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骨延长联合瘤体切除治疗儿童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尺骨短缩畸形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永成 邢光卫 +3 位作者 董延召 夏冰 景小博 牛学强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7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尺骨延长联合瘤体切除治疗儿童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尺骨短缩畸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7例HME尺骨短缩畸形,尺骨短缩平均2.6 cm,根据前臂HME临床分型标准,... 目的探讨尺骨延长联合瘤体切除治疗儿童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尺骨短缩畸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7例HME尺骨短缩畸形,尺骨短缩平均2.6 cm,根据前臂HME临床分型标准,4例为Ⅱa型,3例为Ⅰ1b型。均采用Orthofix外固定器尺骨延长联合瘤体切除治疗,术后患肢按计划进行延长及适当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2个月,尺骨延长2.5~4.0 cm,平均3.2 cm,均达骨性愈合。腕关节尺偏畸形得到纠正,前臂旋转功能明显恢复,腕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7例均未出现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Orthofix外固定器尺骨延长联合瘤体切除治疗HME尺骨短缩畸形,临床近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灵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骨疣 多发性遗传性 外固定器 上肢畸形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轴旁性桡侧半肢畸形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中兴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3期221-222,共2页
患儿,男,8岁,生后左手拇指、食指缺如畸形伴功能障碍8年。因开具残疾证明而来我院求诊。体格检查:精神、反应正常,问答切题。心肺听诊无异常,左侧上臂萎细,前臂短小,腕部掌屈、桡偏,左手拇指、食指自掌部完全缺如(见图1a)。左肩关节... 患儿,男,8岁,生后左手拇指、食指缺如畸形伴功能障碍8年。因开具残疾证明而来我院求诊。体格检查:精神、反应正常,问答切题。心肺听诊无异常,左侧上臂萎细,前臂短小,腕部掌屈、桡偏,左手拇指、食指自掌部完全缺如(见图1a)。左肩关节活动正常,肘关节伸直位僵硬,腕关节背伸受限,掌屈可依靠前臂与中、环、小指夹持纸杯(见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上肢畸形 先天性 儿童
下载PDF
尺骨中心化手术治疗Bayne Ⅳ型先天性桡骨缺如1例
3
作者 王华明 裴生太 +1 位作者 张辰 黄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83-585,共3页
患儿,女,4岁10个月,因右腕桡偏畸形、拇指缺如伴功能障碍入院。患者足月顺产分娩后发现右腕桡侧偏斜,合并拇指缺如,前臂发育短小。2岁时于外院支具佩戴矫形6个月无效,未进一步治疗。现右手桡偏畸形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继而转入我院... 患儿,女,4岁10个月,因右腕桡偏畸形、拇指缺如伴功能障碍入院。患者足月顺产分娩后发现右腕桡侧偏斜,合并拇指缺如,前臂发育短小。2岁时于外院支具佩戴矫形6个月无效,未进一步治疗。现右手桡偏畸形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继而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右侧腕关节向桡侧偏斜,拇指轴向缺如,前臂较健侧短缩4 cm,尺骨皮下触及弓形弯曲,桡骨缺如(图1a),腕关节活动范围0°~20°,躯干及其余肢体无畸形,智力发育正常,家族无类似病史。X线片示:右侧先天性桡骨、掌指骨缺如,尺骨短小弯曲,手向桡侧偏斜畸形(图1b)。临床诊断:先天性右桡骨缺如(Bayne Ⅳ型),右手先天性拇指缺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畸形 先天性 腕关节 矫形外科手术
下载PDF
对先天性桡尺骨融合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
4
作者 刘畅 刘路 +2 位作者 白帆 魏绮珮 陈山林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桡尺骨融合(CRU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至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CRUS患者100例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 目的 探讨先天性桡尺骨融合(CRU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至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CRUS患者100例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21岁(0~29岁)。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民族,籍贯,疾病特点及其父母相关孕产期致畸因素和母亲孕产史。采用Cleary与Omer分型方法对CRUS进行分型。依据患者父亲和母亲接触射线及有毒化合物情况分别将患者分为低危险、中危险和高危险组。采用χ~2检验对不同侧别发病患者中男、女所占比例以及3组中各型CRUS进行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3组患者的双侧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患者(155个患肢)中双侧患病55例(110个患肢);Cleary与Omer 3型患肢最多见(125个,80.6%)。男性患者双侧患病较多(χ~2=13.968,P=0.003)。1型和2型更多见于双侧患病。3组双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父亲分组P=0.441,依据母亲分组P=0.548)。患者及其父母的出生地、籍贯、民族以及患者父母吸烟史与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性。各项孕产期因素与CRUS发病均无显著相关性。患者及其父母最关注的治疗结果是前臂旋转功能的改进以及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结论 CRUS主要累及男性,双侧发病多见,Cleary与Omer 3型多见;患者父母孕产期吸烟史、射线和有毒化合物接触程度与CRUS发病率无确切相关性;患者母亲孕早期病史可能与CRUS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畸形 先天性 前臂 肘关节 尺骨 桡骨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8字钢板技术治疗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肢体过度生长44例 被引量:6
