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机接口在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立凡 董继革 黄富表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5期11-16,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能会导致四肢瘫的发生,上肢功能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独立性,故恢复上肢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最迫切的需求。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可以通过采集患者大脑活动信号,分析患...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能会导致四肢瘫的发生,上肢功能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独立性,故恢复上肢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最迫切的需求。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可以通过采集患者大脑活动信号,分析患者运动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命令,控制外部设备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作为一种新型交互技术,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望恢复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重复使用脑机接口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对于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和ADL能力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本文根据既往研究,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构成与分类进行概述,并对其在脊髓损伤上肢功能康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脑机接口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改善的作用机制,提出目前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脑机接口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策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文超 陈丽卿 张杰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05-509,共5页
随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应用,腔内治疗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对于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TBAD术中是否需要保留左锁骨下动脉(LSA)仍存在争议。对比分析TEVAR术中采取不同的LSA处理策略后脑卒中... 随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应用,腔内治疗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对于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TBAD术中是否需要保留左锁骨下动脉(LSA)仍存在争议。对比分析TEVAR术中采取不同的LSA处理策略后脑卒中、脊髓缺血(SCI)、左上肢缺血3种术后并发症各自的风险和发生率。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变部位,择期患者应常规实施LSA血运重建,紧急情况下可逐个进行评估,经充分考虑后制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LSA治疗策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左锁骨下动脉 脑卒中 脊髓缺血 左上肢缺血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刚 涂汉军 +1 位作者 张力 黄宽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06-208,25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3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或活检4例。19例患者术后随访8~20个月,17例患者恢复良好...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3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或活检4例。19例患者术后随访8~20个月,17例患者恢复良好,恢复正常工作能力;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情加重,高位截瘫;其中3例病人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存在困难,MRI是最有效的辅助检查;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半椎板入路对颈椎生理曲度及运动度影响小,手术后不稳定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颈段脊髓 诊断 显微手术 效果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红朝 郭东生 +4 位作者 陈劲草 陈坚 雷霆 朱炎昌 李龄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特点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5例,无死亡病例。随访个6月~12年,复发2例;根据Mc-Cormic... 目的探讨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特点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5例,无死亡病例。随访个6月~12年,复发2例;根据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 髓内室管膜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廖利民 付光 +6 位作者 史文博 熊宗胜 鞠彦合 吴娟 李东 韩春生 梁文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输尿管返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等指标。对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的13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8ml生理盐水,在膀胱尿道镜下分点注射于外括约肌内;对DESD合并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的6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12ml生理盐水,分点注射于膀胱颈及外括约肌内。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指标。结果:1例治疗无效,其余患者治疗起效的平均时间为9.5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双肾最大肾盂分离宽度由3.9±1.2cm降至1.1±0.8cm,PRV由187±58ml降至54±18ml,DLPP由77.6±7.2cmH2O降至21.6±4.1cmH2O,Puram.ax由88.3±10.5cmH2O降至57.4±3.6cmH2O(P<0.01)。疗效持续时间平均3.8个月,治疗后1、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68.7%。3例患者接受第2次注射。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尿道括约肌内注射BTX-A可有效减少SCI后DSD患者残余尿量、降低DLPP及尿道压力,是治疗DSD有效、微创、安全、可逆、可重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上尿路功能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练克俭 林斌 +5 位作者 郭林新 郭志民 刘庆军 丁真奇 郭延杰 余爱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9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5例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病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后凸椎体减压,取髂骨植骨,Ventrefix或Z-plate钢板内固定.结...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5例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病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后凸椎体减压,取髂骨植骨,Ventrefix或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5例术后胸腹部束带感消失,肌张力明显下降,肌力及下肢的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主观观察满意.结论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减压彻底,脊柱稳定重建可靠,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脊柱后凸 脊柱压迫症 减压 内固定 后凸畸形 陈旧性 上胸椎 不全瘫 外科治疗 2004年1月 Z-PLATE 内固定治疗 2000年
