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秦瑶 李杰慧(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施源器对部分术后残端复发或偏心性或大体积宫颈癌患者存在置入困难、不能适应个体化的局部病灶、剂量分布不理想等问题,继而影响疗效及预后。3D...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施源器对部分术后残端复发或偏心性或大体积宫颈癌患者存在置入困难、不能适应个体化的局部病灶、剂量分布不理想等问题,继而影响疗效及预后。3D打印技术可以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的施源器。3D打印技术与近距离放射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目前3D打印技术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构建宫颈癌模型,进行术前规划,显示肿瘤形状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同时还包括制作个性化施源器,减少空气间隙发生,以实现精确剂量分布。此外还包括设计平行/斜行插植针道施源器,优化针道和靶区剂量分布。综述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3D打印技术在上述领域的应用现状,讨论开发3D打印所需材料、系统建立及图像引导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打印 三维 近距离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剂量 施源器
下载PDF
宫颈癌宫旁残留两种后程加量方式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钟沛霖 冯梅 +3 位作者 程燕铭 李秀华 郭爱华 蔡勇君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治疗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解平 吴爱东 +2 位作者 钱立庭 盛六四 徐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重新设计治疗计划,并比较这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MO计划相比,IPSA计划的靶区剂量参数D90、D100、V10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膀胱和直肠的D2 cm3、D1 cm3剂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时间也稍缩短(P<0.05)。IPSA计划膀胱参考点剂量明显低于其D2 cm3剂量(P<0.05),且与小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P<0.05);直肠参考点剂量与直肠、乙状结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但与乙状结肠相关性更大(P<0.05)。结论 IPSA计划能提供与MO计划相同的靶区覆盖率,但降低了膀胱、直肠的最大受量;膀胱参考点剂量评估会低估膀胱的真实受量、直肠参考点剂量评估可能会造成乙状结肠超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三维后装 手动优化 模拟退火逆向优化 参考点剂量
下载PDF
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效果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丁文婷 邢舒 +1 位作者 何丽 陈晓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观察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3D-BT)Ⅱb~Ⅳa期宫颈癌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Ⅱb~Ⅳa期宫颈癌2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3D-BT的108例作为3D-BT组,经二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wo-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 目的观察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3D-BT)Ⅱb~Ⅳa期宫颈癌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Ⅱb~Ⅳa期宫颈癌2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3D-BT的108例作为3D-BT组,经二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wo-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2D-BT)的104例作为2D-BT组。观察比较两组放射治疗结束时临床治疗效果,放射治疗照射剂量,急性放射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结束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放射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3D-BT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有效率明显高于2D-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BT组90%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照射剂量及适形指数均高于2D-BT组,各危及器官(organ-at-risk,OAR)照射剂量均低于2D-BT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情况优于2D-BT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急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低于2D-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放射治疗结束时,两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均较放射治疗前降低;3D-BT组血清SAA和CYFRA21-1低于2D-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1年后,3D-BT组生存99例(91.67%),2D-BT组生存93例(89.42%),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BT和2D-BT对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相当,但3D-BT在增加CTV照射剂量、减少OAR照射剂量方面更具优势,还能进一步降低血清SAA和CYFRA21-1,减少急性放射性损伤,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三维 放射治疗剂量 预后 淀粉样蛋白A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下载PDF
