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Lies in Precisely Identifying th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Targeting Effect of the Rural Subsistence Allowance Policy 被引量:1
1
作者 Zhu Mengbing Li Shi Yang Weizhe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4期100-124,共25页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s must be identified precisely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by 2020.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househol...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s must be identified precisely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by 2020.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in 2013 shows that the targeting accuracy is not high 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income and the accuracy is higher 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But the latter still has a low coverage rate. To gradually achieve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 poverty line and the rural subsistence allowance line, standards applied to identifying households entitled to subsistence allowances should be changed from the standard of income to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es. A unified standard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s and a unifie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related households should be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coverage and funding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s should be extended and increased to better meet people's basic n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ubsistence allowance line poverty threshold by incom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poverty line
下载PDF
城市低保制度如何吸纳低保边缘户?
2
作者 程同顺 唐康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0,共8页
城市低保边缘户是与城市低保制度紧密相联的一类特殊相对贫困体。从制度安排看,城市低保制度对象判定忽视了城市低保边缘户的存在,城市低保户在其他社会救助制度中具有优先地位,最终导致了城市低保户对城市低保边缘户的逆向歧视。在实... 城市低保边缘户是与城市低保制度紧密相联的一类特殊相对贫困体。从制度安排看,城市低保制度对象判定忽视了城市低保边缘户的存在,城市低保户在其他社会救助制度中具有优先地位,最终导致了城市低保户对城市低保边缘户的逆向歧视。在实践层面,政府与城市低保边缘户的最优选择导向了“城市低保边缘户千方百计成为低保户,政府却选择漠视其存在”的实践困境。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的缺位不但有损社会公平,且破坏了城市低保制度本身的良性循环。城市低保制度应以制度化的形式确认城市低保边缘户的身份,以平衡的政策思维替代之前的对抗思维并畅通城市低保制度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城市低保边缘户 城市低保制度
下载PDF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府信任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孔泽宇 严新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8-67,共10页
基于制度理论,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提高个体的政府信任,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纠正选择性偏误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反事实分析表明... 基于制度理论,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提高个体的政府信任,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纠正选择性偏误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反事实分析表明,相较于非低保户,农村低保更有助于提高低保户的政府信任;机制分析显示,农村低保通过提高个体对低保绩效和政府质量的评价进而提高政府信任;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低保的政府信任效应仅对低收入者、中青年人和西部地区显著,而且会随个体政府信任水平和政府层级的提高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政府信任 逆概率加权法 KHB中介效应分析
下载PDF
农村低保政策对甘肃受保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王雅鑫 侯庆丰 《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5期51-55,共5页
选取甘肃陇南市372户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从单个农户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家庭人均总消费支出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产生了积极影响,显著高于对非低... 选取甘肃陇南市372户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从单个农户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家庭人均总消费支出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产生了积极影响,显著高于对非低保户的影响;而对人均生产性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得出受保农户大都属于生存型消费结构的结论。基于研究结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农村地区发展两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最终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DID模型
下载PDF
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确定及指数化调整机制设计——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边恕 孙雅娜 郝悦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文章基于辽宁省社会与经济的现实数据,利用马丁法测算得出食物线、低贫困线、高贫困线等指标。通过与现实低保标准的比较发现,现实标准位于食物线与低贫困线之间,不能满足受助者最低层次的多元需求;通过构建与食品价格指数、消费价格-... 文章基于辽宁省社会与经济的现实数据,利用马丁法测算得出食物线、低贫困线、高贫困线等指标。通过与现实低保标准的比较发现,现实标准位于食物线与低贫困线之间,不能满足受助者最低层次的多元需求;通过构建与食品价格指数、消费价格-人均收入组合指数、人均收入增长率的联动调整机制,得到动态调整后的城市低保标准;在与辽宁省财政适度负担率比较后,发现辽宁省地方财政不仅能够承担调整后的低保标准,而且也完全能够承担马丁法所确定的高、低贫困线。对此提出了科学地确定低保标准、实现底线公平与多元需求的统一、设计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多元保障衔接机制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制度 马丁法 低保标准 调整机制 财政负担
下载PDF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评估与优化——基于东中西部8省8县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爽 刘善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8-184,共7页
