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Ustilago maydis</i>, a Delicacy of the Aztec Cuisine and a Model for Research
1
作者 Claudia G. León-Ramírez José Alejandro Sánchez-Arreguín José Ruiz-Herrera 《Natural Resources》 2014年第6期256-267,共12页
Ustilago maydis is the causal agent of the disease known as corn smut or Huitlacohe;their natural hosts are maize (Zea mays L.) and its putative ancestor teocintle (Zea mays ssp. parviglumis and ssp. mexicana). In M&#... Ustilago maydis is the causal agent of the disease known as corn smut or Huitlacohe;their natural hosts are maize (Zea mays L.) and its putative ancestor teocintle (Zea mays ssp. parviglumis and ssp. mexicana). In México there is an evidence of its use as human food since pre-hispanic times. Huitlacoche is a typical Mexican food with interesting nutritional properties and distinctive flavor. Its use in cuisine is considered as a culinary delicacy in Mexico and several parts of the world and the current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markedly, mainly due to its exclusive flavor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known food. Huitlacoche contains proteins, carbohydrates, fats, minerals and vitamin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nutritional value, also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it contains proteins with balanced levels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something which does not occur in corn having a deficiency mostly in lysine. The fungus also contains compounds with antioxidant properties, consequently it can be included in what are now known as nutraceutical foods. Besides its use in the food, this fungus has been used in different kinds of basic investigation, such as DNA recombination, signaling, cell biology, biotrophic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s and others. Its characteristics of dimorphism, and the detailed knowledge we have on its pathogenic development, that we describe in detail, make it an ideal subject for the analysis of fungal differentiation, and for the knowledg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highly aggressive plant pathogens that are members of its taxonomic group, the Ustilaginales. In the present communication we make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 maydis, its life cycle, and the molecular bases of its differentiation, morpohogenesis and pathogen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tilago maydis Huitlacoche NUTRACEUTICAL Basidiocarps Virulence
下载PDF
脱乙酰壳多糖抑制真菌生长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典洱 林晓怡 +3 位作者 向本琼 杨照罡 王海龙 魏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661-1665,共5页
本研究目标是研究脱乙酰壳多糖的化学结构(乙酰化程度DA和聚合程度DP)与它的抑制真菌生长能力之间的构效关系.选用了12个分属于3个系列、化学结构相关而又不同的、结构清晰的脱乙酰壳多糖和3种不同的真菌(Fusariumsolani,Fusariumgramin... 本研究目标是研究脱乙酰壳多糖的化学结构(乙酰化程度DA和聚合程度DP)与它的抑制真菌生长能力之间的构效关系.选用了12个分属于3个系列、化学结构相关而又不同的、结构清晰的脱乙酰壳多糖和3种不同的真菌(Fusariumsolani,Fusariumgraminearum和Ustilagomaydis).通过分别测定每个脱乙酰壳多糖对3种真菌的生长曲线和最低抑制浓度(MIC,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比较各个系列脱乙酰壳多糖的MIC和它的化学结构(DA和DP)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同一种真菌,不同脱乙酰壳多糖的抑制真菌生长曲线形态和MIC是各不相同的;同样同一脱乙酰壳多糖,对不同真菌也有其特殊的生长曲线和MIC;通常随着脱乙酰壳多糖中DA的递增,MIC是增加的,其抑制真菌的活性是降低的;在DA相同的条件下,随着DP的递增,MIC也是增加的,其抑制真菌的活性是减低的.所以可以说,脱乙酰壳多糖抑制真菌生长的能力与其化学结构紧密相关,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脱乙酰壳多糖分子越小,分子中的自由氨基越多,抑制真菌的活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乙酰壳多糖 抑制真菌活性 FUSARIUM solani(腐皮镰孢) FUSARIUM graminearum(禾谷镰孢) ustilago maydis(玉蜀黍黑粉菌) 真菌生长 构效关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严理 李智敏 +3 位作者 陈佳 高春生 余永廷 严准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6,共5页
