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地标空间的建筑材料艺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饶鉴 王汐 《上海建材》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本文以武汉绿地中心大厦为例,对城市地标空间的建筑材料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该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艺术特征,包括色彩、质感和纹理等方面。并研究了建筑材料在美学价值、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建筑材... 本文以武汉绿地中心大厦为例,对城市地标空间的建筑材料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该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艺术特征,包括色彩、质感和纹理等方面。并研究了建筑材料在美学价值、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建筑材料在城市地标空间的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艺术特征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空间 建筑材料 艺术特征 美学价值 前景展望
下载PDF
城市地标的集体记忆分析与应用——以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大象滑梯为例
2
作者 李峻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7-224,241,共9页
与城市地标相关的集体记忆具有多样性和历时性。在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更新过程中,针对大象滑梯这一重要的城市地标,采用非介入的方式收集网络评论信息,并对网络文本中与大象滑梯及周边环境相关的集体记忆信息进行了结构性解析,进而厘清了... 与城市地标相关的集体记忆具有多样性和历时性。在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更新过程中,针对大象滑梯这一重要的城市地标,采用非介入的方式收集网络评论信息,并对网络文本中与大象滑梯及周边环境相关的集体记忆信息进行了结构性解析,进而厘清了更新实践中与该地标有关的重要历史信息,并提出更新策略、付诸更新实践,以期为集体记忆在城市更新活动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集体记忆 网络文本 大象滑梯
下载PDF
中国传统城市向心性空间图式中地标的演变:以西安明城区和天津老城区为例
3
作者 汪丽君 贾薇 《中国名城》 2024年第3期49-56,共8页
向心性空间图式在西方的空间哲学中体现为舒尔茨的“场所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表现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天人同构”的环境观。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中的体现反映于传统舆图。以天津市和西安市为例,分别统计其在古代和现... 向心性空间图式在西方的空间哲学中体现为舒尔茨的“场所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表现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天人同构”的环境观。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中的体现反映于传统舆图。以天津市和西安市为例,分别统计其在古代和现代所具有地标的类型属性和空间结构,挖掘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在中国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中表现的异同。结论显示:地标的配置向可参与性、视觉刺激性和多元复合性演变,并且地标的拓扑向心性、层级性和复合性之间存在着关联。结论以期揭示中国传统空间观念和城市建设规律,为当代历史街区保护提供参考,并探索中国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在现代城市中的转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标 向心性空间图式 历史城区 当代演变
下载PDF
面向城市格局的长线跃变: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进行时
4
作者 艾侠 《建筑实践》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六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发展中,江北新区的建设是“多中心城市”格局得以确立的终极要素。江北新区城市环境和建筑风貌的识别性和文化确立,是一个动态的、时序的、长期的过程,仅仅10年的建设成就尚不足以预测未来城市... 在六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发展中,江北新区的建设是“多中心城市”格局得以确立的终极要素。江北新区城市环境和建筑风貌的识别性和文化确立,是一个动态的、时序的、长期的过程,仅仅10年的建设成就尚不足以预测未来城市面貌的完整性。通过回溯近几年以来新区建设的背景和目标,聚焦中心区城市设计、地下大空间、标志性建筑等特征要素,对这一国家级新区在规划管理层面的建筑学探索进行阶段性思考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城市设计 地标建筑 城市尺度 城市风貌
下载PDF
集约城市发展视角下高层实验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以江苏省食品药品技术监督中心为例
5
作者 贡坚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6期140-143,共4页
文章以江苏省食品药品技术监督中心的设计实践为例,分析新时期土地资源紧缺、集约化城市发展的背景下,高强度建设模式下科研实验建筑由水平向高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技术监督中心的相关设计策略,希望为此类都市化高层科研实... 文章以江苏省食品药品技术监督中心的设计实践为例,分析新时期土地资源紧缺、集约化城市发展的背景下,高强度建设模式下科研实验建筑由水平向高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技术监督中心的相关设计策略,希望为此类都市化高层科研实验建筑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助力我国科研实验建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科研实验建筑 人文关怀 都市地标
下载PD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Image
6
作者 朱春艳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7期1-4,共4页
