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tic studies on extra heavy crude oil upgrading using nanocatalysts by applying CFD techniques 被引量:2
1
作者 Javad Aminian Dehkordi Arezou Jafari +1 位作者 Seyyed Amir Sabet Fatemeh Karam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Regarding the growth of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paucity of light crude oil, extracting and using heavy and extra heavy crude oil has received much more attention, bu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oil is c... Regarding the growth of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paucity of light crude oil, extracting and using heavy and extra heavy crude oil has received much more attention, bu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oil is complicated due to its very high molecular weight. High viscosity and low flowability complicate the transportation of heavy and extra heavy crude oil. Accordingly, it is essential to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heavy and extra heavy crude oil through in-situ operations or immediate actions after extraction to reduce cos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influential methods, because they reduce calculation time and costs. In this study, the cracking of extra heavy crude oil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is simulated, and a unique kinetic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extra heavy crude oil cracking reaction. Moreover, the hydr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of the system and influence of nanocatalysts and temperature on the upgrading of crude oil are studied. The geometry of a reactor is produced using commercial software, and some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and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urthermore,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cess,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adopted. Results show that type of catalyst and concentration of catalyst are the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the viscosity reduction of extra heavy crude oil the most. The findings further revealed that when using a 25 nm SiO_2 nanocatalyst, a maximum viscosity reduction of 98.67% is observed at 623 K. Also, a catalyst concentration of 2.28 wt% is best for upgrading extra heavy crude oil. The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simulation model, and experiments represent effectual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upgrading processes for energ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grading extra heavy oil simulation nanocatalyst
下载PDF
强非均质超稠油SAGD储集层升级扩容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孟祥兵 孙新革 +2 位作者 罗池辉 马鸿 王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6,共7页
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储集层属陆相辫状河沉积,非均质性强,SAGD井组存在循环预热周期长、蒸汽腔发育不均等问题。前期储集层扩容试验能够显著提高蒸汽注入能力,缩短预热时间,但缺乏储集层扩容的全流程岩石力学耦合分析,不利于SAGD储... 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储集层属陆相辫状河沉积,非均质性强,SAGD井组存在循环预热周期长、蒸汽腔发育不均等问题。前期储集层扩容试验能够显著提高蒸汽注入能力,缩短预热时间,但缺乏储集层扩容的全流程岩石力学耦合分析,不利于SAGD储集层升级扩容施工参数优化设计。基于岩石三轴压缩等室内实验,获取强非均质储集层岩石力学参数,建立耦合岩石力学的双水平井SAGD扩容热采数值模型,开展储集层升级扩容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强非均质储集层开展分级分段扩容模拟,明确储集层升级扩容应包括井筒孔压预处理阶段、注汽井及分支应力扩容阶段、注汽井及分支大体积扩容阶段、注汽井与生产井井间连通阶段和注汽井上方大体积扩容阶段5个主要阶段,形成鱼骨井分段扩容等针对强非均质储集层的升级扩容策略。实践表明,储集层升级扩容技术适用于强非均质储集层,可使启动时间缩短50%,采油速度提高20%,可为强非均质储集层SAGD升级扩容施工参数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油田 超稠油油藏 SAGD 强非均质储集层 升级扩容 岩石力学 数值模拟 分段扩容
下载PDF
热复合化学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大为 耿志刚 +2 位作者 吴婷婷 高振南 郑文乾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36-39,43,共5页
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由于原油黏度大,初期蒸汽注入压力过高,难以实现有效加热;后期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在蒸汽中加入化学剂,可以发挥热-化学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蒸汽吞吐采收率。通过开展热复合化学体系驱油... 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由于原油黏度大,初期蒸汽注入压力过高,难以实现有效加热;后期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在蒸汽中加入化学剂,可以发挥热-化学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蒸汽吞吐采收率。通过开展热复合化学体系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对比了蒸汽吞吐、热化学吞吐和热复合化学吞吐的开发效果,定量评价了热复合化学技术的增产能力。结果表明:热复合化学吞吐多轮次后,相对蒸汽吞吐和热化学吞吐温度场发育扩大明显,波及范围增大;热复合化学吞吐前6个轮次递减率较小,相比较稳产期最长;热复合化学吞吐较蒸汽吞吐累产油提高54%,采出程度提高7.51%,同时提升了单周期的吞吐效果,周期递减率明显降低,热复合化学的增效作用主要体现在吞吐中期3~6轮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热采 蒸汽吞吐 热复合化学 物理模拟