选择22个玉米品种,在苗期采用注射法人工接种玉米黑粉菌,对玉米瘤黑粉病发病时间、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鉴定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接种8 d后,玉米品种陆续开始发病,第13天进入发病增速期,第16天达到发病高... 选择22个玉米品种,在苗期采用注射法人工接种玉米黑粉菌,对玉米瘤黑粉病发病时间、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鉴定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接种8 d后,玉米品种陆续开始发病,第13天进入发病增速期,第16天达到发病高峰期,第18天后病情基本稳定;玉米品种间对瘤黑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LD901、太平洋891表现为高抗,京科665、金糯628表现为中抗,耐斯1号、京单38、南美1号等1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糯2000、太平洋98、Golden Bautam、中彩甜糯8号、15H–09、绿色先锋F1表现为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瘤黑粉病 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黑粉菌多糖发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费尚芬 李红梅 +1 位作者 王守理 张蜜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3-85,共3页
本试验对黑粉菌多糖发酵过程中,胞内外多糖产物的提取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黑粉菌胞外多糖积累丰富,并以80%浓度的乙醇提取得率最高,最高可达3.0g/L。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 多糖发酵 多糖 药用 食用 提取
下载PDF
玉米黑粉菌cyp51基因结构分析与克隆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韩睿 邓灵福 +6 位作者 黎晨 张青叶 张劼 高强 熊丽 万坚 刘德立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47-1753,共7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cyp51基因结构,并根据GenBank登记的玉米黑粉菌cyp51 DNA序列,设计cyp51引物和两对分别截短不同跨膜区的突变体引物,构建了多种重组表达质粒及突变体重组表达质粒。选用不同宿主菌包括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cyp51基因结构,并根据GenBank登记的玉米黑粉菌cyp51 DNA序列,设计cyp51引物和两对分别截短不同跨膜区的突变体引物,构建了多种重组表达质粒及突变体重组表达质粒。选用不同宿主菌包括Escherichia coli BL21(DE3)、BL21(DE3)pLysS和Rosetta(DE3)诱导表达并优化条件。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突变体pET32--35能够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30oC,0.5 mmol/L IPTG诱导)。通过与戊唑醇等4种商品化杀菌剂农药和14种XF系列农药先导化合物的紫外结合光谱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其中一种XF系列化合物的结合常数接近商品化杀菌剂,有可能开发为新的杀菌剂,为设计开发新型高效抗真菌新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 cyp51 克隆表达 结合常数
下载PDF
47份鲜食玉米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1 位作者 张小杰 郭成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5,共5页
2018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 2018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无高抗材料;4份材料表现抗病,分别是三禾甜加糯6号、金辉588、金辉895和黑甜糯520,占8.5%;1份材料盛彩甜3号表现中抗,占2.1%;14份材料表现感病,占29.8%;28份材料表现高感,占59.6%。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2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57.4%;6份材料表现抗病,占12.8%;6份材料表现中抗,占12.8%;5份材料表现感病,占10.6%;3份材料表现高感,占6.4%。鲜食玉米新品种中抗丝黑穗病品种比较匮乏,抗瘤黑粉病品种比较丰富,但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严重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42份鲜食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成 张小杰 +2 位作者 王春明 周天旺 曲洁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27-1433,共7页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份鲜食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材料;‘盛甜糯9号’和‘三禾甜加糯6号’表现抗病;‘盛彩甜3号’‘福王9号’和‘脆甜1号’3份材料表现中抗;16份材料表现感病;21份材料表现高感。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表现高抗,分别为‘脆甜168’‘金陇12’和‘原玉黄糯1168’;‘盛甜糯10号’和‘陇糯2号’表现中抗;9份材料表现感病;28份材料表现高感。参试材料中未发现同时兼抗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品种,由此说明,在鲜食玉米上,对黑粉类病害的抗性品种较为匮乏,需进一步加强抗性材料的筛选利用,并加快多抗组合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玉米瘤黑粉病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海春 傅俊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59,共3页
调查研究了沈阳地区田间玉米瘤黑粉病2004年自然发病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为1%~10%,都是玉米瘤黑粉病的抗病品种;其中辽单37和辽单120是抗病品种,产量损失较大;新铁单10、沈农1号、丹玉90、铁单17和沈单12是... 调查研究了沈阳地区田间玉米瘤黑粉病2004年自然发病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为1%~10%,都是玉米瘤黑粉病的抗病品种;其中辽单37和辽单120是抗病品种,产量损失较大;新铁单10、沈农1号、丹玉90、铁单17和沈单12是中抗品种;铁单16、掖单2和沈单14是高抗品种,产量损失较小.玉米育种时,应当先从铁单16、掖单2和沈单14等抗病品种中选取,缩短育种周期,加快玉米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抗病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玉米黑粉菌培养条件响应面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永斌 王允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60,共5页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P-B)对影响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AS 5.128发酵胞外多糖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6个相关因素为:初始pH、培养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在此基础上...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P-B)对影响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AS 5.128发酵胞外多糖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6个相关因素为:初始pH、培养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玉米黑粉菌发酵胞外多糖的关键影响因素培养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的最佳水平范围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培养温度26.37℃、发酵时间7.03d和接种量9.49%时,胞外多糖产量的最大预测值为1650.9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AS 5.128 胞外多糖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曲面法(RSM) Box—Behnken设计
