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rt-term efficacy of unibody single-branched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lesions involving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two-year follow-up outcomes 被引量:3
1
作者 Bai-Lang CHEN Xian-Mian ZHUANG Min-Xin WE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The development of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technology avoids the risk of patients opening the chest and is widely used in Stanford B-type dissection.[1–3]However,because TEVAR technology has clear r... The development of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technology avoids the risk of patients opening the chest and is widely used in Stanford B-type dissection.[1–3]However,because TEVAR technology has clear requirements for vascular anatomy of the lesion,it limits its application to some patients.In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roximal anchor zone,coverage of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origin without revascularization during TEVAR appears to have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upper extremity ischemia and paraplegia.[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ic dissection Left subclavian artery single-branched stent graft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下载PDF
一体式覆膜支架的解剖固定方式在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彦舫 孔健 +4 位作者 窦永充 杨超 周均 柏骏 曲乐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2,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一体式覆膜支架的解剖固定方式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3年3月应用Powerlink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7例,术中均置入一体式覆膜支架,并采用骑跨状将其固定于腹主动脉分叉处,称为“解剖固... 目的探讨应用一体式覆膜支架的解剖固定方式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3年3月应用Powerlink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7例,术中均置入一体式覆膜支架,并采用骑跨状将其固定于腹主动脉分叉处,称为“解剖固定”方式。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1、6个月和1年,以及每年定期行增强CT检查支架在位情况。结果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l例术中加用左侧髂动脉延长支架,术中造影检查显示支架近端发生I型内漏,加用近端Cuff后内漏消失;2例患者术中分别加用双侧髂动脉延长支架和右侧髂动脉延长支架;1例患者在术中造影检查发现左侧髂腿分支末端扩张不全而加用远端裸支架;3例患者植入单独的一体式覆膜支架即能完全修复病变。出院前行增强CT检查见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均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定期行增强CT检查见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均正常,无1例患者发生内漏和支架移位,且无动脉瘤破裂。结论采用一体式覆膜支架的解剖固定方式治疗腹主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 一体式覆膜支架 解剖固定
下载PDF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在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文辉 蒲俊舟 +6 位作者 薛玉国 黄小勇 郭曦 李铁铮 刘光锐 韩晓峰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应用于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s)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共7例男性患者,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9±10.5)岁,因IIAAs接受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应用于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s)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共7例男性患者,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9±10.5)岁,因IIAAs接受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其中单侧病变3例;双侧病变4例,4例合并髂内动脉瘤。6例患者使用Microport Aegis-B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1例使用Powerlink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远端共使用9枚髂动脉延长支架。1例患者行髂内动脉预栓塞以避免II型内漏。术后分别于1、6、12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行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一体式支架主体近端直径为24~26 mm,长度为80~90 mm。6例患者单侧髂内动脉开口覆盖,1例患者双侧髂内动脉开口覆盖,无盆腔及臀肌缺血发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32.5±19)个月(12~70个月)。患者随访期内无支架移位,无支架相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随访内发现轻度II型内漏。结论: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IIAAs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特别是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或双侧受累的患者有其独到特殊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髂动脉瘤 一体式分叉型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欢 牛鹿原 +3 位作者 罗小云 张昌明 冯亚平 张福先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型支架在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的18例腹主-髂分叉部病变患者资料,分析其技术成功率...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型支架在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的18例腹主-髂分叉部病变患者资料,分析其技术成功率和术后疗效。结果 17例患者成功植入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系统,技术成功率94.4%。病例均成功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成功封堵穿刺点,无穿刺点出血、假性动脉瘤、闭塞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5.0±0.6)d。患者平均随访(13.0±3.0)个月,无支架相关死亡,无动脉瘤及支架移植物破裂,无支架移位。所有患者支架内血流通畅,无髂支闭塞病例,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发现Ⅱ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未发现其他类型内漏。结论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支架 分支支架 覆膜支架 腹主动脉分叉 疗效
下载PDF
