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Laboratory Model for the Flow in Urban Street Canyons Induced by Bottom Heating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辉志 梁彬 +2 位作者 朱凤荣 张伯寅 桑建国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4-564,共11页
Water tank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ction flow induced by bottom heating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mbient wind on the flow in non-symmetrical urban street canyons based on the PIV (Particle Im... Water tank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ction flow induced by bottom heating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mbient wind on the flow in non-symmetrical urban street canyons based on the PIV (Particle Imag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Fluid experiments show that with calm ambient wind, the flows in the street canyon are completely driven by thermal force, and the convection can reach the upper atmosphere of the street cany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tions also appear above the roofs of the buildings. These are the conditions which favor the exchange of momentum and air mass between the street canyon and its environment. More than two vortices are induced by the convection, and the complex circulation pattern will vary with time in a wider street canyon. However, in a narrow street canyon, just one vortex appears. With a light ambient wind, the bottom heating and the associated convection result in just one main vortex. As the ambient wind speed increases, the vortex becomes more organized and its center shifts closer to the leeward 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in non-symmetrical urban street canyons bottom heating water tank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Flow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Urban Street Canyons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瑜君 刘辉志 +1 位作者 桑建国 张伯寅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In this stud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water tank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an urban street canyon. Two types of canyon geometry were tested. 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 In this stud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water tank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an urban street canyon. Two types of canyon geometry were tested. 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in a step-up notch canyon (higher buildings on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canyon), the height and shape of the upstream lower building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low pattern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while in a step-down notch canyon (lower buildings on the downstream side), the downstream lower buildings have little influence. The studies also show that the substitution of tall towers for parailelepiped buildings on one side of the canyon may enhance the street ventilation and decreas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emitted by motor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treet canyon numerical simulation water tank experiment pollutant dispersion
下载PDF
Physical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reet Bottom Heating and Inflow Turbulence on Urban Street-Canyon Flow 被引量:2
3
作者 Jae-Jin KIM Jong-Jin BAIK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0-237,共8页
The effects of street bottom heating and inflow turbulence on urbanstreet-canyon flow 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a circulating water channel. Three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for a street canyon with a stre... The effects of street bottom heating and inflow turbulence on urbanstreet-canyon flow 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a circulating water channel. Three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for a street canyon with a street aspect ratio of 1. Results from eachexperiment with bottom heating or inflow turbulence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bottom heatingand appreciable inflow turbulenc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treet bottom heating or inflowturbulence increases the intensity of the canyon vortex.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n how street bottomheating or inflow turbulence intensifies the canyon vortex is given from a fluid dynamicalview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treet-canyon flow street bottom heating inflow turbulence circulating water channel