下载PDF
Effect of operating press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AI-CAPRI in situ combustion and in situ catalytic process for simultaneous thermal and catalytic upgrading of heavy oils and bitumen
4
作者 Muhammad Rabiu Ado Malcolm Greaves Sean P.Rigby 《Petroleum Research》 2022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2020 estimates of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0),the world will require up to 770 billion barrels of oil from now to 2040.However,based on the British Petroleum(BP)statistical 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2020 estimates of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0),the world will require up to 770 billion barrels of oil from now to 2040.However,based on the British Petroleum(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20,the world-wide total reserve of the conventional light oil is only 520.2 billion barrels as at the end of 2019.That implies that the remaining 249.8 billion barrels of oil urgently needed to ensure a smooth transition to a decarbonised global energy and economic systems is provided must come from unconventional oils(i.e.heavy oils and bitumen)reserves.But heavy oils and bitumen are very difficult to produce and the current commercia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have poor efficiency and release large quantities of greenhouse gases.Therefore,these resources should ideally be upgraded and produced using technologies that have greener credentials.This is where the energy-efficient,environmentally friendly,and self-sustaining THAI-CAPRI coupled in situ combustion and in situ catalytic upgrading process comes in.However,the novel THAI-CAPRI process is trialled only once at field and it has not gained wide recognition due to 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and procedures.Hence,this work reports the first ever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s of the effect of operating press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AI-CAPRI process.Two experimental scale numerical models of the process based on Athabasca tar sand properties were run at pressures of 8000 kPa and 500 kPa respectively using CMG STARS.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higher the operating pressure,the larger the API gravity and the higher the cumulative volume of high-quality oil is produced(i.e.a 2300 cm3 of z24 oAPI oil produced at 8000 kPa versus the 2050 cm3 of z17.5 oAPI oil produced at 500 kPa).The study has further shown that despite presence of annular catalyst layer,the THAI-CAPRI process operates stably.However,it is found that a more stable and safer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can only be achieved at optimal pressure that should lie between 500 kPa and 8000 kPa,especially since at the lower pressure,should the process time be extended,it will not take long before oxygen breakthrough takes place.The simulations have shown in details that at higher pressures,the catalyst bed is easily and rapidly coked and thus the catalyst life will be very short especially during actual field reservoir operations.Since the oil drainage flux into the HP well at field-sca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at laboratory-scale,and at field-scale,the combustion front does not propagate inside the HP well,it will be practically very challenging to regenerate or replace the coke-deactivated annular catalyst layer in actual reservoir operations.There-fore,it is concluded that during field operation designs,an optimum pressure must be selected such that a balance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combustion front stability and the degree of catalytic upgrading,and between the catalyst life and its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e-to-heel air injection(THAI)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Reservoir simulation In situ combustion(ISC) heavy oil/Bitumen/Tar sand In situ catalytic upgrading
原文传递