5
作者 范竞一 孙琳 +10 位作者 张学军 李承鑫 孙保胜 祁新禹 白云松 郭东 曹隽 刘虎 高荣轩 于凤章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1-174,19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及定期随访,探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生长引导技术)在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控制肢体过度生长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对44例(共61例患肢)...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及定期随访,探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生长引导技术)在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控制肢体过度生长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对44例(共61例患肢)存在下肢成角畸形及肢体过度生长的患儿进行矫治。通过影像学检查,随访患儿术后下肢成角及长度变化。结果上述患儿术后随访5—36个月,其中膝关节矢状面、冠状面成角共50例患肢,术后股骨一胫骨角(Femur—Tibiaangular,FTA)平均纠正9.1°;胫骨弯曲畸形1例,术后纠正8°;踝关节外翻1例,胫骨与远端平面成角(Lateraldistaltibialangle,LDTA)纠正11°。肢体过度生长共13例患肢,术后下肢长度差平均减少0.5cm。上述病例中,13例患儿已拆除钢板。1例因阻滞螺钉松动,于术后7个月更换;1例K—T综合征患儿拆除钢板时发现骺板变形。1例下肢成角畸形患儿因术后骺阻滞、螺钉意外断裂更换。本组病例中未发现骺早闭、伤口感染及畸形复发等情况。结论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可以有效矫正有生长潜力的下肢成角畸形,限制肢体过度生长,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花费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但在临床治疗中仍需注意掌握其适应证和技术要点,规范操作,定期随访,并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外科学 四肢 生长发育 四肢 外科学
下载PDF
Taylor空间支架在儿童下肢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士奇 王一臣 +4 位作者 应灏 焦勤 王隼 马琪超 赵利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矫正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准度。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TSF矫治儿童下肢畸形5例,其中女4例,男1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特发性膝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矫正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准度。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TSF矫治儿童下肢畸形5例,其中女4例,男1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特发性膝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神经源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创伤后膝内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创伤后踝关节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感染性膝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术前常规拍摄标准双下肢全长或标准踝关节正位X线片,根据影像学资料全面评估双下肢或足踝的短缩、成角、旋转、移位情况,设计矫治方案及截骨平面。术中根据截骨平面按照穿针要求安装固定Taylor环,参考环垂直骨平面,安装TSF并测量支架的安装参数后,依据所定位截骨平面进行截骨。术后1周复查,拍摄标准的正侧位X线片以及大体照片,测量畸形参数,电脑软件系统中输入畸形参数和安装参数获得畸形矫正处方,依据新生成的电子矫正处方调整6个可伸缩连接杆,畸形矫治过程中每周复查X线片及外观照片,根据处方提示,必要时更换需要调整的连接杆直至畸形完全矫正。结果经过35~42 d的调节,2例经过1次处方畸形完全矫正,3例因残存畸形或过度矫治,经第二次或第三次2~6 d处方满意矫正畸形。截骨处新骨生成和矿化良好,术后1.5~6个月去除外固定架。随访时间6~29个月,畸形无复发。所有患者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畸形得到纠正。术后1例发生针道切割和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局部换药治疗痊愈。无一例血管神经损伤、继发马蹄足畸形、关节僵硬及去除外固定后再发骨折发生。结论Taylor空间支架矫正特发性、神经源性、外伤性及感染性畸形疗效确切,术后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精确度高,是儿童下肢畸形矫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外科学 支架(骨科) 矫形外科器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孕早、中期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莹莹 栗河舟 +2 位作者 李洁 岳丽芳 沈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 观察孕早、中期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2胎经引产证实的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对比观察孕早、中期差异。结果 22胎中,9胎于孕早期诊断,超声表现为羊水量正常或略少,胎儿双下肢融合、足缺如或发育不良及单... 目的 观察孕早、中期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2胎经引产证实的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对比观察孕早、中期差异。