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史伟浩 余波 王巍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的20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植入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的手术成功率达100%,无... 目的:探讨应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的20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植入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的手术成功率达100%,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各类缺血性并发症。8例患者术后存在少量内漏(6例Ⅰ型内漏,2例Ⅲ型内漏),1周后内漏消失;1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肝肾功能不全,经内科治疗1周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内漏和支架移位。1例患者术后1年在左侧分支支架内形成血栓,左侧髂动脉局部无血流,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1 d后实现血管再通。结论:应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下载PDF
一体式分支支架在主髂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浩 郭曦 +3 位作者 黄小勇 吴文辉 李铁铮 黄连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79-482,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支架在主髂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的61例主髂动脉病变患者,分析其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3年存活率...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支架在主髂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的61例主髂动脉病变患者,分析其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3年存活率。结果 60例成功植入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1例由于入路血管狭窄术中输送器无法送入腹主动脉上段,术中选择将Medtronic髂分支支架倒装进行释放,技术成功率为98.4%(60/61)。平均手术时间为(156±54)min,平均随访时间为(32.5±19.0)个月。术后1年存活率为98.4%(60/61),2年存活率为94.1%(48/51),3年存活率为82.4%(28/34)。术后随访中,61例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无支架相关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Ⅰ型内漏,1例支架感染,1例于术后5年支架以远髂总动脉动脉瘤形成。结论熟练掌握一体式分支支架的特点,对于解剖学受限的主髂动脉病变可以有效地节省手术时间,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分支支架 主髂动脉病变 技术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一体化分叉型支架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豫 张智勇 卢绮萍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支架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采用一体化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腔内修复成功,术后随访3—36个月复查CTA,瘤体... 目的探讨一体化支架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采用一体化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腔内修复成功,术后随访3—36个月复查CTA,瘤体均被完全隔绝,支架位置良好,无移位、扭曲及内漏现象。结论术前准确评估、测量后,一体化支架治疗肾下性腹主动脉瘤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支架 一体化
下载PDF
一体式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谷涌泉 刘一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4-1067,共4页
腹主动脉病变的治疗以往以开放手术为主,随着腔内器械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逐步转变为以腔内治疗为主。在支架选择上有分体式支架和一体式支架,一体式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对一体式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中... 腹主动脉病变的治疗以往以开放手术为主,随着腔内器械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逐步转变为以腔内治疗为主。在支架选择上有分体式支架和一体式支架,一体式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对一体式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病变 一体式支架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家成 熊斌 +6 位作者 周晨 马金强 石钦 袁锋 熊付 阚雪锋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6.4%),腹主动脉瘤2例(18.2%),腹主动脉壁内血肿伴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溃疡伴髂总动脉闭塞、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伴髂总动脉瘤、髂总动脉瘤各1例。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支架变形、移位及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6个月无支架变形或移位发生,支架内血流通畅率均为100%,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发现Ⅰ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术后1个月1例出现心力衰竭,入院治疗后好转。结论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对入路血管损伤小、支架无移位,适合于治疗局限性腹主动脉夹层、主髂分叉处直径较小的腹主动脉瘤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 血管内修复 腹主动脉夹层 解剖固定
下载PDF
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一丁 罗灿华 +4 位作者 朱峥嵘 邢越 邹岚 吴嘉瑜 谭羽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评估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59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 目的评估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59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为主动脉夹层,13例为近弓部主动脉瘤,11例为胸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分支支架植入,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为(156±45)min。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8%(4/59)。1例患者术中支架释放后存在LSA狭窄,1例分支支架部分遮挡左椎动脉,1例因瘤体较大出现主体支架近端移位,1例术后出现Ⅰa型内漏。术后1年LSA分支支架通畅率为98.3%(58/59),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需重建LSA血流的胸主动脉疾病的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支支架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溃疡 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一丁 朱峥嵘 +1 位作者 谭羽灿 罗灿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987-990,1013,共5页
目的探讨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的13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胸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患者行颈-颈搭桥联合Ca... 目的探讨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的13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胸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患者行颈-颈搭桥联合Castor支架植入,10例患者单纯行Castor支架植入。术后第12个月,全部患者均于门诊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13例重建LSA的胸主动脉瘤患者均成功完成Castor单分支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为(174±56)min;术中1例患者LSA分支支架释放后存在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术中有1例因LSA分支支架部分遮挡左椎动脉,遂植入支架开通椎动脉;术中有1例因瘤体较大出现主体支架近端缩入瘤体致Ia型内漏,遂行无名动脉开窗术,术后无名动脉血流通畅,内漏消失;术后无左上肢缺血、内漏、脑梗死、死亡病例发生。随访至12个月时,LSA分支支架的通畅率为100%,无截瘫、新发内漏、死亡病例。