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PSIR Approach: Case Study in Jiangsu, China 被引量:13
1
作者 ZHOU Shu-dong Felix Mueller +2 位作者 Benjamin Burkhard CAO Xing-jin HOU Y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292-1299,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contemporary ecosystem approach, the linkages of human actions with their environment have to be assessed in an integrative manner. The 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 model is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contemporary ecosystem approach, the linkages of human actions with their environment have to be assessed in an integrative manner. The 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 model is applied to identify and describe processes and interactions in human-environmental systems. An example application from a research project deal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agriculture in Jiangsu, China,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of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and indicators of ecological integrity are used to assess the indicators in the dimensions of DPSIR between 2003 and 2006. The main drivers included population growth which caused increasing demand for food, growing environmental demands, and rapidly decreasing of land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 was water pol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dimension of driver, total grain output and agricultural land productivity both increased. Labor intensive agriculture has been promoted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land productivity. In the dimension of pressure, on the positive side, infrastructure got greatly improved, the input level such as total power of machinery, and level of fertilizer use increased, and level of pesticides use decreased, but on the negative side, cultivated land per capita and irrigation rate decreased, natural resources keep decreas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icators such as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acid rain rate increased in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aspect of state, ecosystem state was improved, plant coverage index increased, biological abundance index increased, fertilizer productivity increased,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increased, but land degradation index also increased. In the aspect of impact, output level increased, output efficiency enhanced, farmer's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improved. In the aspect of response, social support was greatly improved, input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crea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Jiangsu government was successful to increase compliance rate of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but not so efficient in compliance rat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PSIR ecosystem China
下载PDF
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坡地农业技术(SALT) 被引量:25
2
作者 石培礼 唐亚 陈克明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44-49,共6页
本文简述了坡地农业技术(SALT)的原理和内容,分析了该技术在治理水土流失和大强度就地解决有机质投入,提高生物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指出坡地农业技术是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 山地 农业生态系统 持续发展
下载PDF
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建设集约化生态田园
3
作者 张艳军 王慧 杨殿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43,共3页
农业集约化引发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下降及农田系统生态功能失衡退化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破解集约化农田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出... 农业集约化引发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下降及农田系统生态功能失衡退化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破解集约化农田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出发,结合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趋势,从集约化农田系统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和集约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欠缺三个方面分析了集约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集约化农田系统存在的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工作建议,旨在打造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约化生态田园建设范式,向世界提供基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集约化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集约化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可持续发展 绿色高效
下载PDF
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
作者 田华敏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78-81,共4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食品安全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该文通过分析... 在全球化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食品安全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该文通过分析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促进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insights and advances
5
作者 Jianbo SHEN Qichao ZHU +11 位作者 Yong HOU Wen-Feng CONG Wen XU Jiuliang XU Zhichao AN Xiaoqiang JIAO Kai ZHANG Tianxiang YU Lin MA Oene OENEMA William J.DAVIES Fusuo ZHANG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CD 2024年第1期5-19,I0005,共16页
Reconciling the tasks of producing adequate amounts of nutritious food for the increasing global population while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cosystems simultaneously is an enormous challenge. The concept ... Reconciling the tasks of producing adequate amounts of nutritious food for the increasing global population while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cosystems simultaneously is an enormous challenge.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AGD) and the necessary governmental policies were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aforementioned challenge in China and to help achieve the related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 emphasizes the synergy between green and development;current agriculture has to transform from the intensive farming with high inputs, high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low resource-use efficiency to a mor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ensure an adequate supply of nutritious food while delivering environmental integrity, improved economic profitability,and social equity. A research program on AGD was establish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ith four research themes, namely: green crop production, green integrated crop-animal production, green food and industry,and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service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developments and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D in practice. AGD requires a multistakeholder approach, fueled by innov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Joint actions have to be taken by governments, farmers, supply industries, consumers, educators, extension services and researchers to support AGD. This requires strong coordin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campaign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5 year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mo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etter deliver agricultural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od security green development multi-sectoral coop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其国 徐梦洁 吴志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针对东南红壤丘陵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区域PRESD系统构型方法对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子系统逐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1988~1996年间的农业发展可持续程度进行评价... 针对东南红壤丘陵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区域PRESD系统构型方法对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子系统逐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1988~1996年间的农业发展可持续程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此前利用遥感等手段取得的评价结果对比,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以及红壤地区农业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障碍一水土流失问题,并因此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区域PRESD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生态系统原理与可持续农业 被引量:26