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悦 肖苏 潘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20例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放疗联合化疗组、化疗组和放疗组。放疗联合化疗组行术前近距离放疗(行腔内后装放疗,192I... 目的探讨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20例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放疗联合化疗组、化疗组和放疗组。放疗联合化疗组行术前近距离放疗(行腔内后装放疗,192Ir为放射源,5~9 Gy/次,2~3次,总剂量10~27 Gy。)联合同步化疗[顺铂(250~350 mg/m2)联合紫杉醇(130~170 mg/m2)的新辅助化疗,全身静脉化疗2 d后,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化疗],化疗组仅行新辅助化疗,放疗组仅行术前近距离放疗。比较三组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放疗联合化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化疗组的70.0%和放疗组的6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阴道排液和出血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疗联合化疗组Ⅰ~Ⅱ级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8/40)和40.0%(16/40),化疗组为5.0%(2/40)和22.5%(9/40),放疗组为5.0%(2/40)和20.0%(8/4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无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宫颈肿瘤/外科学 近距离放射疗法 肿瘤分期 化学疗法 辅助 安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金鸽 李魁秀(审校) +1 位作者 郭云峰 高阳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02-206,共5页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距离放射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放射剂量,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三维后装近距离放疗、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和放...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距离放射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放射剂量,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三维后装近距离放疗、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等技术迅猛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三者互为联系,对于偏心肿瘤,腔内后装放射治疗靶区覆盖不全、剂量分布适形度不佳,而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可弥补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不足。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为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提供更多的可能。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 3D打印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及对并发症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红霞 王静 +4 位作者 许新明 高灵灵 张坤 刘琦 杨健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及对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78例,根据放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39例。A组予调强放疗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B组予四野盒...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及对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78例,根据放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39例。A组予调强放疗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B组予四野盒式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临床效果、危险器官受照体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人附睾蛋白4、胸苷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及随访24个月生存情况。结果两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和随访6、12、24个月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股骨头、骨髓、膀胱、直肠受照体积和总并发症发生率A组小于或低于B组(P<0.05或P<0.01)。疗程结束后,两组CD3+、CD4+、CD4+/CD8+和血清人附睾蛋白4、胸苷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于治疗前,CD8+高于治疗前;A组CD3+、CD4+和CD4+/CD8+高于B组,CD8+和血清人附睾蛋白4、胸苷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调强放疗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缩小危险器官受照体积,减少对免疫功能影响,降低血清人附睾蛋白4、胸苷激酶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腔内放射 并发症 T淋巴细胞 人附睾蛋白4 胸苷激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施源器模板的应用
8
作者 欧阳翼 黄晓丹 +9 位作者 陈佛平 伍海莹 叶伟军 陈锴 李珺芸 刘红英 麦苗青 顾慧宽 林焕新 曹新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影像资料,对宫颈原发病灶范围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对比。基于外照射后肿物残留情况,勾画近距离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R-CTV),设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的施源器模板,并进一步评估施源器模板插植组(37例)与徒手插植组(63例)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和疗效差异。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U检验。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残留肿物边缘按顺时针3、6、9、12点方向与宫颈管中心的距离中位数为16.5、14.0、17.0、13.0 mm。将对应的HR-CTV叠加重建三维图,设计制作蘑菇头圆柱体式IC-ISBT施源器模板:头部长径为35 mm,短径为20 mm,中心适配宫腔管,内圈C1-C12为表盘式排列,两侧拓展B1-B5及A1-A4针道。在剂量方面,模板插植组与徒手插植组的HR-CTV D90%[(635.12±22.65)∶(635.80±25.84)cGy]、膀胱D_(2cm^(3))[(473.79±44.78)∶(463.55±66.43)cGy],直肠D_(2cm^(3))[(396.99±73.54)∶(408.00±73.94)cGy]及乙状结肠D_(2cm^(3))[(293.07±152.72)∶(311.31±135.77)cGy]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的HR-CTV D98%较高[(544.78±32.07)∶(536.78±32.04)cGy,P=0.007],直肠D1 cm3及D0.1 cm3较低[(438.62±69.65)∶(453.97±67.89)cGy,P=0.016;(519.46±70.67)∶(543.82±81.24)cGy,P=0.001]。两组的宫颈原发灶完全缓解率(86%∶83%,P>0.05)无差异。结论该IC-ISBT施源器模板设计合理,与徒手插植疗效相当,靶区剂量覆盖符合临床需求,可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其使用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有望作为常规模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局部晚期 近距离放射疗法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施源器模板 徒手插植 剂量分析
