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蜂窝菌菌油化学成分分析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1
作者 彭毓敏 李皓 +1 位作者 朱峰 冼建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目的分析毛蜂窝菌菌油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以乙醚为提取剂,采用连续回流渗漉法提取毛蜂窝菌菌油,通过硅胶柱层析对菌油进行精制。毛蜂窝菌菌油化学成分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 目的分析毛蜂窝菌菌油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以乙醚为提取剂,采用连续回流渗漉法提取毛蜂窝菌菌油,通过硅胶柱层析对菌油进行精制。毛蜂窝菌菌油化学成分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菌油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再用分光光度法评价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经GC-MS分析,毛蜂窝菌菌油中一共分离出了223个峰,鉴定出了44种化合物,占菌油的45.067%。相对含量最高的为(E,E)-亚油酸甲酯(5.362%),其次是甘油三亚油酸酯(4.147%),亚油酸甲酯(4.098%),相对含量均超过了4%。菌油DPPH自由基消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一半DPPH自由基被清除时,菌油样品浓度为4.3540 mg/mL。结论毛蜂窝菌菌油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含有烷烃类化合物12种,脂类化合物12种,烯烃类化合物4种,酸类化合物5种,醇类化合物2种,醚类化合物3种,以及醛、胺等化合物。且该菌油具有有效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蜂窝菌 菌油 化学成分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Local Robust Sparse Representation for Face Recognition With Single Sample per Person 被引量:5
2
作者 Jianquan Gu Haifeng Hu Haoxi Li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547-554,共8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obust face recognition(FR) with single sample per person(SSPP). In the scenario of FR with SSPP, we present a novel model local robust sparse representation(LRSR)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obust face recognition(FR) with single sample per person(SSPP). In the scenario of FR with SSPP, we present a novel model local robust sparse representation(LRSR)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query images with various intra-class variations,e.g., expressions, illuminations, and occlusion. FR with SSPP is a very difficult challenge due to lacking of information to predict the possible intra-class variation of the query images.The key idea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o combine a local sparse representation model and a patch-based generic variation dictionary learning model to predict the possible facial intraclass variation of the query imag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AR database, Extended Yale B database, CMU-PIE database and LFW databas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robust to intra-class variations in FR with SSPP, and outperforms the state-of-art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x Terms-Dictionary learning face recognition fr il-lumination changes single sample per person (SSPP) sparserepresentation.
下载PDF
一种对猪苓生产具有潜在危害的甲虫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
3
作者 程瑞 刘天睿 +3 位作者 周骏辉 张敏 袁媛 赵玉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2期354-360,共7页
目的:对宁陕县猪苓栽培过程中影响猪苓产量的一种鞘翅目有害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害虫的种类。方法:对宁陕县减产猪苓栽培地块昆虫进行采集,使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幼虫和成虫进行DNA提取、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 目的:对宁陕县猪苓栽培过程中影响猪苓产量的一种鞘翅目有害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害虫的种类。方法:对宁陕县减产猪苓栽培地块昆虫进行采集,使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幼虫和成虫进行DNA提取、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分析,同时使用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成虫头部下颚、下唇、复眼、触角和结节数量,比对鉴定其种属。结果:成虫和幼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进化关系上该虫与鞘翅目中华大扁锹Serrognathus platymelus Saunders的COⅠ序列进化关系最为接近;成虫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虫的雄性头部、胸部、腹部及外生殖器的特征与鞘翅目中华大扁锹吻合;综合判定,该虫为鞘翅目中华大扁锹。结论:鞘翅目中华大扁锹虫害发生可能是导致猪苓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成虫将卵产在朽木内,孵化的幼虫以朽木为食,导致猪苓共生蜜环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幼虫以幼嫩的白苓为食,导致猪苓减产。因此,在猪苓的栽培中应注意该害虫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虫害 分子鉴定 形态学鉴定 中华大扁锹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猪苓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4