结果 22胎中,9胎于孕早期诊断,超声表现为羊水量正常或略少,胎儿双下肢融合、足缺如或发育不良及单脐动脉起自高位腹主动脉,其中5胎双足并腿畸形、1胎单足并腿畸形,3胎无足并腿畸形,8胎(8/9,88.89%)合并其他结构畸形;13胎于孕中期诊断,超声表现为无羊水或羊水过少,胎儿双下肢融合、单脐动脉起自高位腹主动脉、肾脏发育不良,膀胱均未显示,其中4胎双足并腿畸形、3胎单足并腿畸形,6胎无足并腿畸形,9胎(9/13,69.23%)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结论 人体鱼序列征胎儿孕早、中期典型超声表现包括并腿畸形及单脐动脉起自高位腹主动脉;孕早期羊水充足,为最佳诊断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肱骨髁上成角旋转中心微创截骨外固定治疗青少年肘内翻畸形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明亮 董长红 +4 位作者 蒋守海 周立国 夏建军 章浩 彭爱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肱骨髁上成角旋转中心(center of roration of angulation,CORA)微创截骨外固定治疗青少年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采用CORA微创截骨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导致的青少年肘内翻畸形患者15例,其... 目的:探讨采用肱骨髁上成角旋转中心(center of roration of angulation,CORA)微创截骨外固定治疗青少年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采用CORA微创截骨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导致的青少年肘内翻畸形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3~16岁,平均14.5岁;左侧11例,右侧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0年,平均7.5年,其中5例有肘内翻手术史术后复发.观察患者的矫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提携角,并采用Laupattarakasem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个月;畸形矫正时间3~5周,平均4周;骨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个月;提携角由术前的-12°^-23°提高至术后的9°~14°.根据Laupattarakasem标准,本组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肱骨髁上CORA微创截骨外固定治疗青少年肘内翻畸形,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矫形速度、角度可控,无须住院取除外固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畸形 先天性 青少年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超声漏诊晚孕期美人鱼综合征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唐亚娟 吕国荣 刘彩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2-632,共1页
孕妇16岁,G1P0,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否认化学药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于孕41 +6周行急诊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双顶径8.2 cm、头围29.9 cm、股骨长7.0 cm,均小于正常孕,并隐约见两股骨相距过近(图1)。超声提示:①无羊水;②未见明确的双... 孕妇16岁,G1P0,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否认化学药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于孕41 +6周行急诊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双顶径8.2 cm、头围29.9 cm、股骨长7.0 cm,均小于正常孕,并隐约见两股骨相距过近(图1)。超声提示:①无羊水;②未见明确的双肾和膀胱;③脊柱弯曲度异常;④单脐动脉;⑤肠回声增强。经孕妇及家属同意后进行引产。胎儿外观呈典型的Potter面容(鼻子扁平、小下颌、内眦赘皮皱褶突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前弯畸形1例报告
10
作者 马善军 周天健 +1 位作者 关自德 张建兵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5期383-384,共2页
先天性胫骨前弯畸形是婴幼儿骨科少见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功能和发育,不进行治疗可能引发骨折的危险。我们对1例先天性胫骨前弯畸形患儿进行了Ilizarov支架矫正治疗,经临床观察及长期随访,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胫骨 下肢畸形 先天性 支架(骨科)
下载PDF
融合部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儿童先天性上尺桡骨融合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志雄 甄允方 +1 位作者 袁泉文 王晓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1156,共6页
目的探讨融合部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儿童先天性上尺桡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融合部旋转短缩截骨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上尺桡骨融合13例(14侧肢体),男10例、女3例;年龄2~7岁,平均3.5岁。前臂旋前畸形50°~90°,平... 目的探讨融合部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儿童先天性上尺桡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融合部旋转短缩截骨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上尺桡骨融合13例(14侧肢体),男10例、女3例;年龄2~7岁,平均3.5岁。前臂旋前畸形50°~90°,平均82.1°。患侧手不能完成端碗进食、护理个人卫生、转动球形门把手、开锁、伸手接物等日常动作,手臂外观异常。均行融合部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取肘后Boyd切口,松解尺桡骨近端骨间膜,融合部截骨短缩0.5cm,旋转前臂至中立位或旋后10°~20°位对合截骨端,以克氏针固定。8~16周截骨端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结果融合部旋转短缩截骨后前臂固定于中立位或旋后10°~20°位,前臂旋前畸形平均矫正90.7°。未出现前臂缺血性挛缩及切口感染,截骨处愈合顺利。术后患肢外观改善,患儿可完成端碗进食、护理个人卫生等日常动作,生活质量改善,家属和患儿对手术效果满意。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88个月,矫正角度无丢失。