原文传递
肿瘤体积对宫颈癌近期疗效及近距离放疗的影响
9
作者 李书桢 罗冬妮 +3 位作者 容雁 蔡志福 庞业滨 高琨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对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放疗剂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ⅡB-ⅣA期宫颈癌并行根治性放化疗的126例患者资料。通过Jamovi软件计算得到外...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对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放疗剂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ⅡB-ⅣA期宫颈癌并行根治性放化疗的126例患者资料。通过Jamovi软件计算得到外照射放疗前、后肿瘤体积(pre-TV、post-TV)和肿瘤体积缩减率(TVRR)的截断值,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pre-TV、post-TV和TVRR对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PFS)、近距离放疗(BT)方式、高危临床靶区(HR-CTV)和危及器官(OAR)剂量的影响。结果pre-TV≥67.03 cm^(3)、post-TV≥14.88 cm^(3)为6个月PFS和客观缓解率(ORR)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其中post-TV为独立预后因素。TVRR≥73.0%组与<73.0%组的6个月PFS和O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e-TV≥67.03 cm^(3)组中,单纯腔内近距离放疗(ICBT)、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者均为36例(50%),而pre-TV<67.03 cm^(3)组中,ICBT和IC/IS-BT者分别41例(76%)、13例(24%)(P=0.003)。post-TV≥14.88 cm^(3)组中,ICBT和IC/IS-BT者分别为28例(47%)、32例(53%),而<14.88 cm^(3)组中分别为49例(72%)、17例(26%)(P=0.002)。TVRR≥73.0%组HR-CTV D90%剂量高于<73.0%组(P=0.014),但膀胱、直肠和小肠的D_(2cm^(3))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st-TV<14.88 cm^(3)组HR-CTV D90%剂量高于≥14.88 cm^(3)组(P<0.001),且post-TV≥14.88 cm^(3)组膀胱D_(2cm^(3))高于<14.88 cm^(3)组(P<0.05),两组间直肠和小肠D_(2cm^(3))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化疗次数≥4次组与<4次组间的6个月PFS和TV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e-TV和post-TV为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和BT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post-TV为独立预后因素,也间接影响了HR-CTV D90%和膀胱D_(2cm^(3))的剂量。增加同期化疗次数(≥4次)并不能提高TVRR和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负担 近距离放射疗法 剂量分布 危及器官
原文传递
不同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何阳 宋柯柯 +1 位作者 王聪 张颖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5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疗方式将246例患者分为三维插植组(82例,给予三维插植后装放疗)... 目的探讨不同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疗方式将246例患者分为三维插植组(82例,给予三维插植后装放疗)、三维后装组(82例,给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和二维后装组(82例,给予二维腔内后装放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临床靶区受照剂量、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维插植组疾病控制率(96.34%,79/82)高于三维后装组(81.71%,67/82)和二维后装组(74.39%,61/82),P<0.05。三维插植组高危和中危临床靶区D90、D100剂量高于二维后装组和三维后装组(P<0.05)。治疗后,三维插植组CD3^(+)、CD4^(+)水平高于二维后装组和三维后装组(P<0.05)。三维插植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19.51%,16/82)和膀胱炎发生率(9.76%,8/82)低于三维后装组(37.80%,31/82;25.61%,21/82)及二维后装组(46.34%,38/82;31.71%,26/82),P<0.05。结论三维插植后装腔内放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显著,能提高临床靶区受照剂量,恢复免疫功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晚期 腔内放疗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宫腔管的重建点研究
11
作者 冯永富 陈绍俊 +5 位作者 龙雨松 谭军文 贺先桃 李钢 冯成军 王占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5-832,共8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宫腔管不同重建点对源驻留位置及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完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79岁, 病理类型为鳞癌40例, 腺癌3...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宫腔管不同重建点对源驻留位置及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完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79岁, 病理类型为鳞癌40例, 腺癌3例, 均接受外照射(50.4 Gy分28次)和CT引导下的腔内(45°宫腔管)近距离治疗(36 Gy分6次)。近距离治疗采用Fletcher施源器, 其宫腔管弯曲角度有15°、30°和45°。为每位患者模拟制订2套近距离治疗计划。一套计划提取患者近距离治疗CT模拟定位图像及原始计划, 将45°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调整为逐层重建, 根据处方优化计划至符合临床要求, 称为逐层组。另一套计划以逐层组为模板, 仅调整45°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至1、3、5、7个, 不修改驻留权重及其他参数, 分别称为平均1、3、5、7组。对15°、30°和45°宫腔管分别进行不同重建点个数时的偏差分析, 比较45°、30°与15°宫腔管在不同重建点时的重建偏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45°宫腔管的两组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D_(50%)、D_(90%)、D_(100%)、V_(100%)、V_(150%)、V_(200%)和适形指数(CI), 及膀胱、直肠和小肠的D_(2 cm^(3))、D_(1 cm^(3))、D_(0.1 cm^(3))的差异。