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ength of MS media in solid and liquid media on in vitro growth of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1
作者 Nur Inani Rezali Norrizah Jaafar Sidik +2 位作者 Azani Saleh Nurul Izzati Osman Nurul Athirah Mohd Adam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ength of Murashige and Skoog(MS)media(full,1/2and1/4) in solid and liquid media on in vitro growth of Typhonium flagelliforme(T. flagelliforme), whereby an optimum m...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ength of Murashige and Skoog(MS)media(full,1/2and1/4) in solid and liquid media on in vitro growth of Typhonium flagelliforme(T. flagelliforme), whereby an optimum media composition can be provided for mass propagation of T. flagelliforme.Methods: Rhizome bud of T. flagelliforme was obtained from the axenic in vitro established T. flagelliforme plantlet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Laboratory, 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Shah Alam. Rhizome bud was used as explant and cultured onto shoot proliferation medium under different strength of MS media(full,1/2,1/4) in solid and liquid culture media.Results: After 6 weeks of culture, the number of shoot, number of leaf, number of root,height of shoot,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 flagelliforme were analyzed.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liquid and solid culture medi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liquid culture media were more effective for all the growth parameters(shoot height, shoot number, leaf number, root number,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chlorophyll a and chlorophyll b content) compared to solid culture media. Apart from that,this study revealed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 of MS media and type of culture media(solid and liquid media) to the growth of T. flagelliforme. Growth of T. flagelliforme was improved when MS strength was increased in liquid media. In contrast, growth of T. flagelliforme was improved when MS strength was decreased in solid media.Conclusions: Through this study, an optimum media composition for mass propagation of T. flagelliforme had been established by observing effects of MS media strength and type of culture media(solid and liquid media) on the growth of T. flagellifor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tissue culture MICROPROPAGATION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 MS media strength solid culture media liquid culture media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2
作者 田成丽 张金花 +2 位作者 朱峰 韩日畴 李茂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84,共13页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可自主搜寻寄主、杀虫速度快、对环境友好安全,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在害虫可持续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作为商品化的新型生物杀虫制剂在全球生产销售。然而,昆虫病原线...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可自主搜寻寄主、杀虫速度快、对环境友好安全,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在害虫可持续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作为商品化的新型生物杀虫制剂在全球生产销售。然而,昆虫病原线虫的商品化需要高效的人工培养技术。由于昆虫病原线虫的专化性较强,一种成熟的商业化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需要根据线虫种类优化。除了优化现有技术,还需研发新的人工培养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和现状,详细介绍了活体培养技术和离体培养技术,讨论了影响昆虫病原线虫产量的主要因素,强调了优化人工培养技术并降低培养成本的必要性。未来,随着人工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在丰富了昆虫病原线虫商品化种类的同时,还可降低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改良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活体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固液双相培养 应用技术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连续传代富集土壤可培养菌菌群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文昌丽 曹伟伟 +3 位作者 唐雪莲 赵雯淑 贾仲君 孟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传代富集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牛肉膏蛋白胨可培养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量化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本底微生物群落的比例。通过设置常规营养和1/10低营养处理,包括常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NA)、液体培养(NB),...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传代富集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牛肉膏蛋白胨可培养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量化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本底微生物群落的比例。