基于"事实-价值"的政策评估理论框架,对东中西部8省8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评估发现,政策在事实性层面上取得显著成效: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升、政策覆盖范围持续扩大、逆差序化待遇格局初步形成。从价值层面来看,部分相关主... 基于"事实-价值"的政策评估理论框架,对东中西部8省8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评估发现,政策在事实性层面上取得显著成效: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升、政策覆盖范围持续扩大、逆差序化待遇格局初步形成。从价值层面来看,部分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表现为政策目标群体尚未纳入全部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省级财政统筹缺位致使部分地区补助标准仍然偏低;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存在偏差,阻碍乡村教师的实际获得感提升。为了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应制定科学化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建立财政投入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动态化生活补助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生活补助 政策评估 政策优化 政策杠杆
下载PDF
制度衔接与整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左停 贺莉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5,共19页
2007年以后,农村低保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一道成为我国反贫困的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跨部门协同治理贫困和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从制度比较的视角,对两项制度的宏观层面目标设置、微观层面目标群体的识别与瞄准做法、各自的优... 2007年以后,农村低保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一道成为我国反贫困的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跨部门协同治理贫困和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从制度比较的视角,对两项制度的宏观层面目标设置、微观层面目标群体的识别与瞄准做法、各自的优劣势和风险进行了分析。作为重点,论文实证地分析了两项制度的群体覆盖、差异与脱节的情况,并从各自识别标准、人群和帮扶措施分析两项制度覆盖与差异状况。由于两项制度有不同的制度形成路径,在实践层面分别由两个部门执行,有不同的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覆盖了不同数量、不同特征的贫困人口,交叉吻合覆盖的程度不高。研究发现两项制度覆盖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体制设计、相关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的主观理解,以及地方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客观制约条件等。论文最后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完善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的协作关系提出了建议,认为需要通过常态化的跨部门分工协作,实现两项制度的衔接互嵌,提升整体的反贫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农村低保 制度衔接 覆盖 反贫困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衔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毅 肖云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5期29-33,共5页
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是国家对农村贫困群体扶助政策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两项制度的衔接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两项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在贫困对象识别... 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是国家对农村贫困群体扶助政策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两项制度的衔接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两项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在贫困对象识别、扶持措施以及管理环节等方面的衔接都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促进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提高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运行 衔接 对策
下载PDF
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的“合谋”行为研究——以鲁中C镇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辉 崔欣欣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612,共7页
学界普遍将低保执行中的"关系保"和"人情保"等政策变异视为在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手段。在鲁中C镇农村低保执行的个案中深度阐述了另一种类型的变异:村干部通过提示促使低保户在获得低保名额的同时,需要上交一部... 学界普遍将低保执行中的"关系保"和"人情保"等政策变异视为在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手段。在鲁中C镇农村低保执行的个案中深度阐述了另一种类型的变异:村干部通过提示促使低保户在获得低保名额的同时,需要上交一部分低保金作为交换条件。低保自身的制度缺陷为此种合谋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村干部通过建立庇护制来对村民进行操作,村民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博弈,进而选择上交的策略让自己适当获利,最终形成了双方的合谋。通过对当今的庇护制与集体化时期的庇护制进行比较,指出低保公示制度有利于消解"合谋"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政策执行变异 合谋行为 庇护制 博弈机制
下载PDF
农村低保会引致负向就业激励吗?——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1
10
作者 韩华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102,共14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和2014两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农村低保对具有劳动能力受助对象的就业激励效应,进一步考察该效应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和2014两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农村低保对具有劳动能力受助对象的就业激励效应,进一步考察该效应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降低有劳动能力受助个体的就业激励,当就业状态变量纳入工作意愿信息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不同的低保救助金额所产生的就业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获得较低救助金额对受助个体产生的就业效应并不显著,而获得较高救助金额能够对受助个体就业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按照社会人口特征分组后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在女性、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健康状况差的群体中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就业效应。按照地区分组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低保的负向就业激励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采用多种匹配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上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为了缓解负向就业激励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福利依赖问题,未来农村低保制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优化:第一,通过设置就业收入豁免和救助渐退政策来降低低保金边际税率;第二,逐步解除农村低保与其他专项救助之间的捆绑关系;第三,采取更加积极精准的就业援助措施来促进低保个体参与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负向就业激励 面板数据 PSM-DID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衔接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三秀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7,共5页
