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of Tianshan Mountain over 50 years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云 李忠勤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12期42-45,共4页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during 1959-2008 from five representative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and surrounding areas,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 fe...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during 1959-2008 from five representative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and surrounding areas,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 featuring multi-climatic zon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ome methods including wavelet analysis.As was shown in the results,the temperature in the whole Urumqi River Basin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particularly in autumn and winter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marked ascent.The interdecadal temperature in the basin showed a tendency to decline before the period during 1970s-1980s while it was on the rise after 1990s on the whole.The most concentrated period of temperature mutations was in the late 1990s.At the same time,the precipitation also showed an escalating trend,which experienced a stage of unanimous upward trend after 1990s.The most concentrated period of precipitation mutations was in the early 199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umqi river basin Total magnitude of climate changes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Abrupt change of climate Wavelet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Isotopic evidence for the moisture origi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t Urumqi Glacier No.1 in upstream Urumqi River Basin,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2
2
作者 SONG Meng-yuan LI Zhong-qin +2 位作者 XIA Dun-sheng JIN Shuang ZHANG X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8期1802-1815,共14页
The stable isotope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tracer especially in precipitation. In glacierized area of arid northwest China, temperature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isotopes... The stable isotope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tracer especially in precipitation. In glacierized area of arid northwest China, temperature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while the influences of precipitation amount, relative humidity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re still not clear. Based on analyses on stable isotope values of water samples and 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SA) re-analysis data, the moisture sour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sotopes in the precipitation, meltwater and river water isotopes at Urumqi Glacier No.1 of the upstream Urumqi River Basin,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from spring to autumn during four years(from 2008 to 2011) was studi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ltwater are the main source of water for the upper Urumqi River. Seasonal variation of δ18 O in precipitation demonstrated that δ18 O was more enriched in summer and depleted in spring and autumn. Temperatu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sotopes, while precipitation amount and relative humid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sotopes. The water vapor was affected by westerly air mass and regional water vapor cycle. Meanwhile, back trajectory clustering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moisture mainly from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The moisture was more likely to be locally sourced with the ratio was 46.8%~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l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MOISTURE ORIGIN Precipitation urumqi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下载PDF
Glacier mass balance and its impacts on streamflow in a typical inland river basin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PENG Jiajia LI Zhongqin +4 位作者 XU Liping MA Yuqing LI Hongliang ZHAO Weibo FAN Shu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455-472,共18页
Glaciers are known as natural ’’solid reservoirs’ ’, and they play a dual role between the compos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river runoff regul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In this study, we use... Glaciers are known as natural ’’solid reservoirs’ ’, and they play a dual role between the compos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river runoff regul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In this study, we used in situ observation data from Urumqi Glacier No. 1,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stations and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o develop a distributed degree-day model for glacier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to simulate glacier mass balance processes and quantify their effect on streamflow during 1980–2020.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ss loss and the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ELA) of glaciers in the last 41 years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average mass balance and ELA being-0.85(±0.32) m w.e./a(meter water-equivalent per year) and 4188 m a.s.l., respectively. The glacier mass los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1999–2020, mostly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the extension of ablation season. During 1980–2011, the average annual glacier meltwater runoff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was 0.48×108 m3, accounting for 18.56% of the total streamflow. We found that the annual streamflow in different catchment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had a strong response to the changes in glacier mass balance, especially from July to August, and the glacier meltwater runoff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ummary, it is quite possible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glacier water resources in glacier-recharged basin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mass balance glacier meltwater runoff glacier modelling urumqi river basin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不同情景下乌鲁木齐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模拟研究
