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anium speciation in coal bottom ash investigated via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1
作者 Yinglong Sun Menxin Wu +2 位作者 Lirong Zheng Bangda Wang Yi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88-94,共7页
Similar to chromium contamination, th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caused by uranium in radioactive coal bottom ash(CBA) is primarily dependent on the chemical speciation of uranium.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 Similar to chromium contamination, th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caused by uranium in radioactive coal bottom ash(CBA) is primarily dependent on the chemical speciation of uranium.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anium spec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anium spec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XPS)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uranium speciation in CBA exposed to different chemical environments and simulated natural environments. The leachability of the different forms of uranium in the CBA was studied via a simulated acid rain leaching experiment,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7.0% of the total uranium was leached out as U(VI). The results of a linear combination fit(LCF)of the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XANES) spectrum revealed that in the raw CBA, the uranium mainly occurred as U_3O_8(71.8%). However, in the iron-rich particles, the uranium mainly occurred as UO_2(91.9%) after magnetic separation. Magnetite is a ubiquitous ferrousbearing oxide, and it was effective for the sorption of U(IV). The result of FeSO_4 leaching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96.57% of total uranium was reduced from U(VI) to U(IV) when infiltrated with the FeSO_4 solution for 6 months. This result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changes in chemical valence of uranium in the coal ash and provided a conceptual principle for preventing uranium migration from ash to the surrounding soil and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ottom ash uranium speciation XAFS uranium migration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and mode of occurrence of uranium in bottom ash derived from high-germanium coals 被引量:3
2
作者 Yinglong Sun Guangxia Qi +4 位作者 Xuefei Lei Hui Xu Lei Li Chao Yuan Yi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91-98,共8页
The radioactivity of uranium in radioactive coal bottom ash(CBA) may be a potential danger to the ambient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Concerning the limited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ode of occurrence of u... The radioactivity of uranium in radioactive coal bottom ash(CBA) may be a potential danger to the ambient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Concerning the limited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ode of occurrence of uranium in CBA, we herein report our investigations into this topic using a number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a five-step Tessier sequential extraction, hydrogen fluoride(HF) leaching, Siroquant(Rietveld) quantification, magnetic separation,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 The Tessier sequential extraction showed that the uranium in the residual and Fe–Mn oxide fractions was dominant(59.1%and 34.9%,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was mainly incorporated into aluminosilicates,retained with glass and cristobalite, whereas the latter was especially enriched in the magnetic fraction, of which about 50% was present with magnetite(Fe_3O_4) and the rest in other iron oxides. In addition, the uranium in the magnetic fraction was 2.6 times that in the non-magnetic fraction.