农民可持续生计内在地要求政府农村反贫困行动相互配合和有机衔接。因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两项基本农村反贫困行动孤立进行,农民生计改善的非持续性已相当突出。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建议突破目前最低生活保障仅为扶贫开发... 农民可持续生计内在地要求政府农村反贫困行动相互配合和有机衔接。因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两项基本农村反贫困行动孤立进行,农民生计改善的非持续性已相当突出。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建议突破目前最低生活保障仅为扶贫开发提供低保对象的劳动能力信息的衔接思路,实行三种衔接路径有机结合的复合型衔接模式,充分发挥两种反贫困行动在农民可持续生计目标实现中的协同作用,并进行三方面的配套性制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可持续生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扶贫开发 衔接模式创新
下载PDF
农村低保救助水平的评估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增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8,共6页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国范围内已经实现制度覆盖,自2007年制度全面推行以来,由于各省市财政对农村低保救助力度强弱差异,导致了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由于这种差异性受很多因素如价格指数等经济指标的影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国范围内已经实现制度覆盖,自2007年制度全面推行以来,由于各省市财政对农村低保救助力度强弱差异,导致了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由于这种差异性受很多因素如价格指数等经济指标的影响,存在着不可比性。笔者通过引入农村低保救助力度系数和生活救助系数剔除这种差异性,从横向和纵向的视角对中国现行农村低保制度的救助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估的结果发现,各地的农村低保标准相差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剔除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后,保障标准仍然要高于经济相对落后中西部农村地区(上海市除外)。所以,建议这部分省市的民政部门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当地农村低保名义标准,从而保证当地农村低保居民享受到的实际福利至少不应该低于低保名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救助力度系数 生活救助系数 评估
下载PDF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及其横向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戴建兵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9,共8页
运用比率模型和标准值模型,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08~2010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显著性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逐年增强。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且截至2010年仍然有7个省区市的食品支... 运用比率模型和标准值模型,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08~2010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显著性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逐年增强。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且截至2010年仍然有7个省区市的食品支出保障弹力F<1,未能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从横向公平性来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横向公平,但缺乏公平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农村全面保障,一是要大力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二是要加大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三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根据农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确定;四是要加强制度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 保障弹力 横向公平
下载PDF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效应研究——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栋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63,共11页
使用2012年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集,构建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基于PSM-DID方法,就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效果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 使用2012年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集,构建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基于PSM-DID方法,就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效果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低保家庭在未来继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家庭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的城乡与区域性差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贫效应更加显著,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大于东、中部地区。应重视对于低保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测量与识别,将其纳入城乡低保贫困判别条件,逐步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监测、事后检测的覆盖全过程的动态贫困测量与识别机制,以有效化解低保家庭先脱贫后返贫的困局;应适度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乡及区域之间减贫效应的差异性,以确保其在城乡及区域之间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与区域的全面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减贫效应 贫困脆弱性
下载PDF
治理消解行政:对国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基于豫南G镇低保政策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48
15
作者 印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91,共12页