4
作者 于浩 刘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3期15-18,共4页
收集2000、2010、2020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数据,通过多评价准则(MCE)的元胞自动机(CA)和马尔可夫链(Markov)模型,对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际解译结果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预测精度达到82%以上,... 收集2000、2010、2020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数据,通过多评价准则(MCE)的元胞自动机(CA)和马尔可夫链(Markov)模型,对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际解译结果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预测精度达到82%以上,空间格局kappa系数平均值为81.57,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在此基础上,在不同场景下对203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趋势发展情景下,耕地、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分别为15.1%和5.22%,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幅较大,分别为26.09%和21.15%,表明按照当前城市扩张速度和产业结构布局方式发展,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在生态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幅减缓至18.03%,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0.26%、2.36%和11.11%,草地面积下降趋势减缓至3.55%,表明城市快速扩张得到遏制,耕地得到保护,林地、草地能够发挥更大的生态调节作用,水源的涵养能力有所提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arkov模型 乌鲁木齐河流域 情景 土地利用 动态模拟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生长季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邢红艳 何清 +2 位作者 普宗朝 王国胜 金晨 《干旱气象》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国家气象站和20个自动气象站2013—2021年植被生长季(5—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植被生长季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降水日数、不同量级降水及其贡献率随海拔变化特征,以期为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及保...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国家气象站和20个自动气象站2013—2021年植被生长季(5—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植被生长季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降水日数、不同量级降水及其贡献率随海拔变化特征,以期为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生长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随海拔升高呈波动增加趋势,分别以17.4 mm·(100 m)^(-1)、2.85 d·(100 m)^(-1)速率增加,其中生长季降水量以海拔1 000 m左右为分界,海拔依赖性由弱转强,在海拔约1 200 m和2 000 m出现降水高值带,并且降水高值带呈现由低海拔山地逐渐抬升至中高山带而后回落的变化规律;降水日数高值地带始终在中高山带(海拔高于1 800 m),且具有较强稳定性。植被生长季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的月际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2 200 m以下区域,6月的降水量和7月的降水日数随海拔升高增速最显著,分别以4.8 mm·(100 m)^(-1)、0.72 d·(100 m)^(-1)的速率增加,二者均在9月增速最不显著,分别为1.1 mm·(100 m)^(-1)、0.37 d·(100 m)^(-1)。流域植被生长季仅小雨、中雨和大雨发生次数具有较强的海拔依赖性且不同强度降水的贡献率与海拔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研究
6
作者 刘娟 廖茂均 +1 位作者 蒋显忠 安广荣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03-410,共8页
通过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前期调查工作,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内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湿地的分布现状;分析2000—2020年轻度、中度、重度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的分布变化特征、演变趋势、湿地分布变化特... 通过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前期调查工作,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内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湿地的分布现状;分析2000—2020年轻度、中度、重度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的分布变化特征、演变趋势、湿地分布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引起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湿地功能退化的原因。通过遥感解译及现场调查验证表明,自2000—2020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内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面积,呈先增大后减少变化的趋势;轻度、中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呈持续减少的变化趋势;湿地面积呈快速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地质生态环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瑞雪 张明军 +2 位作者 金爽 熊友云 刘园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50,共8页
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偏高,即80年代前呈下降趋势,9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并且... 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偏高,即80年代前呈下降趋势,9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并且秋、冬季升温幅度较大;60年代降水量最少,之后逐渐增多,2000年以来迅速增多;气温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上游气温低于下游,秋、冬季气候变暖明显早于春、夏季;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也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检验信噪比(SNR)、Mann-Kendall法、Cramer法和Pettitt法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降水突变不明显,不同方法检验的结果不太一致;春、夏季气温可能在1997年发生突变,而秋、冬季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气候突变 乌鲁木齐河流域
下载PDF
近30年来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波动特征与流域高山带升温幅度的估算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时银 王宁练 +1 位作者 丁永建 谢自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9-285,共7页
乌鲁木齐河流域典型冰川与全流域其他冰川波动的监测结果表明,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以来,各冰川均处于全面退缩状态,且冰川长度退缩量、面积和冰储量减小量与冰川的规模有密切的关系,大冰川退缩量大,但退缩量所占百分比较小,小... 乌鲁木齐河流域典型冰川与全流域其他冰川波动的监测结果表明,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以来,各冰川均处于全面退缩状态,且冰川长度退缩量、面积和冰储量减小量与冰川的规模有密切的关系,大冰川退缩量大,但退缩量所占百分比较小,小冰川则相反,而且三者与冰川的长度等级有较好的统计关系。在区域上有更多的冰川波动资料时,可以通过优化这种统计关系用于推断无观测资料冰川在过去数十年中的波动情况,为评估区域冰川资源变化提供快捷的方法。计算说明,流域冰川全面退缩量值相当于乌鲁木齐河流域高山带在过去30年中气温升高了0.35±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冰川波动 升温幅度 高山带
下载PDF
