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陈设“用具”与“用器”的关系话语体系
1
作者 韩荣 胡雨萍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3,共7页
宋代是中国古代陈设艺术的转型期,此时陈设空间被系统化规制,功能被逐渐细分。本文从宋代家具与器具的传统范畴中进一步划分出陈设用具与用器,探讨二者在空间感知维度的关系话语体系,凝练陈设规律,拓展宋代陈设固有定式。基于图像与文... 宋代是中国古代陈设艺术的转型期,此时陈设空间被系统化规制,功能被逐渐细分。本文从宋代家具与器具的传统范畴中进一步划分出陈设用具与用器,探讨二者在空间感知维度的关系话语体系,凝练陈设规律,拓展宋代陈设固有定式。基于图像与文本资料的互证,本文对用具与用器所形成的组合关系与结构关系进行二维图像解构与三维空间再塑,发现组合关系中形成了“聚焦性”“界域性”规约,结构关系中出表现“共振”“弹性”特征,共同体现空间连贯性与情感连带性。最终总结出陈设器具组合所透射规律定式,即群体认知主导的拟合定式,空间经验派生的依生定式以及物我感通引向的格物定式。本文不仅回应了宋代美学“精致寓理”的造物观念,更从陈设关系的新式解读中完成了动因式的原理揭示,为当代陈设领域产品设计内涵式、外延式发展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家具 陈设空间 关系话语 造物观念 器具 陈设艺术
下载PDF
转换与再造:陶瓷器物的陌生化
2
作者 韩祥翠 黄焕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5,104,共8页
陌生化是诗学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有“使之陌生、奇特、不同寻常”之义。采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陌生化系统性引入到陶瓷器物研究。作为诗学思维模式的陌生化能够突破传统器物“自动化”的魔咒,摆脱器物“前在性”... 陌生化是诗学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有“使之陌生、奇特、不同寻常”之义。采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陌生化系统性引入到陶瓷器物研究。作为诗学思维模式的陌生化能够突破传统器物“自动化”的魔咒,摆脱器物“前在性”的语言桎梏,悬置以“物用性”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它能够给器物性陶艺的形态构建以启迪,形态的扭曲与形变、分解与重构、组合与叠加、部件的嫁接与置换等均成为器物陌生化的重要手段。经由陌生化,传统陶瓷器物实现了形态语言与审美意义的转换与再造,成为兼具古典艺术记忆与现代审美气息的现代陶艺。器物陌生化一方面有助于强化现代陶艺同传统陶瓷艺术之间的文脉关联,同时也是器物实现现代性审美转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器物 现代陶艺 传统陶瓷 前在性 解构
下载PDF
当代器物雕塑创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娄金 赵盼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5期70-75,共6页
本文结合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器物雕塑工作室的当代器物雕塑创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雕塑系器物雕塑工作室的教学新模式。以“数艺造物”为教学理念,即:以“数”求真、以“... 本文结合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器物雕塑工作室的当代器物雕塑创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雕塑系器物雕塑工作室的教学新模式。以“数艺造物”为教学理念,即:以“数”求真、以“艺”求美、以“造”求善、以“物”求本;以“器物道”课程群为教学内容,即:以“器”为基础、以“物”为核心、以“道”为目的;以“实践、跨界、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试图为中国当代器物雕塑创作教学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与实践等方面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器物雕塑 教学模式 教学实 数艺造物 创作坊
下载PDF
器以载道——从“开光”形制的形成看装饰的从属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蔡花菲 宁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陶瓷"开光"以其"器"的形态,诠释对"道"的感悟和探索,"有形"器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都根源于其"见象"的装饰之"道"... 《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陶瓷"开光"以其"器"的形态,诠释对"道"的感悟和探索,"有形"器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都根源于其"见象"的装饰之"道"。"开光"形制的形成过程中,装饰从属于适用和造型的规律之下的,是社会功能和时代审美、多元文化等深层因素的影响。开光跨越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至现代陶艺的时间维度和东西方文化的地域空间,是传统装饰之道在当代的传承,可为相关领域提供典范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与器 陶瓷艺术 装饰 开光形制
下载PDF
民间竹器物的形式特征及本原思想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沈法 张福昌 《竹子研究汇刊》 2005年第4期1-8,23,共9页
由于竹器物难以保存的缘故,致使对传统民间竹器物的研究介绍经常游离于史论著作当中。其实在民间竹器物的设计制作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文化价值。本文作者通过对浙东及相关地区将近三年的考察、调查,从民间竹器物的形式特征着手... 由于竹器物难以保存的缘故,致使对传统民间竹器物的研究介绍经常游离于史论著作当中。其实在民间竹器物的设计制作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文化价值。本文作者通过对浙东及相关地区将近三年的考察、调查,从民间竹器物的形式特征着手,提炼并概括了其中存在的材尽其用、物以致用、物以致心、惜物用物的四个思想原则。在这基础上,认为如何统一设计师和使用者的思想,如何把经济实用价值和设计伦理统一于产品上,将成为现代设计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竹器物 民间工艺 本原思想 现代设计 设计伦理
下载PDF
“道器合一”——论传统陶瓷“开光”的成因与嬗变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花菲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91,共5页
器皿造型产生了分区装饰的手法,开光装饰是横向带状和纵向几何分区结合的产物。从彩陶上"开光"的萌芽到历代传统陶瓷"开光"的发展及现代衍变,可探究其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论证陶瓷装饰"因器而变"﹑&qu... 器皿造型产生了分区装饰的手法,开光装饰是横向带状和纵向几何分区结合的产物。从彩陶上"开光"的萌芽到历代传统陶瓷"开光"的发展及现代衍变,可探究其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论证陶瓷装饰"因器而变"﹑"道器合一"的特征是"开光"产生及嬗变的主要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光装饰 器皿 传统陶瓷 现代