超稠油改质降黏分子模拟及机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川 张汝生 +2 位作者 张祖国 孙志宇 吴正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为了研究微乳液纳米镍对特超稠油的改质降黏效果,利用分离改质降黏前、后的特超稠油,对反应前、后稠油重质组分沥青质及胶质的平均分子量、元素及核磁共振进行测定,结合化学分子模拟软件Hyperchem对特超稠油改质降黏进行了分子模拟及机... 为了研究微乳液纳米镍对特超稠油的改质降黏效果,利用分离改质降黏前、后的特超稠油,对反应前、后稠油重质组分沥青质及胶质的平均分子量、元素及核磁共振进行测定,结合化学分子模拟软件Hyperchem对特超稠油改质降黏进行了分子模拟及机理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特超稠油经过改质降黏反应后,其黏度大幅度下降,氢/碳原子比升高;沥青质与胶质分子的尺寸明显减小,沥青质分子量降低幅度较大;改质降黏剂能与特超稠油重质组分稠环芳烃盘状中心核沥青质接触,并导致其稳定的盘状芳环结构破坏,从而使沥青质分子的聚集状态得以改善,胶质分子稳定沥青质分子的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 改质降黏 分子模拟 催化 机理
下载PDF
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72
6
作者 杨立强 陈月明 +1 位作者 王宏远 田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9,共6页
研究了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在直井蒸汽吞吐中后期,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的机理。应用高温高压比例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布于直井斜下方时SAGD蒸汽腔的形成和扩... 研究了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在直井蒸汽吞吐中后期,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的机理。应用高温高压比例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布于直井斜下方时SAGD蒸汽腔的形成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转SAGD的初期以蒸汽驱动作用为主并逐步向重力泄油作用过渡,并可划分为蒸汽吞吐预热、驱替泄油、稳定泄油、衰竭开采4个开采阶段。利用数值模拟优选了布井方式、井网井距、水平井段长度、转SAGD时机和注采参数。该模拟方法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现场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超稠油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蒸汽吞吐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蒸汽与非凝析气驱油数字化实验 被引量:31
7
作者 纪佑军 程林松 +1 位作者 刘其成 刘志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2-606,共5页
在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工艺物理模拟相似准则的基础上,以辽河油田某区块地质特征为原型建立比例物理模型,进行了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ED)与蒸汽与非凝析气驱油(SAGP)物理模拟数字实验。得到了两种工艺开采过程的温度场和生产指标结果... 在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工艺物理模拟相似准则的基础上,以辽河油田某区块地质特征为原型建立比例物理模型,进行了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ED)与蒸汽与非凝析气驱油(SAGP)物理模拟数字实验。得到了两种工艺开采过程的温度场和生产指标结果,对比分析了其开发效果的优劣,并对SAGP过程注非凝析气的种类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SAGP过程添加非凝析气后,使得蒸汽腔的横向扩展加快,垂向扩展减缓;SAGP过程能减少蒸汽注入量和热损失,增大热效率,提高油汽比,改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开发效果;SAGP过程注二氧化碳的开发效果优于注烟道气,注烟道气优于注氮气;SAGP技术可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减少开采过程能量消耗,并有效利用温室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物理模拟 蒸汽腔 蒸汽和非凝析气驱油工艺 超稠油热采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气体辅助SAGD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运军 沈德煌 +3 位作者 高永荣 李军辉 李杰 刘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7-1152,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的开发效果,针对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组超稠油油藏SAGD开采的现状,采用二维物理模拟技术,开展了通过添加CO2气体改善SAGD开发效果的机理及技术可行性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气体辅助SAGD开发杜84... 为进一步提高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的开发效果,针对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组超稠油油藏SAGD开采的现状,采用二维物理模拟技术,开展了通过添加CO2气体改善SAGD开发效果的机理及技术可行性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气体辅助SAGD开发杜84块馆陶组超稠油油藏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超稠油SAGD过程中添加的CO2气体具有非凝析气和溶剂的双重作用机理;从CO2气体辅助SAGD实验的温度场发育数据来看,CO2气体有利于SAGD蒸汽腔的侧向扩展,增加蒸汽的横向波及体积;添加的CO2气体使SAGD的采收率、油/汽比及采油速度都明显提高。同时,进一步研究了添加的CO2气体量对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初步优化出CO2气体与蒸汽的最佳注入比例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二氧化碳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CO2气体辅助 物理模拟
下载PDF
薄层特超稠油油藏氮气与降粘剂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传飞 吴光焕 +1 位作者 韦涛 孙业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主要适用于油层厚度较大、原油粘度较高的油藏。针对春晖油田哈浅1块油层厚度相对较薄、原油极稠的特点,在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开展通过加入氮气与降粘剂来改善常规蒸汽辅... 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主要适用于油层厚度较大、原油粘度较高的油藏。针对春晖油田哈浅1块油层厚度相对较薄、原油极稠的特点,在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开展通过加入氮气与降粘剂来改善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氮气与降粘剂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能够减缓蒸汽超覆,降低蒸汽腔压力,扩大蒸汽腔有效波及范围,降粘剂在蒸汽的携带作用下,可增大降粘范围和幅度,使得蒸汽腔的发育形态发生质的变化,有效动用油层下部储量;从动态指标来看,氮气与降粘剂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比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和氮气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累积油汽比分别提高0.036和0.023 mL/mL,采收率分别提高10.9%和6.9%,说明氮气与降粘剂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油藏 物理模拟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氮气 降粘剂 蒸汽腔
下载PDF
