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kii)群落土壤理化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进耀 罗丹 +1 位作者 景晓宏 苏泽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
距瓣尾囊草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仅在涪江上游有分布。该文分析了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h-kii)群落土壤水分、pH和氮素状况。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群落pH值与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H值、水分与全氮呈显著负相关。距瓣尾囊草群落土壤... 距瓣尾囊草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仅在涪江上游有分布。该文分析了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h-kii)群落土壤水分、pH和氮素状况。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群落pH值与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H值、水分与全氮呈显著负相关。距瓣尾囊草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受周围植被等因素影响较大。该文的研究结果为拯救这一种濒危植物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土壤理化性质 濒危物种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hkii)的开花物候和繁育系统特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别鹏飞 唐婷 +1 位作者 胡进耀 蒋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99-3908,共10页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套袋授粉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等实验方法对距瓣尾囊草开花物候以及种群的繁育系统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距瓣尾囊草为两性花,聚伞状花序,花期较长,从头年12月持续到次年4月,单花花期持续8—15 d,种群花期可持续4...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套袋授粉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等实验方法对距瓣尾囊草开花物候以及种群的繁育系统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距瓣尾囊草为两性花,聚伞状花序,花期较长,从头年12月持续到次年4月,单花花期持续8—15 d,种群花期可持续4个月左右。2)距瓣尾囊草在花朵未开放前花粉没有活力,花药开裂当天花粉活力达到94.8%,第2天为90.3%,第3天为81.6%,第4天为62.9%,此后其花粉活力明显减弱;柱头可授性于散粉后第3天开始出现,散粉后4—5天最强,散粉后第8天柱头失去可授性;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有5 d左右的重叠期。3)其花粉胚珠比P/O为938.5±250,按照Cruden标准划分,其有性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4)按照Dafni的标准,距瓣尾囊草的OCI=4,即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5)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达80%以上,略高于自然结实率78.94%;直接套袋结实率为5.71%;去雄套袋和去雌套袋均不结实。以上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繁育系统表现为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并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其开花物候、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适应特殊的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生殖保障,本次研究结果为距瓣尾囊草的迁地保护和种群的繁衍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开花物候 繁育系统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授粉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龙治坚 范理璋 +2 位作者 徐刚 余马 韩国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9,35,共4页
为提高距瓣尾囊草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更好地对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及6-苄氨基嘌呤(6-BA)4种外源植物激素对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的... 为提高距瓣尾囊草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更好地对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及6-苄氨基嘌呤(6-BA)4种外源植物激素对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外源激素能提高距瓣尾囊草种子的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800 mg/L的GA3、100 mg/L的NAA和1 mg/L的6-BA处理效果最佳,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3.33%、76.67%和63.33%;而高浓度的NAA和6-BA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激素 距瓣尾囊草 种子萌发 发芽率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云香 胡灏禹 何兴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8-1105,共8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狭域分布在四川省江油涪江上游区段的毛茛科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Urophysarockii Ulbrich)现存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14个引物共检测到121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18条;距瓣尾囊草在物种...