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Winter Sowings of Red Beetroot in Uzbekistan
1
作者 M. M. Adilov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4期103-106,共4页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year researches which had the purpose to establish an optimum depth of seeding at sowing and rational norm of seeding of red beetroot seeds at under-winter sowing in conditions of mid-loamy ty...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year researches which had the purpose to establish an optimum depth of seeding at sowing and rational norm of seeding of red beetroot seeds at under-winter sowing in conditions of mid-loamy typical grey soils of the central climatic zone of Uzbekistan are stated in article. The researches were spent at statement of field experiences in quadruple frequency with the area of a registration allotment 10 M^-1. Crop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first decade of December against mulching surfaces of ridges by humus and without mulching. Crops were carried out on ridges in width of 70 sm tape-two-lined with distance between tapes of 50 sm, between lines-20 sm and distance between plants in a line of 12-13 sm, at density of standing of 228-230 thousand plants/hectares. Experiences were spent with zoned in Uzbekistan multi-seedling grade of a red beetroot "Bordo 237". Experiences were accompanied by phenological supervision, biometric accounts, the account of field germination of seeds, density of standing of plants and definition of size and quality of a crop. Results of researches were exposed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a dispersive method.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at under-winter sowing of a red beetroot the effective way providing acceleration of shoots occurrence, formations of high-grade density of standing and increase of productivity of root crops is mulching the surfaces of ridges by humus. It is defined that optimum depth of seeding at sowing both at application of mulching and without it is the depth of seeding 4 sm.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ost rational norm of seeding of the seeds, providing high-grade density of standing, is at cultivation with application of mulching 8 kg/ha, and at cultivation without mulching 8-10 kg/ha. Application of mulching the surfaces of ridges by humus, depths of seeding of 4 sm and norms of seeding of seeds of 8-10 kg/ha in conditions of under-winter sowing in comparison with cultivation without mulching and depth of seeding 2 sm and norms of seeding of 6 kg/ha provides an acceleration of receipt of fresh production of a red beetroot for 12-14 days and considerably raises root crops productivity. Application of agro receptions improved by us is the important reserve of acceleration of receipt of red beetroot early production and increase of its manuf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winter sowing germination of seeds SHOOTS RIPENESS leaf-bearing root crops density of standing yield
下载PDF
滴灌冬灌调控下干播湿出对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2
作者 王晓艳 白云岗 +5 位作者 柴仲平 郑明 丁宇 刘洪波 肖军 韩政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3-834,共12页
【目的】研究滴灌冬灌调控下干播湿出对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出苗率的影响。【方法】设置大田试验,以漫灌冬灌2250 m^(3)/hm^(2)为对照(CK),设计2种灌水模式:滴灌冬灌(D)及滴灌冬灌+干播湿出(DG),4个滴灌定额为600、900、1200、1500 m^(3)... 【目的】研究滴灌冬灌调控下干播湿出对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出苗率的影响。【方法】设置大田试验,以漫灌冬灌2250 m^(3)/hm^(2)为对照(CK),设计2种灌水模式:滴灌冬灌(D)及滴灌冬灌+干播湿出(DG),4个滴灌定额为600、900、1200、1500 m^(3)/hm^(2)(分别记作D_(1)、D_(2)、D_(3)、D_(4));滴灌冬灌+干播湿出(分别记作D_(1)G_(1)、D_(2)G_(2)、D_(3)G_(3)、D_(4)G_(4),G_(1)、G_(2)、G_(3)和G_(4)灌水定额均为225(45+180)m^(3)/hm^(2))4个处理,2个灌水定额:0、225(45+180)m^(3)/hm^(2),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滴灌冬灌及翌年各处理基础上干播湿出后土壤水热盐动态及棉花出苗状况。