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long fascia,meridians,and nerves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randomized parallel-controlled study 被引量:8
1
作者 GAO Xiumei WANG Chenyan +1 位作者 NI Yong ZHANG Huil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59-364,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long fascia,meridians,and nerves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METHODS:A total of 61 outpatients w...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long fascia,meridians,and nerves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METHODS:A total of 61 outpatients with post-chest and back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were recrui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ain at the Xiyua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from May 2019 to June 2021.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irty-on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alone,one patient declined to continue during treatment(n=30),and thirt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acupuncture along the fascia,meridians,and nerves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PVB treatment(n=30).Both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weekly for 4 weeks.The medical history data such as age,sex,presence or absence of comorbidities and disease course were analyzed.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ain degree of two groups at T0(before treatment),T1(1-time treatment ended),T2(2 times treatment ended),T3(3 times treatment ended),and T4(4 times treatment ended).The sleep state was examined b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y.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r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The VAS score in both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decreased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after 1-4 weeks of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1 or 2 weeks of treatment(P>0.05).After 3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the VA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1).In addition,the reduction in VAS score(after treatment-before treatment)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 value:-1.53,95%CI(-2.32,0.74),P<0.001].Furthermore,the sleep state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markedly improved and much obvio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long fascia,meridians,and nerves with ultrasound-guided PVB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ultrasound-guided PVB treatment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gia postherpetic visual analog scale acupuncture along fascia meridians and nerves 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原文传递
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镇痛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佳 周红梅 胡立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髂筋膜阻滞,L组患者行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0min(T1)、2h(T2)、6h(T3)和12h(T4)两组患者的静态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动态NRS评分,各神经分支阻滞有效例数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略有升高。L组患者T2、T3时点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P<0.05);L组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和闭孔神经阻滞有效例数均显著多于S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中毒、外周神经损伤、镇痛掩盖病情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可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髂筋膜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段婉清 徐兴国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手术中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及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A组)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手术中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及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A组)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两种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的患者满意度,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充镇痛药物的用量,进入手术室(T0)、术后2 h(T_(1))、术后6 h(T_(2))、术后12 h(T_(3))和术后24 h(T_(4))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5 m步行试验的VAS评分,术后T_(2)、T_(3)和T_(4)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A组患者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的满意度比B组明显提高(P<0.05);A组患者术后6 h和术后12 h的静息VAS评分比B组显著降低、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明显优于B组,A组术后12 h、术后24 h的5 m步行实验的VAS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5);A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B组,且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镇痛效果更佳,能迅速阻滞感觉神经,降低VAS评分,减少止痛泵的加药次数和镇痛药物的补救量,对下肢肌力的影响较小,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 股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阻滞 膝关节镜手术 疼痛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吴蓓蓓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于该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于该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行PENGB,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阻滞完成后两组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水平、不同时间(阻滞前和阻滞后10、30、6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3、6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10、30、60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 h,观察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缩短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效果优于FIC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股神经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朝阳 任彦红 +3 位作者 涂丽莉 徐胜春 梁亮 张铭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股神经周围是否存在完整的筋膜鞘以及股神经与周围筋膜的解剖学关系,为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5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两侧第1腰椎至大腿中段保存完整的标本进行研究,共10侧;其中8侧由远端向近端逐... 目的探讨股神经周围是否存在完整的筋膜鞘以及股神经与周围筋膜的解剖学关系,为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5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两侧第1腰椎至大腿中段保存完整的标本进行研究,共10侧;其中8侧由远端向近端逐步注射乳胶后局部解剖观察,1具标本即2侧经-35℃冷冻1周后制成横断面连续断层切片,行断层解剖观察。