下载PDF
器物艺术研究的艺术性回归--评学术专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渟 《创意与设计》 202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器物艺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画史为核心的艺术品研究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使其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学科独专性常常受到挑战。王丽梅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使器... 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器物艺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画史为核心的艺术品研究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使其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学科独专性常常受到挑战。王丽梅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使器物艺术史研究在装饰艺术阐释方面为艺术史的学科独专性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其著作对装饰艺术的解读超越了艺术考古、物质文化史和传统工艺美术史的概念阐释,把"装饰艺术"从普通的装饰性图案认知扩展到装饰纹样的绘画性和器形的装饰工艺等既属于艺术史本体的概念范畴,又不同于传统工艺美术史的阐释空间。在装饰艺术研究的艺术性与视觉性辨析上找到了突破口,同时对与经典绘画史相对应的"无名艺术史"当代研究提供了"艺术性回归"的具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艺术 无名艺术史 器物艺术 艺术性回归
下载PDF
商周礼器——青铜鼎的造物思想探微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新林 陈碧 《艺术探索》 2006年第4期10-10,13,共2页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商周时期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十分有限,人们的思维方式偏向于“观物取象”以“立象尽意”,文中指出这一特征在青铜鼎的造物艺术上表现为“观象制器”的观念,并通过“器以藏礼”来实现其社会功能与造物语义的...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商周时期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十分有限,人们的思维方式偏向于“观物取象”以“立象尽意”,文中指出这一特征在青铜鼎的造物艺术上表现为“观象制器”的观念,并通过“器以藏礼”来实现其社会功能与造物语义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青铜鼎 器物艺术 观象制器 器以藏礼
下载PDF
漆器艺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连旭云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91-93,共3页
漆艺在中国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中国漆器在几千年历史长河里,为世间留下了无数瑰宝。随着历史的变迁,它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从衰落到逐渐复兴的阶段。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漆器艺术受到多元材料的冲击,面临危机。中国漆器艺术的复兴,已... 漆艺在中国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中国漆器在几千年历史长河里,为世间留下了无数瑰宝。随着历史的变迁,它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从衰落到逐渐复兴的阶段。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漆器艺术受到多元材料的冲击,面临危机。中国漆器艺术的复兴,已经进入当下历史与文化的机遇,漆艺创造者要恪守漆器技艺的德行,设计实用和审美并存的漆器,让漆器艺术融入当代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艺术 生活器物 漆文化 民艺
下载PDF
中国涮食法的渊源流变
10
作者 洪勇明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人类在饮食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饮食状态,另一种是调制饮食阶段。涮食法属于熟食法的一种,是人类进入调制饮食阶段才产生的。涮食法作为中国传统烹饪法之一,具有悠久历史。从文字学看"涮"字的发... 人类在饮食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饮食状态,另一种是调制饮食阶段。涮食法属于熟食法的一种,是人类进入调制饮食阶段才产生的。涮食法作为中国传统烹饪法之一,具有悠久历史。从文字学看"涮"字的发展历史,结合染器的兴衰,可以认为涮食法是在东汉染器不复使用后承接其后产生的。其中,瀹食法是从染食法到涮食法的过渡,是涮食法的形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法 涮食法 烹饪工具 染器 文字演变
下载PDF
心灵的真实与自由的创造——论原始彩陶纹饰的符号性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超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6年第4期12-16,共5页
原始彩陶纹饰作为一种艺术中的符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所直接接触到的都是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的问题,关涉到人在其所关切世界的生活方式。本文试从五个方面浅探其符号性艺术特征,以期对原始彩陶纹饰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
关键词 原始彩陶纹饰 原始彩陶艺术 符号 艺术中的符号 符号性特征
下载PDF
辽代契丹包装器物的纹饰艺术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兰英 宋晓晨 《湖南包装》 2020年第6期36-40,共5页
辽代契丹包装器物的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云纹、文字符号纹饰、人物活动纹饰、几何纹饰等都体现了契丹作为游牧渔猎民族的典型代表,其包装艺术在秉承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中原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多元文化因子... 辽代契丹包装器物的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云纹、文字符号纹饰、人物活动纹饰、几何纹饰等都体现了契丹作为游牧渔猎民族的典型代表,其包装艺术在秉承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中原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多元文化因子,形成了具有明显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契丹包装艺术。以历史遗存和相关文献为依据的辽代契丹包装器物的纹饰艺术分析,可以更好地展现契丹艺术的独特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契丹 包装器物 纹饰艺术