【结果】干播湿出可缓和早春气温与土壤表层温度的突变,早春渠水会降低土壤表层温度1~2℃,干播湿出对10和20 cm土层的温度影响较为显著,对比CK处理,干播湿出后的处理10~20 cm土层温度升高趋势较为平缓。对比漫灌方式滴灌水分入渗更为均匀,滴灌冬灌灌溉定额越大土温越为平稳,土壤表层平均含水率越高,干播湿出后表层含水率显著增高。灌水定额D_(4)G_(4)为(1500+225)m^(3)/hm^(2)的处理10 d后仍高于其他处理表层体积含水率处理,灌水总额D_(3)G_(3)为(1200+225)m^(3)/hm^(2)的表层平均含水率高于CK处理,总灌水量较CK处理节省了825 m^(3)/hm^(2)。干播湿出后窄行表层盐分淋洗效果显著,水分下渗和盐分运移区域集中在0~30 cm土层,棉花萌芽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滴灌冬灌定额越大其对土壤表层的盐分纵向淋洗和运移也越明显且土层墒情越均匀,返盐现象也越容易出现,增添干播湿出可及时补墒并压制返盐现象。【结论】滴灌冬灌加干播湿出的出苗率和保苗率要高于仅滴灌冬灌,灌水定额D_(3)G_(3)为(1200+225)m^(3)/hm^(2)的出苗率和保苗率要高于普通漫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冬灌 灌水定额 干播湿出
下载PDF
冬灌制度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江蕊 丁邦新 +5 位作者 白云岗 柴仲平 刘洪波 郑明 丁宇 姚城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冬灌制度的应用效果,以南疆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每年冬灌处理(CK)、不冬灌处理(H1)及隔年冬灌处理(H2)3种冬灌制度,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冬灌后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 为明确不同冬灌制度的应用效果,以南疆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每年冬灌处理(CK)、不冬灌处理(H1)及隔年冬灌处理(H2)3种冬灌制度,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冬灌后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0~20 cm土层土壤总盐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H1和H2处理显著降低了脲酶(0.96%~1.35%)和转化酶活性(1.17%)以及微生物量氮含量(4.21%~7.03%),但H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14.30%)、全氮(14.29%)、全磷(4.55%)和全钾(7.40%)含量;H1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6.03%)、全磷(12.5%)和水分(23.08%)含量,提高了微生物量碳氮比(7.37%)。(2)不同处理下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真菌群落的丰度无显著差异,但与CK相比,H1和H2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的辛普森指数(4.12%~4.55%)。此外,H1较CK处理提高了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H2较CK处理提高了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真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的群落结构主要受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别受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在无法保证每年冬灌用水的情况下,隔年冬灌更有利于保障膜下滴灌棉田的土壤耕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制度 膜下滴灌棉田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膜下滴灌种植关键水对冬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尹亚敏 孔维博 +1 位作者 范春梅 彭尔瑞 《农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1-16,共6页
云南冬马铃薯生育期为旱季,作物需水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通过灌溉可以补充作物需水,但是灌水节点和灌水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通过膜下滴灌在齐苗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寻找最佳灌水时段和最优灌水量... 云南冬马铃薯生育期为旱季,作物需水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通过灌溉可以补充作物需水,但是灌水节点和灌水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通过膜下滴灌在齐苗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寻找最佳灌水时段和最优灌水量。结果表明:灌水时段选择齐苗期和开花期2次灌水,单次灌水量为72 m^(3)/hm^(2)时,冬马铃薯产量最高(58790 kg/hm^(2)),商薯率最优(95.6%),经济效益最好(84059.71元/hm^(2))。通过试验证明,云南冬马铃薯灌水关键期为齐苗期和开花期,单次灌水量72 m^(3)/hm^(2)为冬马铃薯种植关键水的最佳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马铃薯 膜下滴灌 关键灌水量 灌水关键期
下载PDF
低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郑伟 张静 +3 位作者 刘阳 温晓霞 廖允成 高茂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967-4975,共9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下接茬冬小麦旗叶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下接茬冬小麦旗叶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接茬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单峰趋势,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变化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单谷趋势。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保护酶的水平,尤其是POD作用更大。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量为9000kg/hm2的处理各抗衰老性指标最好,抗衰老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最大,产量最高;玉米秸秆还田量为15000kg/hm2的处理各抗衰老性指标最差,抗衰老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最小,产量最低。在本地区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下,9000kg/hm2的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接茬冬小麦旗叶抗衰老性及增产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冬小麦 旗叶 衰老效应