结果本实验未发现股神经周围存在完整筋膜鞘。股神经周围有筋膜样结构包绕,从近端向远端主要包括腰丛筋膜、腰大肌肌间隔、髂筋膜及疏松的脂肪组织。结论大体解剖学观察股神经周围并不存在完整筋膜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筋膜 “3合1”阻滞 髂筋膜阻滞 解剖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术前静脉用药复合超声引导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肖祥礼 赵艳 +6 位作者 黎哲敏 付小春 毛斯坦 尹红娟 陈维安 陈夏清 刘毅炎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921-925,96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术前静脉用药复合超声引导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25例,分别在神经阻滞...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术前静脉用药复合超声引导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25例,分别在神经阻滞前静脉注射0.1μg/kg舒芬太尼、0.2μg/kg舒芬太尼、0.3μg/kg舒芬太尼和等体积生理盐水,然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各组均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神经阻滞,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者入室时(T_(0))、神经阻滞操作前(T_(1))、手术切皮即刻(T_(2))、手术开始后15 min(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术毕即刻(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于T_(2)、T_(3)、T_(4)记录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于T_(0)、T_(1)、T_(2)、T_(5)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消耗总量及术中不良反应情况;于T_(0)和T_(2)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及指尖血糖水平。结果4组患者的心率、MAP、BIS值、RASS评分、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T_(1)、T_(2)、T_(5),B组和C组的心率和MAP均低于A组和D组(均P<0.05);在T_(3)和T_(4),D组、A组、B组、C组的心率和MAP依次降低(均P<0.05);在T_(2)和T_(3)时,B组和C组患者的BIS值均低于A组、D组,RASS评分均高于A组、D组(均P<0.05),A组患者的BIS值低于D组,RASS评分高于D组(均P<0.05)。在T_(2),B组和C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指尖血糖水平均低于A组、D组,A组血清皮质醇和指尖血糖水平低于D组(均P<0.05)。在T_(1)和T_(2),B组和C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D组,A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低于D组(均P<0.05)。B组、C组术中瑞芬太尼消耗总量均少于A组、D组,A组用量少于D组(均P<0.05)。C组有2例(8.0%)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频率<12次/min,有5例(20.0%)患者出现MAP<65 mmHg,其他3组术中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给予术前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静脉用药复合超声引导髂筋膜神经阻滞有利于增强镇痛效果,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且以0.2μg/kg舒芬太尼剂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髂筋膜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应激 老年人
下载PDF
连续髂筋膜神经阻滞超前镇痛与股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红 刘耀森 +2 位作者 于中军 戚学琴 王秋筠 《西部医学》 2015年第5期677-679,共3页
目的对比连续髂筋膜神经阻滞超前镇痛与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以探讨连续髂筋膜神经阻滞超前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行TKA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 目的对比连续髂筋膜神经阻滞超前镇痛与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以探讨连续髂筋膜神经阻滞超前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行TKA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连续髂筋膜神经阻滞,对照组行股神经阻滞麻醉;分析两组术后6、12、24、48h静息状态和术后24、48h功能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连续髂筋膜神经阻滞超前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hVAS评分和术后24、48h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恶心呕吐、低血压、血管损伤、后腹膜积气、神经损伤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前镇痛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卢泽安 黄建华 曾文聪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55~73岁,体质量51~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55~73岁,体质量51~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均采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行患侧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30 ml;B组未行髂筋膜间隙阻滞。于术后6 h(T1)、12 h(T2)、24 h(T3)和48 h(T4)时,记录静息VAS评分和主动运动(患肢主动行直腿抬高15°和髋关节主动外展30°)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需补救镇痛患者例数、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患者满意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T1~T3主动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补救镇痛率和头晕、恶心发生率降低,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可增强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降低患者术后24 h内主动运动疼痛评分,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 神经阻滞 关节成形术 静脉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文清 李加宾 林志坚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4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被动体位改变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I~Ⅲ级。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髂筋膜...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被动体位改变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I~Ⅲ级。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组(A)和静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B),每组4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注入0.3%盐酸罗哌卡因30 m L。B组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评估各个时间点:完全阻滞成功后30 min和静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药后30 min(T1),病人搬动至手术床时(T2),术后再次搬动病人至推车时(T3)被动活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A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VAS分值分别为(3.5±0.72)、(4.8±0.76)、(2.8±0.73)分,均明显低于B组(6.0±0.78)、(7.9±0.80)、(5.2±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在T1时间点MAP(83.2±2.94)mm Hg、T2时间点MAP(94.0±5.43)mm Hg、T3时间点MAP(70.8±4.90)mm Hg,均明显低于B组(85.7±2.94)、(103.0±3.81)、(82.1±3.8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相对于静脉用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对患者的搬运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 神经阻滞 手术转运 镇痛
下载PDF
不同穿刺路径行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璐 陈公锦 王昌盛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路径行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根据穿刺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侧组(32例)和外侧组(30例)。内侧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路径行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根据穿刺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侧组(32例)和外侧组(30例)。内侧组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内侧入针方式穿刺置管,外侧组采用外侧入针方式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疼痛VAS评分、置管相关情况及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率。结果内侧组术后48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的重新固定导管率、罗哌卡因用量明显低于外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外侧组,置管深度明显深于外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内侧组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入针路径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操作时间短、镇痛药物使用少、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管术 髂筋膜 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闭合髓内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洪李萍 朱恩华 周娟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167-169,177,共4页