结论融合部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先天性上尺桡骨融合能够改善外观和患肢功能,术后肢体发生缺血挛缩的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畸形 先天性 骨结合 尺骨 桡骨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近端延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梅海波 赫荣国 +10 位作者 刘昆 伍江雁 唐进 胡欣 谭谦 叶卫华 朱光辉 严安 黄生祥 谭晓谦 张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8-86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近端延长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对11例儿童CPT愈合后患者进行胫骨近端骨延长,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8岁5个月(3岁9个月至14岁5个月...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近端延长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对11例儿童CPT愈合后患者进行胫骨近端骨延长,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8岁5个月(3岁9个月至14岁5个月)。胫骨平均短缩5.6cm(2.0~8.2cm)。8例患者的正、侧位X线片示伴有胫骨近端发育不良。10例患者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按照延长指数、愈合指数及骨痂形态评价治疗结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1例患儿术后获1年2个月至4年3个月(平均2年3个月)随访,平均延长长度为5.3cm(3.5-8.0cm),平均愈合指数为63。1d/cm(47-77d/cm)。8例伴有胫骨近端发育不良患者延长过程中骨痂再生不良,形成的骨痂形态为侧边形(5例)或中央形(3例),平均愈合指数为67.0d/cm,其余3例骨痂形态为凹陷型,平均愈合指数为52.7d/cm。5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未发生轴向移位、延长段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结论CPT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延长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骨痂生长缓慢,愈合指数较大。伴有NF-1和胫骨近端发育不良可能影响其胫骨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骨延长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先天性单侧上肢肌源性肥大综合征——形态学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文 赵俊会 +5 位作者 田光磊 刘波 朱瑾 杨勇 马炜 于龙彪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上肢肌源性肥大综合征的形态学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和总结1992年5月至2012年10月诊疗的先天性单侧上肢肌源性肥大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5.5岁(3~17岁)。左侧5例,右侧7例。主要形态学特点:出生时即存在...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上肢肌源性肥大综合征的形态学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和总结1992年5月至2012年10月诊疗的先天性单侧上肢肌源性肥大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5.5岁(3~17岁)。左侧5例,右侧7例。主要形态学特点:出生时即存在;单侧上肢肥大(屈伸侧),手比上臂及前臂严重,非进行性增长;强力伸指时,手指过度外展;拇指过度桡、掌侧外展,虎口极度宽大;手掌增宽;掌指关节尺偏、屈曲(类似吹风手畸形),尤以示、中指严重;除外原发性和继发性巨肢征。具备以上特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如手术探查见到大量数目增多、起止点及走行异常、体积增大的内在和外在肌,则可最终诊断。所有患者患手功能均受限。1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次数1。4次,包括拇指指蹼缩窄术、大小鱼际皮肤及变异肌肉部分切除、掌指关节中央腱束稳定术、掌骨截骨内固定术、掌指关节掌侧皮肤松解植皮术;手术中详细探查术区肌肉异常改变情况。上述手术单独或重叠进行,最多可组合上述术式3种同时进行。结果所有患者均由手术者随访,平均2.5年。拇指桡侧外展较术前平均减少25°,掌指关节侧偏畸形手术矫正22个关节,4个关节复发,掌骨截骨(5处)全部愈合,掌指关节屈曲畸形较术前平均减少12°,患者家长对外形满意率为60%、不满意率40%,功能满意率50%、不满意率50%。结论先天性单侧肌源性上肢肥大是一种罕见的有独立形态学特征的先天性疾患,手的外形及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主要为先天性内在肌和外在肌数量增多、体积异常增大、起止及走行异常引起,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改善手的外形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畸形 先天性 回顾性研究 治疗结果 形态学特点
原文传递
成骨不全股骨畸形的截骨矫形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鹏 王延宙 +2 位作者 张敏刚 王恒冰 王继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儿童股骨畸形的手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多段截骨矫形+Rush钉内固定,治疗成骨不全股骨畸形10例(共14根股骨)。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10.3岁。术后... 目的探讨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儿童股骨畸形的手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多段截骨矫形+Rush钉内固定,治疗成骨不全股骨畸形10例(共14根股骨)。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10.3岁。术后进行临床评价(活动方式、股骨长度和感染)和放射学评价(Rush钉的位置、移位、弯曲、断裂和再骨折)。结果随访3~5年,平均3.5年,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周,平均7周;首次手术的平均年龄为6.1岁,4例需要二次手术更换Rush钉;首次与第二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5~4年,平均2.7年。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折、血管神经损伤、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股骨畸形和下肢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1)。其中1例未及时更换Rush钉,其远端自骨干穿出,局部成角畸形,给予截骨矫形、更换Rush钉后治愈。结论术前个性化设计,采取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儿童的股骨畸形,可以加速骨愈合,减少再骨折;最大可能的矫正畸形,改善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下肢畸形 先天性 截骨术