通过设置常规营养和1/10低营养处理,包括常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NA)、液体培养(NB),低营养固体培养(1/10 NA)和低营养液体培养(1/10 NB),开展连续传代富集10次,获得第1、3、5、7、10代细菌培养物并提取DNA,同时直接提取水稻土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DNA并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水稻土可培养菌群落变化规律及其占本底土著微生物的比例。结果表明,水稻土本底微生物多样性Chao指数为4806,在连续传代培养10次过程中,降幅最高为98.9%,其中,固体和液体可培养微生物Chao指数以第1代为最低,分别为49.7和142.0,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下,Chao指数分别为75.1和531.0。高通量测序16S rRNA基因后发现水稻土本底土著微生物共713属,连续10次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固体和液体常规培养基中分别检测到52属和600属,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下,分别为62属和597属,可培养菌占比最高分别为8.7%和83.7%。连续第1、3、5、7和10次传代培养过程中,固体培养基每代独有微生物属分别为7、2、3、4和3属,液体培养基独有属则分别为5、1、102、44和24属,低营养1/10培养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水稻土连续10次传代过程中绝对的优势类群,特别在固体培养基中相对丰度变幅范围为97.70%~99.47%,与水稻土本底土壤中相对丰度相比,增幅最高为74倍。低营养1/10固体条件下,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杆菌属(Bacillus)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成为优势类群,在第10代的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18.07%和13.82%。液体连续传代10次过程中,假单胞菌属也是绝对优势类群,但与固体可培养菌相比略下降为45.48%~55.99%,梭菌属(Clostridium)则是第2大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3.58%~42.40%,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则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其相对丰度范围为1.46%~6.74%。相反,低营养1/10液体培养下,梭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随着培养代数增加而急剧降低,假单胞菌属则成为绝对优势菌,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则呈现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水稻土本底微生物多样性最多达可培养菌的96.7倍,连续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水稻土可培养微生物Chao指数先增加后降低,固体和液体培养分别获得74和662属,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所有微生物比例分别为10.4%和92.8%。在固体和液体传代培养过程中,假单胞菌属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液体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固体。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可培养微生物类群显著增加,第1代出现的部分微生物类群逐渐被某些优势菌替代,表明连续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在不同代际均富集了生理代谢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的类群,连续传代富集并不会导致种群结构同质化和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可培养法 连续传代 固液体培养基 氮素营养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蓝莓无糖组培关键技术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相涛 陈芳芳 +3 位作者 王方 郇伟伟 李洁 李小白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研究蓝莓无糖组培技术在种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因素,以绿宝石品种的常规组培苗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固体基质和营养液比例(固液比)及抑菌剂对蓝莓组培苗生根和污染的情况,以期为今后蓝莓无糖组培方案的进一步优... 为研究蓝莓无糖组培技术在种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因素,以绿宝石品种的常规组培苗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固体基质和营养液比例(固液比)及抑菌剂对蓝莓组培苗生根和污染的情况,以期为今后蓝莓无糖组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蓝莓产业优质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改良WPM培养基添加1.0 mg/L IBA或1.0 mg/L NAA的营养液配方对蓝莓苗生根效果较好;1.80 L固体基质(蛭石)与1.25 L营养液的比例最佳,二者都能够很好地促进蓝莓苗的生根及增加根系数量和长度;植培净的抑菌效果最好,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率至1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无糖组培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固液比 抑菌剂
下载PDF
长宽比对双进水管结构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排污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宪莹 李猛 +5 位作者 任效忠 冯德军 刘航飞 周寅鑫 刘海波 赵晨旭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为探究长宽比参数(即L/W,L为养殖池长边,W为养殖池宽边)对双进水管结构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排污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固-液两相流数值计算模型(DPM离散项模型与RNG k-ε连续相模型),定义了适用于较大长宽比养殖池排污模拟的粒子重叠撒布方式,... 为探究长宽比参数(即L/W,L为养殖池长边,W为养殖池宽边)对双进水管结构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排污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固-液两相流数值计算模型(DPM离散项模型与RNG k-ε连续相模型),定义了适用于较大长宽比养殖池排污模拟的粒子重叠撒布方式,在L/W为1.0~1.9工况下,对两种进水管布置方式(进水管布置在长边中心和宽边中心)的养殖池排污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L/W=1.0~1.5时,两种进水管布置方式的养殖池内粒子排除率均可达95%以上,随着长宽比的增加,养殖池内的排污效果变差;L/W=1.6~1.8时,进水管布置在长边中心时,未能排除的粒子在养殖池内汇聚更为集中。研究表明,在实际矩形圆弧角养殖池建设过程中,为使养殖池具有良好的排污性能和提高场地利用率,可选择L/W=1.0~1.5的池形进行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宽比参数 矩形圆弧角养殖池 排污特性 固-液两相流数值模型
下载PDF
现有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脲原体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良佳 连大帅 +7 位作者 许锴 伊科拉木 普琼次仁 吴建茹 陈璐斯 杨天 谢彦昕 王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以固体培养基为金标准,对现有液体培养法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探讨改良的方法。方法用液体培养基、新型固体培养基及梅里埃培养基平行检测63例临床宫颈分泌物试子,根据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指标对现有液体培养法、梅... 目的以固体培养基为金标准,对现有液体培养法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探讨改良的方法。方法用液体培养基、新型固体培养基及梅里埃培养基平行检测63例临床宫颈分泌物试子,根据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指标对现有液体培养法、梅里埃培养基检测Uu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液体培养法Uu检出率为36.7%,梅里埃培养基Uu检出率为66.7%,新型固体培养基Uu检出率为84.1%。以固体培养基为金标准,液体培养法的灵敏度较低(42.0%),假阴性率较高(58.0%),特异度尚可(90.0%)。梅里埃培养基检测Uu的灵敏度(72.9%)明显优于液体培养法(42.0%)。结论有过滤步骤的传统液体培养法的假阴性率过高,考虑改良现有液体培养基,提高检测支原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建立方便使用且结果真实可靠的检测Uu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液体培养基 新型固体培养基 梅里埃培养基