作者 俞赟丰 杨欣雨 +2 位作者 周曼丽 简维雄 许潜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86-92,96,共8页
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医典方书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猪苓的名称、产地、品质、基原、采收、炮制、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猪苓之名源于其形似猪粪的形态特点,其别名多与形态特点、生长习性或方音讹传有关。古代猪苓以野生为主,多产自南... 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医典方书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猪苓的名称、产地、品质、基原、采收、炮制、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猪苓之名源于其形似猪粪的形态特点,其别名多与形态特点、生长习性或方音讹传有关。古代猪苓以野生为主,多产自南方;至近现代才出现人工培育的记载,产地亦遍布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省,其中陕西、云南产量较大,以陕西质量最佳。古代猪苓采收以春秋两季为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记载一致。猪苓的品质鉴定与炮制古今较为统一,均以皮黑肉白,坚实者佳,采后祛杂质,除黑皮,切片,阴干后保存。现今我国各地猪苓均为多孔菌属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的干燥菌核。金元前记载其性味为“甘、苦,平,无毒”,以后的历代本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多认为其性味为“甘、淡,平,无毒”,归“肾、膀胱”经。宋代及以前记载猪苓“治痎疟,解毒,蛊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宋代以后医家注意到猪苓的淡渗利湿之效强而补益之效弱,主要将其用于消肿满、除湿通淋、利小便。现代本草和文献则多聚焦于猪苓利水渗湿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 性味功效
下载PDF
发酵法生产猪苓菌丝体及猪苓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晓燕 顾顺明 +1 位作者 张文玉 许周善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经选育的猪苓PU 99菌作为生产菌株 ,研究了其培养基组成 ,优化了深层发酵条件。在 1吨罐中生产猪苓菌丝体 :发酵 36h ,其菌丝体干重达 2 .3% ,粗多糖含量为 31.0 %。对得到的猪苓菌丝体进行了有效成分的提取 ,并测定了猪苓多糖的分... 采用经选育的猪苓PU 99菌作为生产菌株 ,研究了其培养基组成 ,优化了深层发酵条件。在 1吨罐中生产猪苓菌丝体 :发酵 36h ,其菌丝体干重达 2 .3% ,粗多糖含量为 31.0 %。对得到的猪苓菌丝体进行了有效成分的提取 ,并测定了猪苓多糖的分子量 ,分子量为 2 90 5 4 ,峰面积72 .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菌丝体 猪苓多糖 分子量 发酵法
下载PDF
小刺猴头菌醇提物防治化学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作用与机制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何苗 魏敏杰 +2 位作者 赵琳 赵海山 姚维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小刺猴头菌醇提物(EHC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连续15d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mg·kg-1和亚硝酸钠90mg·kg-1,以制备AD小鼠模型,在造模7d后,连续45d给实验组小鼠按1g.kg-1灌胃10%的E... 目的研究小刺猴头菌醇提物(EHC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连续15d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mg·kg-1和亚硝酸钠90mg·kg-1,以制备AD小鼠模型,在造模7d后,连续45d给实验组小鼠按1g.kg-1灌胃10%的EHCP。通过Morris水迷宫、酶学检测及N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HCP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的影响。结果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联合诱发的AD模型鼠寻找潜伏期明显延长、AchE活性及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EHCP可使AD模型鼠的寻找潜伏期分别由第3d的(48.7±35.5)s和第4d的(49.5±32.1)s缩短至(18.5±7.2)s和(15.4±9.2)s(P<0.05);酶学检测结果表明EHCP可升高AD模型鼠脑内AchE活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HCP可增加其脑内NGF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EHCP可有效的提高AD小鼠的判断及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HCP保护神经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刺猴头菌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绿色木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峥嵘 张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2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以绿色木霉 (TrichodermaviridePers .exFr.)为研究对象 ,采用多因素实验正交优选法 ,对绿色木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 ,并对原生质体释放过程进行了形态观察 .结果表明 ,制备绿色木霉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为 :菌龄为 11h ,... 以绿色木霉 (TrichodermaviridePers .exFr.)为研究对象 ,采用多因素实验正交优选法 ,对绿色木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 ,并对原生质体释放过程进行了形态观察 .结果表明 ,制备绿色木霉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为 :菌龄为 11h ,用A培养基作生长培养基 ,5 % (w/w)蜗牛酶处理 ,酶解温度 30℃ ,0 .7mol/LKCl作渗透压稳定剂 ,在添加 10 %PEG(MW 6 0 0 0 )和 10mmol/LCaCl2 等再生促进因子的情况下 ,再生率可达 14 .6× 10 - 4;绿色木霉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为原位释放 ,原生质体平均直径为 6 .5 μ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再生 绿色木霉 纤维素酶 原位释放 酶解能力 培养基