下载PDF
玉米黑粉菌孢子粉的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辉 斯琴格日乐 +1 位作者 马端辉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对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DC.Corola.)孢子粉的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黑粉菌孢子粉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其中铁、钙、镁、磷、锌、锰含量分别为100μg/g、3 561μg/g、1 382μg/g3、500μg/g、101μg/g和24... 对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DC.Corola.)孢子粉的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黑粉菌孢子粉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其中铁、钙、镁、磷、锌、锰含量分别为100μg/g、3 561μg/g、1 382μg/g3、500μg/g、101μg/g和24μg/g;同时含有8种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提供的氨基酸,以苏氨酸含量最多,为340.18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 无机元素 氨基酸
下载PDF
室内快速筛选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家齐 张海剑 +3 位作者 刘树森 郭宁 金戈 石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1-715,共5页
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的筛选,建立了一套应用酶标仪室内快速筛选的方法。采用含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进行筛选,初始孢子培养浓度为106个/mL,在摇床中于28℃、200 r/min下培养16 h后测定光学密度(OD)值,最佳OD值测定波长... 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的筛选,建立了一套应用酶标仪室内快速筛选的方法。采用含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进行筛选,初始孢子培养浓度为106个/mL,在摇床中于28℃、200 r/min下培养16 h后测定光学密度(OD)值,最佳OD值测定波长为590 nm。应用该方法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和氟唑环菌胺5种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戊唑醇和氟唑环菌胺对玉米瘤黑粉病致病菌玉蜀黍黑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为0.03 mg/L。本研究建立的酶标仪快速筛选方法检测过程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检测方法,可为田间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玉蜀黍黑粉菌 杀菌剂 毒力 酶标分析仪 药剂筛选 方法建立
下载PDF
一种水溶黑粉菌多糖的结构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日霞 薛业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5-254,共10页
从药用黑粉菌中用2 % 氢氧化钠分离提取出一种具有(1 →6) 分支的(1 →3)βD 葡聚糖(BR1) .多糖BR1 的纯度用凝胶过滤和超离心进行了鉴定.分子量为15 万.BR1 的一级结构分别用13C核磁共振法、甲基化法、高碘酸氧化法和Smith ... 从药用黑粉菌中用2 % 氢氧化钠分离提取出一种具有(1 →6) 分支的(1 →3)βD 葡聚糖(BR1) .多糖BR1 的纯度用凝胶过滤和超离心进行了鉴定.分子量为15 万.BR1 的一级结构分别用13C核磁共振法、甲基化法、高碘酸氧化法和Smith 降解等方法进行了确定.BR1 对小白鼠肉瘤S180 的抑瘤率为94-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粉菌 多糖 抗肿瘤活性 结构
下载PDF
玉米瘤黑粉病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晓丽 李凤岭 +2 位作者 臧少先 李贺年 张义奇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14,共3页
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稀唑醇为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较好的药剂 ,在玉米心叶末期撒稀唑醇与辛硫磷复配的颗粒剂 ,对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效分别为 75 7%和 85 0 %。
关键词 药剂防治 玉米 瘤黑粉病 稀唑醇 心叶末期 田间药效试验
下载PDF
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及三种杀菌剂对其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广领 陈锡岭 +1 位作者 秦雪峰 郭彦亮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125-128,共4页
通过对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 ℃,在自然光照射的条件下萌发较好.用清水浸泡3 d,再用0.025 mol/L盐酸处理24 h能显著促进玉米瘤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以天门冬氨酸和硫酸铵为培养液... 通过对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 ℃,在自然光照射的条件下萌发较好.用清水浸泡3 d,再用0.025 mol/L盐酸处理24 h能显著促进玉米瘤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以天门冬氨酸和硫酸铵为培养液,它们分别在质量分数为2×10^-5时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率最高,分别达81.4%和78.1%.用三唑酮,烯唑醇,包衣杀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对冬孢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它们对冬孢子的萌发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室内毒力测定