结果 45°宫腔管平均组重建偏差主要来源于宫腔管垂直方向。45°(1、3、5、7个重建点)、30°(1、3、5个重建点)与15°(1、2个重建点)宫腔管的平均重建偏差分别为1.30、0.32、0.14、0.08 mm, 0.57、0.14、0.06 mm, 0.14、0.06 mm。逐层组的HR-CTV参数与平均5组、平均7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 平均5组与平均7组间的剂量学参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膀胱和直肠的剂量学参数在逐层组与平均组之间或在各平均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逐层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较平均1组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 <0.001, <0.001), 逐层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分别与平均5组和平均7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 平均5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与平均7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平均组小肠D0.1 cm3、D1 cm3和D2 cm3的剂量偏差在1个重建点时分别为2.41%±1.70%、1.95%±1.27%和1.71%±1.10%。结论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 建议15°、30°与45°Fletcher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应分别不少于1、3和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腔内近距离治疗 宫腔管 重建偏差 剂量学
原文传递
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对宫颈癌三维后装放疗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瑛 杨振 +1 位作者 唐杜 杨晓喻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1-717,共7页
目的研究逆向优化过程中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宫颈癌三维后装计划质量和位置误差鲁棒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的20例患者。使用Eclipse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分别将计... 目的研究逆向优化过程中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宫颈癌三维后装计划质量和位置误差鲁棒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的20例患者。使用Eclipse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分别将计划系统中的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smooth值设置为0.00、0.25、0.50、0.75、1.00,采用逆向剂量体积优化算法生成不同的smooth计划,优化条件同原始临床计划,对比分析关键剂量学指标和总驻留时间差异。对施源器人为引入左右、腹背和头脚六个方向的位置误差(0.2~1.0cm),评估不同smooth值对计划质量和鲁棒性的影响。每个病例133个计划,20例患者共计2660个计划。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smooth值增大,调制因子逐渐减小,膀胱和直肠D_(2cm^(3))增大。smooth值为0.25、0.50、0.75、1.00计划的调制因子分别为0.72±0.09、0.63±0.08、0.55±0.08、0.51±0.06,均低于sm0oth值为0.00计划的调制因子0.75±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2、0.002、0.002);smooth值为0.50、0.75、1.00计划的膀胱D_(2cm^(3))分别为(475.4±41.0)、(483.7±46.2)、(489.0±46.8)cGy,均高于smooth值为0.00计划的膀胱D_(2cm^(3)),值为(469.8±41.8)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2);smooth值为0.50、0.75计划的直肠D_(2cm^(3))分别为(413.2±93.3)、(418.6±96.4)cGy,均高于smooth值为0.00计划的直肠D_(2cm^(3)),值为(410.2±91.5)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10)。当引入位置误差后,多数位置误差下不同smooth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D_(90%)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ooth值为0.00计划的危及器官D_(2cm^(3))均低于其他smooth值计划,对于膀胱和直肠,此差异在多数位置误差下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计划质量影响较大,限制参数越小,计划质量越高;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靶区和关键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的位置误差鲁棒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三维后装放射疗法 计划优化 驻留时间差异限制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文君 张杰 +3 位作者 罗春丽 刘楠 于浪 邱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9-1113,共5页
近距离治疗(BT)技术是使放射源进入或贴近治疗部位, 利用近源处剂量极高随着距离的增加剂量快速跌落, 实现肿瘤局部治疗的一种技术。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治疗过程复杂且需要一系列步骤, 可能导致患者在施... 近距离治疗(BT)技术是使放射源进入或贴近治疗部位, 利用近源处剂量极高随着距离的增加剂量快速跌落, 实现肿瘤局部治疗的一种技术。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治疗过程复杂且需要一系列步骤, 可能导致患者在施源器置入状态下等待时间过长而产生施源器相对于肿瘤的位置以及器官充盈状态的改变。近些年, 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有了极大的发展, 机器学习以及神经网络等模型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治疗的各个环节, 如施源器置入、图像采集、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施源器重建、剂量优化和治疗实施等步骤。在缩短流程总体耗时、提高操作同质性及提高治疗精度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I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对AI在临床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展望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治疗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腔道适形导板引导宫颈癌插植放疗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李娴雅 梁文杰 +5 位作者 陆峰 叶萌 张小明 李书桢 高琨 付庆国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研制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方法,评价该技术对剂量及疗效的提升与改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9月一2022年9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5例。