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甘露 甘本辉 江剑辉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PAI-1、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7 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血清PAI-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PLT均高于治疗前,PDW均窄于治疗前,MPV、PCT均小于治疗前,PAdT、Pag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PDW窄于对照组,MPV、PCT均小于对照组,PAdT、Pa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PAI-1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善血小板参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血小板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王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7期89-91,95,共4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7月安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7月安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血清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I患者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液流变学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国鲁 张微微 +1 位作者 黄勇华 范慧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分为4组:联合溶栓组44例,给予静脉rt-PA尿激酶;rt-PA组37例,尿激酶组32例,对照组48例。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分为4组:联合溶栓组44例,给予静脉rt-PA尿激酶;rt-PA组37例,尿激酶组32例,对照组4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在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与rt-PA组和尿激酶组脑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υs 18.9%υs 18.7%,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率降低,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脑出血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9
4
作者 魏嘉良 董艳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3-1338,共6页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死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高血压脑出血也是脑卒中亚分类中仅有的没有明确治疗标准的疾病,传统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其可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死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高血压脑出血也是脑卒中亚分类中仅有的没有明确治疗标准的疾病,传统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其可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微创手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显示出明显优势。本文主要就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包括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神经内镜技术及纤溶药物治疗等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 微创性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 神经内镜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牛慧艳 张占强 +1 位作者 王海 王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20-823,共4页
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30例)或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30例),于治疗第1、5、15、30和90天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30例)或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30例),于治疗第1、5、15、30和90天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提高(P=0.020)。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36.67%(11/30)、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显效率为10%(3/30)、总有效率为56.67%(17/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5,P=0.004);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提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苯丙酮类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范玉兰 卢瑛 +4 位作者 贾岩 管艳敏 李顺兰 宋文彤 赵文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辅助其他常规治疗,在溶栓后即刻、15 d进行临床评价,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结果溶栓前15例患者均为TIMI...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辅助其他常规治疗,在溶栓后即刻、15 d进行临床评价,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结果溶栓前15例患者均为TIMI 0-1级,溶栓后13例部分/完全再通,未通2例,无继发性脑出血。结论发病6 h内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立体定向治疗 被引量:31
7
作者 马长城 王振宇 +2 位作者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寻找合适、安全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年龄>7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例,其中血肿量20~30 ml 5例,30~60 ml 16例。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得到了...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寻找合适、安全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年龄>7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例,其中血肿量20~30 ml 5例,30~60 ml 16例。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得到了有效清除,术后第1、3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升高。术后除1例少量再出血,2例肺炎、1例一过性肾功能障碍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者7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2例,无死亡。结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微创、安全、有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穿刺术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复元胶囊对兔骨关节炎关节软骨uPA、uPAR、PAI及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文亮 李荣亨 +2 位作者 王淑美 牟方政 贾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172-2176,共5页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Fuyuan capsule,Fyc)对实验性兔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uPA受体(uPA receptor,uPAR)、血浆酶原激活酶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Fuyuan capsule,Fyc)对实验性兔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uPA受体(uPA receptor,uPAR)、血浆酶原激活酶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影响,探讨其对实验性兔膝O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膝关节石膏制动法结合d-半乳糖皮下注射6周建立兔衰老骨关节炎模型。48只新西兰兔根据体质量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90 mg/(kg.d)组,复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1 350、2 700、5 400 mg/(kg.d)],每组8只,造模当日开始灌胃,1次/d,连续10周。HE染色关节软骨Mankin’s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软骨组织中uPA、uPAR、PAI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软骨组织中uPA、NF-κB的表达。结果复元胶囊高剂量组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的兔OA关节软骨Mankin’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复元胶囊高剂量组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uPA及uPAR表达明显降低,而PAI表达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和复元胶囊高剂量组uPA及NF-κB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复元胶囊高剂量组对uPA的抑制作用与盐酸氨基酸葡萄糖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NF-κB的抑制作用强于盐酸氨基酸葡萄糖胶囊组(P<0.05)。结论复元胶囊能显著降低兔关节软骨中uPA、uPAR、NF-κB的表达,明显升高PAI的表达,提示复元胶囊可能通过调控uPA系统和NF-κB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发挥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胶囊 骨关节炎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灭活剂 NF-ΚB
