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辰 强晓军 +2 位作者 张大鹏 徐鹏 王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融合术组和减压术组,融合术组予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减压术组予...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融合术组和减压术组,融合术组予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减压术组予以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检测2组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腰椎功能相关评分及疼痛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融合术组相比,减压术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水平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评分(VAS)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融合术组相比,减压术组腰椎功能(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牛洪彦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通道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 目的:观察大通道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E、DA、5-HT、S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ODI评分和VAS评分,其效果优于椎间孔镜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大通道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3
作者 吕海文 梅传林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单侧椎板切开入路双侧减压术(lumbar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LE-ULBD)治疗退行性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central canal stenosis,DL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单侧椎板切开入路双侧减压术(lumbar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LE-ULBD)治疗退行性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central canal stenosis,DL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2月开展LE-ULBD手术的103例DLC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单纯DLCS患者39例,DLCS伴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L)患者40例,DLCS伴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C)患者24例。分别于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1年、2年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种类型DLCS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在3种类型DLCS患者的横向比较中,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时,3种类型DLCS患者的总体疗效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ULBD手术治疗DLCS可获得良好效果,在掌握好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于部分DLC合并DSL或DSC患者也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中央管狭窄 脊柱内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腰椎退变
下载PDF
构建腰椎三维模型测量腰椎管减压术区神经组织及骨性结构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业 刘鑫 +5 位作者 田霖 孙宁 李岳飞 毕经纬 刘昌震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9-546,共8页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文献较少,目前尚无该入路镜下定位、减压范围、各结构毗邻关系等深入分析的资料。目的:通过三维CT重建,观测侧隐窝、椎间孔区域的骨性结构、神经组织、椎间隙、黄韧带附着处及腰椎峡部的...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文献较少,目前尚无该入路镜下定位、减压范围、各结构毗邻关系等深入分析的资料。目的:通过三维CT重建,观测侧隐窝、椎间孔区域的骨性结构、神经组织、椎间隙、黄韧带附着处及腰椎峡部的位置关系,指导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对侧入路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行腰椎CT脊髓造影检查,将影像资料导入Mimics 21.0软件重建腰椎三维CT图像。测量L_(4/5)和L_(5)S_(1)节段相关参数:①腰椎棘突侧方与椎板下缘交点(Q)分别至同序数腰椎对侧椎弓根下缘(a)、下位腰椎对侧椎弓根上缘(b)、同序数腰椎下终板(c)、下位腰椎上终板(d)垂直距离;②上关节突尖部至同序数椎弓根上缘(e)、上位腰椎下终板(f)垂直距离;③腰椎下终板至同序数椎弓根下缘(g)垂直距离;④腰椎上终板至同序数椎弓根上缘垂直距离(h);⑤神经根起点下缘分别至上位腰椎椎弓根下缘(i)、下位腰椎椎弓根上缘(j)垂直距离;⑥经Q(头倾或尾倾)与同序数腰椎对侧椎弓根下缘建立直径3 mm导棒,测量其外展角度(k)。7例患者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完成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腰椎管减压术,分别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6条目简明量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以验证手术疗效。结果与结论:①Q点、黄韧带上缘可作为镜下重要定位标志;黄韧带上缘压迹线对应的黄韧带上缘可作为内镜下定位标志,以此确定出口神经根、椎间孔上缘及腰椎峡部、下关节突;内镜下经Q点、以垂直于棘突后正中线、无头尾倾方向即可达L_(4/5)对侧椎间孔中1/3水平及L4下终板附近,向下完成椎间盘水平的侧隐窝减压;②L_(5)神经根起点下缘大多投影于对侧L_(4/5)椎间孔下1/3水平,这与L_(4/5)椎间隙投影相一致,说明L_(5)行走神经根多在L_(4/5)椎间盘水平附近受压;③Q点、S_(1)神经根起点下缘、L_(5)出口神经根均对应L_(5)S_(1)椎间孔上1/3水平,应对该区域对应的、神经组织密集的侧隐窝谨慎减压;④L_(4/5)、L_(5)S_(1)椎间隙位置均投影于椎间孔下1/3水平附近、均位于Q点以下,手术通道应经Q点水平适度尾倾对椎间隙水平减压;⑤去除L_(4/5)、L_(5)S_(1)增生上关节突骨赘时,应保留近似正常高度上关节突、避免影响腰椎稳定性;⑥7例对侧入路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2个月;随着术后康复时间延长,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36条目简明量表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⑦提示研究结果可指导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三维CT 对侧入路 MIMICS 腰椎管减压
下载PDF
中线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奔驰 段伟 +4 位作者 赵昕 来康伟 常乐 孙振 叶正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目的:比较中线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dlin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D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 目的:比较中线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dlin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D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骨科采用MIDLIF技术与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的44例伴双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L3-42例;L4-541例;L5-S11例。21例患者接受MIDLIF技术治疗,23例患者接受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MIDLIF组年龄较MIS-TLIF组大(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来评估腰痛及腿痛情况,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ty index,ODI)评定患者躯体功能、行走等整体生活质量。通过腰椎三维CT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管横截面积(intervertebral canal cross-sectional area,ICCA)和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侧、后侧及平均高度),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IDLIF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MIS-TLIF组术后出现1例对侧神经症状加重患者;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随访时间22~28个月,平均26.5个月。末次随访时44例植骨均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情况。两组术后平均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DLIF组手术时间(159.74±30.54min)比MIS-TLIF组(202.46±61.56min)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MIS-TLIF组术后引流量(55.35±53.24ml)比MIDLIF组(163.74±145.67ml)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DO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腰椎ODI较术前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ICCA、DSCA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ICCA、DSCA较术前均明显增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MIDLIF组ICCA(184.42±46.74mm^(2))较MIS-TLIF组(135.54±42.63mm^(2))增大更明显;两组术后椎间隙前侧及平均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椎间隙前侧及平均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椎间隙后侧高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DLIF和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双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且MIDLIF技术手术时间相对更少,术后ICCA增大更多。MIDLIF技术减压更广泛、更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技术 椎管减压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明亮 李辉 +3 位作者 刘冬斌 陈国雄 谭镇南 刘鹄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10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10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疾病相关参数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ASIA评分、FIM评分、前凸角、腰骶角、行走距离、椎间隙高度、椎管矢状径、生理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手术组患者的ODI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疼痛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
7
作者 江民波 李洋 +2 位作者 王德国 黄凯 田纪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14-718,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改善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诊治的LSS患者8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施脊柱内镜下经皮椎间孔入路椎...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改善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诊治的LSS患者8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施脊柱内镜下经皮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术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影像学指标、椎管微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突出物侵占比低于对照组,椎管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研究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1β、IL-1α及血清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acNab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68%vs 75.61%,χ^(2)=4.479,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8%vs 19.51%,χ^(2)=4.100,P<0.05)。结论对于LSS患者,经皮椎间孔入路与单侧椎板间入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的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腰椎功能,减轻腰椎疼痛程度、椎管微炎症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 腰椎功能 椎管微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