7
作者 段舜山 骆世明 蔡昆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63-668,共6页
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原理、系统相关原理、相生相克原理、忍耐极限原理、结构功能原理、系统开放原理、限制因子原理、非加和原理、生物竞争原理和竞争排斥原理 ;认为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 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原理、系统相关原理、相生相克原理、忍耐极限原理、结构功能原理、系统开放原理、限制因子原理、非加和原理、生物竞争原理和竞争排斥原理 ;认为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类型 ,建议在国家持续农业发展进程中要积极推行生态农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 生态农业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 被引量:60
8
作者 李凤民 徐进章 孙国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01-1909,共9页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演化/退化的关键驱动力。在寻求分析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突破口时,认为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民的需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必须提高单产,以减轻更广大土地面积上的生产力需求压力。通过集水、覆盖等措施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再配合地膜、化肥,在对农田进行合理管理的情况下,粮食单产可获得持续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集水型生态农业及其景观配置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在一个完整的景观单元内合理配置,形成完整的景观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实施将推动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并为西部开发中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并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力 生态环境 降水利用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集水型生态农业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沼气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恭城县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谨 陈彬 刘耕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007-4016,4015-4016,共10页
近年来,农村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为此,国家在农村大力推行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加快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对沼气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 近年来,农村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为此,国家在农村大力推行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加快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对沼气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对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和沼气工程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沼气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案例,将种植业、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将不同能质的能量折算为统一的能值单位,分析了复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通过能值分析发现案例区域恭城县沼气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有机肥所占比重较大;(2)水果生产为当地主导产业,生态旅游业有了初步发展;(3)农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具有较高物质生活水平;(4)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生产率低;(5)沼气替代传统能源,大大减小了环境压力。通过对恭城县农业生态系统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识别,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能够对其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对沼气农业生态系统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可持续发展 能值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 恭城县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22
10
作者 赵桂慎 王一超 +2 位作者 唐晓伟 李彩恋 吴文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9-167,共9页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和能值分析(emergy analysis,EA)是评价区域或系统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能值生态足迹(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EEF)将二者相结合,把系统的外部性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测度资源...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和能值分析(emergy analysis,EA)是评价区域或系统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能值生态足迹(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EEF)将二者相结合,把系统的外部性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测度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该研究应用EEF方法对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夏玉米高投入高产出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12年系统能值总投入减少了3.15%,而系统的能值产出容量(emergy output capacity,EOC)却增加了6.23%,系统效率显著提高。与1996年相比,2012年该系统的EEF从40.93 hm2减小为39.60 hm2,减少了3.25%,EEF分别是能值生态承载力(emergy carrying capacity,ECC)的16.44倍和15.78倍,生态赤字分别为38.44 hm2和37.09 hm2,减少了3.51%;从系统可持续性看,资源负载指数(resource load index,RLI)减少4.01%,环境负载指数(environmental load index,ELI)减少27.90%,系统外部性降低了8.05个百分点,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sustainability index,SI)增长了9.64%。总体上看,与1996年相比,2012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赤字呈下降趋势,系统的可持续性有所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初见成效,但资源消耗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粮食生产的环境压力依然严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高产粮区 面源污染 能值生态足迹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志刚 王凯荣 谢小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建立江西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江西省农业生态安全度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较安全和安全4个等级。从地域分异特征来看,环鄱区域生态系统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赣南区域农业生态问题突出...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建立江西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江西省农业生态安全度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较安全和安全4个等级。从地域分异特征来看,环鄱区域生态系统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赣南区域农业生态问题突出,农业生态安全性较差;赣中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基本完整,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较好。在11个地级市中吉安等6个地级市处于较安全等级,鹰潭等5个地级市处于较不安全等级。针对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探讨了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区域特征 生态安全评价 可持续发展 江西省
下载PDF
高产粮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赵桂慎 姜浩如 吴文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8-323,共6页
区域粮食高产农田生态系统是否可持续成为关系中国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运用能值分析和农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分析了1996年和2006年华北高产粮区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的投入产出总量、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的变... 区域粮食高产农田生态系统是否可持续成为关系中国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运用能值分析和农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分析了1996年和2006年华北高产粮区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的投入产出总量、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至2006年10a间,每公顷总能值投入增长了26.50%,而每公顷能值产出仅增长了5.71%;从能值结构看,桓台县农田生态系统有机能的利用大幅减少,对自然资源和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依赖性加强;从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看,系统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增大,净能值产出率下降,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系统 可持续性 能值分析 粮食安全