结论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应用于重建LSA的胸主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短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分支支架 胸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左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Castor一体式分支型支架联合体内开窗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天舒 周铁楠 +3 位作者 王亚松 刘小江 王晓刚 王效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aortic pseudoaneurysms,AP)是指主动脉壁破裂后,血液经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并由纤维组织包裹所形成的瘤腔,其发病原因包括手术、外伤、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性疾病等[1]。与其他急性主动脉疾...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aortic pseudoaneurysms,AP)是指主动脉壁破裂后,血液经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并由纤维组织包裹所形成的瘤腔,其发病原因包括手术、外伤、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性疾病等[1]。与其他急性主动脉疾病相比,AP外侧可不伴有外膜或仅由结缔组织包裹,其破裂风险较高,是临床中必须处理的主动脉疾病急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Castor一体式分支型支架 体内开窗 覆膜支架
下载PDF
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柏骏 曲乐丰 +6 位作者 职康康 高志伟 邹思力 吴永发 王亮 金杰 吴鉴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 总结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使用特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运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125例(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102例,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23例)腹主动脉瘤的病例... 目的 总结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使用特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运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125例(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102例,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23例)腹主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支架植入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发生Ⅰ型内漏3例(2.4%),术中发生Ⅱ型内漏4例(3.2%),Ⅰ型内漏的发生率与瘤颈的形态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对124例病例进行了平均(26.4±1.5)个月的随访(1~ 60个月):无动脉瘤破裂;无支架移植物远端移位;新发生Ⅰ型内漏2例(1.6%),新发生Ⅱ型内漏2例(1.6%);左下肢动脉栓塞1例(0.8%),二次手术干预1例(0.8%);死亡病例3例(2.4%).2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为肾功能衰竭.结论 分叉型一体式的结构设计可避免术后支架移植物远端移位,且更适合瘤体及主动脉分叉处狭窄的患者.应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随访数据表明,中远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一体式覆膜支架 解剖固定 支架远端移位
原文传递
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磊 王中华 +3 位作者 杨晓冬 王世华 陈学东 王育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6月采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2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6月采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2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20个月复查CTA,DSA证实:瘤体被完全隔绝,支架无移位、扭曲及内漏现象。结论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与分体式支架相比,其简便、经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支架 整体式
原文传递
单中心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萍 刘艳杰 +2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荆全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4例接受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腹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围术... 目的探讨单中心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4例接受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腹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和近、远期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平均近端支架直径为(23. 79±2. 45) mm,平均远端支架直径为(13. 36±1. 59) mm,平均支架长度为(93. 93±17. 75) mm。其中,6例患者在同侧髂动脉置入延长腿支架。患者围术期存活率为100. 0%(14/14)。平均住院时间为(16. 57±10. 03) d。平均随访时间为(39. 11±25. 06)个月,随访成功率为92. 9%(13/14)。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9个月死于腹主动脉破裂。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单中心置入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疾病 一体式支架 疗效
下载PDF
单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伴锚定区不足的急性Stanford B型夹层:附8例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凡 郭媛媛 +3 位作者 李慧 郭修海 张雄 邬光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3-1410,共8页
背景与目的: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其传输系统是近年国内研发的新型支架系统,适用于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夹层,是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主动脉夹层的新选择。笔者通过总结使用该支架系统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治疗锚定... 背景与目的: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其传输系统是近年国内研发的新型支架系统,适用于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夹层,是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主动脉夹层的新选择。笔者通过总结使用该支架系统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治疗锚定区不足的急性Stanford B型的病例,评估其近期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采用Castor■一体化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行TEVAR的Stanford B型夹层伴锚定区不足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男7例(87.5%),女1例(12.5%);中位年龄42 (33~64)岁;BMI (25.5±3.8) kg/m^(2)。8例均成功植入支架,初始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无I型内漏。平均住院时间为(14.8±3.7) d。平均随访时间为223 (60~370) d,所有主体、分支支架血管通畅、无相关I和III型内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左上肢缺血表现。结论:应用单分支覆膜支架行TEVAR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伴锚定区不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中远期疗效有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锁骨下动脉 单分支覆膜支架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