下载PDF
吉林省主要栽培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及其管理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志明 刘国荣 陈越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于2002-2006年,对吉林省现行推广的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抗性差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品种的适生区域内,晚花杨(Populus×eurameicana‘Serotina’)、格尔里杨(Populus×curameican... 于2002-2006年,对吉林省现行推广的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抗性差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品种的适生区域内,晚花杨(Populus×eurameicana‘Serotina’)、格尔里杨(Populus×curameicana‘Gelrica’)、西+加杨(Populus suaveolens+P.canadensis)、黄快杨(Populus simonii×P.pyramidalis‘Huangkuai’)、白林2号杨(Populus‘Bailin-2’)及中延1号杨(Populus‘Zhongyan’)高度抗病;中绥12号杨(Populus deltoides×P.cathayana‘Zhongsui-12’)、大青杨优良无性系(Populus ussuriensis‘Jilin’)较抗病;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中度感病;迎春5号杨(Populus nigra×P.simonii‘Zhonglin Sanbei-1’)、北京杨(Populus pyramidalis×P.cathayana)、小×黑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opulus nigra)、吉林杨(山地1号)(Populus deltoids‘Jilinsis’)、长林1号杨(Populus×beijingensis‘Chang-lin-1’)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Neva’)、欧美杨108(Populus×euramericana‘Guariento’)易感病。对发病率在50%以上的造林地,应采用苗木平茬处理措施;当杨树幼林地苗木发病率在50%以下时,以21%过氧乙酸水剂(1∶10)、10%混合氨基酸铜络合物(1∶10)和50%多菌灵(1∶25)涂干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以21%过氧乙酸水剂(1∶10)防治效果最好,为8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烂皮病 平茬 无公害防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小刺猴头菌子实体中污染物增塑剂 被引量:6
9
作者 谢萍 宋慧 +1 位作者 刘英杰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40-2045,共6页
采用GC/MS和LC—MS/MS联用技术对栽培小刺猴头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组分A进行分析,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两种增塑剂,建立了对有可能造成栽培食用菌被污染的9种常见增塑剂的同时检测方法,该... 采用GC/MS和LC—MS/MS联用技术对栽培小刺猴头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组分A进行分析,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两种增塑剂,建立了对有可能造成栽培食用菌被污染的9种常见增塑剂的同时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回收率为71.6%~82.2%,精密度为2.11%~8.53%,检测限为0.0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刺猴头菌 增塑剂 LC—MS/MS
下载PDF
猪苓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平 方清茂 +2 位作者 夏燕莉 杨玉霞 郭俊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855-8856,共2页
由于猪苓的用途不断拓展,野生猪苓的资源濒临枯竭,造成猪苓供需矛盾尖锐。为保护野生资源和缓解猪苓供需矛盾,该文根据猪苓生长适宜条件,摸索猪苓栽培技术,为猪苓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苓(POLYPORUS) 生长适宜条件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多孔菌发酵代谢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慧妮 傅育红 +2 位作者 高锦明 张鞍灵 董艳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6-200,共5页
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多孔菌(Polyporus variusPers.:Fr.)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然后分别对不同细菌和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多孔菌(Polyporus variusPers.:Fr.)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然后分别对不同细菌和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菌丝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菌丝的正丁醇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菌 液体发酵 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猪苓对硫酸镉所致精子畸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冰 庞慧民 +1 位作者 卢尧 吴毅立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7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利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方法,观察了猪苓(PolyporusUmbelatus(Pers.)Fr)对小鼠精子的损伤作用及猪苓对硫酸镉(CdSO4)所诱发小鼠精子畸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猪苓对小鼠精子无损伤作用,可明显抑... 