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区瑞庆 覃朋 林春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探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胫前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两组患者在iEMG、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干预4周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步行能力,并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新Bobath技术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闫俊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62-2965,共4页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至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9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至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9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新Bobath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对比干预前、干预4周后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FMA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MA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MBI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神经功能,降低上肢偏瘫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偏瘫 BOBATH技术 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
下载PDF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揿针对脑卒中患者肩、肘、手功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泽晶 陈世宏 +2 位作者 钱晓蕊 杨华 徐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究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揿针对脑卒中患者肩、肘、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揿针治疗。采... 目的探究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揿针对脑卒中患者肩、肘、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揿针治疗。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功能评分(UEFI)、Berg平衡量表(BBS)分别评估上肢运动、手、平衡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状态表(MoCA)、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UEFI、BBS评分、肩和肘活动程度、MoCA评分、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FMA、UEFI、BBS、MoCA评分及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8.38、5.95、3.58、2.20、6.24、3.39、3.58、4.17,P均<0.05),肩外展、肩前屈、伸肘、屈肘评分,NIHSS评分及Hcy、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6.31、-7.96、-3.00、-2.74、-5.98、-3.05、-5.23,P均<0.05)。结论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揿针疗法通过多种机制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肩和肘活动度以及认知和神经功能,有利于促进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 揿针 脑卒中患者 手功能 肩功能 肘功能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邵岚 白定群 +3 位作者 余和平 王大武 李小宏 陈大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站立床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用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Berg平衡量表(BB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组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高于电动起立床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脊髓损伤 电动起立床
下载PDF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志清 丁勤能 +3 位作者 刘蓓蓓 谢财忠 汤江帆 刘燕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3期268-270,277,共4页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下肢 平衡
下载PDF
脑卒中上肢康复智能化评估和虚拟现实训练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谢秋蓉 林婉琪 +3 位作者 张琪 盛博 张彦新 黄佳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271-279,共9页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约85%脑卒中患者初次发病就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只有5%~20%的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能够完全康复。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遇到困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功能性使用至关重要。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精准评...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约85%脑卒中患者初次发病就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只有5%~20%的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能够完全康复。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遇到困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功能性使用至关重要。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精准评估与训练非常重要。为了全面反映上肢功能的各个方面,将运动评估与临床评估量表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无标记感应技术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具有代表性的运动能力,如运动范围、协调性、抓握力或精细的手指灵活性。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无标记感应技术上肢运动功能自动评估集中在Fugl-Meyer上肢功能(FMA-UE)、Brunnstrom及Wolf运动功能(WMFT)等量表的研究上,并且具有较高的评分准确性和时间效率。此外,为神经康复设计的虚拟现实技术(VR)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上肢功能的恢复,与之相关的神经康复原则包括任务导向实践、明确反馈、增加难度、隐性反馈、变量练习和促进使用患侧肢体的机制。VR训练的效果是利用技术的优势结合神经康复原理促进运动学习和功能恢复的结果。VR康复系统可分为现成的商用视频游戏系统和定制虚拟环境系统;触控式和无触控式的界面;近端运动(肩部和肘部)、远端运动(腕和手)和混合运动系统。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各种脑卒中上肢功能的VR康复系统,但是存在不足之处:(1)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任务导向的个性化训练计划;(2)较少将手跟手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3)功能障碍和临床疗效的评估较为主观;(4)康复评估与治疗没有紧密结合。而且,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智能化评估集中在FMA-UE、Brunnstrom及WMFT等量表的研究上,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FTHUE)量表还未进行研究。FTHUE评估量表和基于FTHUE量表制定的一整套康复方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将FTHUE康复方案和VR训练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未来的研究可以根据FTHUE量表的客观评估结果选择对应的FTHUE康复方案,可以实现个性化训练方案的制定,有效实施康复训练的原则。此外,使用精度高的无标记感应技术(Microsoft Azure Kinect和Leap Motion Controller设备)研发的系统价格低廉、方便携带,适合社区或家庭场景使用。