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狭域分布在四川省江油涪江上游区段的毛茛科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Urophysarockii Ulbrich)现存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14个引物共检测到121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18条;距瓣尾囊草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86%,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06 9,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sp)为0.466 3;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相对偏低,PPB为63.22%,H为0.196 2,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pop)为0.271 1。(2)3种方法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较低,AMOVA、Gst和(Hsp-Hpop)/Hsp分别为0.341 2、0.295 2和0.42,据此推测距瓣尾囊草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3)经Mantel检验,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2 4,P=0.089 0)。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生境的片断化是导致距瓣尾囊草濒危现状的主要原因,建议对距瓣尾囊草全部居群的全部个体予以及时地就地保护;因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的个体间,故迁地保护时应在各居群内大量采样,以达到最大限度保存距瓣尾囊草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赤霉素浸种与层积时间对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胡进耀 杨敬天 +1 位作者 贺静 孙承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88-90,共3页
以距瓣尾囊草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与层积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层积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层积前用赤霉素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用浓... 以距瓣尾囊草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与层积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层积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层积前用赤霉素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用浓度400 mg·L-1的赤霉素对种子浸泡24 h后层积60 d的萌发效果最好,可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83.91%和5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种子 赤霉素 萌发
下载PDF
珍稀植物距瓣尾囊草(Uroplysa rockii)生境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彬 王金锡 +2 位作者 罗承德 林国岭 郝云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4,共7页
四川省江油市涪江中上游的珍稀植物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hkii),大部分因其自然生境地将蓄水淹没正濒临灭绝。研究了地质地貌及水文、岩石风化物与根部残积物的矿物成分和养分等距瓣尾囊草独特生境特征,旨在为距瓣尾囊草的抢救与保护... 四川省江油市涪江中上游的珍稀植物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hkii),大部分因其自然生境地将蓄水淹没正濒临灭绝。研究了地质地貌及水文、岩石风化物与根部残积物的矿物成分和养分等距瓣尾囊草独特生境特征,旨在为距瓣尾囊草的抢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裂隙网络、糜棱岩化、偏酸性的孔隙水可减轻距瓣尾囊草岩隙着生的阻力;其生长期与降雨不同步,但着生岩壁的上层滞水和饱气带以及向下倾斜的岩层利于水外溢,可为其提供在富水性贫瘠的石灰岩上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孔隙水及残积母质中的钙含量(400~500g/kg)显著高于其他养分,并与对照地的钙含量(85.47g/kg)差异显著。可见,生长基质中较高的钙含量及持续的钙源可能是距瓣尾囊草迁地保护或活体培养过程中需重视的关键科学问题。要解释距瓣尾囊草喜钙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距瓣尾囊草适生的钙浓度阈值及其吸收、运转和利用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生境特征 泥盆纪石灰岩 钙依赖性
下载PDF
中亚地区猪毛菜属、梯翅蓬属与新疆藜属名录数据集
7
作者 常水晶 孙伟 +4 位作者 刘婷婷 胡林 王晓丽 曹姗姗 李全胜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3期152-158,共7页
中亚地区猪毛菜属、梯翅蓬属与新疆藜属名录是对中亚地区植物志中有关藜科主要3属检索特征的综合集成,包括《哈萨克斯坦植物志》2属40种;《苏联植物志》1属72种;《亚美尼亚植物志》1属13种;《亚洲中部植物志》1属9种;《亚洲中部植物志》... 中亚地区猪毛菜属、梯翅蓬属与新疆藜属名录是对中亚地区植物志中有关藜科主要3属检索特征的综合集成,包括《哈萨克斯坦植物志》2属40种;《苏联植物志》1属72种;《亚美尼亚植物志》1属13种;《亚洲中部植物志》1属9种;《亚洲中部植物志》1属23种;《中亚细亚植物图鉴》1属47种;《塔吉克斯坦植物志》1属5种。用户可以按照植物的名称、拉丁文、植株、叶、花、果的典型性状等字段进行数据检索。本名录的发布,为更好地了解中亚地区猪毛菜等属的典型特征和分布情况提供了便利,为黎科植物类群的分类学、植物区系、植物生态学、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毛菜属 梯翅蓬属 新疆藜属 分类学 植物志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kii Ulbr)SCoT-PCR分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波 陆世家 +5 位作者 石力 邹大方 王德怀 徐双燕 龙治坚 韩国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53-2459,共7页