下载PDF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侯旭晖 尹健 +2 位作者 杨松柏 张静菊 王田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CDT,溶栓导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应用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以及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21例患者... 目的探讨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CDT,溶栓导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应用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以及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给予CDT,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及健患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率为(52.6±14.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完成随访11例(随访率为52.4%),随访时间6~12个月,其静脉通畅评分及健患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DVT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为(63.4±12.9)%,深静脉瓣膜保存率为81.8%。结论 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效果良好,且治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静脉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川 勾俊龙 +2 位作者 毛群 姚庆海 刘宗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和增加术后尿激酶的使用频率对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出血6 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等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术中抽吸血肿量的80%... 目的探讨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和增加术后尿激酶的使用频率对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出血6 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等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术中抽吸血肿量的80%;Ⅱ组仅抽吸20%,并在术后增加尿激酶的使用频率。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再出血率、术后24 h再出血率、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30 d病侧肢体运动功能和90 d GOS评分情况。结果Ⅱ组术中再出血率和术后30 d病死率均较Ⅰ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后24 h再出血率、30 d病侧肢体肌力和90 d 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增加术后尿激酶使用频率能降低病人的术中再出血率及术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立体定位技术 引流术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低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勇华 张微微 +4 位作者 张国鲁 范慧敏 石进 牛俊英 马维娅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评价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其中联合溶栓组(A组)44例、单用rt-PA组(B组)37例、单用尿激酶组(C组)32例、对照... 目的评价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其中联合溶栓组(A组)44例、单用rt-PA组(B组)37例、单用尿激酶组(C组)32例、对照组(D组)48例。评价4组治疗后28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3个溶栓组与D组在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之间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病死率及非症状性脑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27.0%、28.1%、4.2%,A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与B、A与C、B与D、C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两组,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庄永泽 陈香美 +3 位作者 师锁柱 吴镝 张燕平 田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64-866,共3页
为探讨IgA肾病 (IgAN)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 (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以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 10 8例IgAN及 36例健康自愿者尿PA活性 ,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 2 7例IgAN及 6例正常人肾组织t PA、u PA抗原表达。结果显示 ,正常人肾组织t PA少... 为探讨IgA肾病 (IgAN)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 (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以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 10 8例IgAN及 36例健康自愿者尿PA活性 ,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 2 7例IgAN及 6例正常人肾组织t PA、u PA抗原表达。结果显示 ,正常人肾组织t PA少量表达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 ,u PA表达于所有节段的肾小管上皮细胞。IgAN肾组织t PA阳性率及肾小球t PA平均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 ,与其增殖程度有关。IgAN患者u PA表达明显下调 ,尿PA活性下降 ,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者尿PA活性下降更为明显。本研究表明 ,IgAN早期肾组织t PA表达增加 ,晚期下降 ;u PA表达减少 ;尿PA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判断IgAN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然 贾建平 +2 位作者 周晋 吉训明 杨宝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F1+2)和D-二聚体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lSA),对45例发病6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 目的探讨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F1+2)和D-二聚体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lSA),对45例发病6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3、6、12、24、48、72和96h末梢血的血浆F1+2和D-二聚体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溶栓后24h内CT、MRI检查结果,再将45例患者分为溶栓成功组、溶栓不成功组和出血组,并选择45名体格检查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F1+2和D-二聚体变化与溶栓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前患者血浆F1+2和D-二聚体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变化如下:①溶栓成功组:F1+2和D-二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达高峰,分别为(5.5±0.9)μg/L和(5.2±0.9)mg/L,然后迅速下降,用药后24h血浆D-二聚体含量仍然是用药前的4倍,约72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②溶栓不成功组:F1+2峰值出现在溶栓后6h左右,为(5.0±0.8)μg/L;D-二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达高峰,为(3.7±0.9)mg/L,峰值明显低于溶栓成功组。③出血组:F1+2和D-二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迅速达高峰,分别为(5.0±0.7)μg/L和(5.5±0.5)mg/L。结论血浆F1+2和D-二聚体溶栓前后的动态监测,对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判断和溶栓后出血风险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塞
下载PDF