下载PDF
两种培养基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孟冬娅 马晓博 +2 位作者 杨婧 薛文成 褚美玲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基和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108例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拭子平行接种到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以固体培养基上...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基和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108例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拭子平行接种到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以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典型支原体菌落结合生化反应为标准,108份标本中固体培养基检出支原体37例,液体培养基报告阳性结果41例,2种培养基结果完全相同的89例。结论2种培养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液体培养基快速并附有药敏结果,对初诊患者可以选用。对反复发病,久治不愈的复诊患者,应选择固体培养基以帮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下载PDF
薰衣草叶片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耀祖 韦彦余 +2 位作者 王晓军 赵民安 赵海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85,共4页
以薰衣草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的培养基是MS+2,4-D 0.1 mg/L+6-BA 0.5 mg/L,诱导率高达100%;液体悬浮—固体培养芽分化率达92.5%,芽数/愈伤组织达6.6;正交试验筛选出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NAA... 以薰衣草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的培养基是MS+2,4-D 0.1 mg/L+6-BA 0.5 mg/L,诱导率高达100%;液体悬浮—固体培养芽分化率达92.5%,芽数/愈伤组织达6.6;正交试验筛选出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NAA 2.0 mg/L+6-BA 0.5 mg/L+IAA 1.0mg/L,其增殖系数高达8.7;在芽增殖培养基上可直接生根,生根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液体悬浮-固体培养 再生植株 诱导率 增殖系数
下载PDF
液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蒲清泉 吴文耀 +2 位作者 杜丽 杨蜜 夏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8期2694-2697,共4页
目的通过液体-固体培养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来评价目前临床所广泛应用的液体培养检测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准确性,进一步对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为临床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实验... 目的通过液体-固体培养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来评价目前临床所广泛应用的液体培养检测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准确性,进一步对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为临床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方法。方法收集临床所用液体培养法已诊断为人型支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人型和解脲双重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标本的培养液,用准确性更高的液体-固体法进行传代培养,所得菌液再用PCR法扩增并测序,进一步鉴定菌种具体种属,并对比两次鉴定结果是否一致。结果临床上诊断为支原体属的61株菌液中,在该试验中仅23株确诊为支原体,25株为污染菌生长,13株为阴性。结论仅用液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相关支原体感染情况,存在较高假阳性,应结合固体培养法以及分子测序方法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固体培养法 液体培养法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激素诱导下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微型薯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晓莉 王蒂 +1 位作者 张金文 吴旺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两个马铃薯普通栽培种“Atlantic”和“甘农薯2号”的无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GA3和IAA对匍匐茎发生和结薯的影响,及在此条件下固体培养、固液双层培养和液体培养3种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微型薯诱导和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 以两个马铃薯普通栽培种“Atlantic”和“甘农薯2号”的无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GA3和IAA对匍匐茎发生和结薯的影响,及在此条件下固体培养、固液双层培养和液体培养3种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微型薯诱导和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A3和IAA在诱导匍匐茎发生和增加单株结薯数上有重要作用,尤以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效果最为明显;激素诱导下3种培养方式对微型薯的诱导效率在单瓶薯数、单瓶薯重、薯块平均直径及结薯率等方面差异极显著,在单薯重上差异显著,其诱导效应依次为:液体培养>固液双层培养>固体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微型薯 固体培养 固液双层培养 液体培养 激素
下载PDF