本文综述了目前脑卒中上肢VR训练设备和智能化评估系统的研究进展,目前设备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根据FTHUE量表实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智能化评估和治疗紧密联系,同时融合上肢和手的评估和治疗的设计理念,旨在为智能化上肢康复的设备研发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功能 虚拟现实训练 智能化评估 运动学定量评估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任平 卢柳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 Meyer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58.63±7.64)分]和BI评分[(69.61±9.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52±13.61)分,(56.25±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经颅磁刺激技术 智能训练系统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和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云 杨小燕 李妙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作业治疗能否可效地促进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上肢康复。方法对照组采用康复作业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辅助训练。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作业治疗能否可效地促进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上肢康复。方法对照组采用康复作业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辅助训练。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的综合运动功能;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作业治疗能显著地促进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上肢康复,本文采用的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 作业治疗 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治疗
下载PDF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解东风 冯碧珍 +3 位作者 许长城 李奎 付奕 李鑫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1085-1086,1088,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电动起立床 脑卒中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上肢运动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娜 崔志琴 +1 位作者 施长城 左国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究健康志愿者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上肢画圆运动中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于志愿者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7至9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4例按运动能力基准水平测试分为两组,一组包含视觉、成绩和实时轨迹三种反馈(V+KP+KR组),另... 目的探究健康志愿者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上肢画圆运动中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于志愿者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7至9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4例按运动能力基准水平测试分为两组,一组包含视觉、成绩和实时轨迹三种反馈(V+KP+KR组),另一组仅包含视觉和成绩两种反馈(V+KR组),两组均进行各自不同条件下的顺时针画圆任务训练,每节20次,共5节,3 d后进行1节保持测试。通过设计的圆度偏移量(RS)和完成时间两个参数对两组运动过程进行评估。结果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RS值组间和组内均存在交互作用(F=6.029, P <0.001);分析组间单独效应,除第5节训练外(F=8.775, P=0.658),V+KP+KR组RS值均显著高于V+KR组(F> 13.126, P <0.001);分析组内单独效应,两组组内都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 12.465, P <0.001)。对于完成时间,组间和组内不存在交互作用(F=1.606, P=0.228),组间主效应不显著(F=0.55, P=0.477),组内主效应显著(F=3.95, P=0.031)。结论实时轨迹反馈可以帮助志愿者在运动学习早期阶段快速掌握运动任务要领,从而帮助其提升新任务的快速学习能力,但在运动学习中后期对于运动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志愿者在运动学习中后期对于实时轨迹反馈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进而更加依靠运动本体感觉来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学习 上肢运动康复训练 视觉反馈 结果反馈 实时轨迹反馈
下载PDF
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余永胜 冉唯君 +1 位作者 刘菲 叶多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量表)、日常生活自主活动能力(MBI量表)。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推拿组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治疗后第4、6、8周联合组FAC、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结论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偏瘫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基 张盘德 +4 位作者 刘翠华 彭小文 何慧斌 曾义新 赵荣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5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站起-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分分别为(18.96±3.37)、(25.58±4.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42±3.15)、(16.36±3.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步行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TUGT为(15.86±4.69)s,短于对照组的(23.54±4.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1, P=0.000<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TUGT为(8.42±1.13)s,短于对照组的(18.97±2.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4, P=0.000<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探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足内翻下垂 步行功能
下载PDF
视觉反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学伟 王卫丽 郭延芳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视觉反馈训练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FTHUE-HK)分级、MBI指数及SF-36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FTHUE-HK)分级、BMI指数及SF-36评分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评分、(FTHUE-HK)分级、BMI指数及SF-36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反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智能运动反馈系统在手外伤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丹丹 方琼 季益军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智能运动反馈系统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43例)和运动反馈训练组(41例),常规康复组进行主被动运动、理疗及关节松动术治疗,而运动反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每日两次运动... 目的:研究智能运动反馈系统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43例)和运动反馈训练组(41例),常规康复组进行主被动运动、理疗及关节松动术治疗,而运动反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每日两次运动反馈手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后进行手总主关节活动度(TAM)、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并比较结果。结果:8周康复治疗后两组TAM、UEFI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后运动反馈训练组TAM、UEFI指数高于常规康复组,其中UEFI指数差异更加明显(P<0.01)。结论: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智能运动反馈系统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手部功能,改善手部控制能力及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反馈系统 手外伤 总主关节活动度 上肢功能指数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志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476-478,共3页
