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at lower thoracic level for analgesia in lumbar spine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
1
作者 Jing-Jing Zhang Teng-Jiao Zhang +2 位作者 Zong-Yang Qu Yong Qiu Zhen Hu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9期5126-5134,共9页
BACKGROUND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spine surgery usually suffer severe pain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The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first published in 2016,can anesthetize the ventral and dorsal rami of th... BACKGROUND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spine surgery usually suffer severe pain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The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first published in 2016,can anesthetize the ventral and dorsal rami of thoracic nerves and produce an extensive multi-dermatomal sensory block.AIM To assess whether bilateral ultrasound-guided ESPB at a lower thoracic level could improve pain control and quality of recov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spine surgery.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aged 18-80 years scheduled to undergo lumbar spine surgery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ESPB group(preoperative bilateral ultrasound-guided ESPB at T10 vertebral level)and control group(no preoperative ESPB).Both groups received standard general anesthesia.The main indicator was the duration to the first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bolus.RESULTS In the ESPB group,the duration to the first PCIA bolu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h)[8.0(4.5,17.0)vs 1.0(0.5,6),P<0.01],and resting and coughing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scores at 48 h post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resting and coughing NRS scores at 24 h post operation.Sufentanil consump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SPB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morphine consumption at 24 or 48 h post operation.In the ESPB group,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ore within 20 min after extubation was higher and duration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was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spine surgery,ultrasound-guided ESPB at a lower thoracic level improves the analgesic effect,reduces opioid consumption,and improve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ANALGESIA OPIOIDS Lumbar spine surgery
下载PDF
双侧T12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手术镇痛效果观察: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2
作者 杜杰强 罗瑞敏 +2 位作者 陈路 游玉媛 黄应思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08-51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第12胸椎水平(T12)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腰段脊柱手术的镇痛效果有效性的研究。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2022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手术中心行后路腰椎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 目的 探讨双侧第12胸椎水平(T12)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腰段脊柱手术的镇痛效果有效性的研究。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2022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手术中心行后路腰椎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有2名患者中途退出。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于双侧T12竖脊肌平面给予0.3%罗哌卡因各3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0.9%生理盐水各30 ml。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舒芬太尼追加量。次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拔管后舒芬太尼追加量、术后(拔管后即刻、出PACU时、术后2、12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中和PACU中舒芬太尼追加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6、3.092,P<0.05)。观察组拔管后即刻和离开PACU时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63、3.347,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和24 h的VAS评分和舒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4、0.658、0.329、0.765,P> 0.05)。结论 双侧T12 ESPB能为术中及PACU中提供有效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手术 超声引导 围术期镇痛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进展
3
作者 徐慧 马璐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0-564,共5页
脊柱外科手术会产生中度至重度疼痛,而疼痛控制不佳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是201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筋膜平面阻滞技术,可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术中和术后疼痛治疗。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ESPB操作更简单、安全,... 脊柱外科手术会产生中度至重度疼痛,而疼痛控制不佳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是201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筋膜平面阻滞技术,可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术中和术后疼痛治疗。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ESPB操作更简单、安全,且镇痛效果确切,尤其对于脊柱外科术后镇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ESPB的解剖基础、作用机制和操作方法,归纳了其在脊柱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的现状,并对其成为脊柱外科术后多模式镇痛部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 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后入路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4
作者 金建军 喻政明 李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用在腰椎后入路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萍乡市中医院入院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或腰椎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目的:分析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用在腰椎后入路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萍乡市中医院入院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或腰椎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选择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两组术后都安装静脉自控镇痛泵。对比两组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和术中肌松药物的使用量,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随访中疼痛的分数,记录术后患者自控按压镇痛泵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使用的舒芬太尼、术中瑞芬太尼、术中阿曲库铵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术后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更好,既减少了阿片类药物、肌松药物的使用,又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患者术后静脉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和不良反应减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后入路手术 全身麻醉 镇痛效果