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微微 石进 +7 位作者 马维娅 牛俊英 裴鑫 赵秀欣 林琅 黄勇华 魏微 朱光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80-184,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溶栓组静脉给予rt—PA20mg,尿激酶30万-50万IU;单用rt—PA组静脉给予rt—PA0.9mg/kg;单用尿激酶组静脉给予尿激酶1万~2万IU/kg(体质量超过75kg者按75kg给药),最大剂量150万IU;未溶栓病例为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是观察治疗前与发病后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联合溶栓组、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组及对照组的观察结果为:①NIHSS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8.1±3.6、17.9±3.6、18.0±3.4、17.3±4.0,治疗后分别为9.1±5.6、8.8±5.5、9.6±5.2、14.1±4.6,符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4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86.4%(19/22)、83.3%(15/18)和42.9%(9/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溶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内再发脑梗死1例,出血转化1例;单用rt—PA组出血转化3例;单用尿激酶组再梗死1例,出血转化有2例,其中死亡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与单用rt—PA和单用尿激酶比较,联合低剂量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相对rt—PA价格便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uPA、VEGF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嵘 李天 +1 位作者 何泓 濮德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8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8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uPA、VEGF、Ki-67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后,uPA、VEGF及Ki-67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5);化疗前uPA、VEGF阴性患者的化疗效果优于uPA、VEGF阳性者(均P〈0.05),化疗前Ki-67阳性表达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明显好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 uPA、VEGF、Ki-67的表达变化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相关,有可能作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I-67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激素和福辛普利治疗中重型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童俊容 罗正茂 +6 位作者 何凤 张虹 朱起之 王研春 黄远航 张建林 王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激素和福辛普利治疗中重型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43例,年龄15~55岁,尿蛋白≥1.0g/24h,血肌酐(Scr)≤265μmol/L,肾活检...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激素和福辛普利治疗中重型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43例,年龄15~55岁,尿蛋白≥1.0g/24h,血肌酐(Scr)≤265μmol/L,肾活检病理Hass分型Ⅲ型以上,随机分为治疗组(UK组,n=20)和对照组(Control组,n=23),治疗组接受尿激酶、激素和福辛普利治疗,对照组接受激素和福辛普利治疗。观察期限为6个月。结果(1)临床缓解率:UK组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2.6%及42.1%,Control组分别为21.7%及56.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UK组血肌酐明显下降[(107±20)μmol/L vs(94±10)μmol/L,P<0.05],Control组血肌酐则上升[(111±20)μmol/Lvs(136±16)μmol/L,P<0.05]。(3)两组患者尿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0、3、6个月时UK组尿蛋白分别为(1.98±0.62)g/24 h、(1.08±0.17)g/24 h、(0.60±0.11)g/24 h,Control组分别为(1.79±0.57)g/24 h、(1.32±0.20)g/24 h、(1.21±0.14)g/24 h,UK组尿蛋白下降快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激素和福辛普利能有效改善中重型IgAN患者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福辛普利 治疗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庄志浩 高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064-3065,3067,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指标(PT、TT和APTT)及PLT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PT、TT和APTT)及PLT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行大规模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铁城 张卯年 +7 位作者 杨慧英 魏世辉 赵素强 姜荔 杨炳建 韩素义 王瑛 徐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1-442,T003,共3页
探索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例单眼患有CRAO的病人 ,阻塞时间为 6h~ 6天(平均 3 7天) ,静脉滴注尿激酶每天 5 0万U ,总量 2 5 0万U ,治疗还包括前房穿刺、眼球按摩、口服醋氮酰胺、舌下含服硝... 探索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例单眼患有CRAO的病人 ,阻塞时间为 6h~ 6天(平均 3 7天) ,静脉滴注尿激酶每天 5 0万U ,总量 2 5 0万U ,治疗还包括前房穿刺、眼球按摩、口服醋氮酰胺、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和吸入 95 %O2 和 5 %CO2 混合气体及每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 5 0 0ml和金纳多 87 5mg。治疗前后检查眼底和视力。随访时间为 4~ 12个月。第一次用药后检查视力 :除 1例视力没有变化外 ,其余 5例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出院时所有病人视力均有提高 ,并且达到或好于 0 0 5 ,3例大于 0 1,2例达到 1 0。最后随访视力 :6例大于 0 1,4例大于 0 2 ,2例视力恢复到发病前最好视力 1 2和 1 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尿激酶 治疗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研究
下载PDF
胃癌组织MIC-1与uPA蛋白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栾天燕 刘巍 +2 位作者 杨渤彦 王玉栋 贾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对胃癌的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胃癌组织石蜡标本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中46例患者的预后意义。结果...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对胃癌的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胃癌组织石蜡标本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中46例患者的预后意义。结果:MIC-1及uPA蛋白在76例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8.42%(52/76)和67.11%(51/76),其中侵及浆膜的分别为93%、83%,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86%、90%,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分别为85%、83%,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25%,χ2=38.685,P=0.000;39%,χ2=15.543,P=0.000)、无淋巴结转移组(45%,χ2=14.238,P=0.000;36%,χ2=24.971,P=0.000)及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41%,χ2=15.871,P=0.000;41%,χ2=14.060,P=0.000)。而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程度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1及uPA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MIC-1和uPA共表达比检测其中单一指标更具预后判断价值。结论:MIC-1和uP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巨噬细胞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加压灌注修复家兔脑梗死后缺血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3 位作者 孙璐 陈炳耀 李生 曹向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检验加压灌注治疗非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探讨加压灌注治疗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开颅法制备兔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根据给药方法不同将家兔分为加压灌注治疗 (A)组、治疗对照 (B)组、梗死对照 (C)组和正常对照 (D)组。 72h后对A... 目的 检验加压灌注治疗非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探讨加压灌注治疗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开颅法制备兔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根据给药方法不同将家兔分为加压灌注治疗 (A)组、治疗对照 (B)组、梗死对照 (C)组和正常对照 (D)组。 72h后对A组经颈动脉内加压快速注入尿激酶溶液 ,对梗死后兔的行为学、受损脑组织形态、大小变化进行研究 ,并对梗死区的神经元细胞进行凋亡研究。结果 A组症状改善明显 ,有效率达 83.3% ,与之对应 ,A组梗死周边区的神经元凋亡数目与B、C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加压灌注治疗能有效干预非急性血栓性脑血管病 ,为非急性血栓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灌注 局部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