下载PDF
麦秸翻压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旗叶抗性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茂盛 廖允成 +3 位作者 吴清丽 温小霞 刘永林 崔莉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97-4202,共6页
为了揭示秸秆翻压还田对冬小麦旗叶叶片衰老及抗性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4个小麦秸秆翻压还田量(0、4500、6000、7500kg/hm2),测定分析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 为了揭示秸秆翻压还田对冬小麦旗叶叶片衰老及抗性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4个小麦秸秆翻压还田量(0、4500、6000、7500kg/hm2),测定分析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抗性指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明显减缓冬小麦植株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和光合速率下降,并有效调节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延缓了冬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通过对各抗性指标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抗性指标在抑制冬小麦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大小依次为: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POD活性>SOD的活性(丙二醛-0.999**;可溶性蛋白质0.997**;POD活性0.976*;SOD活性0.954*)。综合各处理的抗性指标得出,处理Ⅲ(6000kg/hm2)在提高作物后期抗逆性能力方面表现较好,处理Ⅳ(7500kg/hm2)表现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翻压还田 冬小麦 抗性指标 生理效应
下载PDF
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石江 吴琼芬 +6 位作者 梁淑敏 普红梅 邵艳 高森 季寿堂 隋启君 李燕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索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优化施肥方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陆良县多年多点早春马铃薯"3414"试验确定的推荐施肥量为基础,设置5个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为了探索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优化施肥方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陆良县多年多点早春马铃薯"3414"试验确定的推荐施肥量为基础,设置5个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及肥料相同用量条件下,与常规施肥处理(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的T2、T3、T4和T5处理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高、长势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高,增产增效明显。其中以配方肥70%做基肥+苗期滴单质肥料15%+现蕾期滴单质肥料15%和配方肥50%做基肥+苗期滴水溶肥25%+现蕾期滴水溶肥25%处理效果最好,比常规施肥处理出苗率提高了1.5%~4.7%、单株结薯数增加了0.7个以上、单株薯重显著增加了33.6~47.3 g、商品薯率提高了0.2%~0.5%,同时在产量上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显著增产10.7%和9.3%,增效15.6%和9.7%。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应用这两种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冬马铃薯 水肥一体化 施肥
下载PDF
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永强 方辉 +4 位作者 范贵强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陈兴武 雷钧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2-1358,共7页
为探究人工模拟果树遮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照两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450万株·hm^(-2)(M1)、525万株·h... 为探究人工模拟果树遮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照两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450万株·hm^(-2)(M1)、525万株·hm^(-2)(M2)、600万株·hm^(-2)(M3)、675万株·hm^(-2)(M4)和750万株·hm^(-2)(M5)5个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两种光照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间冬小麦旗叶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光照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叶片的SPAD值、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则表现出相反趋势,且遮阴条件下Fv/Fm、ΦPSII、Pn、Tr、Gs均明显低于自然光照处理。遮阴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籽粒产量分别以M2和M3处理最高,分别达到5 250.26和9 190.07kg·hm^(-2);与自然光照相比,遮阴下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平均下降45.43%和28.45%,收获指数平均提高了23.68%。综上可知,光照和密度存在互作效应,遮阴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提高Fv/Fm、ΦPSII、Pn、Tr、Gs;在遮阴条件下,密度为525万株·hm^(-2),冬小麦各生理指标和籽粒产量均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冬小麦 遮阴 种植密度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产量