The image of the city put forward by Kevin Lynch was applied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park in this study.By analyzing the 5 dominant elements in the image of the city,i.e.paths,edges,districts,nod... The image of the city put forward by Kevin Lynch was applied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park in this study.By analyzing the 5 dominant elements in the image of the city,i.e.paths,edges,districts,nodes and landmarks,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scale of these elements in urban park planning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image of the city urban PARK PATHS EDGES DISTRICTS NODES landmarks
下载PDF
论南京城市文学地标的“第三空间”激活
7
作者 武佳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城市文学地标是凝结特定文学经验的标识性地域景观,它们作为典范的人文意象同构着城市集体文化经验。长期以来,文学地标被架构为“空间+文学”的知识论二元模式,其内容建设忽视了对文学事件的生动关注。以城市建构为本位,文学地标应被... 城市文学地标是凝结特定文学经验的标识性地域景观,它们作为典范的人文意象同构着城市集体文化经验。长期以来,文学地标被架构为“空间+文学”的知识论二元模式,其内容建设忽视了对文学事件的生动关注。以城市建构为本位,文学地标应被视为异质文学经验在地理空间内的堆叠着的状态本身,即爱德华·索亚所提出的超越并融合了单一物质或想象维度的“第三空间”。作为兼容统驭着文本经验与空间在场的形式,碑铭、书法等文学书像呈现着地标生成史中的关键文学史经验,是“第三空间”激活的契机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地标 文学之都 第三空间
下载PDF
现代城市环境下标识性仿古塔建筑营造实践——以孝妇河生态公园齐风塔建筑为例
8
作者 孙丽颖 梁鑫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8期200-202,共3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与欣赏意愿日益增强,塔建筑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成为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标识物。文章以山东淄博孝妇河生态公园齐风塔为例,在对塔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和经验总结基础之上,符合孝妇河湿地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与欣赏意愿日益增强,塔建筑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成为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标识物。文章以山东淄博孝妇河生态公园齐风塔为例,在对塔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和经验总结基础之上,符合孝妇河湿地公园整体规划的同时,紧扣“齐地文化为领、孝文化为纲”这一设计主旨,宣扬城市文化,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感知,以期对未来同类型塔建筑设计奠定研究基础并提供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标识性建筑 建筑设计 城市文化
下载PDF
城市标志的设计原则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嵘 郭恩章 唐恢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9-572,共4页
城市标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 ,是城市的象征 .“它们充满在大多数观察者的印象中 ,频繁地用作为一种辨认线索 ,甚至是一种结构的暗示” .要创造出优秀的城市标志 ,就应认清当前我国城市标志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特色的丧失 ;忽... 城市标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 ,是城市的象征 .“它们充满在大多数观察者的印象中 ,频繁地用作为一种辨认线索 ,甚至是一种结构的暗示” .要创造出优秀的城市标志 ,就应认清当前我国城市标志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特色的丧失 ;忽视历史传统及文化内涵 ;保护、更新和开发间的不协调关系 ;城市标志实现过程中的盲目性 .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制定出城市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 :个性的原则 ;协调的原则 ;延续的原则 ;保护的原则 ;唯一的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标志 城市景观 设计原则 城市特色 建筑设计 城市发展 历史传统 文化内涵 可识别性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上海城市地标公共文化价值演变研究(1949年-2019年)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竞 胡中涛 +1 位作者 杨亚林 曹珂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将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公共价值观记录、呈显的符号文本,以其社会属性为切入点,以不同时期地标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文化意义为研究内容,梳理、建构出以样本选取、时段划分、特征识别、语义解析为方法框架和以区位、类属、风貌、称谓为语义... 将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公共价值观记录、呈显的符号文本,以其社会属性为切入点,以不同时期地标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文化意义为研究内容,梳理、建构出以样本选取、时段划分、特征识别、语义解析为方法框架和以区位、类属、风貌、称谓为语义要素的城市地标公共价值符号学研究路径。在此基础上,以上海1949年-2019年典型地标为研究对象,以恢复建设、改革开放、国际化营销、移动互联4个时期为解析时段,系统解析了其符号特征与公共价值的演变历程,为城市地标文化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建筑符号学 公共文化 价值演变 上海地标
下载PDF
从辉煌走向和谐--罗马城市地标系统之演变循真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渌璐 侯学钢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2期73-77,共5页