下载PDF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老年患者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捷 张雯琪 +3 位作者 吴友平 马永圆 郄文斌 徐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接受腰椎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持续增多。腰椎手术可引发中重度术后疼痛,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常规镇痛方法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老年患者快速康复。近期研究表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接受腰椎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持续增多。腰椎手术可引发中重度术后疼痛,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常规镇痛方法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老年患者快速康复。近期研究表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在脊柱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良好,但对老年腰椎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对康复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双侧ESPB在老年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进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I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SPB组(行双侧ECPB)和对照(C)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前,ESPB组于L_(3)或L_(4)双侧横突各注射0.4%罗哌卡因20 mL,C组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后48 h内静息及活动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首次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PCA)时间、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用量;术后第1和2天里兹睡眠问卷(Leeds Sleep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LSEQ)评分;术后24、48 h时15项恢复质量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评分;术后开始进普通膳食的时间;术中低血压,术后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患者70例,62例完成研究,其中ESPB组32例,C组30例。ESPB组术后2、4、6、12 h静息NRS评分及术后2、4、6 h活动NR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ESPB组术后第1天LSEQ评分以及术后24、48 h时QoR-15评分更高,术后进普通膳食时间更早,术后首次PCA时间更晚,术后0~12 h、12~24 h舒芬太尼用量更少(均P<0.05)。2组术中低血压,术后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侧ESPB用于老年腰椎后路手术,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术后睡眠,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老年患者 腰椎后路手术 镇痛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晓 杨程杰 +1 位作者 李亚红 周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期8-17,共10页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建库起至2022年1月的文献。纳入ESPB与TPVB用于成人...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建库起至2022年1月的文献。纳入ESPB与TPVB用于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比较两组主要结局指标[术后6、12、24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次要结局指标(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4 h补救镇痛率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共纳入16个RCT,9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ESPB组与TPVB组的术后6 h (MD静息=0.04,95%CI:-0.15~0.22;MD运动=0.10, 95%CI:-0.07~0.28)、 12h (MD静息=0.36, 95%CI:-0.01~0.73;MD运动=0.34,95%CI:-0.10~0.78)、24 h (MD静息=0.26,95%CI:-0.44~0.96;MD运动=0.52,95%CI:-0.40~1.43)和48 h (MD静息=0.05,95%CI:-0.20~0.31;MD运动=0.11,95%CI:-0.19~0.40)静息及运动VAS、术后24 h补救镇痛率(O^R=1.37,95%CI:0.52~3.63)、术后恶心呕吐(O^R=1.25,95%CI:0.82~1.89)、皮肤瘙痒(O^R=0.86,95%CI:0.39~1.86)、胸闷发生率(O^R=0.59,95%CI:0.07~4.63)和镇痛泵按压次数(MD=-0.10,95%CI:-0.28~0.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TPVB组比较,ESPB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MD=-2.40, 95%CI:-3.25~-1.55)更短,术后低血压发生率(O^R=0.29,95%CI:0.13~0.66)更低。结论 ESPB能提供与TPVB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其操作简单易学,且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更低。故ESPB可作为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后镇痛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及镇痛效果评价
7
作者 李争卫 陈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2006-2010,共5页
目的比较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根据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7)。对照... 目的比较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根据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术后行静脉镇痛,观察组麻醉诱导前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并置管,术后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安静、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首次按泵时间、有效按泵次数、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不同时间点细胞免疫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48、72 h,观察组患者安静时及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首次按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按泵次数少于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两组患者IL-6、IL-10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72 h,两组患者的NK细胞数目、Th1/Th2、CD14^(+)均较术前降低,CD42^(+)/CD14^(+)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NK细胞数目、Th1/Th2、CD14^(+)均高于对照组,CD42^(+)/CD1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02%,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中,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比较,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其炎症反应更轻、不良反应更少、细胞免疫功能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镇痛 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 细胞免疫 不良反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后路开放术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毛菇 王庆宝 +1 位作者 郭冬冬 孙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2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后路开放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接受腰椎后路开放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全身...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后路开放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接受腰椎后路开放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全身麻醉)和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各42例。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81%,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在腰椎后路开放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 竖脊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腰椎后入路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9
作者 陈金红 叶炜 +4 位作者 肖计文 朱学芳 杜娟 赵卫兵 姚盛来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腰椎后入路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组(观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腰椎后入路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超声引导下双侧L3横突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进行其他操作。观察指标: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1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5个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与麻醉、镇痛、神经阻滞的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25.09±3.00)μg明显少于对照组(28.51±5.30)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T5时点VAS评分、补救镇痛例数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腰椎后入路手术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VAS评分,优化麻醉质量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后入路手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SAPB及ESPB麻醉联合术后PCIA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平 王培培 +2 位作者 郭长春 赵志斌 栾恒飞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及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SAPB组、ESP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及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SAPB组、ESP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SAPB组行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ESPB组行竖脊肌平面阻滞麻醉;对照组不进行阻滞麻醉;术后三组患者均给予PCIA。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静息与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 PCIA镇痛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早期康复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8、12、24及48 h, SAPB组及ESPB组静息与咳嗽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静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B组及ESPB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PCIA按压次数及PCIA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B组及ESPB组皮肤瘙痒、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ESPB联合术后PCIA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可有效预防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超声引导下 前锯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振华 朱金有 +3 位作者 李军军 龙燕 杨弘彪 周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在胸椎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拟接受胸椎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胸... 