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yered and three-dimensional uranyl–organic assemblies with 4,4′-oxidiphthalic acid 被引量:1
1
作者 Dai Wu Ying Gao +3 位作者 Wan-Guo Tian Yun-Hui Li Weiting Yang Zhong-Ming Su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25-329,共5页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uranyl nitrate and 4,4'-oxidiphthalic acid(H4L)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ree new urany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namely(NH4)2[(UO2)3(L)2]·5H2O(1),(NEt4)[(UO2)3(...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uranyl nitrate and 4,4'-oxidiphthalic acid(H4L)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ree new urany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namely(NH4)2[(UO2)3(L)2]·5H2O(1),(NEt4)[(UO2)3(H2O)(L)(HL)](2) and(UO2)7(H2O)2(phen)4(L)2(HL)2(3)(NEt4 = tetraethylammonium,phen = 1,10-phenanthroline).These three structures all comprise common uranyl pentagonal bipyramids.In 1,UO7polyhedra are linked by hexadentate ligands to form a 3D framework with 1D channels,in which are located NH4^+ ions and water molecules.While in 2,the organic ligands adopt pentadentate and hexa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s,ligating UO7 units to create a layered structure with channels filled by NEt4^+ ions.For 3,uranyl square bipyramids are also accommodated together with pentagonal bipyramids,which are linked by tetradentate carboxylate ligands to produce the layered assembly.Phen molecules also coordinate to the uranyl centers to build up the structure.Lumines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2 and 3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 uranyl e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yl–organic assemblies carboxylates structures luminescence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配合物与铀酰-有机框架复合:两例新型铀/铜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红燕 罗菊香 李浩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0-508,共9页
在水热条件下,将铜金属配合物插入到铀酰有机框架化合物中,合成了两例新型铀/铜异金属杂化配合物[Cu(bipy)(UO_(2))(bdc)_(2)·H_(2)O]_(n)(1),{[Cu(phen)(UO_(2))(bdc)(bc)(H_(2)O)]·H_(2)O}_(n)(2)(bipy=2,2′-联吡啶,bdc=... 在水热条件下,将铜金属配合物插入到铀酰有机框架化合物中,合成了两例新型铀/铜异金属杂化配合物[Cu(bipy)(UO_(2))(bdc)_(2)·H_(2)O]_(n)(1),{[Cu(phen)(UO_(2))(bdc)(bc)(H_(2)O)]·H_(2)O}_(n)(2)(bipy=2,2′-联吡啶,bdc=对苯二甲酸,phen=1,10-邻菲罗琳,bc=苯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M_(r)=833.99,a=7.9077(5)A,b=23.1076(13)A,c=14.6172(8)A,β=101.4180(10)°,V=2618.1(3)A^(3),Z=4,D_(c)=2.116 g·cm-3,μ=7.056 mm^(-1),F(000)=3003,最终偏离因子R=0.0210,wR=0.0560。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c空间群,Mr=829.99,a=7.9327(2)A,b=11.6546(3)A,c=13.8618(4)A,β=96.2230(10)°,V=1274.01(6)A^(3),Z=2,Dc=2.164 g·cm^(-3),μ=7.247 mm^(-1),F(000)=786,最终偏离因子R=0.0273,wR=0.0749。在对苯二甲酸配体桥联下这两个配合物都具有三维异金属网络结构(CCDC:860177,1;CCDC:857137,2)。此外,测试了配合物1和2的固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研究了配合物1的固态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异金属 铀酰有机框架化合物 荧光性能
下载PDF