下载PDF
基于全景图的城市街谷平均辐射温度计算模型研究
4
作者 杨柳 张腾跃 +2 位作者 刘衍 李奇 雷宸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在评估城市街谷热环境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时,明确街谷的微气候条件,尤其是平均辐射温度(Mean Radiant Temperature,MRT)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利用基于鱼眼图的天空视域因子(Sky View Factor,SVF)计算方法较为繁琐... 在评估城市街谷热环境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时,明确街谷的微气候条件,尤其是平均辐射温度(Mean Radiant Temperature,MRT)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利用基于鱼眼图的天空视域因子(Sky View Factor,SVF)计算方法较为繁琐且难以实现大范围街谷MRT的时空分布评估。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全景图像技术,提出一种快速大量计算城市街谷MRT时空分布的新方法,并进一步考虑城市街谷中树木的影响,以改进传统模型。本研究首先基于全景图像批量获取城市街谷中的SVF,并结合城市街谷中的几何特征和植被视域因子,通过改进的平均辐射温度计算模型对单点的MRT进行计算,同时采用定点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精确度验证,并将其应用于西安市街谷MRT的实际计算中。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模型验证,本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误差大多数情况下在20%以内,RMSE在2.85~4.66℃。同时,模型与实测数据的一致性较好,能够清晰地反映MRT的变化趋势,R2大于0.74,IA大于0.80。与仅考虑单一不透水面的计算模型相比,考虑树木植被后的模型精度有明显提升,RMSE从5.15℃降至3.87℃,模型的R2由0.72提升至0.74,表明改进模型与观测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提出的基于全景图的MRT计算方法不仅提高了评估城市街谷热环境的效率和精度,而且通过考虑树木植被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绿化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此外,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能够为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和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实例分析,研究成功地应用于西安市,展示了2021年7月14日上午9:00的街谷MRT分布图,为后续的城市热环境评估和改善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辐射温度 全景图 城市街谷 视域因子 实地观测
下载PDF
多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定位导航能力分析
5
作者 施星宇 陈明剑 +3 位作者 李广云 李万里 蔡巍 吕葳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5,173,共8页
针对智能手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城市峡谷条件下、多路径条件下的定位导航能力不足的问题,分析GNSS观测数据质量,对比定位结果,安卓手机采用伪距单点定位和伪距差分定位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苹果手机采用融合数据进行定位解算。结... 针对智能手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城市峡谷条件下、多路径条件下的定位导航能力不足的问题,分析GNSS观测数据质量,对比定位结果,安卓手机采用伪距单点定位和伪距差分定位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苹果手机采用融合数据进行定位解算。结果表明:苹果手机的载噪比明显高于安卓手机;环境良好的路段下,融合定位数据的结果相比于伪距差分定位准确度提升38 m左右,精度提升4 m左右,比单点定位结果准确度提升41 m左右,精度提升4 m左右;在多路径条件下,融合定位数据的结果相比于伪距差分定位准确度提升39 m左右,精度提升4 m左右,比单点定位结果准确度提升48 m左右,精度提升17 m左右;在城市峡谷环境下发现智能手机仅依靠GNSS导航的能力不足以满足日常定位需求,目前仍需要依靠融合定位来保障日常生活中导航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导航 精度 数据分析 城市峡谷 差分定位
下载PDF
基于UWB约束条件的城市峡谷区GPS定位方法研究
6
作者 赵奕文 王坚 +2 位作者 刘严涛 徐强 马运涛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在高楼城市发生火灾、断电等紧急情况下,救援工作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临时坐标基准,该坐标可由GPS系统提供。通常GPS实时动态定位需要跟踪4颗以上几何结构良好的卫星才能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在城市建筑密集区,高层建筑对卫星信号的遮... 在高楼城市发生火灾、断电等紧急情况下,救援工作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临时坐标基准,该坐标可由GPS系统提供。通常GPS实时动态定位需要跟踪4颗以上几何结构良好的卫星才能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在城市建筑密集区,高层建筑对卫星信号的遮挡减少了可见卫星的数目,影响了卫星的几何分布,使得GPS定位结果不可用。因此采用1个基准站2个流动站的方式进行定位,基准站位于观测条件良好的已知点上,流动站位于建筑物遮挡处且观测卫星数目不足,为改善观测条件实现快速准确定位,将2个流动站间的UWB测量距离作为约束条件,并应用TIKHONOV正则化原理改善信号不佳导致的法矩阵病态问题。试验结果表明,附加UWB距离约束的多站点GPS快速定位可以显著提高模糊度浮点解的精度,在密集高层建筑中也能取得亚米级的定位精度,满足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的定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城市峡谷 TIKHONOV 附加UWB约束法
下载PDF
“Place Making”in Urban Complex Design: A Case Study of Tianfu Pearl Design Scheme
7
作者 ZHAO Xiangwei LI Yann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5期23-26,32,共5页