患者存在阴道残端复发、肿瘤偏... 目的探讨联合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研制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方法,评价该技术对剂量及疗效的提升与改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9月一2022年9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5例。患者存在阴道残端复发、肿瘤偏心性生长、子宫锥切术后等特征,CT扫描获取三维影像,完成针道优化后,通过放射治疗3D打印系统软件(PMT3D)对预计划数据进行解析,抓取驻留点的坐标而建立插植通道,并基于患者生理结构特征生成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尺寸及形状,3D打印后实施插植放疗。评估适形指数等剂量学参数,对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5例患者采用腔道适形插植导板进行治疗,其治疗计划适形指数CI为0.74±0.26,放射治疗总剂量高危临床靶区(HR-CTV)D_(90%)(EQD_(2),α/β=10)为(85.5±6.8)Gy,膀胱、直肠、小肠、结肠的D_(2cm^(3))(EQD_(2),α/β=3)分别为(72.2±4.2)、(65.8±6.1)、(65.2±4.4)、(69.8±3.7)Gy,符合临床要求。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明显。适形插植导板与阴道腔体贴合度较好,少体积的空气间隙并未影响剂量。非平行入针可以提高腔体空间及插植针的利用率。结论基于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的适形腔道插植导板研制方法兼顾效率和效果,符合现代精准放疗的要求,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自动预计划 3D打印技术 近距离放射疗法 腔道适形插植导板
原文传递
Ⅰb2期和Ⅱa2期子宫颈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胡金龙 吴令英 +3 位作者 李宁 李晓光 黄曼妮 张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2-457,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放疗、单纯新辅助化疗或单纯腔内放疗3种新辅助治疗方式的Ⅰb2期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放疗、单纯新辅助化疗或单纯腔内放疗3种新辅助治疗方式的Ⅰb2期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Ⅰb2期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共224例的资料,根据其术前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放疗组(化疗联合放疗组)86例、单纯新辅助化疗组(化疗组)48例、单纯腔内放疗组(放疗组)90例,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有效)、术后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化疗联合放疗组、化疗组、放疗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2%(53/86)、42%(20/48)和37%(33/9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患者间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及其他术后危险因素(指除局部肿瘤直径〉4cm外的危险因素)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联合放疗组患者中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的比例明显低于化疗组[分别为53%(46/86)和73%(35/48),P=0.027],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明显低于放疗组[分别为17%(15/86)和29%(26/90),P=0.046],无其他术后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化疗组[分别为44%(38/86)和25%(12/48),P=0.028]。化疗联合放疗组、化疗组、放疗组患者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比例分别为47%(40/86)、67%(32/48)和62%(56/9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化疗联合放疗组、化疗组、放疗组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5%和7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78%和81%,3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患者中,其他术后危险因素个数分别为0、1、≥2个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75%和5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82%和65%,3者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其他术后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和9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结论Ib2期和Ⅱa2期宫颈癌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放疗、单纯新辅助化疗和单纯腔内放疗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无差异,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后无其他术后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分期 化学疗法 辅助 近距离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宫颈癌常规放疗联合腔内三维放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安菊生 黄曼妮 +4 位作者 徐英杰 熊隋阳 杜霄勐 吴令英 戴建荣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放疗联合CT影像为基础近距离放疗的宫颈癌患者DVH参数和治疗结果间关系.方法 2008-2011年间18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常规放疗加CT为基础的近距离三维放疗.观察两种放疗相加的高危CTV的D90和直肠、... 目的 探讨体外放疗联合CT影像为基础近距离放疗的宫颈癌患者DVH参数和治疗结果间关系.方法 2008-2011年间18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常规放疗加CT为基础的近距离三维放疗.观察两种放疗相加的高危CTV的D90和直肠、膀胱的D2cm3、D1cm3,采用EQD2进行剂量叠加.同时随访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A点剂量为(93.0±5.5) Gy,高危CTV D90为(73.6±11.9) Gy.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无复发病例.8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直肠晚期反应,其直肠D2 cm3、D1cm3均高于无反应者[(87.4±3.8) Gy:(75.8±7.4) Gy,P=0.004;(96.4±6.6) Gy:(80.5±7.1) Gy,P=0.001].结论 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高危CTVD90剂量比文献报道略低,直肠D2 cm3建议<75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 剂量学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CT引导组织间插植BT与腔内BT剂量学与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忠山 郭杰 +6 位作者 赵杨祉 林霞 任晓俊 王红勇 邱玲 李云峰 王铁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8-592,共5页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 (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 Gy 和(81.8±6.5)、(66.8±4.0)、(64.8±4.1) 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近距离疗法 组织间捅植 近距离疗法 腔内 剂量学