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储层升级扩容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新革 罗池辉 +2 位作者 徐斌 杨智 孟祥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5,共8页
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属陆相辫状河沉积,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0.9,泥质夹层分布密度为2.4条/m,导致SAGD井组存在水平段动用程度低、蒸汽腔扩展不均等问题。基于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和扩容机理,利用在真三轴地应力条件... 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属陆相辫状河沉积,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0.9,泥质夹层分布密度为2.4条/m,导致SAGD井组存在水平段动用程度低、蒸汽腔扩展不均等问题。基于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和扩容机理,利用在真三轴地应力条件下的大型物理模拟和耦合岩石力学数值模拟,开展了可控升级扩容技术的研究,明确了突破SAGD注采水平井间夹层、突破SAGD注汽水平井上方夹层、动用多分支段等最优扩容方式及参数。结果表明:风城油田A井区油砂在低围压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剪胀效应,恒定压力结合阶梯稳定提压的方式可以形成复杂扩容区,最大体积扩容量高达7%,在合理扩容参数下,风城油田超稠油储层扩容半径为10~15 m。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储层升级扩容技术与传统的快速均匀启动技术相比,储层适应性更好且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 超稠油油藏 SAGD 储层升级扩容 物理模拟 耦合岩石力学数值模拟
下载PDF
特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光璐 李迎环 何慧卓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前辽河油田洼38块沙三段油层已进入蒸汽吞吐末期,周期油汽比接近经济开采极限,油井普遍低产低效。针对该问题,结合现场设备适应性,应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多元热流体吞吐注采参数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洼38块沙三段油层多元热流... 目前辽河油田洼38块沙三段油层已进入蒸汽吞吐末期,周期油汽比接近经济开采极限,油井普遍低产低效。针对该问题,结合现场设备适应性,应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多元热流体吞吐注采参数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洼38块沙三段油层多元热流体吞吐合理注采参数为:天然气注气强度为1 800~2 100 m^3/m,空气注气强度为18 000~21 000 m^3/m,注水强度为26. 3~35. 7 t/m;天然气注气速度为1 400~1 600 m^3/d,空气注气速度为14 000~16 000 m^3/d,注水速度为20~25 t/d;焖井时间为6~8 d,蒸汽过热度为8~9℃;先注入蒸汽再注入多元热流体效果较好。洼38块沙三段油层多元热体试验井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平均单井日产油量为前一周期蒸汽吞吐的2倍,含水率由蒸汽吞吐阶段的95%下降至80%左右。该研究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油藏 多元热流体吞吐 数值模拟 注采参数 辽河油田
下载PDF
注汽热采条件下稠油井下催化改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伟 朱建华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29,共5页
对在注汽热采条件下稠油井下改质过程所用的供氢体、催化剂及改质条件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在注汽热采条件下井下稠油催化改质宜采用均相催化剂及液态供氢体,由于环己烷对稠油的催化降解作用可以发生在催化剂表面,有望成为稠油改质过程... 对在注汽热采条件下稠油井下改质过程所用的供氢体、催化剂及改质条件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在注汽热采条件下井下稠油催化改质宜采用均相催化剂及液态供氢体,由于环己烷对稠油的催化降解作用可以发生在催化剂表面,有望成为稠油改质过程所需的经济型供氢体。而含油岩层中的矿物质对稠油井下改质过程具有催化作用,可以作为稠油井下改质过程的催化剂,使原油免受污染,且可简化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汽热采 稠油 催化改质
下载PDF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HDNS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谷建伟 冯保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9,145,共5页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有流动性,采用HDNS技术(N2和降黏剂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可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N2和降黏剂的注入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有流动性,采用HDNS技术(N2和降黏剂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可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N2和降黏剂的注入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2和降黏剂的注入,均可有效提高原油产量,并且各注入参数均存在较优值;利用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进行了HDNS技术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显著影响HDNS技术开采效果的因素有降黏剂注入量、N2与降黏剂注入顺序、降黏剂注入速度、N2注入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 HDNS技术 数值模拟 N2 降黏剂 蒸汽吞吐
下载PDF
乐安油田草20断块合理井网密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钢 肖刚 +2 位作者 姚凯 衣春霞 刘同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49,共4页
草 2 0断块为特稠油区块 ,开发历史较长 ,目前面临井网密度调整的问题。鉴于国内外尚无一种适用于类似油藏的油藏工程核算方法 ,因此 ,根据特稠油开发规律和开发特征 ,借助于数值模拟 ,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合理井网密度的基本规律和变化特... 草 2 0断块为特稠油区块 ,开发历史较长 ,目前面临井网密度调整的问题。鉴于国内外尚无一种适用于类似油藏的油藏工程核算方法 ,因此 ,根据特稠油开发规律和开发特征 ,借助于数值模拟 ,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合理井网密度的基本规律和变化特征 ,得到了油藏厚度与合理井网密度的关系图版 ,并与现场结合 ,对开发规律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计算形成的井网密度规律与现场综合确定的井网密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对于指导类似于草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油田 草20断块 井网密度 研究 超稠油 数值模拟 油藏工程
下载PDF
水平井开发薄层特稠油油藏的界限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颖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4期34-35,共2页
