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正与创新:基于获得感理论打造现代测量学高效课堂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静 邓超 +1 位作者 邓勇 范百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2-316,共5页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波涛汹涌的高等教育革命,现代测量学教学在遵循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达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波涛汹涌的高等教育革命,现代测量学教学在遵循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达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领域的新需求为导向,面向现有课程教学存在的痛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深入探索,提出了强化时代主题融入、提升学生课程获得感、培养工程素养和回归朴素课堂等四项教学改革措施。并采取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理论教学,基于获得感理论,打造了“四度”高效课堂,极大地满足了测绘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测量学 守正创新 学生获得感 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主体性、世界性与实践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内涵 被引量:4
2
作者 马伟华 张亦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发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积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着眼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在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强调文明交流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在立足实... 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发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积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着眼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在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强调文明交流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在立足实际、创新理论基础上紧抓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因此,本文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总结为主体性、世界性与实践性,并试图从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刻解读,以期深化我们的学理性理解与体系化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 开放包容 守正创新
下载PDF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突出表现、内在机理和意义价值
3
作者 王泽应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6,F0002,共11页
中华文明不同于“有古而无今”和“虽新而不古”的文明的地方在于它是“亘古亘今”“亦新亦旧”的文明类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既借助并依托人种民族的连续性、国土疆域的连续性、语言文字的连续性表现出来,也体现在道统价值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不同于“有古而无今”和“虽新而不古”的文明的地方在于它是“亘古亘今”“亦新亦旧”的文明类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既借助并依托人种民族的连续性、国土疆域的连续性、语言文字的连续性表现出来,也体现在道统价值的连续性、治统或大一统的连续性、学统或思想文化传统的连续性等方面。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是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价值追求以及所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国哲学品质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旧邦新命”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国性基质和价值特质。“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中华文明发展起了一种“继往圣”“开来学”的文明精神,并赋予中华文化一种由古及今的发展机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具有深刻而高远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走好中国道路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支撑,而且也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动能,丰富并发展着世界文明的范式、类型和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连续性 亘古亘新 守正创新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守正创新:逻辑、内涵与路径
4
作者 周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49,共7页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逻辑上看,文艺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百年中国文艺发展的经验总结,是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然选择。从内涵上看,文艺守正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文艺的人民性,坚...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逻辑上看,文艺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百年中国文艺发展的经验总结,是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然选择。从内涵上看,文艺守正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文艺的人民性,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方向;文艺创新要求在创新精神下坚持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的创新,用新的文艺理论指导新的文艺实践。从实践路径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善于发掘新现象、新人物,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努力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将守正创新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文艺的繁荣兴盛,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艺 守正创新 生成逻辑 内涵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革命性特质
5
作者 朱大鹏 陈洁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特质,这种革命性特质主要体现在:使命的革命性,以文化使命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突破性进...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特质,这种革命性特质主要体现在:使命的革命性,以文化使命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思维的革命性,以历史主动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变革性实践;举措的革命性,以守正创新实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创造性发展;资源的革命性,以红色文化滋养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内容;境界的革命性,以博大胸怀开拓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超越性视野。这些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革命性特质,正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革命性 文化使命 文化建设 历史主动 守正创新 红色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守正创新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6
作者 何丽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文化中“变易”与“不易”、“奇”与“正”、“经”与“权”等概念蕴涵着丰富的守正创新思想。中国守正创新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从守正与...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文化中“变易”与“不易”、“奇”与“正”、“经”与“权”等概念蕴涵着丰富的守正创新思想。中国守正创新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从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守正的不变之道、创新的适变之术三个方面对这一传统文化予以深入阐释,可以拓展我们对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坚持守正、如何坚持创新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守正创新思想的辩证性、道义性和谋略性,对于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亦为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 辩证性 道义性 谋略性
下载PDF
守正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7
作者 陈大为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新文科建设是在原有文科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基础上的创新,是文科高等教育基于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回应新时代变迁的重大变革。在新文科建设进程中,重塑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厘清新文科与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 新文科建设是在原有文科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基础上的创新,是文科高等教育基于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回应新时代变迁的重大变革。在新文科建设进程中,重塑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厘清新文科与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法学应用型人才定位,发掘传统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梳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短板,将制定顶层设计方案、更新课程体系、优选适格教材、融入思政元素、拓宽育人渠道等措施作为探索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与新文科建设方向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守正 创新
下载PDF
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与弘扬企业家精神
8
作者 赵颖 栾闯 赵月阳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67,100,共6页
企业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赋予了企业家精神不同的内涵,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担当精神和开放精神。立足新时代,既要坚守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底线原则,... 企业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赋予了企业家精神不同的内涵,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担当精神和开放精神。立足新时代,既要坚守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底线原则,又要创新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形式,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传承与弘扬企业家精神,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企业家精神 守正创新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1-22,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强调“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构成“三位一体”新论断。历经分立为革命服务、单向度线性影响的初生萌芽、联动整合发展的初步形成、创新连接交互的正式形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强调“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构成“三位一体”新论断。历经分立为革命服务、单向度线性影响的初生萌芽、联动整合发展的初步形成、创新连接交互的正式形成四个阶段的历史探索,这一过程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三项工作的准确研判和科学调整。“三位一体”新论断守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方向立场之正;守马克思主义教育、科技、人才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魂脉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思想的根脉之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下,把握“三位一体”更具战略性、系统性;教育是前提与根本,强化坚固度;科技是支撑与纽带,增强协调度;人才是主体与目的,提高促进度;创新是连接点,确保流畅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守正创新”方法论,体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释放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 科技 人才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论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倩 吴家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价值导向。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文化底色,为其...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价值导向。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文化底色,为其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基因和深厚的道德根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百年价值追求,为其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包括以“人民至上”为执政理念的政治价值观、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的经济价值观、以“守正创新”为基本范式的文化价值观、以“和谐共生”为基本内核的生态价值观、以“命运与共”为核心理念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价值迷思,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观 人民至上 共同富裕 守正创新 和谐共生 命运与共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中国化的概念史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子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2,共12页