液体MGIT培养法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学兵 陆彬 +3 位作者 桂晓虹 江渊 张国英 王宏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分别用液体分枝杆菌培养管(MGIT)培养法与固体罗氏(L-J)培养法及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评估液体MGIT培养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肺结核门诊及住院的疑似和确诊... 目的分别用液体分枝杆菌培养管(MGIT)培养法与固体罗氏(L-J)培养法及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评估液体MGIT培养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肺结核门诊及住院的疑似和确诊后治疗复诊的患者痰标本共1 598例,其中828例为疑似新发患者、770例为已确诊治疗后复诊患者痰标本,所有标本均分别用液体MGIT培养法、固体L-J培养法及痰涂片抗酸染色进行检测。结果疑似新发患者痰液体MGIT培养法报阳时间[(13.63±7.14)d]与固体L-J培养法报阳时间[(28.67±10.04)d]间,复诊患者痰液体MGIT培养法报阳时间[(22.94±9.55)d]与固体L-J培养法报阳时间[(28.53±10.40)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新发患者痰液体MGIT培养法培养阳性率[32.00%(265/828)]比痰涂片抗酸染色法[14.80%(123/828)]和固体L-J培养法[17.90%(148/828)]高(P<0.05),复诊患者痰液体MGIT培养法培养阳性率为9.30%(72/770),痰涂片抗酸染色法为6.10%(47/7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固体L-J培养法[2.60%(20/770)]高(P<0.05);液体MGIT培养法污染率为[6.57%(105/1 598)],比固体L-J培养法[4.00%(64/1 598)]高(P<0.05)。结论液体MGIT培养法在提高阳性率、缩短报阳时间上均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而且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设备,在基层医院易于操作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分枝杆菌培养管培养法 固体罗氏培养法 阳性率 报阳时间 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比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丽英 马芙蓉 +1 位作者 郭旭光 夏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9期2791-2794,共4页
目的探讨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临床价值,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12月该院采集的819份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同时用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检测Uu... 目的探讨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临床价值,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12月该院采集的819份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同时用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检测Uu、Mh。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分析液体培养法检测Uu、Mh的效能。分析支原体(Uu、Mh)的耐药性特征。结果液体培养法对Mh和Uu的总检出率为53.97%,高于固体培养法的总检出率(4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18,P<0.05)。液体培养法检测Uu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5.22%;检测Mh的灵敏度为98.41%,特异度为94.05%。374份支原体阳性标本对诺氟沙星(97.33%)、环丙沙星(88.24%)和壮观霉素(83.42%)有较高的耐药率;对米诺环素(76.20%)、交沙霉素(63.37%)和多西环素(62.83%)的敏感率较高。结论液体培养法检测Uu、Mh的灵敏度较高,但同时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应结合固体培养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针对Uu、Mh感染,临床需依据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和多西环素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液体培养法 固体培养法 耐药性
下载PDF
提高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产胚率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牛应泽 刘玉贞 郭世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 10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 ,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严格选择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的花蕾 ,在低温下分离小孢子 ,并采用含活性碳的NLN固液双层培养基 ,可大大提高产胚的基因... 以 10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 ,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严格选择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的花蕾 ,在低温下分离小孢子 ,并采用含活性碳的NLN固液双层培养基 ,可大大提高产胚的基因型范围及产胚率。在固液双层培养基上 ,10个供试材料中有 7个获得了小孢子胚 ,产胚量最高的达 5 80个胚 /蕾。而在单层液体培养基上 ,仅有 4个基因型得到了胚 ,最高产胚量为 4 8个 /蕾。前者比后者平均产胚率提高 1~ 10倍。在小孢子胚发育至球形和早期鱼雷型阶段时 ,添加新培养液进行振荡培养 ,可提高胚胎发育的同步性 ,畸形胚大大减少。经过这些改进 ,使在含琼脂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子叶形胚直接发育成植株的频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NLN固液双层培养基 产胚率 活性碳 振荡培养 琼脂浓度 子叶形胎 植株
下载PDF
液体培养基在水稻花药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柴卫淑 谭学林 +1 位作者 师佳 陈联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4期145-146,157,共3页
采用两种培养方式(液体培养基诱导法、固体培养基诱导法)对水稻花药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诱导法与固体培养基诱导法培养时间相当,但液体培养基诱导法的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均提高10%左右,由此认为,液体培养基诱导法是提高水稻花... 采用两种培养方式(液体培养基诱导法、固体培养基诱导法)对水稻花药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诱导法与固体培养基诱导法培养时间相当,但液体培养基诱导法的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均提高10%左右,由此认为,液体培养基诱导法是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提高布氏白僵菌产孢量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茂业 林华峰 +1 位作者 刘苏 李世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80-383,共4页