下载PDF
基于病理切片延髓-上颈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春玲 聂斌 +2 位作者 尹一恒 马立鹏 王华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基于标本病理切片数据,建立延髓-上颈髓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延髓-上颈髓受齿状突压迫情况下应力、应变水平,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imics对切片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点云模型;运用Solid Works对点云模型进行定位、... 目的基于标本病理切片数据,建立延髓-上颈髓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延髓-上颈髓受齿状突压迫情况下应力、应变水平,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imics对切片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点云模型;运用Solid Works对点云模型进行定位、编辑、优化,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运用Hyper 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运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建立具有明确灰质、白质界线以及白质纤维束质的延髓-上颈髓模型;得到不同压迫程度下白质和灰质的应力、应变水平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结论结合标本病理切片和逆向工程能够建立具有灰质、白质清晰形态和结构的三维延髓-上颈髓模型;延髓-上颈髓受压时灰质的应力水平都小于白质,20%左右压迫程度是白质的临界状态,当病情发展超过临界状态时,白质生物力学性能可能失效,由此引起灰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切片 延髓-上颈髓 逆向工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重建手术认知度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军 王冲 +8 位作者 杜良杰 刘宏炜 杨明亮 高峰 郭韵 陈亮 杨德刚 宫慧明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了解国内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对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分析患者接受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04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1份。上肢功能是颈... 目的了解国内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对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分析患者接受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04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1份。上肢功能是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最渴望改善的功能。仅3例(3.7%)听说过上肢功能重建手术。患者了解上肢重建手术后,手术意愿明显提高(P<0.01)。手高功能指数组和手低功能指数组在手功能满意程度和接受手术意愿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手术花费、手术风险、术后恢复时间、对辅具功能满意度均较为关注,但是患者接受上肢功能重建手术意愿和上述因素不相关(P>0.05)。结论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对于上肢功能改善的强烈愿望和患者对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认知度存在明显差距。上肢功能重建手术开展较少,应通过康复医护人员宣教、互联网等手段让潜在的患者了解这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上肢功能重建 调查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高颈段脊髓肿瘤(附11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卫忠 陈建屏 +5 位作者 倪天瑞 石松生 张国良 刘才兴 梁日生 何曦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7-8,6,共3页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颈段脊髓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全切除肿瘤,随访8个月至4年半,9例生活工作如常,2例自理生活。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困...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颈段脊髓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全切除肿瘤,随访8个月至4年半,9例生活工作如常,2例自理生活。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对其临床表现须提高认识。MRI为此类肿瘤首选的诊断方法,优于脊髓造影和CT扫描。手术应持积极态度,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选用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显微手术可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MRI 显微外科手术
全文增补中
显微手术治疗高颈髓肿瘤(53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启武 董伟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89-292,共4页
本文报告53例高颈髓肿瘤,计髓外肿瘤31例,髓内肿瘤22例。总的肿瘤全切除率达88.7%,临床改善率为81.1%。无手术死亡病例。作者认为,临床诊断高颈髓肿瘤时,需与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和颈椎病等相鉴别;MR对确诊高颈髓肿瘤... 本文报告53例高颈髓肿瘤,计髓外肿瘤31例,髓内肿瘤22例。总的肿瘤全切除率达88.7%,临床改善率为81.1%。无手术死亡病例。作者认为,临床诊断高颈髓肿瘤时,需与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和颈椎病等相鉴别;MR对确诊高颈髓肿瘤最有帮助。本文还分析了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相关因素和描述了手术方法与注意事项,指出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髓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上颈椎哑铃形肿瘤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斌 郑勇 +2 位作者 赵忠胜 戴立林 李彬彬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上颈椎哑铃形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PUTHⅠ、Ⅱ、Ⅲ、Ⅴ型上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肿瘤,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个月-5年。