对侧肢体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内瘘闭塞患者切开或血管腔内抽吸无法清除全部血栓时,利用活检钳取栓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闭塞 超声引导 血管腔内治疗 活检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