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 this work may be important for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reduce radioactivity from CBA for the protection of our lo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ottom ash uranium Radioactivity Tessier sequential extraction Magnetic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煤灰中微量铀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秀林 周文辉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58,共3页
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CTMAB存在下,铀与苯基荧光酮生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 07×105,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络合物组成比为铀∶苯基荧光酮=1∶3。在25mL溶液中,铀质量在0~20μg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灵... 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CTMAB存在下,铀与苯基荧光酮生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 07×105,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络合物组成比为铀∶苯基荧光酮=1∶3。在25mL溶液中,铀质量在0~20μg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灵敏度高,络合物稳定时间长。煤灰经溶解处理后,采用三辛胺-二甲苯萃取分离干扰离子,本法测定其中微量铀,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荧光酮 分光光度法测定 微量铀 煤灰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最大吸收波长 CTMAB 络合物 缓冲溶液 比尔定律 稳定时间 干扰离子 萃取分离 组成比 灵敏度 二甲苯 三辛胺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粉煤灰中铀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国龙 王春叶 +1 位作者 丁红芳 杨丹丹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3,共4页
粉煤灰是一种宝贵的铀资源,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核电对铀的需求,必须加大对粉煤灰中铀的综合回收利用,因此准确测定粉煤灰中铀含量意义重大。采用HNO3-HF-HClO4体系微波消解样品,选择187Re为内标元素,238U为铀测定同位素,建立了微波... 粉煤灰是一种宝贵的铀资源,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核电对铀的需求,必须加大对粉煤灰中铀的综合回收利用,因此准确测定粉煤灰中铀含量意义重大。采用HNO3-HF-HClO4体系微波消解样品,选择187Re为内标元素,238U为铀测定同位素,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准确快速测定粉煤灰中铀的分析方法。对溶样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溶样酸用量为5.0mLHNO3、3.0mLHF、0.50mLHClO4,消解程序如下所示:消解功率为800W,15min从室温升到150℃,保温10min,15min从150℃升到200℃,保温30min。实验表明,当铀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5~20ng/mL时,铀的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5μg/g。将实验方法应用于粉煤灰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2%,加标回收率为95%~104%。选取来自不同地方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按照实验方法进行铀的测定,并与激光荧光法进行对比,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粉煤灰 微波消解
下载PDF
煤粉炉中痕量元素迁移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亚继 金保升 +1 位作者 仲兆平 孔火良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Z - 82 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VF - 32 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 ,定量测定了 1台 2 2 0t/h煤粉炉中原煤、底渣、飞灰中 8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基于改进的Meij相对富集系数 ,从底渣和飞灰两个方面 ,系统分析了温度、含氧量、飞灰粒径... 采用Z - 82 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VF - 32 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 ,定量测定了 1台 2 2 0t/h煤粉炉中原煤、底渣、飞灰中 8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基于改进的Meij相对富集系数 ,从底渣和飞灰两个方面 ,系统分析了温度、含氧量、飞灰粒径、痕量元素自身性质以及煤种特性对迁移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炉膛温度升高能加快部分痕量元素的挥发 ;Cr和Mn在飞灰、底渣中含量相当 ,但两者相对富集系数明显不同 ;含氧量低并非促进所有痕量元素挥发 ;Pb、Cd、Zn、Cr在底渣和飞灰中含量并不一定都与各自的沸点成单一的关系 ;飞灰粒径越小 ,痕量元素富集系数越大 ,各痕量元素随飞灰粒径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炉 痕量元素 电厂 相对富集系数 迁移规律 锅炉
下载PDF
维多利亚艳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镓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肖云 施文健 +3 位作者 陈树薇 宋伟 俞芸 钟晓永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0-582,共3页