下载PDF
第二届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EAM)国际会议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朴芳 赵旭喆 +5 位作者 程正国 Kadambot H. M Siddique Neil C Turner 李凤民 Guijun Yan 熊友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49-2355,共7页
自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发布以来,旱区农业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综述了2010年7月19日至25日在兰州大学举行的第二届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Ecosystem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EAM)... 自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发布以来,旱区农业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综述了2010年7月19日至25日在兰州大学举行的第二届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Ecosystem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EAM)国际会议28场特邀专家报告,围绕"气候变化与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主题,分别从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全球变化生态学、植物逆境适应机制、植物与土壤关系和生态系统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总结,旨在探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提高干旱与半干旱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理论研究。对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目标进行了探讨,并对该会议将来的举办和组织形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评估与管理 旱区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元阳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的措施 被引量:4
14
作者 角媛梅 程国栋 肖笃宁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0-53,共4页
本文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元阳的自然环境与哈尼梯田农业间的关系,分析和总结了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及其局限性,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元阳县 哈尼梯田农业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半干旱区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延军 柳建平 梁红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我国半干旱区的发展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剧增,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再加上掠夺式经营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本区的生态失衡、结构失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本区的可持续性构... 我国半干旱区的发展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剧增,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再加上掠夺式经营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本区的生态失衡、结构失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本区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本文在借鉴国外同类地区发展经验及国内大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七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 生态环境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延津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前兆 刘发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8-14,共7页
豫北延津沙地 ,原为半湿润区黄河故道的风沙化土地 ,属半湿润区旱地季节性荒漠生态系统 ,在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干旱气候波动下 ,极易发生沙漠化。通过 1988年以来进行的中低产田的综合开发治理 ,采用建设以井灌沟排的水利系统 ,提供了沙... 豫北延津沙地 ,原为半湿润区黄河故道的风沙化土地 ,属半湿润区旱地季节性荒漠生态系统 ,在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干旱气候波动下 ,极易发生沙漠化。通过 1988年以来进行的中低产田的综合开发治理 ,采用建设以井灌沟排的水利系统 ,提供了沙地有效水分 ;建立完善沙岗林地和林带防护系统 ,控制了区域风蚀沙化 ;实施沙地土壤的培肥系统 ,稳定增加沙土的有机质和矿物营养元素。还通过建设成片的果园经济林子系统 ,沙地农业种植子系统和草食畜牧业养殖子系统 ,以果、农、林地之比为 3∶ 4∶ 3的结构 ,建立了 110 hm2 的沙地农业科技开发试验示范区 ,初步取得了治理开发黄河故道沙荒地的经验 ;通过 12年的建设 ,已初步建立起沙地林果业生产系统 ,特色农业种植生产系统和草食畜牧业生产系统 ;从而构成了一个沙地农业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延津
下载PDF
农地整理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测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九兴 杨钢桥 何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共5页
农地整理工程改变了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使其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变化。依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在湖北省境内选取3个典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农地整理前后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 农地整理工程改变了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使其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变化。依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在湖北省境内选取3个典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农地整理前后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新增耕地数量最多的是"竹山项目"、净增348.84 hm2,居中的是"当阳项目"、净增62.32 hm2,最少的是"钟祥项目"、净增44.27 hm2。3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发生损失,"竹山项目"净减271.0×104元/年,"当阳项目"净减51.0×104元/年,"钟祥项目"净减8.0×104元/年。不同地貌类型项目区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存在较大差异,"竹山项目"的气体调节价值损失最大,"当阳项目"的气体调节价值损失最小;"竹山项目"的食物生产价值增加11.0×104元/年,"钟祥项目"增加1.0×104元/年。研究得到的政策启示:农地整理目标必须从新增耕地数量向更加注重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转变,紧紧围绕和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实施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整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理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8
18
作者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8,共6页
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我国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生产的高效性、价值的珍贵性和开发利用潜力的巨大性等特征。当前,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耕地撂荒、地力下降、土壤污染、灾害频繁、效... 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我国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生产的高效性、价值的珍贵性和开发利用潜力的巨大性等特征。当前,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耕地撂荒、地力下降、土壤污染、灾害频繁、效益低下和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南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实行集约用地;(2)开展环境整治;(3)推行轮作休耕;(4)实施用养结合;(5)优化系统结构;(6)深化农村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方
下载PDF
试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兆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轨迹可以概分为萌芽形成期、发展成熟期、深化和渗透期。中国生态农业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不断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走出了一条在中国实现...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轨迹可以概分为萌芽形成期、发展成熟期、深化和渗透期。中国生态农业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不断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走出了一条在中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今后的发展中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如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生态建设以及若干深层次理论和技术问题,而全民生态教育问题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农业 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 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民生态教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多元化种植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谷奉天 王玉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536-8538,共3页
目前黄河三角洲种植业基本上沿袭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属于以粮棉为主的单一脆弱性种植业系统。多元种植是根据三角洲土壤质地和肥力,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能源作物-纸浆作物&q... 目前黄河三角洲种植业基本上沿袭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属于以粮棉为主的单一脆弱性种植业系统。多元种植是根据三角洲土壤质地和肥力,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能源作物-纸浆作物"等组成的复合种植业结构。它构成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多元种植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