基于一个四羧酸配体构筑的具有(4,8)-连接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对小分子的检测试验(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珍 陈晓 冯云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3-1420,共8页
以3,3′,5,5′-四-(羧基苯基)联苯为配体(H4L),与镧系金属Ln(Ⅲ)盐反应,自组装形成了5个具有三维孔洞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n3L2(H_2O)7]·(OH)·10DMA}n(Ln=Gd(1a);Ln=Ho(2a),{[Ln3L2(H_2O)3]·(OH)·m DMA}... 以3,3′,5,5′-四-(羧基苯基)联苯为配体(H4L),与镧系金属Ln(Ⅲ)盐反应,自组装形成了5个具有三维孔洞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n3L2(H_2O)7]·(OH)·10DMA}n(Ln=Gd(1a);Ln=Ho(2a),{[Ln3L2(H_2O)3]·(OH)·m DMA}n(Ln=Er,m=10(1b);Ln=Yb,m=9(2b);Ln=Lu,m=10(3b))。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这些MOFs属于2种系列的类质同晶化合物,分别属于正交晶系Ccca空间群和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有机小分子溶剂交换荧光研究发现,2b对小分子二氯甲烷和甲苯荧光有增强效应,表现出良好的荧光探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羧基苯基)联苯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下载PDF
铀酰配位介导咔唑三羧酸超分子组装体的结构演变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帅 孟燎 +3 位作者 刘康 于吉攀 胡孔球 梅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作为一类典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基于锕系金属节点的MOFs具有其独特的锕系-配体键合方式。然而,这些配位相互作用如何参与并影响有机配体的晶格组装过程仍有待研究。在本工作中,以咔唑三羧酸有机配体与铀酰离子的配位组装为例,... 作为一类典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基于锕系金属节点的MOFs具有其独特的锕系-配体键合方式。然而,这些配位相互作用如何参与并影响有机配体的晶格组装过程仍有待研究。在本工作中,以咔唑三羧酸有机配体与铀酰离子的配位组装为例,通过控制合成条件详细研究了铀酰配位作用对咔唑三羧酸配体晶格组装过程的调控。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随着铀酰金属节点的引入,咔唑三羧酸超分子组装体实现了从氢键-有机网络结构向金属-有机网络结构的逐级演变。在这一调控过程中,不同咔唑三羧酸间的连接方式由羧基氢键对逐渐被铀酰配位作用取代,二维网络结构也从六重穿插非平面网络转变为平面超分子网络和金属-有机配位网络。相关转变过程主要表现在羧基不断参与铀酰中心的配位作用,这一过程也得到了红外光谱的证实。通过本工作的开展,成功揭示了铀酰-配体配位作用调控无机-有机多孔材料合成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材料结构演变的详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锕系元素 铀酰 金属-有机框架 配位键合 超分子组装 结构调控
下载PDF
基于构象灵活的N-杂环配体构筑的3D拟卤化亚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5
作者 秦英恋 秦建芳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9-1068,共10页
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无机阶梯状链[Cu(SCN)]_(n)与柔性有机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bpp)自组装,得到了一例新型的3D有机-无机杂化配合物[Cu_(4)(SCN)_(4)(bpp)_(2)]_(n)(1)。值得关注的是,不对称单元中的bpp配体显示两种不同的构象(tran... 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无机阶梯状链[Cu(SCN)]_(n)与柔性有机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bpp)自组装,得到了一例新型的3D有机-无机杂化配合物[Cu_(4)(SCN)_(4)(bpp)_(2)]_(n)(1)。值得关注的是,不对称单元中的bpp配体显示两种不同的构象(trans-gauche或trans-trans),并连接梯形的[Cu(SCN)]_(n)链形成结晶学独立的[Cu_(2)(SCN)_(2)(bpp)]_(n)(A和B)层。紧接着,两个不同的层通过ABB′A′的顺序排列形成独特的三维褶皱结构。进一步对配合物1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粉末衍射(PXRD)、热分析、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性质研究。固体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区有强的吸收并且具有半导体性质,带隙能E_(g)为3.20 eV。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中性红(NR)、甲基橙(MO)、天青I(AI)、亚甲基蓝(MB)和亮蓝(ED)这五种染料表现出不同的光催化活性,这可能与有机染料的尺寸和电荷差异有关。此外,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较强的绿色发光性质,在525 nm附近有强的荧光发射峰。这种发射可能与配体中心激发态有关,可能涉及金属到配体或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有机-无机杂化 拟卤化亚铜配合物 柔性桥联配体 晶体结构 发光性能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