为研究距瓣尾囊草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和系统进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Mg^(2+)等5个因素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瓣尾囊草SCo T-PCR的最优反应体系(20μL)中,Mg^(2+)、d NTPs、Taq DNA聚... 为研究距瓣尾囊草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和系统进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Mg^(2+)等5个因素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瓣尾囊草SCo T-PCR的最优反应体系(20μL)中,Mg^(2+)、d 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以及模板DNA等5个因素的最优浓度分别是2.188 mmol/L、0.113 mmol/L、1.0 U、0.625μmol/L和30 ng。在此基础之上,从18条引物中初步筛选出12条扩增结果稳定、条带清晰的SCo T引物。建立了距瓣尾囊草SCo T-PCR反应体系,经过18条引物和13份种质资源的验证,证明体系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能满足距瓣尾囊草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SCoT标记 正交设计 遗传背景
原文传递
广西毛茛科植物新记录属——尾囊草属 被引量:3
9
作者 谭卫宁 梁添富 +3 位作者 罗柳娟 谭慎 黄俞淞 刘静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6-929,共4页
该文报道了中国广西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新记录属——尾囊草属(Urophysa Ulbr.)。该属为中国特有属,原记载分布于四川东部、贵州、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和广东,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现表明了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植物区系广... 该文报道了中国广西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新记录属——尾囊草属(Urophysa Ulbr.)。该属为中国特有属,原记载分布于四川东部、贵州、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和广东,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现表明了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植物区系广泛的联系性。文中还提供了尾囊草[U.henryi(Oliv.)Ulbr.]的形态描述和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囊草 毛茛科 新记录 石灰岩植物区系 广西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距瓣尾囊草的核型及5S rDNA-FISH分析
10
作者 张瑜 刘华华 +4 位作者 郭燕玲 何昌杰 党江波 龙治坚 陈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9-1354,共6页
采用改良的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片,对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kii Ulbr.)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并以5S rDNA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5S rDNA位点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的染色体总数为14条,染色体基数为7,倍性为二... 采用改良的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片,对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kii Ulbr.)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并以5S rDNA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5S rDNA位点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的染色体总数为14条,染色体基数为7,倍性为二倍体;该植物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2L+2M2+10M1;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m,无随体,着丝粒平均指数为44.09,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91,染色体核型属于'1A'型,在系统进化上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同时,具有2个5S rDNA位点,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1号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粒位置,由此可见5S rDNA可以作为该植物染色体识别的有效标记。综上所述,本研究解析了该植物的系统学和细胞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染色体 核型 5S rDNA-FISH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主要商品黄芪的形态与显微鉴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鸣 秦秀芹 +1 位作者 陈四保 冯毓秀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862-871,共10页
国产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作中药黄芪用的约10种,对其中5种主要商品黄芪原植物干燥根部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的比较研究。首次对黄芪根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了前人未曾报道的鉴别特征,如导管的合生纹孔口、附物纹... 国产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作中药黄芪用的约10种,对其中5种主要商品黄芪原植物干燥根部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的比较研究。首次对黄芪根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了前人未曾报道的鉴别特征,如导管的合生纹孔口、附物纹孔等,除描述特征外,文中分别列出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表与分种检索表,并附组织特征图和扫描电镜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属 鉴别 形态组织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药山豆根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立琼 郭济贤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8-316,共9页