本文依据地标设计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将罗马城市地标系统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古帝国辉煌时期、神权膜拜时期、理性秩序崇拜时期、新老和谐共存时期。通过四个阶段地标系统的继承与创新,作者认为,中国现代的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可以从&qu... 本文依据地标设计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将罗马城市地标系统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古帝国辉煌时期、神权膜拜时期、理性秩序崇拜时期、新老和谐共存时期。通过四个阶段地标系统的继承与创新,作者认为,中国现代的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可以从"大与小","实与虚"、"奢与简"、"新与旧"的城市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映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系统 和谐 罗马
下载PDF
城市地标认知系统及其内在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卜巍 张伶伶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2期63-65,共3页
该文将城市地标和人的认知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城市地标认知系统的概念。在分析城市地标认知系统及其物质和形式属性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城市地标认知系统的各种内在的互动关系,包括心理维度上的互动、空间维度上的互动... 该文将城市地标和人的认知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城市地标认知系统的概念。在分析城市地标认知系统及其物质和形式属性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城市地标认知系统的各种内在的互动关系,包括心理维度上的互动、空间维度上的互动和心理维度与空间维度之间的互动。为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地标的保护和环境改造提供了依据,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认知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认知 城市地标 城市地标认知系统 认知模式
下载PDF
公共文化视角下城市地标符号语义演变研究--以建国70年广州地标分析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肖竞 杨亚林 +2 位作者 吕妍 胡中涛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7,共8页
从公共文化视角出发,将城市地标作为社会与时代公共价值记录、呈显的符号文本,以其社会属性为研究向度,以地标在不同时期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中的语义演变为研究内容,梳理、建构出以区位、类别、权属、风貌、称谓为符号语义要素和以发展观... 从公共文化视角出发,将城市地标作为社会与时代公共价值记录、呈显的符号文本,以其社会属性为研究向度,以地标在不同时期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中的语义演变为研究内容,梳理、建构出以区位、类别、权属、风貌、称谓为符号语义要素和以发展观念、话语主体、价值导向、审美准则为价值解析要素的城市地标公共文化符号语义解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国际化营销、后城市化转型四个时期为解析时段,对1949~2019年广州城市地标符号语义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解析,以拓展既有城市公共文化与建成环境研究的理论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符号学 公共文化 社会属性 语义演变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1949年后城市地标公共文化价值多维度识别——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竞 张晴晴 +2 位作者 吕思维 杨亚林 曹珂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6期73-79,共7页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此,本文将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历史景观构成要素,基于关联性、整体性、历时性视角,建立了从地标与城市多维度关联关系识别其公共文化价值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区位关系、功能权属、形态特征、称谓方式四大地标特征识别要素和目标导向、权力话语、审美风尚、社会思潮四项价值解析线索,通过对1949-2019年重庆市中心城区79处地标样本的解析,揭示出上述阶段重庆乃至全国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内在关联逻辑,以期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优秀历史建筑的普查筛选与保护实践提供判别、指导依据和为我国当代城市建成环境文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地标 公共文化 多维度识别 重庆地标
下载PDF
城市地标和城市地标保护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云 杨素贞 《南方建筑》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文章通过对当前国内的城市地标概念多重理解的研究,并同时对比国外对地标的界定和"地标保护法"中对城市地标的认定内容,分析国内城市建设中频现的"地标"乱象,以及当下对于城市地标的概念理解与认知的模糊及混淆现象... 文章通过对当前国内的城市地标概念多重理解的研究,并同时对比国外对地标的界定和"地标保护法"中对城市地标的认定内容,分析国内城市建设中频现的"地标"乱象,以及当下对于城市地标的概念理解与认知的模糊及混淆现象;指出在中国清晰界定地标概念和树立地标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认定 保护 城市文脉 可持续性
下载PDF
迈向万能视角建筑学(二) 浅析城市地标之扁平化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文一 《城市设计》 2016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本文借鉴近年来出现的"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思潮,提出城市地标之扁平化设计的五大原则,即突出二维效果、追求极简风格、注重字体排版、巧用图底关系、创造象征意蕴,并列举朱文一工作室的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品,来阐释互联... 本文借鉴近年来出现的"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思潮,提出城市地标之扁平化设计的五大原则,即突出二维效果、追求极简风格、注重字体排版、巧用图底关系、创造象征意蕴,并列举朱文一工作室的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品,来阐释互联网时代万能视角优先状况下城市地标之扁平化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能视角建筑学 城市地标 扁平化设计