利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方法,观察了猪苓(PolyporusUmbelatus(Pers.)Fr)对小鼠精子的损伤作用及猪苓对硫酸镉(CdSO4)所诱发小鼠精子畸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猪苓对小鼠精子无损伤作用,可明显抑制由硫酸镉所诱发的小鼠精子畸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硫酸镉 精子畸形 抗诱变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菇温度对猴头菇生长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海龙 冯志勇 郭倩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27,共2页
本试验对猴头菇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菇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3的产量最高,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产量分别达到了148.2g·袋-1和125.6g·袋-1;出菇温度维持在16℃左右,出菇周期最短并且产量最高,出菇时间为26d。
关键词 猴头菇 培养料配方 温度
下载PDF
小刺猴头多糖联合5-氟尿嘧啶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雪 宋慧 +2 位作者 刘小腊 苏玲 姚旭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单独应用小刺猴头菌多糖及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水提醇沉法得到小刺猴头液体深层发酵浸膏多个糖组分,经MTT筛选获得小刺猴头菌多糖最优组分Hep2。设置空白、Hep2、Hep2+5-Fu、5-Fu组进... 目的研究体外单独应用小刺猴头菌多糖及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水提醇沉法得到小刺猴头液体深层发酵浸膏多个糖组分,经MTT筛选获得小刺猴头菌多糖最优组分Hep2。设置空白、Hep2、Hep2+5-Fu、5-Fu组进行MTT实验及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Hep2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都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Hep2组出现G1期阻滞现象;联合给药组发生了S期和G2/M期阻滞。结论 Hep2可以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且与5-Fu联合使用对Hela细胞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刺猴头多糖 液体深层发酵浸膏 5-氟尿嘧啶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蜜环菌激发子诱导猪苓细胞活性氧产生的信号途径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洪燕 郭顺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阐明蜜环菌激发子诱导猪苓细胞活性氧的产生机制。方法 用 L uminol化学发光法测定活性氧产生量。结果 在猪苓细胞活性氧产生过程中 ,含乙二醇双 (β-氨乙基 )四乙酸 ( EGTA)的缺钙培养基能抑制其活性氧产生 ,而加入钙 ,则可起... 目的 阐明蜜环菌激发子诱导猪苓细胞活性氧的产生机制。方法 用 L uminol化学发光法测定活性氧产生量。结果 在猪苓细胞活性氧产生过程中 ,含乙二醇双 (β-氨乙基 )四乙酸 ( EGTA)的缺钙培养基能抑制其活性氧产生 ,而加入钙 ,则可起促进作用。钙离子载体 A2 3187单独可诱导含钙介质活性氧的产生 ,说明活性氧的产生有钙离子的参与。蛋白丝酶抑制剂苯甲烷碘酰氟 ( PMSF)可以抑制活性氧形成。磷酯酶 C ( PL C)的抑制剂硫酸新霉素及磷酸肌醇磷酸酶的抑制剂氯化锂均可促进活性氧的产生。结论 猪苓细胞活性氧的产生与 Ca2 + 、蛋白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猪苓 活性氧 激发子 钙离子
下载PDF
猪苓菌核与猪苓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广燕 李太元 +2 位作者 许广波 金庆日 韩贞珍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通过人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成功培养出猪苓菌丝体.用热水浸提法分别提取猪苓菌核和猪苓菌丝体中的多糖,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其糖含量,进一步纯化处理后,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红外光谱图相似.通过对小鼠... 通过人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成功培养出猪苓菌丝体.用热水浸提法分别提取猪苓菌核和猪苓菌丝体中的多糖,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其糖含量,进一步纯化处理后,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红外光谱图相似.通过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免疫学检测,表明从猪苓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和从猪苓菌核中提取的多糖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器官重量的作用,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菌丝体 猪苓菌核 猪苓多糖 免疫
下载PDF
5种无机物对猴头菌发菌期、产量及锌、硒富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檀 杜双田 +1 位作者 陈德育 宋社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9-63,79,共6页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ZnSO4、MgSO4、HBO3、NaHSeO3、KCl对猴头菌发菌期、产量及Zn、Se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关中地区的原料栽培猴头菌,在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ZnSO4、MgSO4、NaH...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ZnSO4、MgSO4、HBO3、NaHSeO3、KCl对猴头菌发菌期、产量及Zn、Se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关中地区的原料栽培猴头菌,在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ZnSO4、MgSO4、NaHSeO3、KCl不会影响猴头菌的发菌期和产量,而加入的ZnSO4和NaHSeO3能显著地提高子实体中Zn、Se元素的含量;在试验范围内,猴头菌对Zn和Se的富集分别是线性和非线性规律;HBO3对发菌期的影响符合二次多项式趋势,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物 猴头菌 发菌期 产量