胜利油田的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油层薄、边水严重以及原油黏度高等特点。以草128块沙三段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提出利用水平井开发该类稠油油藏,并对水平井的开发方式、布井区厚度、水平井距边水的距离以及水平井的注采参数等进行了... 胜利油田的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油层薄、边水严重以及原油黏度高等特点。以草128块沙三段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提出利用水平井开发该类稠油油藏,并对水平井的开发方式、布井区厚度、水平井距边水的距离以及水平井的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实践证明,该研究界限是可行的,且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平井 薄层 特稠油 边水
下载PDF
稠油注蒸汽层内水热裂解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文龙 苗建宇 +1 位作者 刘通 蒲春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2-404,共3页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铁盐类催化剂XAGD-2在200℃温度下催化孤东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效果。静态反应在高压釜中进行,加水量为稠油质量的30%,催化剂加量0.05%0.8%,时间24小时。催化剂加量0.3%时,静态水热裂解稠油50℃黏度(...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铁盐类催化剂XAGD-2在200℃温度下催化孤东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效果。静态反应在高压釜中进行,加水量为稠油质量的30%,催化剂加量0.05%0.8%,时间24小时。催化剂加量0.3%时,静态水热裂解稠油50℃黏度(原始值25.3Pa·s)降低75.6%;H含量增大,C、O、N含量减少,S含量显著减少;与不加催化剂的实验结果相比,胶质、沥青质进一步减少,饱和烃、芳香烃进一步增多。在模拟蒸汽吞吐过程的饱和稠油填砂管水热裂解实验中,注汽后放置12小时回采,随吞吐轮次增加(15轮次),单轮次采收率由3.70%降至0.64%(总计9.43%),采出稠油降黏率由47.7%降至32.4%;蒸汽吞吐前先注入0.3PV10g/L的催化剂溶液(折合催化剂用量0.3%),单轮次采收率由第一轮次的8.50%降至第五轮次的0.66%(总计17.87%),第一轮次降黏率76.3%,第二轮次升至87.6%,逐渐降至第五轮次的74.4%。讨论了稠油改质、降黏、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孤东稠油 地层水热裂解 有机铁盐 油溶性催化剂 降黏 改质 蒸汽吞吐 动态模拟
下载PDF
块状底水稠油藏水平井部署界限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光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99,共3页
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油藏,水平井的部署应具有不同的适用界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块状边底水特超稠油油藏吞吐水平井的部署界限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 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油藏,水平井的部署应具有不同的适用界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块状边底水特超稠油油藏吞吐水平井的部署界限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底水能量大小、油水过渡带稠油氧化层是影响避水厚度的主要因素,同时给出了适合冷41块油藏特点的水平井部署设计方法。该项研究成果对其他类似油藏水平井部署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 边底水油藏 水平井 数值模拟 部署界限 避水厚度
下载PDF
“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先杰 朱思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1-663,共3页
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总结出“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特点和增油机理,即利用水平裂缝控制蒸汽超覆速度、推迟蒸汽突破时间,有效提高了纵向波及系数。针对油藏特点,优化注汽参数,采用双裂缝、密集射孔、蒸汽压裂等技术,确保矿场试... 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总结出“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特点和增油机理,即利用水平裂缝控制蒸汽超覆速度、推迟蒸汽突破时间,有效提高了纵向波及系数。针对油藏特点,优化注汽参数,采用双裂缝、密集射孔、蒸汽压裂等技术,确保矿场试验在关键技术上获得了成功,使浅薄层超稠油蒸汽驱采油速度、累计油汽比和最终采收率分别达到了17.4%、0.21和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油田 超稠油 水平裂缝 蒸汽驱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下载PDF
M油田稠油油藏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博 陈军斌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4-47,共4页
M油田为一浅层特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加快,开发效益下降。为挖掘油藏北部汽驱区潜力并提升开发效果,选择有代表性的井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注汽速度、注汽干度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不同间歇汽驱开发... M油田为一浅层特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加快,开发效益下降。为挖掘油藏北部汽驱区潜力并提升开发效果,选择有代表性的井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注汽速度、注汽干度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不同间歇汽驱开发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优选出适合目标区域的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结果对相似油田蒸汽驱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油藏 数值模拟 蒸汽驱 注汽速度 注汽干度 间歇汽驱
下载PDF
浅层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永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9-83,共5页
随着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汽周期的增加,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开采效果变差。在分析油藏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三场"的基础上,论证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该区块蒸汽驱最优注... 随着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汽周期的增加,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开采效果变差。在分析油藏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三场"的基础上,论证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该区块蒸汽驱最优注采参数,对最优参数预测结果进行经济评价。研究表明,蒸汽驱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备可行性,可以作为蒸汽吞吐后续接替技术,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超稠油油藏 油藏数值模拟 蒸汽吞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