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稳定剂,在pH2.4的磷酸-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中,维多利亚艳蓝BO与GaI4^-反应生成缔合物,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560nm,表观摩尔吸光率5.53×10^5L·mol^-1·cm^-1镓(Ⅲ)的质量浓度在1.3×10... 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稳定剂,在pH2.4的磷酸-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中,维多利亚艳蓝BO与GaI4^-反应生成缔合物,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560nm,表观摩尔吸光率5.53×10^5L·mol^-1·cm^-1镓(Ⅲ)的质量浓度在1.3×10^-3-7.0×10^-2mg·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应用此方法测定了煤矸石和煤灰中痕量镓,所得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得的结果相符。其相对标准偏差(n=8)均小于3%。测得方法的回收率97%-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维多利亚艳蓝BO 煤矸石 粉煤灰
下载PDF
ICP-MS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铀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丹丹 郭国龙 +1 位作者 王春叶 丁红芳 《铀矿冶》 CAS 201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对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合成了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铀标准溶液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是测定粉煤灰中铀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ICP-MS 粉煤灰 微量铀 不确定度
下载PDF
粉煤灰对低质量浓度铀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林莹 何细文 +1 位作者 高柏 王庆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简单介绍了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吸附特性和处理废水的机理。根据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特性,研究了其对低质量浓度铀溶液吸附效果,分析了吸附容量及影响因素。实验表明,t=0~76h时,铀的质量浓度急速下降,吸附效果明显,最大时吸附量可达... 简单介绍了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吸附特性和处理废水的机理。根据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特性,研究了其对低质量浓度铀溶液吸附效果,分析了吸附容量及影响因素。实验表明,t=0~76h时,铀的质量浓度急速下降,吸附效果明显,最大时吸附量可达到82%。随着吸附的进行,溶液pH值增大,而溶液中Fe3+、∑Fe则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含铀溶液 吸附
下载PDF
新显色剂2,6-二氯-4-氨磺酰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铊(Ⅲ)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登明 王磊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文研究了用新显色剂2,6-二氯-4-氮磺酸基苯基重氮氮基偶氮苯光度法测定铊(Ⅲ)的高灵敏方法。在Triton X-100存在下,于pH10.3的Na_2B_4O_7-NaOH介质中,铊(Ⅲ)与该试剂可生成1:4的稳定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15nm处,摩尔吸光系数... 本文研究了用新显色剂2,6-二氯-4-氮磺酸基苯基重氮氮基偶氮苯光度法测定铊(Ⅲ)的高灵敏方法。在Triton X-100存在下,于pH10.3的Na_2B_4O_7-NaOH介质中,铊(Ⅲ)与该试剂可生成1:4的稳定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15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32×10~5L·mol^(-1)·cm^(-1)。Tl(Ⅲ)浓度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粉煤灰中痕量铊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S-DAA 偶氮试剂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从煤灰中强化浸出铀、锗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民理 谢访友 《铀矿冶》 CAS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介绍了采用硫酸-A化合物强化浸出法处理某含铀、锗灰的小型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浸出过程中诸因素对锗浸出率的影响,提出了2段逆流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法不仅在技术上能高效地浸出煤灰中2种有价值的元素,而且在经济上... 介绍了采用硫酸-A化合物强化浸出法处理某含铀、锗灰的小型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浸出过程中诸因素对锗浸出率的影响,提出了2段逆流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法不仅在技术上能高效地浸出煤灰中2种有价值的元素,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是处理难浸煤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浸出 半导体元素
下载PDF
1-偶氮苯-3-(6-甲氧基-2-苯并噻唑)-三氮烯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锌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道成 刘俊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34,共3页