下载PDF
1949年至今我国城市地标建设的旨趣演变与符号语义——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竞 张晴晴 +1 位作者 罗丹 曹珂 《当代建筑》 2020年第11期48-51,共4页
文章从符号学视角切入,将城市地标建筑作为符号文本进行语义研究,以首都北京为例,通过梳理、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期、国际接轨期、转型互联期四阶段城市地标区位、类属、形体、称谓的变化,系统揭示不同时期我国城市地... 文章从符号学视角切入,将城市地标建筑作为符号文本进行语义研究,以首都北京为例,通过梳理、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期、国际接轨期、转型互联期四阶段城市地标区位、类属、形体、称谓的变化,系统揭示不同时期我国城市地标的建造旨趣与符号语义,并据此还原我国城市地标的符号要素与语义逻辑,为城市标志性空间营造与语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旨趣演变 符号要素 语义解析
下载PDF
城市地标的形成机制及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昭华 林铭祥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5期34-36,共3页
本文从感应地理学的角度,首先提出"背景—差异对象"的城市地标认知概念。即城市地标的形成需要有相对统一的背景环境,而作为地标则需要与背景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再从地标形成的作用力视角,讨论自然力是恒定的地域性地标的... 本文从感应地理学的角度,首先提出"背景—差异对象"的城市地标认知概念。即城市地标的形成需要有相对统一的背景环境,而作为地标则需要与背景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再从地标形成的作用力视角,讨论自然力是恒定的地域性地标的根源力量、社会力是地域性城市形态的主要动力。但这两种力量在全球化中被政治力与经济力所削弱,并形成了"差异化的统一""背景—差异对象"逐渐模糊的城市形态。接着以肇庆市端州区为例,从历史演进的维度剖析城市地标的演变规律。发现城市地标随时代迁移,主要源于人的经常性活动范围的变化,以及上述4种力量的博弈结果。最后,以构建地域性城市形态为目标,讨论了"背景—差异对象"的城市地标体系塑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背景 差异对象 标志性建筑
下载PDF
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文脉整合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苑剑英 宋鉴 《四川建材》 2017年第3期57-59,共3页
城市地标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关键点,是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的重要展示,更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于城市的记忆。由此可见,城市地标是人们认知、识别、记忆城市的重要媒介。然而在近几年城市建设中,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 城市地标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关键点,是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的重要展示,更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于城市的记忆。由此可见,城市地标是人们认知、识别、记忆城市的重要媒介。然而在近几年城市建设中,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的城市形象趋同城市文脉断裂等城市问题,城市地标系统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与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文脉整合为切入点,加强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文脉关联度,提出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文脉的整合原则,将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自然文脉、城市人文历史文脉与城市空间文脉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塑造更具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地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系统 城市文脉 整合
下载PDF
基于“影像词袋”模型的城市地标公众认知意象与设计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1 位作者 蔡婉洵 曹珂 《城市观察》 2022年第5期120-132,163,164,共15页
空间认知研究是城乡规划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内容。识别公众对城市地标空间的认知意象及其形成机理,有助于更好地建立城市空间使用主体与标志物系统客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有效指导城市地标空间的人本化设计、更新。为此,文章基于“词袋... 空间认知研究是城乡规划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内容。识别公众对城市地标空间的认知意象及其形成机理,有助于更好地建立城市空间使用主体与标志物系统客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有效指导城市地标空间的人本化设计、更新。为此,文章基于“词袋”模型原理,建构了以影像词典构造、应用词袋生成、意象定量表征、认知逻辑解析为分析步骤,以形体标识性、空间特色性、文化纪念性、功能公共性、区位中心性、社会知名度六类地标特征因子为“属性词典”,以简洁—繁复、规制—自由、实用型—表现型、大体量—小体量、传统—时尚、具象—抽象六组主体认知意象为“意象词典”的城市地标公众认知意象“影像词袋”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公众对上海城市地标认知的UGC数据样本,讨论了不同情境、人群地标认知意象差异,并据此从区位布局、形体设计、空间设计、外饰、内饰五方面提出了城市地标设计应用的人本化响应策略,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地标认知与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公众认知 “影像词袋”模型 UGC数据 人本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