下载PDF
高粱黑粉菌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明 史琳 付欣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1年第5期40-41,共2页
高粱黑粉菌蛋白是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以高粱黑粉菌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碱提—酸沉法提取高粱黑粉菌蛋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8、提取温度20℃及NaOH溶液pH值8的条件下,高粱黑粉菌蛋白提取率达到0.3%。
关键词 高粱黑粉菌 蛋白 提取 工艺 优化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萎锈灵对玉米黑粉菌细胞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古宁宇 刘彩胜 唐纪琳 《江西化工》 2011年第2期62-64,共3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浓度萎锈灵药物对玉米黑粉菌表面的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黑粉菌经过萎锈灵作用后表面出现很多无规则的小坑,通过表征统计表明菌体坑的数目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而菌体坑的深度没有改变。对萎锈灵作用玉米黑... 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浓度萎锈灵药物对玉米黑粉菌表面的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黑粉菌经过萎锈灵作用后表面出现很多无规则的小坑,通过表征统计表明菌体坑的数目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而菌体坑的深度没有改变。对萎锈灵作用玉米黑粉菌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玉米黑粉菌 萎锈灵
下载PDF
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17
作者 杨国良 李丽娜 +2 位作者 陆师义 艾福彪 杨秀琴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pDL1是能够转化细菌和真菌的双功能质粒。将pDL1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DNA片段连接,然后转化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的原生质体。通过新霉素选择平皿的筛选,转化率达到800转化子/μgDNA,建立了糙皮侧耳的基因文库。随... pDL1是能够转化细菌和真菌的双功能质粒。将pDL1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DNA片段连接,然后转化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的原生质体。通过新霉素选择平皿的筛选,转化率达到800转化子/μgDNA,建立了糙皮侧耳的基因文库。随机取15个转化子进行点渍法(Dotting blotting)检验,结果均呈阳性。此结果表明,抗性克隆不是源于玉米黑粉菌敏感细胞的回复突变。萨慎法(Southern blotting)检验显示,本研究在玉米黑粉菌细胞中克隆糙皮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是成功的。基因表达试验表明,玉米黑粉菌克隆株具有糙皮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玉米黑粉菌 纤维二糖水解酶 基因克隆
下载PDF
玉蜀黍黑粉菌担孢子萌发及侵染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修军 Richard M Cooper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从担孢子的体外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萌发,侵染和扩展过程的扫描电镜及乳酚油组织透明法观察几个方面研究了相互亲和的基因型的玉蜀黍黑粉菌担孢子培养物。结果表明(1)担孢子体外环境水份的连续蒸发和丧失可能是担孢子萌发的决定性因素;... 从担孢子的体外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萌发,侵染和扩展过程的扫描电镜及乳酚油组织透明法观察几个方面研究了相互亲和的基因型的玉蜀黍黑粉菌担孢子培养物。结果表明(1)担孢子体外环境水份的连续蒸发和丧失可能是担孢子萌发的决定性因素;(2)玉蜀黍黑粉菌的质配及双棱菌丝体的形成需要在寄主组织内的特珠环境下才能完成;(3)注射接种是用担孢子诱发玉米苗发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技术关键是让悬浮液自苗基部注入沿未展开的叶束上升到顶部苗心溢出;(4)担孢子的萌发及侵入完成于接种后3~24h;(5)接种后4~6d 左右,寄主肿瘤出现前,受侵杂组织内已充满网状的双棱菌丝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孢子 萌发 侵染 玉米 黑粉菌
下载PDF
夏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特点、 原因及综合防控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富春 《植物医生》 2021年第3期72-74,共3页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笔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摸清了召陵区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症状 发生特点 发生原因 防控对策
下载PDF
玉米黑粉菌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西 刘蒋琼 +2 位作者 张申申 张敬泽 郭得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3-861,共9页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可在其宿主植物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的所有器官诱导肿瘤发生。玉米黑粉菌成功定殖宿主并诱导形成肿瘤取决于与宿主植物多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作用以及该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本文综述了玉...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可在其宿主植物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的所有器官诱导肿瘤发生。玉米黑粉菌成功定殖宿主并诱导形成肿瘤取决于与宿主植物多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作用以及该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本文综述了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玉米黑粉菌通过分泌效应子入侵、定殖玉米植株以及植株在分子水平上对入侵的响应;阐述了活体营养建立过程中,玉米黑粉菌与玉米通过效应子、激素、糖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差异调节,协调受感染宿主组织重新编程发育成膨大的植物肿瘤的关键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 致病 互作机制 植物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