This paper introduced basic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Block 9, Dongdajie, Chengdu City, expounded basic definition and design concept of "place making", briefed the design scheme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basic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Block 9, Dongdajie, Chengdu City, expounded basic definition and design concept of "place making", briefed the design scheme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planning layout, space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onclud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dea of "place making" in Block 9 design scheme in view of the multi-functional urban complex with high plot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complex with high plot ratio Place making Commercial canyon
下载PDF
基于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的城市道路绿化带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符冰芬 吴海堂 赵立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293-6306,共14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车辆造成的道路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交通源排放问题高度集中,机动车排放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开展减缓城市道路污染危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车辆造成的道路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交通源排放问题高度集中,机动车排放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开展减缓城市道路污染危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调查绿化带对广州城市道路PM2.5的影响,运用实测与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模拟结合的研究方法,实测并分析城市道路空间PM2.5的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实测数据对模拟软件进行验证分析,模拟研究理想道路模型下不同高宽比、风向等因素及绿化带植配类型对PM2.5的消减作用。研究表明:(1)城市道路空间PM2.5浓度分布受污染源、街道高宽比、风速风向、绿化带等综合影响,自然消减情况下,其主要受风速风向和高宽比双因素影响;(2)通常街道高宽比越大,越有利于道路空间PM2.5的扩散;(3)城市道路空间PM2.5自然沉降最小距离为12 m,0—12 m范围内应保持无障碍物的开敞环境,PM2.5消减的关键范围是12—24 m,此范围内可以利用生态手段沉降颗粒物;(4)PM2.5消减率受绿化带和风向的双控制,应根据主导风向选择绿化带植配方式。在主导风平行面和垂直迎风面绿化带对PM2.5有正消减效应,建议植配类型为“乔-乔+灌+草”;在主导风垂直背风面绿化带对PM2.5呈负消减效应,植配类型为“乔-灌”绿化带消减率接近于自然消减率,而植配类型为“乔-灌+草”和“乔-乔+灌+草”的绿化带加重了颗粒物在该区域的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 街道高宽比 风速风向 植配类型
下载PDF
DAYLIGHT IN A CISTERCIAN HERITAGE CHURCH IN LISBON,FROM RURAL TO URBAN CONTEXT
9
作者 Jorge S.Carlos Ana M.T.Martins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2014年第3期116-130,共15页
Light levels in the churches of the Cistercian Order are mostly related to the fulfilment of liturgical needs.The compound building of Bernardas’Convent includes a church at the utmost southern corner that dates back... Light levels in the churches of the Cistercian Order are mostly related to the fulfilment of liturgical needs.The compound building of Bernardas’Convent includes a church at the utmost southern corner that dates back to the 17th century.It only has one façade facing due southeas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ylight conditions within the build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urbanis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area;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urch,its main activities,and solar trajectory.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ual surrounding context and the initial period after it was built(open field)is given.The highest reflectance of the street canyon has augmented the levels of available dayl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n-path Daylight factor Vertical daylight factor urban canyon Cistercians Heritage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郑拴宁 苏晓丹 +3 位作者 王豪伟 李春明 王翠平 董仁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2,194,共7页
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源于城市热压梯度及城市风压梯度的综合作用。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影响着城市"五岛"效应(城市热岛、湿岛、干岛、浑浊岛及雨岛),城市大气的自净能力和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广义城市风... 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源于城市热压梯度及城市风压梯度的综合作用。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影响着城市"五岛"效应(城市热岛、湿岛、干岛、浑浊岛及雨岛),城市大气的自净能力和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广义城市风环境(风场、温度场、湿度场)的参考因子。为了全面理解国内外针对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研究进展,从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监测、模拟及应用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针对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结合环境物联网、无线传感技术等目前在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研究的相关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新进展,对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后续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为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相关技术及应用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城市街谷 热岛 通风潜能