采用液固两相培养法,筛选出了适用于培养布氏白僵菌Bbr84菌株的培养基,并测定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光照条件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液固双相培养法培养布氏白僵菌获取高孢粉,在液相培养阶段,SDAY+2%麦芽糖是较好的培养基;固相培养... 采用液固两相培养法,筛选出了适用于培养布氏白僵菌Bbr84菌株的培养基,并测定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光照条件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液固双相培养法培养布氏白僵菌获取高孢粉,在液相培养阶段,SDAY+2%麦芽糖是较好的培养基;固相培养阶段,以大米+稻壳+黄粉虫粪组合产孢量较高,且在培养的第五天白僵菌产孢量即达到高峰,这比已报道的其他培养料配方的产孢高峰时间缩短2-3天。培养前期,应以黑暗环境为主,以增强菌丝生长,但后期应适当供给光照,以促进菌丝大量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液固双相培养 培养技术 产孢量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液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温伟洪 李介华 钟国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2期1362-1363,共2页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检出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试剂盒进行Uu分离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3600例标本中1505例阳性,阳性率为41.8%,其中男性标本阳性率为28.5%,女性阳性率为46.1%,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检出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试剂盒进行Uu分离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3600例标本中1505例阳性,阳性率为41.8%,其中男性标本阳性率为28.5%,女性阳性率为46.1%,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5)。在9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为环丙沙星,为81.5%,耐药率最低的为交沙霉素及原始霉素,耐药率均为0.0%。结论在泌尿生殖道标本中,Uu检出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延缓Uu耐药性发展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泌尿道感染 液体培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食用菌液体和固体制种技术比较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静利 刘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5-841,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食用菌液体和固体两种不同制种技术的成本利润率,探讨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的经济效益优势,为推广液体制种技术,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思路。【方法】本文以一个食用菌试验室和一个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 【目的】通过比较食用菌液体和固体两种不同制种技术的成本利润率,探讨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的经济效益优势,为推广液体制种技术,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思路。【方法】本文以一个食用菌试验室和一个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为实例,详细记录并统计2009年和2010年白灵菇液体和固体制种过程和出菇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结果】液体制种技术的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如制种周期减少约24 d,栽培袋菌丝满袋时间缩短约10 d,污染率减少1.5个百分点,每栽培袋成本降低0.732元,成本利润率提高42.08%,但液体制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诸多发展瓶颈。【结论】与食用菌固体制种方法相比,液体制种在菌种质量、减少污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液体制种的普及和推广,关键是需要改进与摇床和发酵罐相配套的接种设备,加快农科研与市场的充分对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大力推动中国食用菌液体制种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制种 固体制种 食用菌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双态双层培养法提高粳稻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国君 刘传雪 张云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6期3-5,共3页
通过对7个杂交组合F1代和1个品系的花药培养,初步明确了:①培养基琼脂含量影响粳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②液体培养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是固体培养的6.1倍,但绿苗分化率比固体培养低2.8倍;③双态双层培养可以提高粳稻花... 通过对7个杂交组合F1代和1个品系的花药培养,初步明确了:①培养基琼脂含量影响粳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②液体培养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是固体培养的6.1倍,但绿苗分化率比固体培养低2.8倍;③双态双层培养可以提高粳稻花药培养力,使其达到10.4%~22.7%,是固体培养的2.2倍;④使用30mm×200mm试管,以0.9~1.1ml液膜注入量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明显,是对照的1.8~2.1倍;⑤愈伤组织最佳转管时期为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态双层培养法 花药培养力 液膜 粳稻
下载PDF
液体培养法、PCR法和SAT法在解脲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曾成龙 冯婷 +1 位作者 闫丹 王胜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7期397-398,共2页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解脲支原体(Uu)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液体培养法、PCR法和SAT法对77例疑似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尿道和23例女性宫颈的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解脲支原体(Uu)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液体培养法、PCR法和SAT法对77例疑似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尿道和23例女性宫颈的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结果:100例患者中阳性29例(29.00%),其中男15例,感染率19.48%(15/77),女14例,感染率60.87%(14/23)。SAT法的敏感性为100%高于液体培养法(89.66%)和PCR法(8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法的特异性为84.50%低于液体培养法(98.59%)和PCR法(9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三种方法均可用来检测Uu,SAT敏感性强,特异性低,适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含量不高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培养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解脲支原体
下载PDF
中国黄连组织和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 Ⅰ.不同培养基、碳源及培养温度对培养物生长和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周伯 黄凤英 颜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2期1-4,共4页
中国黄连细胞无性系无论进行固体培养或液体悬浮培养,均以6,7-V培养基上的培养物生长速度快,小檗碱含量高。在6,7-V培养基的基础上,以蔗糖(试剂)或食用砂糖作碳源的培养物,其生长速度、干物质积累与小檗碱含量比萄葡糖或麦芽糖作碳源的... 中国黄连细胞无性系无论进行固体培养或液体悬浮培养,均以6,7-V培养基上的培养物生长速度快,小檗碱含量高。在6,7-V培养基的基础上,以蔗糖(试剂)或食用砂糖作碳源的培养物,其生长速度、干物质积累与小檗碱含量比萄葡糖或麦芽糖作碳源的高。适宜培养温度为2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连 固体培养 液体悬浮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