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tourism:A Case Study of the Bund of Shanghai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Yujia WANG Jip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 factors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Bund,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t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 factors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Bund,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t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source,location,tourist source and policy,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further promot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B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ourism ecological factor ecotourism the bund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2
作者 王佳韡 冉光泰 +1 位作者 肖世平 吴佳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6,共9页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型、GWR模型等,从时空视角探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起主导作用;2020~2021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耦合协调度先明显下降,后缓慢恢复。②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各省市综合评价水平、子系统评价水平得分的上升和恢复速度有明显差异,长江经济带总体向有序协调发展。③推动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总体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力,其中以入境游客人数为代表的外部动力和以水资源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代表的内部动力对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GWR模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内蒙古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静 哈斯巴根 +2 位作者 王珊 李文龙 张惠杰 《财经理论研究》 2023年第3期63-76,共14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2000—2019年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并基于地理空间探测器测算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内蒙古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系统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表现为旅游业>城镇化>... 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2000—2019年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并基于地理空间探测器测算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内蒙古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系统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表现为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20年间内蒙古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逐步走向优质协调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分异,表现为“中部高,东西两端低”的态势;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受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的影响,而内蒙古东部则受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的影响。内蒙古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针对其东中西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内蒙古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化 驱动因素 内蒙古
下载PDF
社会—生态耦合视角下城市旅游系统韧性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邹建琴 明庆忠 +3 位作者 韦俊峰 史鹏飞 周志利 李燚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8-376,共9页
遵循SES与AC理论,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从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两者耦合协调度三维度构建城市旅游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277个地级城市2002—2019年旅游系统韧性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及... 遵循SES与AC理论,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从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两者耦合协调度三维度构建城市旅游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277个地级城市2002—2019年旅游系统韧性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旅游系统韧性不断改善,但年度均值偏低(低于0.15),空间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少数高值区呈点状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及成渝地区,多数低值区零散分布于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2)社会与生态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城市旅游系统韧性改善中起支撑作用,生态韧性起制约作用。(3)城市旅游系统韧性存在转移惰性和路径锁定特征,级别跃迁较困难且跃迁易受邻域溢出作用影响。(4)城市旅游系统韧性时空演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因子间交互作用影响力最强,生态因素影响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系统韧性 社会—生态耦合 时空演化格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都市生态旅游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宫斐 《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
随着生态旅游研究的深入,生态旅游从"自然"向"社会"延伸,都市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态旅游的演变历程提出了都市生态旅游的含义,并通过总结都市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的评价指标,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都市生... 随着生态旅游研究的深入,生态旅游从"自然"向"社会"延伸,都市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态旅游的演变历程提出了都市生态旅游的含义,并通过总结都市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的评价指标,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都市生态旅游的六大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主要和次要评价指标,以期指导都市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都市生态 都市旅游
下载PDF
城市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瑞强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8期202-206,共5页
指出了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独特文化形成的基础是文化生态。受理性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城市旅游规划忽视文化的福利性和生态整体性,表现出强烈的物质性、技术性特征,难以持续。为了实现规划工具之形与旅游文化之神、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生... 指出了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独特文化形成的基础是文化生态。受理性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城市旅游规划忽视文化的福利性和生态整体性,表现出强烈的物质性、技术性特征,难以持续。为了实现规划工具之形与旅游文化之神、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生态安全、旅游文化内涵与城市文化特色、旅游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福利的协同共生,在斯图尔德文化生态适应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文化生态的环境适应因素,辨识了城市旅游规划的特点及其文化生态影响要素,从"环境-资源、战略-功能、主体-客体、形式-形象"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适应策略 城市旅游规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甄翌 麻学锋 李志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908-7920,共13页
研究沿用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旅游城镇化地区所承受的生态压力,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足迹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构建驱动指数模型,比较各驱动因素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变化的贡献。以张家界为案例地,研究旅游城镇化各阶段足迹... 研究沿用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旅游城镇化地区所承受的生态压力,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足迹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构建驱动指数模型,比较各驱动因素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变化的贡献。以张家界为案例地,研究旅游城镇化各阶段足迹演变及驱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城镇化地区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人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出平缓增长的动态变化,发展能力具有不稳定性。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并不能抑制足迹的增长。在不控制生产总量的情况下,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不可转移足迹。(2)各因素对人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影响的弹性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增加值、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资源生产效率、城市建设用地、第一产业增加值、旅游人口密度。产业内部结构会影响产业增加值对人均不可转移足迹的弹性系数。(3)旅游城镇化初级阶段,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第二产业增加值、旅游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城镇化高级阶段,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建议如下:在旅游城镇发展的初级阶段,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控制旅游规模,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效率,改变高能耗结构,培养居民、旅游者生态意识;在旅游城镇发展的高级阶段,调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二产业效率,培育以旅游引导的技术密集型业态,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和质量,通过贸易实现生物生产性足迹输出,有效控制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的增长,显著提高旅游城镇化地区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不可转移生态足迹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上海外滩为例
8
作者 王雨佳 王计平 《绿色科技》 2013年第2期263-266,共4页
在对外滩旅游生态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区位、客源、政策等方面对外滩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外滩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生态因素 生态旅游 外滩
下载PDF
2000—2020年北京市生态游憩空间分布格局演变
9
作者 王甫园 张之羽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3年第6期1077-1095,共19页
生态游憩空间是城市居民福祉的重要保障。在大都市区宜居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居民游憩活动区域化的背景下,研究大都市区生态游憩空间统筹布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2000—2020年北京市生态游憩空间的分布特征、时空演... 生态游憩空间是城市居民福祉的重要保障。在大都市区宜居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居民游憩活动区域化的背景下,研究大都市区生态游憩空间统筹布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2000—2020年北京市生态游憩空间的分布特征、时空演化和关联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2000—2020年北京市生态游憩空间时空演化模式经历“中心城区集聚-山区集聚-环中心城区扩展”3个阶段,整体格局从“单核集聚”逐渐向“单核多中心”“域面连绵”演化,形成了中心城区和平原区新城新区集聚、山区低密度的生态游憩空间分布态势;(2)生态游憩空间的分布重心变化沿东北-东南走向移动,分布格局演化经历了先扩散后集中的过程,东西走向生态游憩空间数量增长的极化效应更突出,而南北走向生态游憩空间数量增长的分布相对均衡且具有多中心特征;(3)生态游憩空间的分布与高程、水系、交通、生态空间有依存关系,而人口需求和规划政策驱动北京市生态游憩空间数量增长和扩展。本研究启示大都市区从区域整体性视角进一步统筹生态游憩空间建设和布局,优化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分布,推进城市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和居民福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游憩空间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城市旅游 北京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