下载PDF
城市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扩散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志军 黄震 +2 位作者 谢拯 王嘉松 周校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32,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城市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城市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扩散的数学模型 ,对街道峡谷内部气流运动及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 ,获得了城市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并分析了街...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城市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城市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扩散的数学模型 ,对街道峡谷内部气流运动及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 ,获得了城市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并分析了街道形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街道大气污染监测、评价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峡谷 数值模拟 气体流动 污染物扩散 机动车 尾气排放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城市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模拟中不同湍流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远东 王守生 +2 位作者 金鑫 孙亚男 金铭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七种不同湍流模型(标准k-ε、RNGk-ε、realizablek-ε、标准k-ω、SSTk-ω、RSM和Spalart-Allmaras)对城市街道峡谷内的气流运动和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的峡谷内气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分布...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七种不同湍流模型(标准k-ε、RNGk-ε、realizablek-ε、标准k-ω、SSTk-ω、RSM和Spalart-Allmaras)对城市街道峡谷内的气流运动和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的峡谷内气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分布表明,虽然七种湍流模型都预测出峡谷内生成一个控制污染物输移的顺时针大旋涡(主旋涡),但它们在次生涡的模拟上存在差异。通过将峡谷迎风面和背风面上的无量纲污染物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标准k-ε模型的总体预测效果最好,RNGk-ε模型、realizablek-ε模型以及RSM模型的预测效果次之,而标准k-ω模型、SSTk-ω模型以及Spalart-Allmaras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差。在环境评价和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交通配流方案优选中,本研究成果对于如何合理选择湍流模型来模拟预测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在峡谷内的扩散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湍流模型 污染扩散 城市街道峡谷
下载PDF
从街道峡谷到街区层峡:城市形态与微气候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振 李保峰 黄媛 《南方建筑》 2016年第3期5-10,共6页
近年来,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模式转型,愈来愈多的国内学者开始重视并持续深入地对城市形态、城市微气候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展开研究。文章针对城市形态和城市微气候在尺度、维度和度量以及目标... 近年来,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模式转型,愈来愈多的国内学者开始重视并持续深入地对城市形态、城市微气候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展开研究。文章针对城市形态和城市微气候在尺度、维度和度量以及目标上展开讨论,并探讨街道峡谷和街区层峡的城市形态与微气候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微气候定量分析的方法,能够增强城市设计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提升其专业地位。另外,微气候分析及相关性研究能减少城市设计预期的不确定性并提高城市建成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街区层峡 微气候 相关性
下载PDF
城市街谷几何结构对街谷内流场及污染物浓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吕萍 袁九毅 张文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4-539,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微尺度街道峡谷范围内街谷几何结构及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对称性对街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街道峡谷高宽比>2.1时,街谷内的流场结构由一个完整的垂直涡旋变为上下两个反向运...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微尺度街道峡谷范围内街谷几何结构及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对称性对街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街道峡谷高宽比>2.1时,街谷内的流场结构由一个完整的垂直涡旋变为上下两个反向运动的强弱不同的垂直涡旋。各类型街谷内污染物扩散水平从强到弱依次为迎风面建筑物高度大于背风面建筑物高度的街道峡谷,迎风面建筑物高度小于背风面建筑物高度的街道峡谷;平行型街道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峡谷 数值模拟 流场 浓度场
下载PDF
城市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云章 黄远东 李文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3-186,共4页