目的探讨在胸椎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拟接受胸椎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胸椎手术时采用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实验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全麻药物用量、麻醉后恢复室(PACU)苏醒时间、苏醒期并发症,比较术后2、4、8、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患者静脉镇痛按压次数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全麻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PACU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12 h的VA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2 h,且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可用于胸椎手术镇痛,右美托咪定能明显延长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提供更完善的镇痛效果,有利于胸椎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椎手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后入路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及对早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鑫 陈伟 陈永权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后入路腰椎手术围术期应用效果及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后入路腰椎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ESPB组患者...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后入路腰椎手术围术期应用效果及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后入路腰椎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ESPB组患者在超声下确认针头末端位于竖脊肌深面后在手术两侧各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20 mL;C组则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两组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的VAS评分(静息和咳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的用量、术后PCIA镇痛按压次数、追加补救镇痛给药次数、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 h到术后48 h的静息VAS评分和咳嗽时VAS评分先升高后下降,ESP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ESPB组瑞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的用量均少于C组(P<0.05),两组丙泊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PCIA镇痛按压次数及追加补救镇痛给药次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ESPB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C组(P<0.05)。ESPB组医疗费用少于C组(P<0.05)。ESPB组术后1 d和2 d的QoR-40总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能为后入路腰椎手术提供良好、安全的镇痛,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手术 早期恢复质量 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汪树东 唐朝亮 +2 位作者 陈旭 黄祥 李娟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e plane,ESP)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DEX复合罗哌卡因组(A...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e plane,ESP)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DEX复合罗哌卡因组(A组)和罗哌卡因组(B组)。全麻诱导前行双侧ESP阻滞,A组每侧注入含1μg/kg DEX的0.375%罗哌卡因20 mL,B组每侧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后全麻诱导。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至术后48 h,若VAS≥4分,静脉给予地佐辛5 mg或帕瑞昔布钠40 mg或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记录两组术后2、4、6、12、24和48 h时的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D 1)和实际按压次数(D 2),计算D 1/D 2比值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ESP阻滞并发症(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 d、2 d及出院前患者睡眠质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2、4、6、12、24和48 h时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D 1/D 2值明显升高,补救镇痛率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1 d、2 d及出院前的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μg/kg DEX复合0.375%罗哌卡因用于ESP阻滞,可为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 术后疼痛 睡眠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博文 韩振川 +3 位作者 刘庆祖 吴剑慧 刘建恒 毛克亚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5-739,744,共6页
背景腰椎微创融合术后患者常出现中重度疼痛不适,因此术后疼痛控制尤为重要。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广泛应用于胸、腹、腰部手术镇痛。然而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竖脊肌阻滞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背景腰椎微创融合术后患者常出现中重度疼痛不适,因此术后疼痛控制尤为重要。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广泛应用于胸、腹、腰部手术镇痛。然而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竖脊肌阻滞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MIS-TLIF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早期活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MIS-TLIF手术患者81例,A组为竖脊肌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男性9例,女性10例;B组为单纯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男性13例,女性17例;C组为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男性14例,女性18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率、术后下地时间及排气时间。结果三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6 h、12 h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4 h、48 h时VAS评分低于B组,在72 h时三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快于其余两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较C组更快(P<0.05)。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镇痛为MIS-TLIF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缩短了早期下地活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阻滞 微创融合术 镇痛 腰椎 氟比洛芬酯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新强 陈育人 +3 位作者 蔡宇平 陈晓 谢丽金 何莹茜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E组和C组,每组25例。E...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E组和C组,每组25例。E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ESPB,C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切皮后5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等,以及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首次出现疼痛时间,术后静息状态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等。结果E组患者T0、T1时MAP、心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MAP、心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中、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术后出现第1次疼痛时间明显长于C组,术后3、6、12 h静息状态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ESPB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周围神经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竖脊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镇痛平面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陆贤松 郭冬妍 乔飞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现阶段胸科手术常用的3种神经阻滞方法(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皮区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比较何种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更适合胸科手术患者。方法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胸... 目的通过对比现阶段胸科手术常用的3种神经阻滞方法(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皮区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比较何种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更适合胸科手术患者。方法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胸科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3组。