原文传递
Poland综合征56例严重度评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炜 田文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661-668,共8页
目的报告56例Poland综合征,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供一种全面的、客观的畸形严重程度评级系统。方法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对手部、臂部和胸部3个部位影响肢体外形和功能的各种畸形分组进行赋值和评分,每个部位的分值分别为... 目的报告56例Poland综合征,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供一种全面的、客观的畸形严重程度评级系统。方法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对手部、臂部和胸部3个部位影响肢体外形和功能的各种畸形分组进行赋值和评分,每个部位的分值分别为0-10分;然后将其分值累加,得到手-臂-胸(Hand-Arm-Chest,HAC)总分,即Poland综合征畸形严重程度指数,最高为30分;再根据总分的高低,将该56例分为轻(4-8分)、中(9-16分)、重(17-30分)3个等级。结果本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轻度畸形有8例(12.3%),中度畸形有22例(39.3%),重度畸形有26例(46.4%)。结论该评级系统可以客观、有效、全面地评估Poland综合征中肢体畸形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ND综合征 先天畸形 上肢畸形 先天性 手畸形 先天性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原文传递
尺侧拐棒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16
作者 郜永斌 赵俊会 陈山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2804-2808,共5页
回顾北京积水潭医院于1966年至2016年治疗的13例16侧尺侧拐棒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上肢骨骼放射学特征,以及肩、肘、前臂、腕及手部的外形与功能情况。通过桡骨截骨矫形、尺骨胚基切除、虎口开大、并指分指植皮,以及屈曲指松解... 回顾北京积水潭医院于1966年至2016年治疗的13例16侧尺侧拐棒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上肢骨骼放射学特征,以及肩、肘、前臂、腕及手部的外形与功能情况。通过桡骨截骨矫形、尺骨胚基切除、虎口开大、并指分指植皮,以及屈曲指松解植皮等术式对肢体畸形进行矫正。随访并记录患者或其家长对疗效的主观评价。结果发现,13例尺侧拐棒手患者中,男7例,女6例。双侧3例,右侧6例,左侧4例。平均年龄12.4岁(1~29岁)。根据Bayne分型,Ⅰ型4侧,Ⅱ型7侧,Ⅲ型4侧,Ⅳ型1侧。所有患肢均较正常短小。Ⅰ型畸形患者肘和腕关节稳定,活动度基本正常,手部没有明显畸形。Ⅱ型畸形患者肘关节稳定性差异较大,多伴有手部畸形。Ⅲ型畸形患者肘关节不稳定,多伴有手部畸形。Ⅳ型畸形患者肘关节融合,手部无明显畸形。9侧肢体实施了手术治疗。平均随访22.3个月(8~48个月),患者或家属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尺侧拐棒手的手术治疗侧重于治疗手及前臂畸形,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畸形 先天性 尺侧拐棒手 尺侧纵向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拉花松解技术在关节外内翻畸形全膝置换术的应用
17
作者 朴俊杰 陈晓伟 +4 位作者 张一波 杨朝君 郭峰 郑洋 孙智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索在关节外膝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拉花松解技术(pie-crusting)可矫正的内翻程度并评估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内翻膝TKA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40例,测量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 目的探索在关节外膝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拉花松解技术(pie-crusting)可矫正的内翻程度并评估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内翻膝TKA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40例,测量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mLDFA)、胫骨近端机械内侧角(MPTA)、关节线相交角(JLCA)、机械轴偏向(MAD)、关节内外整体内翻角[180°减去髋-膝-踝角(HKA)],评估内翻来源、内翻程度、下肢力线。比较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估疗效。结果本组TKA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40例均伴有膝关节内翻畸形,术前mLDFA(92.7±3.1)°;MPTA(74.7±2.6)°;关节内外整体内翻角(23.1±3.5)°。比较手术前后HSS评分(t=-93.4)、VAS评分(Z=-5.57)、ROM(t=-37.1)、MAD(t=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内翻膝TKA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关节内外整体内翻角<29°可应用该技术恢复关节平衡和下肢力线,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疗效确切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下肢畸形 先天性 内侧副韧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Poland综合征上肢畸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文耀 田文 +6 位作者 赵俊会 田光磊 郭阳 刘坤 殷耀斌 孙丽颖 马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对116例Poland综合征上肢畸形的表现进行回顾及分析,提出对既往国内Poland综合征手部畸形分型方法的补充。方法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对手部、臂部的畸形表现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并指情况,手部及上肢合并畸形,手部畸形分型。结果... 目的对116例Poland综合征上肢畸形的表现进行回顾及分析,提出对既往国内Poland综合征手部畸形分型方法的补充。方法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对手部、臂部的畸形表现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并指情况,手部及上肢合并畸形,手部畸形分型。结果本组116例,107例存在并指畸形,2例拇、示指为骨性并指畸形,其余累及指蹼均为软组织并指畸形。典型型,Ⅰ型3例,Ⅱ型35例,Ⅲ型42例,Ⅳ型10例,Ⅴ型1例,Ⅵ型3例;非典型型,Ⅳ型1例,Ⅴ型1例,Ⅵ型1例。结论 Poland综合征上肢畸形尤其是手部表现复杂,改良的手部畸形分型基本反映了畸形的严重程度和手部合并畸形,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ND综合征 手畸形 先天性 上肢畸形 先天性 先天畸形