目的研究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病人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性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病人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治疗的同时给予肌电反馈综合治疗,对比病人治疗前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病人上肢运动功能(FMA)、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EMG)及Brunnstrom运动分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BI、FMA和EMG都有提高,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Ⅰ级、Ⅱ级总人数减少,提高到Ⅲ级、Ⅳ级、Ⅴ级,甚至Ⅵ级,高等级的人数明显增多,但观察组治疗后高等级增加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病人后,可提高上肢灵活性,增强上肢肌肉力量,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增强病人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 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 上肢运动功能 改良BARTHEL指数
下载PDF
上肢主动训练康复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瑞霞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7年第8期1-5,共5页
随着脑卒中患者的增加,康复机器人成为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要途径,其比康复师更加适合重复运动训练。康复机器人可有效降低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压力。主动训练作为康复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比简单的被动训练更加有效。介绍了上肢康复机器人2自由... 随着脑卒中患者的增加,康复机器人成为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要途径,其比康复师更加适合重复运动训练。康复机器人可有效降低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压力。主动训练作为康复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比简单的被动训练更加有效。介绍了上肢康复机器人2自由度主动训练控制方法,实现了患者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康复训练。基于阻抗控制建立了康复机器人控制器,并将主动训练与虚拟现实相结合,可控制实际反作用力和目标反作用力的平均误差X轴为1.41×0.79 N,Y轴为1.22×0.91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上肢 主动训练 反馈 阻抗控制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康复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郭光明 郭国田 +1 位作者 朱士娜 顾伟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进行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53例...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进行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5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每周5次,共训练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对治疗后的患者呼吸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定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FMA、MBI评分呈正相关(r=0.425、0.478,P<0.05)。结论呼吸肌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呈正相关,可以在临床上通过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 反馈训练 脑卒中 上下肢 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智能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华丽 戈含笑 +2 位作者 张晓倓 肖红雨 马玲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评价站立位和坐立位下智能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来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试验组使用智能视觉反馈... 目的评价站立位和坐立位下智能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来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试验组使用智能视觉反馈训练系统站立位下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对照组使用智能视觉反馈训练系统坐立位下进行上肢功能训练,两组训练均为20 min/d,5次/周,共6周。干预前后使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以及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Barthel指数的评分有明显提升,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位下智能视觉反馈训练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与坐立位比较,站立位下视觉反馈训练可以通过上肢干预促进整体功能的改善,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训练 站立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上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宁 郄淑燕 +1 位作者 郑广昊 公维军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靳三针疗法,选取病灶侧头部...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靳三针疗法,选取病灶侧头部行颞三针,患侧上肢行肩三针、手三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MVF。治疗6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等级判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评估手部精细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9.3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上肢部分)、UE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部分)、UEFT、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MVF相较单一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疗法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 脑卒中 上肢偏瘫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Carroll手功能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下载PDF
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玲华 万洪梅 +1 位作者 刘摩 余明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7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中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中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同时采用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疗法。统计分析两组上肢痉挛程度、肘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MAS分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MAS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MAS分级均低于治疗前(P<0.05),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中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上肢痉挛 常规康复训练 智能反馈训练 冲击波 上肢痉挛程度 肘关节活动度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