下载PDF
小刺猴头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多糖HFP及HFA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玲 李雨婷 +1 位作者 宋慧 吕金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目的对从小刺猴头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中提取的多糖HFP及HFA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MTT法测定HFP和HFA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肺腺癌细胞SPC-A-1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情况。预防性及治疗性给S180荷瘤小鼠灌服... 目的对从小刺猴头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中提取的多糖HFP及HFA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MTT法测定HFP和HFA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肺腺癌细胞SPC-A-1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情况。预防性及治疗性给S180荷瘤小鼠灌服HFP和HFA,测定小鼠瘤重、体重、脾重及胸腺重,并计算抑瘤率、脾系数及胸腺系数。结果 HFP和HFA对体外培养的3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HFP的抑制作用好于HFA。HFP可抑制小鼠体内S180实体瘤的生长,且预防组的抑瘤率高于治疗组,HFP组的脾系数和胸腺系数明显高于CTX组。结论 HFP和HFA在体外及体内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HFP的作用好于H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刺猴头菌 液体深层发酵浸膏 多糖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翅鳞伞深层发酵胞外多糖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允祥 陆兆新 吕凤霞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422,共9页
采用Plackett Burman设计 (Plackett BurmanDesign ,P B)对影响翅鳞伞 [Pholiotasquarrosa (Pers.exFr.)Quel.]AS 5 2 4 5菌株发酵产糖的内在和外在相关因素进行了筛选 ,所选取的 2 0个相关因素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酵母膏、胰蛋... 采用Plackett Burman设计 (Plackett BurmanDesign ,P B)对影响翅鳞伞 [Pholiotasquarrosa (Pers.exFr.)Quel.]AS 5 2 4 5菌株发酵产糖的内在和外在相关因素进行了筛选 ,所选取的 2 0个相关因素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酵母膏、胰蛋白胨、KH2 PO4 、K2 HPO4 、(NH4 ) 2 SO4 、NaNO3、FeSO4 、MgSO4 、MnCl2 、ZnCl2 、FeCl3、CuSO4 ·5H2 O、维生素B1 、起始pH、发酵温度、时间和装液量。在此基础上 ,再采用响应曲面法 (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RSM)对影响发酵产糖的内在关键影响因素酵母膏、果糖、MgSO4 、麦芽糖、ZnCl2 和发酵基质起始pH值的最佳水平范围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 ,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 6 0g L、11 5g L、0 5g L、9 6g L、38 6mg L和 5 3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876 32 μg mL发酵醪 ,此预测可信度不仅被统计分析所验证 ,也被实践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翅鳞伞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曲面法(RSM)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Box- 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猪苓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瑞斌 马铭 +4 位作者 王燕萍 张静 刘景龙 王艳 胡芳弟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优选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猪苓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以提取时间、液料比和超声功率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并确定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此外,通过DPPH自由基清... 目的优选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猪苓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以提取时间、液料比和超声功率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并确定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此外,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铁还原实验评价猪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330 W,液料比为36∶1,提取时间为69 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猪苓多糖得率的理论值为4.68%,验证值为4.37%±0.0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猪苓多糖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和铁还原能力。结论优选出的猪苓多糖最佳提取条件切实可行,猪苓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