下载PDF
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芸平 孙玉良 +1 位作者 于涛 于嘉禾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4-858,共5页
通过对冬季混凝土试件强度的系统试验研究,得出了在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强度(标准养护、自然养护)随龄期的增长规律、冬季混凝土强度(标准养护、自然养护)随成熟度的增长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冬期混凝土强度即使在0℃以下也有缓慢增长,增... 通过对冬季混凝土试件强度的系统试验研究,得出了在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强度(标准养护、自然养护)随龄期的增长规律、冬季混凝土强度(标准养护、自然养护)随成熟度的增长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冬期混凝土强度即使在0℃以下也有缓慢增长,增长与龄期的关系不确定性较大,但与成熟度呈明显的对应关系。冬期的成熟度应根据冬期施工规程考虑温度等效系数进行折算,并由折算成熟度累积确定等效养护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期施工 同条件养护强度 折算成熟度
下载PDF
越冬池冰下浮游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永函 邱日彬 +1 位作者 郭继娥 李洪武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越冬池冰下浮游植物主要由光甲藻、隐藻、小环藻、壳虫藻、衣藻、棕鞭藻等优势属组成,重点试验池平均生物量为38.8±13.06毫克/升。与明水期相比其种数较少而现存量不低;原生动物、桡足类和轮虫类构成冰下主要浮游动物。重点池平均... 越冬池冰下浮游植物主要由光甲藻、隐藻、小环藻、壳虫藻、衣藻、棕鞭藻等优势属组成,重点试验池平均生物量为38.8±13.06毫克/升。与明水期相比其种数较少而现存量不低;原生动物、桡足类和轮虫类构成冰下主要浮游动物。重点池平均生物量为6.21±6.52毫克/升,其中轮虫量最高。冰下浮游植物量各水层不同,86.7%的越冬池表层多于底层,另13.3%底层多于表层。光甲藻等鞭毛藻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冰下浮游生物量有月变化和年变化,文中分析了引起这些变化的生态因素,同时探讨了与生物增氧有关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池塘 冰下浮游生物 生物量 种类 生物增氧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燕山 肖石江 +6 位作者 王晓瑞 梁淑敏 高森 普红梅 张磊 吴琼芬 隋启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与农学效益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育期随氮肥用量的增...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与农学效益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育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延长,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和块茎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45 kg/hm^2施氮量时最高,且株高和大薯重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在0~420 kg/hm2时对马铃薯出苗率影响不大,而施氮量达495 kg/hm^2时出苗率和块茎产量显著降低;施氮效益、施氮纯收入、氮肥产投比和农学效率在施氮量195~345 kg/hm^2时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345 kg/hm^2施氮量时逐渐下降,施氮量为495 kg/hm^2时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马铃薯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41.7、327.1 kg/hm^2,而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产量二者相差不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冬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应该控制在270~327.1 kg/hm^2之间,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马铃薯 膜下滴灌 氮肥用量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西气东输二线冬季焊接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惠林 苏戬朋 黄福祥 《电焊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3,69,共6页
为了科学地制定"西气东输二线"冬季焊接施工的技术措施,对X80管线钢在低温环境下的焊接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冬季焊接施工的可行性。对比国际、国内工程实际,提出了"西二线"X80钢冬季焊接施工的技术措施以及... 为了科学地制定"西气东输二线"冬季焊接施工的技术措施,对X80管线钢在低温环境下的焊接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冬季焊接施工的可行性。对比国际、国内工程实际,提出了"西二线"X80钢冬季焊接施工的技术措施以及其他与焊接工序相关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低温焊接 冬季施工
下载PDF
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处差异蛋白的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晓楠 付连双 +5 位作者 李卓夫 李文滨 孙艳丽 刘灿 王金伟 陈禹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4-490,共7页
为研究小麦品种的抗寒机理,以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根据连续三年的冬小麦低温驯化及越冬期的气温资料,当小麦长至6叶期时,设定不同温度处理,分析不同温度下植株地下茎处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降温处理`中小麦植株地下茎处共有17个蛋... 为研究小麦品种的抗寒机理,以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根据连续三年的冬小麦低温驯化及越冬期的气温资料,当小麦长至6叶期时,设定不同温度处理,分析不同温度下植株地下茎处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降温处理`中小麦植株地下茎处共有17个蛋白点发生显著变化。在这4次降温过程中重复出现的8蛋白点分别参与26 S蛋白水解途径、呼吸代谢、三羧酸循环、叶绿素合成,其中有一个位点是抗性蛋白。通过这8个蛋白点在不同温度下表达量的变化及蛋白点的功能对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处抗寒性做了初步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低温 地下茎 差异蛋白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最大可能蒸散的估算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2 位作者 陈鹏狮 邬定荣 霍治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0-699,共10页