原文传递
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放疗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安菊生 黄曼妮 +5 位作者 吴令英 徐英杰 李晓光 俞高志 杜霄勐 戴建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4-658,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入院行放疗的13例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前的8例患者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 【摘要】目的探讨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入院行放疗的13例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前的8例患者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常规放疗组),2006年后的5例患者行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调强放疗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3年4月,随访时间为12~139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与生存情况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复发与生存情况:13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1个月(12~139个月)。其中,常规放疗组(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50个月,有3例患者于治疗后8~19个月复发,复发患者均因肿瘤多处转移死亡;调强放疗组(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8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均为21个月,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且无复发。(2)近、远期并发症:常规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7例(7/8),包括Ⅰ~Ⅱ级直肠反应5例、Ⅰ级膀胱反应2例;远期并发症5例(5/8),包括Ⅰ~Ⅲ级直肠反应3例、Ⅱ级膀胱反应2例。调强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1例(1/5),为Ⅰ级直肠反应;远期并发症1例(1/5),为Ⅰ级直肠反应。结论对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合理采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模式,可能成为降低复发,减少近、远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但长期生存结果需进一步随诊后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 残余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近距离放疗
原文传递
^125I粒子植入挽救性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曲昂 王俊杰 +4 位作者 姜伟娟 姜玉良 田素青 孙海涛 郭福新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6例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44岁。术前模拟计划决定治疗剂量、粒子...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6例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44岁。术前模拟计划决定治疗剂量、粒子活度和数目。术中经超声或CT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125I粒子的中位粒子数62.5(10~140)颗,中位粒子活度25.9(18.5~29.6) MBq。术后计划验证,中位90%大体肿瘤靶区(GTV)接受的剂量(D90)为127.3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率和总生存(OS)率,并采用log rank检验、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11.5个月,局部控制率为88.89%(32/36),1年LPFS率为34.9%,1年OS率为52.0%。31例患者死亡,肿瘤相关性死亡占70.97%(22/3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部位(χ2=5.195)、病灶体积[风险比(HR)=1.012]、D90(HR=0.988)与LPFS时间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复发部位与LPFS时间相关(HR=0.215, P〈0.05);盆壁复发和中央型复发患者1年LPFS率分别为41.6%和26.7%(χ2=5.195,P〈0.05),1年OS率分别为54.7%和49.5%(χ2=2.535,P〉0.05)。1例阴道瘘合并乙状结肠输尿管瘘,考虑与125I粒子治疗有关;其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安全、有效;盆壁复发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优于中央型复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朱彦玲 章文华 +5 位作者 张红 王新霞 赵丽杰 张萍 王岚 隋灿烂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0,共2页
局部晚期宫颈癌(Ib2~Ⅱa2期)因局部肿瘤大,手术或放疗局部控制率低,预后差。术前新辅助治疗可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1]。腔内放疗及化疗已较广泛应用并见成效,但哪种疗效较好,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回顾性分析了75例lh2~Ⅱa2... 局部晚期宫颈癌(Ib2~Ⅱa2期)因局部肿瘤大,手术或放疗局部控制率低,预后差。术前新辅助治疗可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1]。腔内放疗及化疗已较广泛应用并见成效,但哪种疗效较好,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回顾性分析了75例lh2~Ⅱa2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探讨了化疗、腔内放疗以及二者联合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治疗 腔内后装放疗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