术后神经功...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上颈椎哑铃形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PUTHⅠ、Ⅱ、Ⅲ、Ⅴ型上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肿瘤,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个月-5年。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9例D级恢复至E级,3例C级恢复至D级,1例C级、1例D级及1例E级术后无改变。术后3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行腰大池引流、1例抬高床尾引流后好转;2例出现单侧肢体肌力减弱,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均经康复治疗后好转。1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13例疼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或消失,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后路椎板切除暴露摘除肿瘤,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PUTHⅠ、Ⅱ、Ⅲ、Ⅴ型上颈椎哑铃形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脊髓肿瘤 椎板切除 椎弓根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H反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3 位作者 李晓裔 李应龙 李玉琢 王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H反射对上肢痉挛程度、病程长短进行客观反映的价值。方法比较桡侧屈腕肌H反射5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采用改良Ashworh量表(MAS)为病例组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并与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将病例组按病程再次分组,用与MAS有相关性的H反射指标在不同病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H-La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18±0.52)、(16.60±1.61),H-max在两组分别为(4.84±2.22)、(1.38±1.07),Hmax/Mmax在两组分别为(0.39±0.20)、(0.15±0.15),Hslp/Mslp在两组分别为(0.59±0.15)、(0.16±0.12),该四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痉挛上肢Hslp/Mslp、Hmax/Mmax、Hmax指标与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3、r=0.742、r=0.300,P <0.05),但前两者相关性更高,H-Lat与MAS评分无相关关系(r=-0.395,P> 0.05)。在病程≤1年和> 1年的分组中,Hslp/Mslp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ax/M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H反射Hslp/Mslp指标来客观评价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反映痉挛病程的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损伤 痉挛 上肢H反射 桡侧屈腕肌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慢性缩窄环术后延髓尾侧段和上颈髓后角c-Fos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生元 丁丽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压缩性损害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中枢机制。方法 :将 2 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手术组 (10只 )进行三叉神经分支 (眶下神经 )缩窄环术 ,即用两根铬线将眶下神经疏松环扎 ,对照组 (10只 )只暴露眶下神经 ,但不结扎。在痛觉超敏... 目的 :探讨慢性压缩性损害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中枢机制。方法 :将 2 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手术组 (10只 )进行三叉神经分支 (眶下神经 )缩窄环术 ,即用两根铬线将眶下神经疏松环扎 ,对照组 (10只 )只暴露眶下神经 ,但不结扎。在痛觉超敏期 ,将大鼠处死 ,进行免疫组化 ,观察延髓尾侧段及上颈段 (C1~ 2 )后角c Fos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 15天左右 ,手术组动物出现痛觉超敏。两组动物c Fos蛋白主要分布于延髓尾侧段及上颈段脊髓后角Ⅰ、Ⅱ层内 ,手术同侧c Fos较对侧及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三叉神经慢性压缩性损害诱导中枢传入信号的改变 ,是构成神经性疼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三叉神经慢性缩窄环术 延髓尾侧段 上颈髓后角 c—Fos蛋白 表达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高颈位脊髓肿瘤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建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769-1770,共2页
目的 探讨高颈位脊髓肿瘤误诊原因。方法 选择 42例高颈段脊髓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 ,误诊 35例 ,误诊率 83.0 %。影像学检出率颈椎正侧位片为 4.78% ,脊髓造影为 96 .6 7% ,CT平扫为76 .19% ,MRI为 10 ... 目的 探讨高颈位脊髓肿瘤误诊原因。方法 选择 42例高颈段脊髓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 ,误诊 35例 ,误诊率 83.0 %。影像学检出率颈椎正侧位片为 4.78% ,脊髓造影为 96 .6 7% ,CT平扫为76 .19% ,MRI为 10 0 %。结论 高颈位脊髓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医生诊断水平 ,选择正确的影像学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颈位脊髓肿瘤 误诊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基于“肺为水之上源”探讨呼吸训练对SCI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振梅 胡春雨 +1 位作者 毕鸿雁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探讨“肺为水之上源”理论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9例T10~L1平面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呼...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探讨“肺为水之上源”理论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9例T10~L1平面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仅采取膀胱功能训练,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膀胱压力分级以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膀胱内压、残余尿量、I-QIL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以显著改善SCI患者的肺功能和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是对中医学“肺为水之上源”理论的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为水之上源 呼吸训练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累及高颈段的脊髓肿瘤显微手术治疗
16