作物最大可能蒸散考虑了作物及当地地表状况,为当地地表实际覆盖情况下实际蒸散的理论上限值,能客观分析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程度和农业干旱状况。基于遥感(叶面积指数和地表反照率)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黄淮... 作物最大可能蒸散考虑了作物及当地地表状况,为当地地表实际覆盖情况下实际蒸散的理论上限值,能客观分析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程度和农业干旱状况。基于遥感(叶面积指数和地表反照率)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黄淮海平原小麦种植区27个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2000-2015年逐日蒸散,提取得到冬小麦生育期逐日最大可能蒸散数据集,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单作物系数法计算的最大可能蒸散E_k对比,区域平均最大可能蒸散E_c的时间变化趋势与E_k—致,空间分布上E_c符合客观实际。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越冬期和返青一拔节期E_c均呈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日平均值分别为1.99 mm,0.44 mm和2.75 mm;其余3个生育期(越冬前、抽穗期、乳熟一成熟期)在空间分布上差异不大,日平均值分别为1.23 mm,4.71 mm和3.74 mm。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含全生育期)E_c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叶面积指数分布特征的影响,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最大可能蒸散 PENMAN-MONTEITH公式 叶面积指数 地表反照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制度对南疆绿洲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邢小宁 姚宝林 孙三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疆南疆免冬、春灌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棉花生长、叶面积指数、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可以促进棉花营养生长,提高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叶面积指数,相同灌水量下,灌水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疆南疆免冬、春灌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棉花生长、叶面积指数、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可以促进棉花营养生长,提高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叶面积指数,相同灌水量下,灌水16次比灌水12次更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形成。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垂直方向0-50cm,水平方向上根系成"凹"型分布,棉花根系生物量为窄行〉宽行〉膜间,窄行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46.61%-53.64%,宽行占23.36%-29.64%,膜间占22.17%-25.11%。增加灌水可以提高表层0-30cm根质量密度,12次灌水根质量密度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16次灌水中420mm灌溉定额根质量密度最大。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和经济系数在相同灌水量下,16次灌水大于12次灌水,420mm灌溉定额和16次灌水是南疆免冬、春灌适宜棉花的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冬、春灌 膜下滴灌 棉花
下载PDF
基于分期播种试验的冬小麦越冬冻害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花荣 任三学 +1 位作者 齐月 田晓丽 《干旱气象》 2019年第4期648-655,共8页
基于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结合自然大田冬小麦越冬冻害调查实况资料,分析研究2017/2018年偏冷冬年份华北北部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成因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气候变暖,冬小麦播期推迟,但华北北部播种期不应晚于10月21日,播种期推迟... 基于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结合自然大田冬小麦越冬冻害调查实况资料,分析研究2017/2018年偏冷冬年份华北北部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成因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气候变暖,冬小麦播期推迟,但华北北部播种期不应晚于10月21日,播种期推迟或秸秆还田,应加大播种量,确保出苗率和基本苗。品种推广和生产选种时宜冬性和半冬性品种搭配种植,防御出现“冷冬”导致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潜在风险。越冬冻害死苗率每增加1%,其产量减少约1kg·hm^-2。冬小麦播种期受降雨且降水多的影响,晚播,播种质量差以及品种冬性、春性特性差异,除草农药使用不当等是越冬冻害死苗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冬 冬小麦 越冬冻害 分期播种
下载PDF