下载PDF
论玻璃装饰艺术中的“器”到“空”的演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云佃 《设计》 2018年第3期51-53,共3页
传统玻璃大多以"器"的形式服务于贵族和宗教,倡导手工艺之美,现当代玻璃艺术区别于传统玻璃艺术,不单纯是"器用"亦是"抒情",现当代玻璃艺术中"空"即是"白"亦是"虚无"。文... 传统玻璃大多以"器"的形式服务于贵族和宗教,倡导手工艺之美,现当代玻璃艺术区别于传统玻璃艺术,不单纯是"器用"亦是"抒情",现当代玻璃艺术中"空"即是"白"亦是"虚无"。文章基于艺术语境的时代发展通过对传统玻璃的"器用"以及现当代玻璃艺术中的"空寂"的美学的阐释,指出玻璃艺术中的"空"不是无,而是形态与意境的统一。玻璃艺术品中的"空"的意蕴美,不能脱离艺术的本体来研究,艺术家运用留白、抽象、重复叠加等手法来产生某种意境,这对中国现当代玻璃艺术未来的审美及价值观有不可或缺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玻璃 器用 现当代玻璃 抒情
下载PDF
浅谈中国陶瓷中的美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春华 《陶瓷》 CAS 2017年第7期63-65,共3页
陶瓷艺术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作为一种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以独有的方式提供了人类历史发展及审美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其独特的造型装饰演变过程。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在生活化与... 陶瓷艺术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作为一种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以独有的方式提供了人类历史发展及审美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其独特的造型装饰演变过程。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在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其美学精神和韵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彩陶纹饰 宋瓷美学 生活艺术化
下载PDF
艺术社会学视阈下当代陶瓷食器的审美情趣
15
作者 蒋涛 《数码设计》 2018年第5期228-229,共2页
食器的发展随着人们饮食文化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我们民族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国人饮食习惯的变化,无论种类、形制,还是材质和生产工艺,都经历了由简陋、单一、粗糙向丰富、多样、精致的变化。当... 食器的发展随着人们饮食文化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我们民族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国人饮食习惯的变化,无论种类、形制,还是材质和生产工艺,都经历了由简陋、单一、粗糙向丰富、多样、精致的变化。当代陶瓷食器的审美发展更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大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的全球化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从艺术社会学角度入手,分析当代陶瓷食器审美文化的多样化特点,并剖析产生多样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 审美 食器 多样性
下载PDF
明清石湾陶艺与中国绘画
16
作者 毛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20-28,共9页
明清石湾陶艺在人物陶塑、日用器皿等方面深受中国绘画影响,取得了眸子刻划、衣纹处理两大艺术成就。石湾陶艺受中国绘画影响有着深刻的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也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画师人材辈出、陶艺家颇有艺术素养... 明清石湾陶艺在人物陶塑、日用器皿等方面深受中国绘画影响,取得了眸子刻划、衣纹处理两大艺术成就。石湾陶艺受中国绘画影响有着深刻的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也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画师人材辈出、陶艺家颇有艺术素养有关。考察这一历史背景,才能窥见石湾陶艺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湾陶艺 中国绘画 人物陶塑 日用器皿 陶艺家
下载PDF
“制器尚象”: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之“象”思维谫论——以《考工记》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德明 《中国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53-169,共17页
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美学的元范畴,“象”思维实谓中国设计的源头活水。中华文化的“尚象”精神,反映了华夏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彰显着诗性特质与生命符号意蕴。先秦典籍《考工记》包孕着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 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美学的元范畴,“象”思维实谓中国设计的源头活水。中华文化的“尚象”精神,反映了华夏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彰显着诗性特质与生命符号意蕴。先秦典籍《考工记》包孕着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象和文化意涵,先哲的智慧之思与设计巧慧,更多地汇集于以“制器尚象”为核心的成器造物之中。“制器尚象”本质性地反映了“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与设计道统,促成了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美学精神之生成,影响后世深远,是中华工匠艺术创构与成器造物永不枯竭的设计生命力,不仅可以为当下的民族文化传承提供可资镜鉴的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制器尚象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 “象”思维 美学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