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尺度偶极子模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依梵 范可 徐志清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7-847,共11页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近几十年来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主导模态特征及与其相联的大气背景场。结果表明,1980—2019年冬季(12月—次年2月)该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的主导模态存在明显月际差异:12...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近几十年来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主导模态特征及与其相联的大气背景场。结果表明,1980—2019年冬季(12月—次年2月)该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的主导模态存在明显月际差异:12月表现为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地区阻塞高压频次的显著同位相变化,1月为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与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频次的具有显著的反位相变化即偶极子模态,2月则为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的显著同位相变化。进一步研究表明: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与同期局地纬向西风、纬向风垂直切变、经向位涡梯度等大气背景场异常偶极型变化相联系。当乌拉尔山地区关键大气背景场为负异常,而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为正异常时,两个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分别增加和减少,呈现偶极子模态;反之亦然。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及相关的背景环流异常可通过调节水平温度平流、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等来影响1月欧亚北部气温和降水,以及它们的极端事件频次。当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处于正位相时,乌拉尔山北部(南部)和欧洲南部增温(降温),极端暖、冷事件频次分别增加(减少)和减少(增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降温且极端暖事件减少,乌拉尔山及东北亚地区降水和极端降水频次减少而欧洲大陆部分地区增加;反之亦然。此外,在冬季仅1月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主导模态表现为偶极子模态可能与关键大气背景场气候态及其变异的月际差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月阻塞高压频次 偶极子模态 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地区 大气环流 极端气候事件
下载PDF
苏联核裂变材料的生产与核计划的实施(1945-1949)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文华 张广翔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7,共13页
核裂变材料主要包括钚-239和铀-235。生产钚-239主要有铀-石墨反应堆和铀-重水反应堆两种方式,生产铀-235主要有气体扩散法、电磁法和离心法三种方法。1945-1949年间,苏联建成了A铀-石墨反应堆和ОК-180铀-重水反应堆的817综合厂、813... 核裂变材料主要包括钚-239和铀-235。生产钚-239主要有铀-石墨反应堆和铀-重水反应堆两种方式,生产铀-235主要有气体扩散法、电磁法和离心法三种方法。1945-1949年间,苏联建成了A铀-石墨反应堆和ОК-180铀-重水反应堆的817综合厂、813气体扩散厂和814电磁厂。817综合厂为1949年试爆的第一颗钚弹提供了钚装料,813厂和814厂共同为1951年试爆的第一颗铀弹提供了铀装料。苏联核裂变材料实现工业生产离不开国内科学家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给予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物资等全方位的支持;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苏联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核裂变材料的工业生产,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裂变材料 乌拉尔地区 核工业 核计划
下载PDF
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矿产资源现状及矿业环境 被引量:2
3
作者 柴璐 周永恒 李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0-95,共6页
乌拉尔联邦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矿物原料基地之一,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俄第一,铁矿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俄第二,铜矿储量位居全俄第三,铝土矿储量占全俄的24%,该区也位于巨大的金成矿区,目前乌拉尔联邦区已成为我国利用境外... 乌拉尔联邦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矿物原料基地之一,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俄第一,铁矿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俄第二,铜矿储量位居全俄第三,铝土矿储量占全俄的24%,该区也位于巨大的金成矿区,目前乌拉尔联邦区已成为我国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重要区域。分析认为该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地质工作程度不是很高、宏观环境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我国企业应选择石油、天然气、铁、铜、铝土等我国短缺、对外依存度高且乌拉尔地区富有潜力的矿产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并加强与资源潜力巨大的乌拉尔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地区 矿产资源 矿业环境
下载PDF
区域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略──“汉代徐州区域文化研究”课题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文化地理学和文化史学是区域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还应采用考古学的文化类型学、地下实物与文献的双重印证以及先秦文化源的考察方法。区域文化的研究目标,乃在于重建历史区域的文化景观。展开断代基本文化区个案尤其是大文... 文化地理学和文化史学是区域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还应采用考古学的文化类型学、地下实物与文献的双重印证以及先秦文化源的考察方法。区域文化的研究目标,乃在于重建历史区域的文化景观。展开断代基本文化区个案尤其是大文化区域层级之下的一些亚文化区域的研究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汉代徐州区域文化的专题研究正是在上述理论认识的指导下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边际亚文化区 文化景观 古代徐州
下载PDF