研究了1-偶氮苯-3-(6-甲氧基-2-苯并噻唑)-三氮烯(AMBT)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11.0的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中,Triton X-100存在下,AMBT与Zn(Ⅱ)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37×104L·mol... 研究了1-偶氮苯-3-(6-甲氧基-2-苯并噻唑)-三氮烯(AMBT)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11.0的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中,Triton X-100存在下,AMBT与Zn(Ⅱ)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37×104L·mol-1·cm-1.锌质量浓度在0~0.40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锌,结果与极谱法相符,RS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1-偶氮苯-3-(6-甲氧基-2-苯并噻唑)-三氮烯 粉煤灰
下载PDF
对乙酰基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铈(Ⅳ)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道成 刘俊峰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2-34,共3页
研究了在1.0mol/LH2SO4介质中,Ce(Ⅳ)氧化对乙酰基偶氮氯膦(CPApA)的褪色反应,加入TritonX-100可提高反应的灵敏度,褪色程度与Ce(Ⅳ)量线性相关,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Ce(Ⅳ)的新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表观... 研究了在1.0mol/LH2SO4介质中,Ce(Ⅳ)氧化对乙酰基偶氮氯膦(CPApA)的褪色反应,加入TritonX-100可提高反应的灵敏度,褪色程度与Ce(Ⅳ)量线性相关,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Ce(Ⅳ)的新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37×104L.mol-1.cm-1。Ce(Ⅳ)的质量浓度在0~10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讨论了反应介质、温度、时间、试剂用量及共存离子干扰等对反应的影响。本法结合PMBP-苯萃取分离,应用于粉煤灰中微量铈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7.6%~103.2%之间,RSD(n=6)为1.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Ⅳ) 褪色光度法 对乙酰基偶氮氯膦 粉煤灰
下载PDF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煤灰中微量铀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玲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采用恒电位电解技术,使不具发光活性的铀(Ⅵ)通过自制的流通式碳电解池后,在-0.70 V(vs.Ag/AgCl)电位下在线还原为铀(Ⅲ),铀(Ⅲ)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发光,从而建立了铀(Ⅵ)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 采用恒电位电解技术,使不具发光活性的铀(Ⅵ)通过自制的流通式碳电解池后,在-0.70 V(vs.Ag/AgCl)电位下在线还原为铀(Ⅲ),铀(Ⅲ)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发光,从而建立了铀(Ⅵ)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5g/mL,检出限为2×10^-10g/mL,对1.0×10^-7g/mL铀(Ⅵ)进行13次测定,得到相对标准偏差为2.5%。该方法用于煤灰中微量铀(Ⅵ)的测定,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煤灰 恒电位电解
下载PDF
6-氯-苯并噻唑偶氮苯甲酸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铜Ⅱ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道成 刘俊峰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9-61,共3页
研究了6-氯-苯并噻唑偶氮苯甲酸(6-Cl-BTAEB)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乳化剂OP存在下,6-Cl-BTAEB与Cu(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研究了6-氯-苯并噻唑偶氮苯甲酸(6-Cl-BTAEB)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乳化剂OP存在下,6-Cl-BTAEB与Cu(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35×104L.mol-1.cm-1。铜含量在0~40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铜Ⅱ,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6次测定值RS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6-氯-苯并噻唑偶氮苯甲酸 粉煤灰
下载PDF
利用矮型斜底箱式混合澄清器从含铀煤灰酸浸矿浆中萃取铀以及降低有机相损耗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子忠 《湿法冶金》 CAS 2000年第1期1-9,共9页
介绍了新型萃取器──矮型斜底箱式混合澄清器及利用此萃取器从含铀煤灰酸浸矿浆中萃 取铀的小型试验与连续台架试验结果及影响溶剂损失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t含铀 煤灰,损失胺156g;生产1kg铀,实际损失胺54g... 介绍了新型萃取器──矮型斜底箱式混合澄清器及利用此萃取器从含铀煤灰酸浸矿浆中萃 取铀的小型试验与连续台架试验结果及影响溶剂损失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t含铀 煤灰,损失胺156g;生产1kg铀,实际损失胺54g。推测,若使用溶解度更小的三脂肪胺,可能会 取得更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澄清器 含铀煤灰 溶剂萃取 萃取剂损耗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锌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丽球 李佳秋 周秀林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4-56,共3页