国家政策执行偏差是国家政策从文本到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既有国家政策执行理论对其解释有力所不及之处。本文以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为例,讨论资源下乡背景下国家政策在基层治理架构中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低保政策的"二线性&q... 国家政策执行偏差是国家政策从文本到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既有国家政策执行理论对其解释有力所不及之处。本文以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为例,讨论资源下乡背景下国家政策在基层治理架构中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低保政策的"二线性"与再分配属性,低保政策执行不仅面临行政资源与执行动力不足的制度背景约束,而且被一线政策的执行所吸纳。乡镇政府对低保监管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与优先排序执行,最终导致低保政策执行的停滞;富人治村主导下的治理模式则导致权力—利益网络对低保资源的垄断性侵蚀。原有的政策目标被大量消解掉并产生各种偏差后果,治理消解行政成为农村政策执行偏差的实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低保政策 政策执行吸纳 代理人体制 富人治村 政府能力
下载PDF
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的参与和赋权:贵州省K乡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莉 刘永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以贵州省长顺县K乡建立农村社区低保制度为案例,分析了政府以不同形式赋权于农民及农民在各个阶段、不同利益主体间权力互动中的参与,并对前后2种赋权形式下的参与及其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总结参与式方法在政府制度供给和对农民赋权过... 以贵州省长顺县K乡建立农村社区低保制度为案例,分析了政府以不同形式赋权于农民及农民在各个阶段、不同利益主体间权力互动中的参与,并对前后2种赋权形式下的参与及其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总结参与式方法在政府制度供给和对农民赋权过程中的应用经验。透过吉登斯的"权力互动"视角,从"知情权"、"决策权"、"受益权"、"监督权"和"评估权"5个关键维度分析了政府的赋权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权力互动 赋权 参与式方法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城乡低保制度衔接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清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现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被提上日程。目前,城乡低保在法律建设、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妨碍着制度衔接。加快城乡低保制度衔接,需要尽快构建... 现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被提上日程。目前,城乡低保在法律建设、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妨碍着制度衔接。加快城乡低保制度衔接,需要尽快构建一体化的城乡低保法律体系和低保组织机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资金,以逐步实现城乡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衔接
下载PDF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透视——以昆明市为调研个案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燕韡 刘芳 《学术探索》 2007年第3期67-72,共6页
昆明是较早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城市,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贫困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最低生活保障的获得是接受恩赐还是享受权利;工作人员与受保对象的关系是管理还是服务等等。对昆明城市最低生... 昆明是较早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城市,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贫困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最低生活保障的获得是接受恩赐还是享受权利;工作人员与受保对象的关系是管理还是服务等等。对昆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国民权利意识和"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严重缺失,导致受保对象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精神上却付出极大的代价。城市低保制度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福利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这种状况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制度 国民权利意识 价值取向 社会福利目标
下载PDF
基于效用均等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的地区差异及其均衡 被引量:8
19
作者 顾文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从公平理论出发,构造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群效用均等模型,按照远期和中期目标分别计算了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均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农村的实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均衡水平的偏离较大,沿海发达... 从公平理论出发,构造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群效用均等模型,按照远期和中期目标分别计算了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均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农村的实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均衡水平的偏离较大,沿海发达地区的偏离程度较小,且各地区内部也存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水的差异较大的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的制定不仅要分析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群的基本生存需要,还要考虑公平因素,实现全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用均等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 地区差异
下载PDF
解决城市低保制度就业负激励问题的方案探讨——基于“补差制”与“负所得税制”的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边恕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58,共8页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着按照低保标准与低保家庭人均收入间的差额进行补偿的机制,称为"补差制"。这一制度背离了社会救助的初衷,打击了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形成了"贫困陷阱"下的福利依赖。而负所得税制能够使受助...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着按照低保标准与低保家庭人均收入间的差额进行补偿的机制,称为"补差制"。这一制度背离了社会救助的初衷,打击了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形成了"贫困陷阱"下的福利依赖。而负所得税制能够使受助者在获得基本生存补助的同时,依据劳动收入获得相应的津贴,使受助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使其摆脱"贫困与失业陷阱"。在阶梯式救助与地区差异的前提下,两种负所得税制方案表明,负所得税制下的可支配收入高于补差制下的可支配收入,并且负所得税制下的收入保障线与收入目标线差距越大,就业激励效应就越强。据此,本文提出了构建负所得税机制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制度 补差制 负所得税制 ELES模型 阶梯型救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