目的探讨对行股骨闭合髓内针内固定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4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股骨闭合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常规全麻)与观察组(n=40,联... 目的探讨对行股骨闭合髓内针内固定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4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股骨闭合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常规全麻)与观察组(n=40,联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VAS)与镇静-躁动评分(RASS)。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5 min的心率为(79.59±3.40)次/min,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为(94.65±3.71)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66、10.189,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1.50±0.34)分、(2.03±0.38)分、(2.51±0.53)分、(2.93±0.8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35、12.713、9.481、7.231,P<0.05)。观察组术后2、6 h的RASS评分分别为(-1.30±0.30)分、(-1.13±0.2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6、5.699,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闭合髓内针固定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能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术后镇痛、镇静作用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髂筋膜神经阻滞 髓内针内固定术 老年 生命体征 镇痛
下载PDF
经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12
作者 雷光磊 吴文知 +2 位作者 李培玉 张兰 吴贵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评价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3例。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C组行单次髂筋... 目的评价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3例。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C组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T组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术毕C组患者行静脉PCA镇痛,T组经过术前留置导管行髂筋膜间隙连续阻滞镇痛。评估术后6 h(T3)、12 h(T4)、24 h(T5)、48 h(T6)各时点区域感觉阻滞情况、VAS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镇痛补救情况。结果 T组T4、T5、T6时点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高于C组,术后T5、T6时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能为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提供安全和有效的镇痛效果,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高龄 髋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相关筋膜层次解剖:薄层塑化与超声影像对比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华健 林国雄 +4 位作者 徐朝阳 梁亮 梅斌 张铭 徐胜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揭示股神经阻滞操作区域股神经前方筋膜的层次结构,为临床超声下股神经阻滞定位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3具成人盆部标本,制作横断面连续薄层塑化切片观察并分析;临床收集36例股神经阻滞操作超声影像,结合薄层塑化图像进行... 目的揭示股神经阻滞操作区域股神经前方筋膜的层次结构,为临床超声下股神经阻滞定位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3具成人盆部标本,制作横断面连续薄层塑化切片观察并分析;临床收集36例股神经阻滞操作超声影像,结合薄层塑化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薄层塑化结果显示,在股神经阻滞操作对应层面,髂筋膜紧密覆盖于股神经与髂腰肌表面,在内侧延续为股鞘后外侧壁,未见髂筋膜形成包绕股神经的筋膜鞘样结构。阔筋膜自缝匠肌表面向内走行至股鞘前方,覆盖髂筋膜、股神经、髂腰肌、股鞘等结构;3例(6侧)标本中,4侧显示阔筋膜在缝匠肌内侧缘未融合而分为两层,2侧显示在缝匠肌前缘融合为单层。超声图像显示股神经前方筋膜均可视,髂筋膜为白色条索状高回声影,位于股神经前方且与股神经紧密相邻;阔筋膜覆盖股神经、髂筋膜、股鞘,与股神经相距较远;36例超声影像中,30例显示阔筋膜为两层,6例显示为1层。结论髂筋膜与股神经关系紧密,可作为超声引导的股神经阻滞的定位标志,分层的阔筋膜易被误认为髂筋膜,应根据其移行特点进行准确地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髂筋膜 超声 神经阻滞 薄层塑化
下载PDF
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小雪 金忆 +2 位作者 许明岚 李建松 余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神经阻滞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 目的探讨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神经阻滞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术后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T 1~T 4时点,神经阻滞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 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较T 0时点降低,心率(HR)较T 0时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 1~T 4时点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神经阻滞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 h,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3 d时MMSE评分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 d,神经阻滞组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髂筋膜间隙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不仅可维持足够麻醉深度,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POCD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腰骶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沙漏征”髂筋膜-骶丛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会月 王春光 +1 位作者 刘嘉运 吴安石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24-227,231,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PFN)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择期行单侧...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PFN)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择期行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8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GS组)和对照组(EA组),每组40例。GS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实施完成率及麻醉总有效率;记录两组麻醉方法的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的完善时间,以及麻醉镇痛持续时间;监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术后1 h(T_(1))、3 h(T_(2))、6 h(T_(3))、12 h(T_(4))、24 h(T_(5))、48 h(T_(6))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GS组的麻醉实施完成率高于EA组,麻醉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A组,T_(3)、T_(4)、T_(5)、T_(6)时点VAS明显低于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组MAP不同时点变化约为基线值的5%,心率约为7%,与EA组相比波动不大,保持相对稳定;两组均未有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发生,G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可减轻摆放体位引起的疼痛,麻醉实施完成率较高,能有效应用于老年PFN内固定术,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且维持时间久,不良反应少,实践了加速术后康复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漏征”髂筋膜阻滞 骶丛阻滞 臀上皮神经阻滞 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
下载PDF