2003年8月21-22日辐合气流暴雨天气过程总结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煜中 邵美荣 张志秀 《黑龙江气象》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综合应用天气图、静止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场,分析了2003年8月21~22日黑龙江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分析了乌拉尔山阻高、副热带高压和冷暖空气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的作用。得出有预报指示意义的特征。并对日本传真图的降水预报能力进... 本文综合应用天气图、静止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场,分析了2003年8月21~22日黑龙江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分析了乌拉尔山阻高、副热带高压和冷暖空气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的作用。得出有预报指示意义的特征。并对日本传真图的降水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在暴雨预报中也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山阻高 副热带高压 冷暖空气汇合 区域暴雨
下载PDF
辽宁省两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辛艳辉 王宪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812-15815,15887,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2009年2月12~13日和2010年3月14~15日2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乌拉尔山阻高的稳定维持,有利于中纬度高空槽的生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2009年2月12~13日和2010年3月14~15日2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乌拉尔山阻高的稳定维持,有利于中纬度高空槽的生成,它的东移与辽宁降雪密切相关;2次过程在50°~60°N建立的低涡以及东北西南向的大槽是产生辽宁区域性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如螺旋度、涡度、温度平流和水汽通量散度等为暴雪落区和持续时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暴雪过程 乌拉尔山高压脊 环流形势 对比分析 辽宁省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俄罗斯乌拉尔中部地区华人研究(三)
7
作者 М.С.卡门斯基赫 臧颖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3,共3页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是中苏友好的鼎盛时期。在两国友好的时代背景下,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友好合作协议,包括派遣中国学生和工人赴苏联学习及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的协议。通过叙述乌拉尔中部地区中国学生和工人来苏联的时代背景,学...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是中苏友好的鼎盛时期。在两国友好的时代背景下,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友好合作协议,包括派遣中国学生和工人赴苏联学习及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的协议。通过叙述乌拉尔中部地区中国学生和工人来苏联的时代背景,学习、工作状况,以及他们通过刻苦顽强的努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揭示乌拉尔地区第二阶段华人移民的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友好 乌拉尔中部地区 中国学生 中国工人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俄罗斯乌拉尔中部地区华人研究(一)
8
作者 М.С.卡门斯基赫 臧颖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6,共3页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是中苏友好的鼎盛时期。在两国友好的时代背景下,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友好合作协议,包括派遣中国学生和工人赴苏联学习及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的协议。通过叙述乌拉尔中部地区中国学生和工人来苏联的时代背景,学...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是中苏友好的鼎盛时期。在两国友好的时代背景下,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友好合作协议,包括派遣中国学生和工人赴苏联学习及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的协议。通过叙述乌拉尔中部地区中国学生和工人来苏联的时代背景,学习、工作状况,以及他们通过刻苦顽强的努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揭示乌拉尔地区第二阶段华人移民的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友好 乌拉尔中部地区 中国学生 中国工人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俄罗斯乌拉尔中部地区华人研究(二)
9
作者 М.С.卡门斯基赫 臧颖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3,共3页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是中苏友好的鼎盛时期。在两国友好的时代背景下,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友好合作协议,包括派遣中国学生和工人赴苏联学习及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的协议。通过叙述乌拉尔中部地区中国学生和工人来苏联的时代背景,学...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是中苏友好的鼎盛时期。在两国友好的时代背景下,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友好合作协议,包括派遣中国学生和工人赴苏联学习及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的协议。通过叙述乌拉尔中部地区中国学生和工人来苏联的时代背景,学习、工作状况,以及他们通过刻苦顽强的努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揭示乌拉尔地区第二阶段华人移民的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友好 乌拉尔中部地区 中国学生 中国工人
下载PDF
1918年-20世纪30年代末俄罗斯乌拉尔中部地区华人研究(二)
10
作者 臧颖(译)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7-9,42,共4页