高斯函数参量法及其在山区降水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小咏 刘耕年 +1 位作者 李永化 陈正超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4-602,共9页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雨量站点多年(17~61年)的月平均降水数据的统计规律,提出一种新的、能够同时满足空间维和时间维插值需求的降水分布及降水量计算模型——高斯函数参量化法。该模型根据高斯函数的几何意义和降水分布规律...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雨量站点多年(17~61年)的月平均降水数据的统计规律,提出一种新的、能够同时满足空间维和时间维插值需求的降水分布及降水量计算模型——高斯函数参量化法。该模型根据高斯函数的几何意义和降水分布规律,给高斯函数的参数赋予了明确的物理意义,从而把对降水量和分布函数规律的计算转化为对高斯函数少量参数(1~3个)的估计。不仅能够实现山区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插值,而且能够实现降水量和降水分布函数的相互转换。特别是能解决在高山区降水数据稀缺条件下的降水量和降水分布估计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降水数据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参量法 山区降水 降水分布函数 乌鲁木齐河流域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径流与气候变化的年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霜霜 张毓涛 +2 位作者 师庆东 刘曼 徐婉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0-354,共5页
为了分析干旱区河流乌鲁木齐河径流在年内的分配及变化特征,定量辨析气温、降水对径流年内变化的驱动作用,根据流域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1993—2012年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径... 为了分析干旱区河流乌鲁木齐河径流在年内的分配及变化特征,定量辨析气温、降水对径流年内变化的驱动作用,根据流域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1993—2012年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径流的集中期和集中度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径流对降水的时滞效应;运用正积温来拟合温度与径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径流与气候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降水和气温直接或间接地对径流产生影响,三者各有其年内变化特征,又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径流量变化 乌鲁木齐河流域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李景林 黄新 孙月琴 阿帕尔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5个气象站近30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To的月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各气候要素和海拔高度与ET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5个气象站近30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To的月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各气候要素和海拔高度与ET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ETo空间变化较大。从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人工绿洲区到高寒地带的乌鲁木齐河源头ETo多年平均值呈明显递减趋势,平均垂直递减率为17.3mm.(100m)-1;30a来,流域各站的年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均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0.05mm.a-1~-5.21mm.a-1;ETo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和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造成近30a乌鲁木齐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呈递减趋势的气候原因是: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和降水增多以及风速、日照时数减小等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2
12
作者 袁晴雪 叶芝祥 +2 位作者 王丽丽 尚华明 喻树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通过对比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多个特征参数及分析树轮年表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在8个树轮宽度年表中,东白杨沟下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次是英雄桥沟年表,再次是跃进桥东年表;(... 通过对比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多个特征参数及分析树轮年表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在8个树轮宽度年表中,东白杨沟下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次是英雄桥沟年表,再次是跃进桥东年表;(2)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气候对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持续性,持续年数大多为3~8 a,最短为2 a;(3)在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低海拔处气候对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限制作用强于高海拔地区,森林下部林缘年表中含有的气候信息多于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年表;(4)通过相关函数和相关普查发现,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影响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2~3月的平均温度,而影响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5~6月的干旱强度;(5)区域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的年轮指数343 a经历了9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8个偏低时段,反映了2~3月的温度的长期变化。区域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的年轮指数365 a来有11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11个偏低时段,揭示了5~6月PDSI的长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 天山云杉 树轮宽度年表 统计特征 气候响应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季节积雪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志忠 杨大庆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季节积雪受气温、降水量、水汽来向、山坡朝向、海拔和下垫面性质所控制和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按积雪期的长短,可划分为瞬时积雪、不稳定积雪、稳定积雪和永久积雪。气温低、雪层薄、雪层内温度梯度大,积雪...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季节积雪受气温、降水量、水汽来向、山坡朝向、海拔和下垫面性质所控制和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按积雪期的长短,可划分为瞬时积雪、不稳定积雪、稳定积雪和永久积雪。气温低、雪层薄、雪层内温度梯度大,积雪密度小,雪面蒸发强是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剂 流域 季节 积雪
下载PDF
基于DEM的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3期437-443,共7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9个气象站1961-2009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平方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全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突变前后降水增量、年和各月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以及年降水量变异系数...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9个气象站1961-2009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平方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全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突变前后降水增量、年和各月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以及年降水量变异系数等降水量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数学模型。在ArcGis平台上进行数据栅格化处理,实现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1)196l-2009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平均以15.29mm/10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5)的递增趋势,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多,但各地降水量增多倾向率和突变前后降水增量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量增多越明显。(2)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流域末端的北部平原降水量不足250mm,向南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渐增,在海拔1900-2200m的天山北坡中山带出现降水量为550~600m的最大降水带,之后,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上升,降水量又呈减少趋势,至3500m以上的河流源头区域,年降水量不足450m。(3)年降水量变异系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即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量的年际间波动相对越小。(4)年内逐月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冬季(12-2月)降水较少,各月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在低山带和山前洪积、冲击平原,而降水量的低值区在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带。春季(3-5月)降水量较冬季多,降水量的高值区也逐渐向高海拔山区上移,而降水量低值区则由南部高山带逐渐向北部平原迁移。夏季(6-8月)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各月降水量的高值区逐渐上移到海拔2000-4000m的中、高山带,而降水量低值区在北部平原地带。秋季(9-11月)降水量逐渐减少,最大降水高度带也向低海拔区域移动,而降水量低值区则向中、高山带上移,至11月,最大降水带回复到低山带和山前洪积、冲击平原地带,最少降水带再次上升到2500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变化 DEM 乌鲁木齐河流域