术前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琼华 尹利 +1 位作者 阳雪莲 庞刚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持续髂筋膜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收治的拟手术髋部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C组和T组,各40例。S组、C组患者术前分别给予单次、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T组给予盐酸曲... 目的 探讨术前持续髂筋膜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收治的拟手术髋部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C组和T组,各40例。S组、C组患者术前分别给予单次、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T组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结果 S组阻滞后0.5,1,6,12 h后及C组阻滞后0.5,1,6,12,24,48 h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显著低于T组(P <0.05),C组患者阻滞后12 h及以后的NRS评分(除该时点的运动NRS评分外)均显著低于S组(P <0.05)。3组患者入院后12 h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前,且S组和C组患者显著低于T组(P <0.05)。S组和C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组(P <0.05),但3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相当(P> 0.05),且3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中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S组和C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均显著高于T组(P <0.05)。结论 术前持续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明显降低NR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增加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术前镇痛 炎性因子 神经损伤
下载PDF
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髂筋膜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手术麻醉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红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析在老年髋部手术麻醉中采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髂筋膜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选择40例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接受椎... 目的探析在老年髋部手术麻醉中采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髂筋膜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选择40例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接受椎管内麻醉,观察组20例接受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髂筋膜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00%,低于对照组的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30min后DBP、SBP、HR、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手术中采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髂筋膜阻滞麻醉,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波动较小,麻醉效果良好,但椎管内麻醉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神经刺激仪 髂筋膜阻滞麻醉 髋部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闭孔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铃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0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腹股沟下入路和上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闭孔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博罗县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骨折患者共60例。将所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腹股沟下入路和上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闭孔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博罗县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骨折患者共60例。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腹股沟下入路组(Ⅰ组)和腹股沟上入路组(S组),每组各30例。Ⅰ组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下入路FICB,S组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入路FICB。通过观察长内收肌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s)振幅的变化来评估两组闭孔神经阻滞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阻滞后30 min内,两组的长内收肌CMAPs平均振幅均呈下降趋势。阻滞20 min后及30 min后,S组的长内收肌CMAP平均振幅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S组阿片类药物的总消耗量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S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入路FICB的效果优于腹股沟下入路FICB,能提升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闭孔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腹股沟下入路 腹股沟上入路 髋关节骨折
下载PDF
腹股沟上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动脉硬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马万福 谢爱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腹股沟上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动脉硬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2月—2023年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以下肢动脉硬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 目的观察腹股沟上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动脉硬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2月—2023年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以下肢动脉硬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8例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为研究组,以全身麻醉的另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的疼痛评分及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入室10 min后(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在下肢动脉硬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以腹股沟上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显著稳定术中生命体征指标,降低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麻醉安全且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髂筋膜神经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联合阻滞 下肢动脉硬化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珊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0期71-74,共4页
目的 分析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 目的 分析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穿刺前(T0)、穿刺后10 min(T1)、手术切皮时(T2)、术后5 min(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点[术前(t0)、进入手术室后(t1)、转侧卧位时(t2)、术后1 d(t3)]的疼痛[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麻醉前后的疼痛介质指标[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T0时的HR、RR、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HR、RR、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的CPOT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CPO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的5-HT、PGE_(2)、S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的5-HT、PGE_(2)、SP水平分别为(0.51±0.08)μmol/L、(26.53±2.19)ng/ml、(52.36±2.88)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0.76±0.12)μmol/L、(50.29±3.27)ng/ml、(98.49±5.7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96%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运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麻醉效果更确切,能稳定血流动力学,保障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身麻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血流动力学 疼痛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