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被提出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从概念史视域考察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的中国化,文章对“共享”概念进行了历史溯源,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的发生逻辑,分析了作为新时代... 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被提出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从概念史视域考察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的中国化,文章对“共享”概念进行了历史溯源,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的发生逻辑,分析了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新样态的“共享发展”在话语重构及内涵拓展方面的演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是在“两个结合”中分阶段发生的,呈现出“三个统一”的递嬗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享 概念史 “两个结合” 守正创新
下载PDF
守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肖 刘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从历史的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汇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具有重要的历史继承性;从...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从历史的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汇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具有重要的历史继承性;从理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从实践的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发展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实现了守正与创新的内在耦合,具有重要的实践导向性,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数字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构建:发展脉络与演进逻辑
13
作者 熊婉彤 解学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2022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政策的文本数量、颁布时间、政策主题和政策主体进行独立和交互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脉络与演进逻辑。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经历了探索培育、战略实... 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2022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政策的文本数量、颁布时间、政策主题和政策主体进行独立和交互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脉络与演进逻辑。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经历了探索培育、战略实施和全面深化三个阶段,其背后蕴含着以人民至上为底色、数字技术融合为驱动、文化守正创新为引领、生态环境体系构建为保障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政策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数字技术融合 文化守正创新
下载PDF
“两个结合”形成的内在机理与价值意蕴
14
作者 刘青远 宫留记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创新。在...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创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两个结合”的提出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入分析“两个结合”的内在机理、价值意蕴,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理解,在把握其旨归的基础上探索实践路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守正创新 生成逻辑
下载PDF
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15
作者 陈应武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20,共14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守正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规律性的精准把握,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价值论的科学认识,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践论的系统总结。具体而言,守正,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传统与文化,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勇于开拓新的领域,通过科技、文化和制度的创新,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正创新 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建设
下载PDF
坚持守正创新:新时代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16
作者 蒙象飞 杨淑贤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7,共1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的原则。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担负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的原则。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担负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对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现实、更迫切和更高水准的要求。新时代以来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总结经验、坚守本心,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引领。坚持守正创新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以贯之坚持的重大方法论原则,也是新时代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遵循,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宝贵经验和具体实践路径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贯彻坚持守正创新的方法论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及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强化政治保证;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提供理论指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以夯实道路之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以增强主体力量;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激发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 守正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历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意义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桂林 《成才之路》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高职院校推进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弥补高职思政课开设现状造成的“史论分家”缺陷,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史,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 高职院校推进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弥补高职思政课开设现状造成的“史论分家”缺陷,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史,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多重获得感,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形成行动自觉,进一步提升高职思政课的育人成效;使学生用大历史观审视历史和观照现实,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拓展高职思政课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优化思政课师资队伍,进一步推动高职思政课守正创新;夯实思政课教师的党史教育基础,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进一步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历史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高职思政课 融入 意义 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点位及其践行理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占琪 钱佳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146-151,共6页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愈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波澜迭起,各类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因子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红色文化作为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愈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波澜迭起,各类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因子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红色文化作为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的中国特色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育人资源。从既有的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中得出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功能及其精神生产特征,进而把握红色文化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优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有助于高校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 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守正创新
下载PDF
守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逻辑与实践遵循
19
作者 曹劲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1,I0002,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引。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逻辑与实践遵循,可以从人的思想觉悟的思维逻辑、能动创...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引。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逻辑与实践遵循,可以从人的思想觉悟的思维逻辑、能动创造的实践逻辑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辩证逻辑上理解守正的根本要义、创新的意义指向和守正创新辩证统一的实践方向。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守正本质上是价值守正,并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通过理论形态上的创新,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提供思想上的价值引领和文化上的价值引导,促进共同体的价值共鸣和文化认同,进而形成强大的文化内聚力和影响力。因此,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置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以文化繁荣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文化强国的内涵式建设,为人民群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生活。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建构,必须以守正创新为遵循,强健魂脉、扎牢根脉、丰富学脉、拓展文脉,不断激发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生命力和精神创造力,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守正创新 内涵式发展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
20
作者 覃喆 李国泉 《北方论丛》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守正创新的理论传统。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禀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假如说推进理论创新的深刻本质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守正创新的理论传统。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禀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假如说推进理论创新的深刻本质存在于党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之中,那么,它的本质的现实性则主要通过特定的理论内容和实践运用获得实现和表征。运用守正创新方法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规律,必须以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为前提,以坚持理论创新的问题意识为鲜明导向,把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作为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守正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在新时代更是具有了思想路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 守正创新 方法 理论创新规律 思想路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