干旱绿洲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姚宝林 李光永 +1 位作者 叶含春 李发永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设计一定梯度的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双因素组合试验,通过2012—2014年连续3a免冬、春灌膜下滴灌棉花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测定分析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0-30 cm... 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设计一定梯度的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双因素组合试验,通过2012—2014年连续3a免冬、春灌膜下滴灌棉花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测定分析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0-30 cm土壤盐分变幅大于40-100 cm,较小的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使0-30 cm盐分变幅增大,棉花苗期和花铃期变幅最为明显。灌水定额对土壤剖面盐分变异程度影响弱于灌水次数。增加灌水定额有利于减小棉花各生育阶段0-30 cm土壤盐分含量。土壤剖面盐分呈"C"形分布,0-40 cm土壤盐分含量灌水12次比灌水16次大1.74%,50-8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灌水16次比灌水12次大1.71%,灌水次数对9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影响不明显。同一灌水次数下,460 mm灌溉定额籽棉产量最高,适宜灌溉定额下,16次灌水次数籽棉产量高于灌水12次籽棉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定额的降低和灌水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在南疆水资源短缺情况下高频次小定额灌溉可获得最大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当0-30 cm初始土壤含盐量(2.03 g/kg)小于3.0 g/kg时,棉花生育期460 mm灌溉定额、16次灌水次数,不会产生土壤盐分累积情况,可作为南疆干旱区免冬、春灌适宜棉花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干旱绿洲区 免冬、春灌 膜下滴灌 土壤盐分
下载PDF
免冬春灌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棉花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成 姚宝林 +1 位作者 李发永 王龙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4-60,共7页
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免冬春灌棉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变化规律。通过对284 mm、339 mm、369 mm和399 mm4个灌溉定额下棉田土壤盐分变化进行分析得到:免冬春灌使棉田土壤盐分主要积累在0~30cm之间;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滴头下土壤盐... 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免冬春灌棉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变化规律。通过对284 mm、339 mm、369 mm和399 mm4个灌溉定额下棉田土壤盐分变化进行分析得到:免冬春灌使棉田土壤盐分主要积累在0~30cm之间;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滴头下土壤盐分淡化区深度逐渐增加,积盐区深度下移;各处理土壤盐分积累深度分别为20cm、30cm、60cm和70 cm,滴头下竖向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淋洗效果越明显;滴头、行间、膜间土壤盐分含量依次增加;在棉花生育期内284 mm灌溉定额土壤处于积盐状态,339 mm、369 mm和399 mm灌溉定额土壤处于脱盐状态;结合洗盐深度和棉花根系主要活动范围,初步确定一年免冬春灌棉花灌溉定额为369 mm以上。该结果可为干旱区棉田少、免冬春灌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调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冬春灌 棉花 膜下滴灌 土壤盐分
下载PDF
膜下滴灌技术在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中的示范应用
19
作者 李红斌 吴琼芬 +4 位作者 武燕飞 潘涛芬 郭肖艳 孟焕芝 陈林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6-29,共4页
陆良县引进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粮食作物进行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探索积累了丰富的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应用经验。
关键词 膜下滴灌 陆良县 冬马铃薯 示范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性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玉超 张永强 +4 位作者 石书兵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雷钧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6-1064,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抗倒伏性能适宜播种密度。【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四个播种密度处理:M_1(525×10~4粒/hm^2),M_2(600×10~4粒/hm^2),M_3(675×10~4粒... 【目的】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抗倒伏性能适宜播种密度。【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四个播种密度处理:M_1(525×10~4粒/hm^2),M_2(600×10~4粒/hm^2),M_3(675×10~4粒/hm^2),M_4(750×10~4粒/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滴灌冬小麦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基部节间茎粗、茎秆鲜重等形态特征和茎秆基部节间抗折力、茎秆基部节间充实度、木质素含量等理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对田间倒伏率和对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滴灌冬小麦株高、基部节间长和重心高度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茎秆基部节间木质素含量和充实度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大各处理茎秆抗倒伏指数呈降低的趋势;产量以M_2处理为最高,为7 371.19 kg/hm^2,分别较M_3、M_1和M_4处理增加1.82%、3.45%和10.77%;田间倒伏率以M_4处理为最高,为61.1%。【结论】种植密度为675×10~4粒/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茎秆高度适宜,重心高度相对较低,抗倒伏指数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冬小麦 种植密度 茎秆特性 抗倒伏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