利用Zn( Ⅱ) - SCN- - RhB- PVA 显色反应体系进行锌( Ⅱ) 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光度法测定痕量锌( Ⅱ)- 结果表明,在盐酸介质中具有高灵敏度的显色反应,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 .58 ×106 L/mo... 利用Zn( Ⅱ) - SCN- - RhB- PVA 显色反应体系进行锌( Ⅱ) 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光度法测定痕量锌( Ⅱ)- 结果表明,在盐酸介质中具有高灵敏度的显色反应,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 .58 ×106 L/mol·cm ,Zn( Ⅱ) 量在0 .0 ~0 .040 mg/L的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用于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锌,结果令人满意- 图4 ,表1 ,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粉煤灰 罗丹明B
下载PDF
碳酸钙对煤灰中铀赋存形态及矿物组成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汤烨 李义连 宁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为研究向煤中添加碳酸钙混燃对煤灰中铀赋存形态及矿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两种云南临沧煤样进行室内燃烧试验,基于逐级提取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原煤及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 为研究向煤中添加碳酸钙混燃对煤灰中铀赋存形态及矿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两种云南临沧煤样进行室内燃烧试验,基于逐级提取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原煤及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煤中添加碳酸钙混合燃烧对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钙添加剂量的增加,煤灰中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的铀会逐渐转化为碳酸盐结合态铀或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煤燃烧过程中,碳酸钙的分解产物与赤铁矿反应生成可被盐酸羟胺还原的黑钙铁矿,增加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且钙可能进入硅铝酸盐矿物晶格破坏硅氧键,并与之结合生成较石英、长石更易溶的钙铝硅酸盐。因此,煤中添加碳酸钙可以通过改变燃烧后的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和矿物组成来增加其酸溶性,有利于煤灰中铀的回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煤灰 铀赋存形态 矿物转化
下载PDF
含铀燃煤飞灰造粒工艺研究
18
作者 孟舒 刘津麟 +2 位作者 钟平汝 王高山 王聪颍 《铀矿冶》 CAS 2021年第4期284-289,共6页
铀是煤中常见的放射性元素,主要富集在煤燃烧产生的粉煤灰中。采用搅拌浸出工艺从粉煤灰中提铀,存在固液分离的技术难题。从优化提铀工艺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利用含铀燃煤飞灰颗粒自身的性质,辅以适当的粘合剂,采用造粒技术从燃煤飞灰中... 铀是煤中常见的放射性元素,主要富集在煤燃烧产生的粉煤灰中。采用搅拌浸出工艺从粉煤灰中提铀,存在固液分离的技术难题。从优化提铀工艺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利用含铀燃煤飞灰颗粒自身的性质,辅以适当的粘合剂,采用造粒技术从燃煤飞灰中提铀的新工艺;从飞灰造粒的成粒性、稳定性和浸出性着手,综合考察了不同条件对飞灰造粒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的无机溶胶型粘合剂,在润湿剂加入量30%、湿混8 min、常温烘干条件下,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粒效果和耐酸性;造粒淋滤与常规搅拌浸出相比,可达到相同的提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造粒 浸出
下载PDF
CL-N235树脂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锗
19
作者 戴财胜 罗道成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5,共4页
探讨了2-羟基-3-甲氧基苯基荧光酮(HMPF)与锗(IV)的显色反应。在pH 2.0的盐酸和酒石酸介质中,在OP存在下,HMPF与锗反应生成摩尔比为2∶1的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用CL-N235树脂萃取富集,然后用光度法可测定树脂相中的锗,由此建立了... 探讨了2-羟基-3-甲氧基苯基荧光酮(HMPF)与锗(IV)的显色反应。在pH 2.0的盐酸和酒石酸介质中,在OP存在下,HMPF与锗反应生成摩尔比为2∶1的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用CL-N235树脂萃取富集,然后用光度法可测定树脂相中的锗,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锗(IV)的新方法。吸附络合物树脂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6×105L.mol-1·cm-1。锗的质量浓度在0~48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经CL-N235树脂萃取富集后,锗的测定灵敏度可提高数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应用于粉煤灰中锗的测定,结果与苯芴酮分光光度法相符,实际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加标回收率为97%~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N235树脂 分光光度法 2-羟基-3-甲氧基苯基荧光酮 粉煤灰
下载PDF
含铀煤灰焙烧球料渗滤浸出的研究
20
作者 谢访友 马民理 《铀矿冶》 CAS 1997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叙述了焙烧球料渗滤浸出的研究结果。重点讨论了各工艺参数对铀浸出率的影响,并测定了焙烧球料的机械强度对渗滤浸出操作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浸出条件下,铀的浸出率可达97.8%,和搅拌浸出的结果相同。焙烧球料的机... 本文叙述了焙烧球料渗滤浸出的研究结果。重点讨论了各工艺参数对铀浸出率的影响,并测定了焙烧球料的机械强度对渗滤浸出操作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浸出条件下,铀的浸出率可达97.8%,和搅拌浸出的结果相同。焙烧球料的机械强度也能满足渗滤浸出操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制粒 渗滤 浸出 含铀煤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