作者 韩硕 张晓华 +2 位作者 殷玉华 韩东华 任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累及高颈段脊髓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相关预后。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7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18例累及高颈髓的脊髓肿瘤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3例,减压并取活检3例。术后随... 目的探讨累及高颈段脊髓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相关预后。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7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18例累及高颈髓的脊髓肿瘤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3例,减压并取活检3例。术后随访,1例神经鞘瘤3年后复发,再次手术。术后16例上下肢肌力4~5级,2例四肢肌力2~3级,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McCormick标准分级和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改善(P<0.05~0.001)。结论显微手术为累及高颈段的脊髓肿瘤患者带来明确手术获益,但需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高颈髓 脊髓肿瘤
下载PDF
正常上颈髓面积的活体MRI测量与标准化
17
作者 宋峰 宦怡 +3 位作者 张洲 葛雅丽 常英娟 赵海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上颈髓面积(UCCA)是普遍接受并且易于测量的评估脊髓萎缩的参数。应用3D-MRI技术结合半自动测量技术测量健康中国人的上颈髓面积(UCCA),探讨最大腰髓面积(MLCA)是否是理想的UCCA校正参数。方法:应用3D-MRI技术分别获取51例健康人... 目的:上颈髓面积(UCCA)是普遍接受并且易于测量的评估脊髓萎缩的参数。应用3D-MRI技术结合半自动测量技术测量健康中国人的上颈髓面积(UCCA),探讨最大腰髓面积(MLCA)是否是理想的UCCA校正参数。方法:应用3D-MRI技术分别获取51例健康人的颈髓和腰髓的头颅矢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应用半自动测量技术分别测量上颈髓面积、颅腔矢状面最大面积(ICA)、颅腔横断面最大面积(MICA)和腰髓最大横断面面积(MLCA),对它们的测量可重复性分别进行评估,分析UCCA与这几种潜在校正参数的相关性并用这几种校正参数分别对上颈髓面积进行校正。结果:健康成年人UCCA为(80.00±7.22)mm2,变异系数为9.0%。其中UCCA与MLCA的测量可重复性比其它两项参数高,UCCA与MLCA有显著相关性(r=0.88,P<0.01)。采用MLCA校正后,UCCA的变异系数由9.3%下降到4.4%。结论:利用MRI结合半自动测量技术能准确活体测量上颈髓面积,MLCA是理想的校正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髓病变 上颈髓面积
下载PDF
C_3骨折伴颈髓前方压迫的手术治疗
18
作者 张宏其 龙文荣 +3 位作者 李康华 邓展生 廖前德 周江南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上颈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C3 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优点、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 本组 2 1例 ,年龄 13~ 5 8岁 ,外伤性C3 骨折 9例和C3 ,4骨折 3例 ,病理性C3 骨折 8例和C3 ,4骨折 1例。经上颈段前外侧入路 ,显露C2 ... 目的 探讨经上颈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C3 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优点、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 本组 2 1例 ,年龄 13~ 5 8岁 ,外伤性C3 骨折 9例和C3 ,4骨折 3例 ,病理性C3 骨折 8例和C3 ,4骨折 1例。经上颈段前外侧入路 ,显露C2 至C4或C5,行骨折椎体的次全切除或病灶清除、相应椎间盘的摘除、椎管减压、髂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2 1例均获满意的术中显露 ,并完成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 ,9例术前脊髓损伤者术后均有恢复。除 1例术后 72h内吞咽困难 ,1例术后当晚发生睡眠性窒息外 ,其余病例无颈部血管神经损伤、吞咽困难及感染等并发症。 2 1例平均随访 18个月 (3~ 4 4个月 ) ,2 0例植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6个月 (3~ 9个月 ) ,最后一次随访时 ,所有病例内固定和植骨块无松动和移位。结论 经上颈段外侧入路对C3 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病例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 ,效果满意 ,且损伤小 ,切口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骨折 颈髓前方压迫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脊髓损伤 内固定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侧前方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19
作者 雷鹏 荔志云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3年第2期98-100,共3页
高颈段脊髓解剖关系复杂、功能重要,其侧前方生长的肿瘤切除困难。本研究探讨手术人路、切除方式和术后处理。方法:采用三种手术人路,显微手术切除24例肿瘤,主要为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占本组的87.5%。瘤体大小为3.0cm×2.5cm×2.... 高颈段脊髓解剖关系复杂、功能重要,其侧前方生长的肿瘤切除困难。本研究探讨手术人路、切除方式和术后处理。方法:采用三种手术人路,显微手术切除24例肿瘤,主要为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占本组的87.5%。瘤体大小为3.0cm×2.5cm×2.0cm~12cm×3.0cm×2.5cm。其中4例长人颅内,4例向椎管外生长。结果:肿瘤全切22例(91.7%),随访5月~5.1年,20例(83.3%)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结论:采用改良手术人路和显微手术能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降低神经残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脊膜瘤 高颈段脊髓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治疗方案在上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治标 李敏 +6 位作者 许建文 桂裕昌 胡金翠 黄潇潇 肖慧萍 谢莹 吴京谕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的康复治疗方案在上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上颈段(C_(1)~C_(4))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的康复治疗方案在上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上颈段(C_(1)~C_(4))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4周、8周,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2)治疗后4周观察组WHOQOL-BREF中的心理维度评分,以及治疗后8周观察组WHOQOL-BREF中的心理评分、社会维度评分和环境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3)治疗后4周、8周,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上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ADL、心理状况及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调适患者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段脊髓损伤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念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