T组:局麻药物注入胸7椎旁间隙;E组:局麻药物注入胸6、胸7横突外侧竖脊肌与肋间肌之间的筋膜层;S组:局麻药物注入腋后线第6、7肋骨处背阔肌和前锯肌的筋膜间隙。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确保针尖位置无误后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3)mL,注入局麻药20 min后,以针刺法测定麻醉阻滞效果和平面。结果T组对于胸前壁(锁骨中线、腋前线处)阻滞平面比E组和S组更广泛,T组均值分别为12.04(P<0.05)、9.76(P<0.05);而对于胸侧壁(腋中线、腋后线处)的阻滞范围则是S组更广泛,S组均值分别为9.8(P<0.05)、10.48(P<0.05)。结论对于胸科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作为辅助术中麻醉效果和加强术后镇痛方法更为合理;而前锯肌平面阻滞可能更适合辅助乳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阻滞平面 胸科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后入路矫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慕迪迪 张运淳 +1 位作者 蔡宁 潘鑫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后入路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后入路矫治术的胸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50例。甲...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后入路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后入路矫治术的胸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50例。甲组实施单纯全麻,乙组实施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比较麻醉开始前5 min(T_(0))、麻醉后10 min(T_(1))、手术开始后10 min(T_(2))、术毕时(T_(3))、术后2 h(T_(4))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变化情况,并比较术中药物用量、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另比较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HR、MAP在组间、时间、交互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_(0)与T_(1)、T_(2)、T_(3)、T_(4)比较以及T_(1)与T_(2)比较外,甲组组内其余各时刻HR、MAP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_(2)与T_(4)比较外,乙组组内其余各时刻HR、MAP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T_(1)、T_(2)、T_(3)、T_(4)时刻的HR、MAP高于乙组(P<0.05);乙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均少于甲组(P<0.05),乙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在组间、时间、交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后48h的静息VAS评分低于术后6 h、12 h、24 h(P<0.05),乙组术后48 h的静息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P<0.05),乙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甲组(P<0.05),使用曲马多补救镇痛率低于甲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后入路矫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全麻药、肌松药用量,并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胸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 后入路矫治术 血流动力学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梅超 卢泽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5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免疫炎症、疼痛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免疫炎症、疼痛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C组(n=30)和D组(n=30)。D组单纯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B组和C组在D组基础上分别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250%、0.375%、0.500%罗哌卡因于左侧T5水平行ESPB镇痛。四组患者手术前(T_(0))、术后第1天(T_(1))、拔除胸腔引流管后(T_(2))均检测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及Prince-Henry疼痛评分,并取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免疫炎症指标水平。统计比较四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补救镇痛次数。结果T_(1)、T_(2)时,A组、B组和C组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四组患者的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四组患者的FEV_(1)、FVC低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A、B、C组的FEV_(1)、FVC高于D组,B、C组的FEV_(1)及FVC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四组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四组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低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A组、B组和C组的CD8^(+)、CRP、TNF-α均低于D组,CD3^(+)、CD4^(+)高于D组,B组和C组的CD8^(+)、CRP、TNF-α均低于A组,而CD3^(+)、CD4^(+)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补救镇痛次数低于D组,且B组和C组的补救镇痛次数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的补救镇痛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ESPB镇痛效果更佳且有助于改善免疫炎症和肺功能,其中0.375%浓度罗哌卡应用可行性和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管伟 李希明 +1 位作者 刘中凯 王月兰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83-485,489,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择期于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ESPB组(E组)和肋间神经阻滞(INB)组(I组),每组各30例。E组患者麻...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择期于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ESPB组(E组)和肋间神经阻滞(INB)组(I组),每组各30例。E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ESPB(5g/L罗哌卡因30mL),I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INB(5g/L罗哌卡因30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T0)、6h(T1)、12h(T2)、24h(T3)、48h(T4)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同时观察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I组比较,E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t=6.023,P<0.05)。与I组比较,E组患者术后T1、T2时间点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4.588~5.640,P<0.05)。与I组比较,E组患者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t=2.455,P<0.05)。与I组比较,E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χ^2=6.298,P<0.05);而两组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单次ESPB可安全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并且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肋间肌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引导 镇痛 肺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下载PDF
超声引导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与椎旁神经阻滞用于手术治疗气胸患者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微微 夏洪莲 +2 位作者 安佰柱 师丹 徐建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和单次椎旁神经(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阻滞在胸腔镜手术对气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择期行气胸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椎旁神经阻滞(P组)、竖脊肌平...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和单次椎旁神经(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阻滞在胸腔镜手术对气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择期行气胸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椎旁神经阻滞(P组)、竖脊肌平面阻滞(E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均不采取镇痛装置。P、E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两组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mL,阻滞完成后30min采用冷刺激法测量感觉阻滞平面。记录两组术前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感觉平面阻滞持续时间;记录两组切皮前后心率及血压的差值HR、MAP;记录术后1h、3h、6h、12h、18h及24h患者静息及咳嗽VAS评分;记录术后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结果与P组相比,E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及术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E组切皮即刻与切皮前心率、血压差值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P、E两组不同时间点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P组相比,E组术后6h咳嗽时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P组两组术后追加氟比洛芬酯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操作过程中发生2例阻滞失败。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单次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手术对气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当。然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起效快,镇痛效果明确,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气胸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气胸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