对目前国内作山豆根用的9种不同植物来源的生药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的比较研究,观察并描述了它们的生药性状和组织构造,并列出了生药的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山豆根 北豆根 土豆根 形态组织
下载PDF
陕西毛茛科新分布属——尾囊草属
13
作者 殷越阅 胡榜文 +4 位作者 凡荣 王文章 周仕俊 柯云 李丛斌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89-90,共2页
该文报道了陕西毛茛科植物新分布属——尾囊草属(Urophysa Ulbr.),该属为中国特有属,分布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贵州、广西等地,此次在陕西镇坪县域内首次发现,表明镇坪县兼具湖北、湖南及广西云贵等地区的生态气候特征,同... 该文报道了陕西毛茛科植物新分布属——尾囊草属(Urophysa Ulbr.),该属为中国特有属,分布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贵州、广西等地,此次在陕西镇坪县域内首次发现,表明镇坪县兼具湖北、湖南及广西云贵等地区的生态气候特征,同时也体现了镇坪县生态环境良好,物种丰富、多样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分布 尾囊草属 毛茛科 陕西镇坪
下载PDF
云南毛茛科新分类群和一新记录变种
14
作者 钱义咏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62-264,共3页
Yunnan(云南):Lancang(澜沧),alt.2000m,under sparse forests,1991-07-24,Y.Y.Qian 2311(holotape!PE,isotype!SMAO),3034. 植株全部无毛。茎高17~70cm,纤细,分枝。基生叶有长柄,一至二回三出复叶,茎中部叶有短柄,为二至三回三出复... Yunnan(云南):Lancang(澜沧),alt.2000m,under sparse forests,1991-07-24,Y.Y.Qian 2311(holotape!PE,isotype!SMAO),3034. 植株全部无毛。茎高17~70cm,纤细,分枝。基生叶有长柄,一至二回三出复叶,茎中部叶有短柄,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叶片长5~10cm;小叶纸质,顶生小叶圆形或宽心形,稀倒卵形,长0.7~2.2cm,宽0.7~2.9cm,顶端钝,稀具小尖头或微凹,基部心形或浅心形,稀宽楔形,在上部3~5(~7)浅裂,裂片全缘或有1~3个圆齿,脉在两面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莨科 新分类群 新记录变种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种子散布及萌发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云香 胡灏禹 +2 位作者 杨丽娟 王长宝 何兴金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9,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kii)种子散布途径、散布方式和种子萌发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种子千粒重为0.6684±0.0038g,以果实和种子为扩散单元进行扩散,具有自体扩散和水媒扩...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kii)种子散布途径、散布方式和种子萌发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种子千粒重为0.6684±0.0038g,以果实和种子为扩散单元进行扩散,具有自体扩散和水媒扩散两种方式。温度对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20℃为最适萌发温度,发芽率达67.78%。低温(4℃)层积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随层积天数增加,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加,但层积30d和40d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性差异。光照和黑暗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光照不是其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实验证明,与用湿砂做发芽基质相比,用滤纸做发芽基质,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前者高,因此滤纸是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实验中更为适宜的发芽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扩散单元 扩散方式 种子萌发 温度 低温层积
原文传递
长果颈黄芪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肖朝江 邱琳 +2 位作者 徐伟 董相 姜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研究长果颈黄芪Astragalus englerianus根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长果颈黄芪根甲醇提取物的醋... 目的研究长果颈黄芪Astragalus englerianus根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长果颈黄芪根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甘草素(1)、4′-羟基-2,4-二甲氧基査耳酮(2)、xenognosin(3)、芒柄花素(4)、毛蕊异黄酮(5)、樱黄素(6)、(3R)-vestitol(7)、甘草素(8)、(6a R,11a R)-美迪紫檀素-3-O-β-D-葡萄糖苷(9)、齐墩果-12-烯-3β,22β,24-三醇(10)、无羁萜(11)、β-谷甾醇(12)、豆甾醇(13)、7β-羟基谷甾醇(14)、7-氧谷甾醇(15)、(9′Z)-9′-十七烯酸-3β-谷甾醇酯(16)、豆甾-4-烯-3-酮(17)、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9,22E-三烯(18)、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E-二烯(19)、D-2-O-甲基肌醇(20)、二十八醇(21)、硬脂酸甲酯(22)、二十烷酸(23)、二十一烷酸(24)、油酸(25)、亚油酸(26)、α-亚麻酸(27)、十六烷酸甘油三酯(28)、亚油酸甘油三酯(29);DPPH法测得长果颈黄芪根醋酸乙酯部位、化合物1和3的IC50分别为(66.0±1.8)、(64.3±0.4)和(57.1±1.2)μg/m L。结论化合物2、3、6、10、11、14-22以及28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长果颈黄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果颈黄芪 4'-羟基-2 4-二甲氧基查耳酮 樱黄素 齐墩果-12-烯-3β 22β 24-三醇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