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 RS与 GIS的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徐建华 方创琳 岳文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以 RS和 GIS为技术手段 ,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分区 ,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的数量特征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类型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 ,以分维数...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以 RS和 GIS为技术手段 ,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分区 ,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的数量特征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类型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 ,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 ;探讨控制和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区域景观镶嵌结构 分形 兰州市西固区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城市绿地评估系统的一种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浩 花向红 +1 位作者 王佩军 邴玉旭 《地理空间信息》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RS和GIS的结合出发,在对城市绿地评估系统的总体框架阐述的基础之上,对数据源的选取和预处理、城市绿地评估数据库的建立、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效益评价实现的流程和关键技术作了介绍。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评估系统 gis rs 模式 生态效益评价 景观格局分析 总体框架 关键技术 预处理 数据源 数据库
下载PDF
应用RS、GIS技术对张家港市绿地景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海良 徐平 赖震刚 《江苏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33-35,42,共4页
应用RS、GIS技术,对张家港市建成区绿地景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指数的分析,并获得了绿地景观格局的现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建成区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其绿地格局能较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游憩需求,... 应用RS、GIS技术,对张家港市建成区绿地景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指数的分析,并获得了绿地景观格局的现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建成区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其绿地格局能较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游憩需求,并有较大的改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下载PDF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0
4
作者 官宝红 李君 +2 位作者 曾爱斌 邓劲松 张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7-863,共7页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市用地与水质表现显著正相关,它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绿化用地与CODMn、BOD5,优势度指数与DO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至200m和3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格局 城市河流 污染
下载PDF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万利 陈佑启 +1 位作者 谭靖 张洁瑕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8-244,共7页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景观结构 城市化 北京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20世纪下半叶上海城市景观镶嵌结构演变的数量特征与分形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建华 梅安新 +1 位作者 吴健平 熊云波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空间范围,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上海城市景观镶嵌结构及其演变的数量特征;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空间范围,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上海城市景观镶嵌结构及其演变的数量特征;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影响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在空间上和时间都是不均匀;(2)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变大。优势度变小;(3)住宅、工矿和其它城市景观的分离度明显地呈减小趋势,农田和村镇的分离度呈增大趋势,道路和河流水域的分离度变化幅度不大;(4)各种景观斑块形态的复杂性程度(分维数的平均值)排序为:道路>河流水域>农田>住宅>村镇>工矿>在建景观>其它城市景观;(5)从各种景观形态的演变过程来看,住宅斑块形态逐渐趋于复杂化,斑其块形态的分维数呈缓慢地增大趋势;工矿、道路、其它城市景观、农田、村镇等五种景观斑块形态的变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变化过程,其分维数在1947—1988年期间呈增大趋势,1988年时增至最大,随后开始逐渐减小;(6)影响上海城市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的因素主要包括河流廊道、原有基础、交通廊道、经济发展、规划控制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下半叶 上海 城市景观 镶嵌结构演变 数量特征 分形结构模型
下载PDF
哈尔滨东部城乡土地梯度带的划分及景观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明泽 周洪泽 祝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66-6274,共9页
以哈尔滨市及东部郊区为对象,重点研究城乡土地梯度带的划分以及造成这种景观分异的内在机制,特别是对镶嵌在城市到乡村之间土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研究土地景观结构的特点。研究区范围东西35km,南北16km,在GIS平台上使用TM与SPOT卫星图像... 以哈尔滨市及东部郊区为对象,重点研究城乡土地梯度带的划分以及造成这种景观分异的内在机制,特别是对镶嵌在城市到乡村之间土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研究土地景观结构的特点。研究区范围东西35km,南北16km,在GIS平台上使用TM与SPOT卫星图像划分出东西2.5km,南北16km大小的14条等面积的连续梯度带,根据等面积梯度带的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市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梯度区。应用计算机目视判读方法对研究区内进行了土地类型的识别及区划,利用GIS空间分析,计算了各种梯度带的内的不同土地类型的长度、面积。通过这些计算与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市及东部城乡之间不同梯度带的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特点,以绿地建设为核心,辅以城市景观结构及空间格局的特点,分析讨论不同城乡梯度带景观分异的成因。研究表明,区域道路密度和建筑物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城市化进程,据此将哈尔滨及东部城乡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不同梯度区域有其各自的人文景观结构特点和绿地景观结构特点,讨论了造成这种梯度特征的内在机制,并对研究区域未来的城乡绿地及景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土地景观 空间结构 遥感图像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