从1918年到20世纪30年代末是俄罗斯历史上一段特殊时期。这段时期俄罗斯华人经历了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确立,以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等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许多华人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浴血奋战,甚至牺牲... 从1918年到20世纪30年代末是俄罗斯历史上一段特殊时期。这段时期俄罗斯华人经历了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确立,以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等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许多华人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浴血奋战,甚至牺牲生命。本文对华人参加国内战争的情况,战后华人人口分布状况,以及华人为适应社会制度变迁做出的积极改变与社会特征进行了客观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乌拉尔地区 俄罗斯 华人华侨 合作社
下载PDF
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
11
作者 葛新蓉 《商业经济》 2020年第4期71-72,75,共3页
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地区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各联邦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宏观层面,俄罗斯以地区经济社会潜力为基础,通过制定国家发展纲要协调各地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俄罗斯乌拉尔地区与北极相邻,北极开发和北方海路建设为... 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地区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各联邦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宏观层面,俄罗斯以地区经济社会潜力为基础,通过制定国家发展纲要协调各地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俄罗斯乌拉尔地区与北极相邻,北极开发和北方海路建设为乌拉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乌拉尔地区 地区经济合作
下载PDF
后矿业转型——乌拉尔山矿业遗产的经验与启示
12
作者 温而厉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4期176-179,共4页
将遗留的矿业遗产以合适的方式再利用,并以此作为推动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当前后矿业设计的主要策略。然而,这一策略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政治、经济、技术等的关注和支持。在俄罗斯的乌拉尔地区,由于缺乏上述条件,该地区的后矿业设... 将遗留的矿业遗产以合适的方式再利用,并以此作为推动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当前后矿业设计的主要策略。然而,这一策略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政治、经济、技术等的关注和支持。在俄罗斯的乌拉尔地区,由于缺乏上述条件,该地区的后矿业设计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样化的形态。因此,文章希望通过乌拉尔山矿业遗产这一案例,反思后矿业转型过程中的地方设计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联,并以此为参照,为我国与乌拉尔地区有相似困境的矿业型小城市提供一些后矿业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遗产 后矿业设计 转型 乌拉尔地区
下载PDF
苏联乌拉尔地区的核污染及其治理(1945—1960)——以817综合厂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广翔 师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91,239,共14页
1945年,苏联政府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制定并实施了核武器研制计划,而且将尽快研制出原子弹视为其最高政治任务。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政府依赖举国体制和行政动员,对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在多项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匆上马... 1945年,苏联政府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制定并实施了核武器研制计划,而且将尽快研制出原子弹视为其最高政治任务。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政府依赖举国体制和行政动员,对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在多项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匆上马,虽然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了原子弹,但也付出了较为沉重的环境代价。最早造成核污染的是位于乌拉尔的首座钚-239生产厂——817综合厂,1957年,该厂核废料储罐爆炸引发的克什特姆核事故后果极其严重。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通过建立辐射安全制度、综合治理捷洽河、清除放射性污染物、紧急疏散民众等治理举措,阻止了污染危害进一步扩大,并为核污染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核工业 乌拉尔地区核污染 克什特姆核事故 817综合厂 钚-239
原文传递
苏联赶超型的核工业发展政策——以乌拉尔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广翔 张文华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42,共46页
在美国核威慑的刺激下,苏联迅速全面启动核计划,采取赶超型的发展方针,在短期内把当时国内最具有科技潜力的资源和人才集中在核工业发展领域。乌拉尔地区因其地缘、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核工业中心。苏联时... 在美国核威慑的刺激下,苏联迅速全面启动核计划,采取赶超型的发展方针,在短期内把当时国内最具有科技潜力的资源和人才集中在核工业发展领域。乌拉尔地区因其地缘、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核工业中心。苏联时期乌拉尔地区核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8月到1949年8月是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为第一颗原子弹生产核材料;1949年9月到50年代中期是完善阶段,核武器综合体初具雏形;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成熟阶段,核武器综合体发展完善,成为军事工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核工业通过赶超型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的突破,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在与美国博弈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战略制衡的政治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乌拉尔地区核工业经过转型和重组,走出了困境,焕发了活力。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引发了世人对苏联核工业的负面评价。横向来看,美国在实施曼哈顿计划的过程中,军事和政治目标也高于道德和生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关系 乌拉尔地区 苏联核工业 俄罗斯核工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