原文传递
Poland综合征常见的上肢及手畸形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龙彪 田文 张国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Poland综合征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胸壁及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Poland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的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征[2]。有关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和报... Poland综合征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胸壁及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Poland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的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征[2]。有关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和报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7000到1∶100000,男女比例为2∶1到3∶1,右侧发病占60%~75%,累及左侧及双侧的患者少见[3-4],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但偶有家族性发病的病例报道[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ND综合征 上肢畸形 临床特征 手畸形 病例报道 胸大肌缺如 家族遗传性 家族性发病
原文传递
先天性胫骨前外侧弯曲畸形并发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简书浪 毛庆庆 +7 位作者 许思宇 朱光辉 刘昆 谭谦 杨戈 蒋泽熙 周小玉 梅海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64-1173,共10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前外侧弯曲畸形(anterolateral bowing of the tibia,ALBT)患儿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ALBT的87例患儿资料,收集首诊确诊年龄、患肢侧别、是否合并Ⅰ型神经...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前外侧弯曲畸形(anterolateral bowing of the tibia,ALBT)患儿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ALBT的87例患儿资料,收集首诊确诊年龄、患肢侧别、是否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否合并腓骨假关节、是否合并踝关节畸形、胫骨弯曲畸形区域是否合并骨囊性变、弯曲畸形顶点部位、患侧胫骨弯曲畸形部位顶点处直径、健侧胫骨相对患侧胫骨弯曲畸形部位顶点处同平面直径、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是否发生胫骨骨折、骨折前是否有外伤史、骨折部位和骨折时年龄等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明确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和横截面积比值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因素与患儿胫骨骨折的相关性,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确定ALBT患儿并发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87例ALBT患儿首诊确诊时年龄为14.0(8.0,19.0)个月(范围1~93个月),男42例、女45例,左侧44例、右侧43例。无骨折状态的随访时间为42.0(12.0,61.0)个月(范围1~124个月)。末次随访时,43例发生骨折、44例未发生骨折;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为70.3个月,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为55.0个月,无骨折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42.0个月。ROC曲线结果提示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的截断值为25.55°,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的截断值为32.63°,横截面积比值[AUC=0.54,95%CI(0.42,0.66),P=0.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无骨折生存分析提示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χ^(2)=7.06,P=0.008)、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χ^(2)=8.96,P=0.003)、外伤史(χ^(2)=18.26,P<0.001)和胫骨合并骨囊性变(χ^(2)=4.30,P=0.038)四个因素的组间无骨折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25.55°(HR=2.73,P=0.007)、胫骨合并骨囊性变(HR=2.35,P=0.018)、有外伤史(HR=2.65,P=0.004)均为骨折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ALBT患儿并发胫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外伤、胫骨弯曲畸形病变处合并骨囊性变和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2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肢畸形 先天性 胫骨骨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