采用通过实测分析得到的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表达式,实现了交通流性态参数与CFD仿真系统的联接,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不同车流量和平均车速组合下城市斜顶建筑物街道峡谷内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一氧化碳)的扩散分布。结果表明:(1)在自由来流风... 采用通过实测分析得到的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表达式,实现了交通流性态参数与CFD仿真系统的联接,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不同车流量和平均车速组合下城市斜顶建筑物街道峡谷内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一氧化碳)的扩散分布。结果表明:(1)在自由来流风速一定时,峡谷内的一氧化碳浓度随平均车速的提高而降低(保持车流量不变),随车流量的增加而升高(保持平均车速不变);(2)联接交通流性态参数与CFD仿真系统而开展数值模拟,可为基于环境容量和道路交通容量双约束条件下的交通配流过程提供不同交通流分配方案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峡谷 交通流性态 污染物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二维街谷热力动力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宝民 孙向明 +1 位作者 刘辉志 桑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4-780,共7页
采用改进的ARPS动力模式模拟城市街谷流场 ,应用动力和能量平衡耦合模式模拟街谷温度场日变化过程。该动力模式能够模拟建筑物周围典型流场 ,包括街谷涡旋及背风区尾流涡旋等。耦合模式能够模拟街谷各接收面能量收支及温度场日变化过程... 采用改进的ARPS动力模式模拟城市街谷流场 ,应用动力和能量平衡耦合模式模拟街谷温度场日变化过程。该动力模式能够模拟建筑物周围典型流场 ,包括街谷涡旋及背风区尾流涡旋等。耦合模式能够模拟街谷各接收面能量收支及温度场日变化过程。计算实例表明 ,上述模式系统可用于城市街谷和建筑群风环境和热力环境的研究 ,也可用于对街谷中空气污染物传输和扩散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谷 流场 温度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汞蒸气在参差建筑街区中沉积过程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福云 肖婷 +3 位作者 李林 梅硕俊 刘呈威 王汉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0-1696,共7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选用参差比为0.0,0.2,0.4,0.6和0.8等5种建筑模型,探讨了在水平自然风条件下重密度污染源(汞)在不同参差比建筑物间的沉积过程,以及街区内行人层汞浓度与建筑参差比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发现,城市街区建筑物...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选用参差比为0.0,0.2,0.4,0.6和0.8等5种建筑模型,探讨了在水平自然风条件下重密度污染源(汞)在不同参差比建筑物间的沉积过程,以及街区内行人层汞浓度与建筑参差比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发现,城市街区建筑物高低错落分布的布局会促进高空汞污染源在行人层的聚集,使得街区行人层汞浓度明显增大;并且随着街区建筑物参差比的增大,最高汞浓度值所在的街道有序地靠近来流上游,而较高建筑物背风面街道行人层汞质量流量明显高于较矮建筑物背风面街道行人层汞质量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差比 汞沉积 计算流体动力学 城市街区通风
下载PDF
城市街谷绿化的动态热效应 被引量:27
18
作者 赵敬源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盲目绿化、缺乏理论支持的现状,该文编制了绿化状态下的城市街谷热过程动态模拟程序,该程序包括一个三维街谷能量交换模型和一个植被能量交换模型,并将模拟结果用通用的环境评价指标量化显示以方便工程使...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盲目绿化、缺乏理论支持的现状,该文编制了绿化状态下的城市街谷热过程动态模拟程序,该程序包括一个三维街谷能量交换模型和一个植被能量交换模型,并将模拟结果用通用的环境评价指标量化显示以方便工程使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值试验,比较了乔木、灌木和草坪等植被形态对街谷热环境的不同影响以及叶面积指数LAI的差异对街谷热环境的影响,从数据出发归纳出植被对环境的作用规律,为科学合理地优化城市绿化设计改善户外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谷 数值模拟 绿化形式 叶面积指数 平均辐照度
下载PDF
数字街谷及其热环境模拟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敬源 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当前在城市热环境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街谷”是在二维简化条件下街道的一种近似模型,但在三维情况下,街道的几何尺度应达到什么样的比例范围才其为“谷”还未见有人述及.本文利用作者建立的街谷动态模型,对典型街谷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 当前在城市热环境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街谷”是在二维简化条件下街道的一种近似模型,但在三维情况下,街道的几何尺度应达到什么样的比例范围才其为“谷”还未见有人述及.本文利用作者建立的街谷动态模型,对典型街谷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从热现象出发给予了“街谷”准确的数值定义.通过详细地对七种不同高宽比的街道热环境的模拟和结果分析,提出将高宽比大于等于1∶0.9作为“街谷”的数值定义,使研究结论更具针对性,并从实用的角度给出了最佳高宽比的推荐范围,为优化建筑设计以改善城市户外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谷 三维 热环境 高宽比
下载PDF
公路和城市街渠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发展综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彭军 张明 王体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研究机动车尾气扩散规律,可为公路建设,车流量控制,街道大气污染的监测、评价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详细论述了高...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研究机动车尾气扩散规律,可为公路建设,车流量控制,街道大气污染的监测、评价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详细论述了高斯模式、数值模式、统计模式等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几种典型模式的性能优劣及其各种条件下的适用性。随后对城市街渠峡谷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进行专述,指出了街渠峡谷模式研究的难点在于街渠流场模拟,介绍了国外最新街渠流场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当前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存在的主要困难,展望了其解决途径和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污染 扩散模型 城市街道峡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