下载PDF
1961-2016年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开明 钟晓菲 +3 位作者 姜烨 李佳宁 李林凤 周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7-615,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高山区和平原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对该流域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过程。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6个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研究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气温和降水及其倾向率与海... 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高山区和平原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对该流域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过程。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6个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研究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气温和降水及其倾向率与海拔的关系,以及不同月份气温和降水随海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间,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乌鲁木齐站气温和降水倾向率分别为0.189℃·(10a)-1和28.83 mm·(10a)-1,大西沟站气温和降水倾向率分别为0.268℃·(10a)-1和18.85 mm·(10a)-1;气温和降水与海拔关系密切,随海拔降低气温逐渐升高,而降水呈减少趋势;高海拔区气温升温倾向率总体大于低海拔区,降水倾向率随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月气温变化速率随海拔升高呈"钟"形分布,并在5-8月达到最大;月降水变化速率随海拔变化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并在5-8月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气候变化 梯度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王胜兰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的垂直分异十分明显,从古尔班通古...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的垂直分异十分明显,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河流末端到天山一号冰川的河源地带,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随海拔高度总体呈抛物线型,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海拔1 900~2 600 m的中山带,对应的最大降水量约为520~550 mm;流域内各地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均为单峰型,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各月降水较少且各站点的降水量差异很小,夏半年(4月至9月)各月降水较多并且上游区域降水量远多于中下游区域;49 a来,流域各站的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降水增多倾向率随海拔高度呈线性递增趋势,全流域平均年降水量递增倾向率为14.417 mm/(10a);突变检测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于1992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增多,突变后降水量较突变前平均增多了45 mm,增多14.5%;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的不稳定性(变异系数)随海拔高度呈显著的幂函数型递减趋势,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的年际间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具有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降水量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近50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垂直气候带的异同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霞 魏文寿 刘明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612,共7页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各站点近50a的观测数据,分析垂直带内气候变化的异同特征。结果表明,年增温趋势最强的是低山带0.554℃/10a,贡献最大是冬季温度。温度距平变化幅度除中山带为进入21世纪最大外,其他均为1990s最大。显著增温突变年际尺...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各站点近50a的观测数据,分析垂直带内气候变化的异同特征。结果表明,年增温趋势最强的是低山带0.554℃/10a,贡献最大是冬季温度。温度距平变化幅度除中山带为进入21世纪最大外,其他均为1990s最大。显著增温突变年际尺度(2a)上,低海拔带响应早于中、高山带;年代际尺度(16~23a)上高山带最早,中山带最晚。年增湿趋势最显著是高山带20.8mm/10a,贡献最大是夏季降水。降水距平幅度除高山带1990s振幅最大外,其他均为1980s最大。降水突变特征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突变的响应时间依次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气候变化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冰椎的形成特征及其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志忠 刘宗香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7,共5页
通过对河冰椎多年系统观测,对比分析其形成和发育大致经过冰椎形成、发育、稳定、融化冻结和消亡5个阶段;出山口以上冰椎储量通常可达1782×106m3,折合径流量为1531×106m3;冰椎与稳定负温期的积... 通过对河冰椎多年系统观测,对比分析其形成和发育大致经过冰椎形成、发育、稳定、融化冻结和消亡5个阶段;出山口以上冰椎储量通常可达1782×106m3,折合径流量为1531×106m3;冰椎与稳定负温期的积温-t℃及水源补给形式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 河流 冰椎 冰情观测 水文观测
下载PDF
浅谈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晓娜 焦黎 孙桂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28-231,共4页
文章在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该流域水环境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加强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保护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其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 文章在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该流域水环境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加强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保护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其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鲁术齐河流域 水环境问题 保护对策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上游水源涵养地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曼 师庆东 +1 位作者 张毓涛 王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117,125,共6页
SWAT水文模型是研究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有效工具,能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奠定基础。以SWAT模拟为基础,采用SCS法计算地表径流,Penman-Montieth法计算潜在蒸发,模拟出1993-2012年乌鲁木齐河上游水源涵养地径流量。将英雄桥... SWAT水文模型是研究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有效工具,能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奠定基础。以SWAT模拟为基础,采用SCS法计算地表径流,Penman-Montieth法计算潜在蒸发,模拟出1993-2012年乌鲁木齐河上游水源涵养地径流量。将英雄桥站1993-2002年的逐月实测数据带入SUFI-2模型,并根据径流参数的相对敏感性,不断调整参数的取值范围,以求达到较好的模拟效果;然后带入2000年的逐日数据对参数进行微调,最后得到月相关系数R2为0.9,达到了甲等,2000年的日相关系数R2和NS效率系数值均大于0.8,总体而言,校正期模型的模拟精度高。2003-2012年月实测数据和2012年的日数据作为模型验证,相关系数R2均大于0.7,NS分别为0.78和0.68,模拟结果较为满意。这为干旱半干旱的中小型流域SWAT水文模型的应用提供借鉴,同时为乌鲁木齐流域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水文模型 干旱半干旱地区 乌鲁木齐河上游水源涵养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