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creening for Cervical Lesions with ThinPrep Cytology Test
1
作者 Hong-xin ZHANG Yi-min SONG Su-hong LI Yu-hui YIN Dong-ling GAO Kui-sheng CHEN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eh》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99-302,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vailable parameters in gynecological screening for cervical lesions by liquid-based cytology technology (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 and The Bethesda System (TBS), also with compute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vailable parameters in gynecological screening for cervical lesions by liquid-based cytology technology (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 and The Bethesda System (TBS), also with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METHODS With application of the image analysis system, all grades of cervical lesion cells were detected quantitatively and sorted in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 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SIL (ASC-H),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 an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with the mean optical density (MOD), average grey (AG), positive units (PU), and nucleus to cytoplasmic ratio (N: C).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group of cell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part from four stereologic parameters in LSIL and HSIL group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m, in the other group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differences between MOD, AG and PU valu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the ratio of nucleus to cytoplasm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Stereological indexes may serve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cervical lesions. The image analysis system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means of cytological assisted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biology 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 TBS image analysis computer-assisted.
下载PDF
T_(2)mapping成像纹理分析鉴别宫颈癌病理分型和鳞癌病理分级
2
作者 宋庆玲 刘爱连 +5 位作者 田士峰 孟醒 马长军 陈丽华 王楠 宋清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8-433,共6页
目的:探讨T_(2)mapping成像纹理分析鉴别宫颈癌病理分型和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宫颈鳞癌(高级别37例、中-低级别17例)、19例腺癌患者的资料,术前均行T_(2)mapping序列在内的3.0TMRI检查。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提取T_(2... 目的:探讨T_(2)mapping成像纹理分析鉴别宫颈癌病理分型和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宫颈鳞癌(高级别37例、中-低级别17例)、19例腺癌患者的资料,术前均行T_(2)mapping序列在内的3.0TMRI检查。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提取T_(2)mapping全肿瘤纹理参数。比较鳞癌与腺癌之间及高级别与中-低级别鳞癌之间参数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单一纹理参数及联合参数鉴别宫颈癌病理分型及鳞癌病理分级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对比分析单一纹理参数和联合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从每例患者肿瘤中提取88个纹理参数,最终筛选出3个参数用于鉴别病理分型,8个参数用于鉴别鳞癌病理分级(P均<0.05)。鉴别宫颈癌病理分型及鳞癌病理分级的联合参数的AUC分别为0.963、0.966。联合参数的AUC较单一参数的AUC显著提高。结论:基于T_(2)mapping成像的纹理分析对于宫颈癌病理分型和鳞癌病理分级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3
作者 孟醒 田士峰 +3 位作者 马长军 林良杰 宋清伟 刘爱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采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分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分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LNM)情况,评估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2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证... 目的采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分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分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LNM)情况,评估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2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7例宫颈癌,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CSC)64例、宫颈腺癌(CA)23例;将含有分化程度信息的50例CSC分为低分化组36例和高/中分化组14例,含有盆腔淋巴结信息的65例患者分为LNM组14例和无LNM组51例。2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分别测量各组酰胺质子转移(APT)值,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APT值评估CSC病理分级、CSC和CA鉴别及预测宫颈癌盆腔LNM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分化组CSC的APT值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0,P<0.05),APT值诊断CSC低分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阈值为2.33%,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54、0.963);CSC组的APT值低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5),APT值诊断CA的曲线下面积为0.645,阈值为2.68%,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61、0.869);LNM组的APT值高于无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9,P<0.05),曲线下面积为0.795,阈值为2.88%,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48、0.956)。结论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能预测CSC的病理分级,区分CSC和CA,可有效预测宫颈癌盆腔LNM,对宫颈癌的生物学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分化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多序列MR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
4
作者 赵丹 石子馨 +2 位作者 苏亚英 李娇娇 崔书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7-612,共6页
目的观察多序列MR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90例单发CSCC患者,将其中67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ⅡA者归为早期组、123例FIGOⅡB~ⅢC者归为中晚期组。按6∶4比例将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多序列MR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90例单发CSCC患者,将其中67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ⅡA者归为早期组、123例FIGOⅡB~ⅢC者归为中晚期组。按6∶4比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集(n=114,含早期亚组40例及中晚期亚组74例)和测试集(n=76,含早期亚组27例及中晚期亚组49例)。以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基于治疗前盆腔MR 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T1WI提取及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包括T2WI、DWI、DCE-TWI及联合序列模型,并基于后者及临床模型建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比较各模型在训练集的诊断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中晚期亚组鳞状细胞癌抗原在训练集及测试集均高于早期亚组(P均<0.05),以之构建临床模型。临床、T2WI、DWI、DCE-TWI、联合序列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CSCC临床分期的AUC分别为0.66、0.71、0.78、0.81、0.88及0.89,在测试集分别为0.62、0.64、0.72、0.73、0.77及0.76。训练集中,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高于联合序列模型(IDI=0.19,P<0.05),而此二者的预测效能均高于其他模型(IDI=0.19~0.47,P均<0.05)。阈值分别为0.02~1.00和0.05~1.00时,联合序列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的临床净收益均较高。结论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CSCC临床分期;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基于T2W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早期宫颈癌深度间质浸润
5
作者 宋惠贞 王语 +2 位作者 李茂渊 李雪 杜涛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8-933,共6页
目的基于T2W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早期宫颈癌术前宫颈深度间质浸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一)、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中心二)连续收治的具有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MR图像的164... 目的基于T2W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早期宫颈癌术前宫颈深度间质浸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一)、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中心二)连续收治的具有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MR图像的16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将中心一、中心二的数据分别划分为训练集(114例)和验证集(50例)。运用3D Selicer软件对T2WI图像进行肿瘤分割,python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对训练集进行特征筛选,构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临床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合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并比较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筛选出12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FIGO分期结合影像组学评分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列线图的预测效能优于临床预测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0.845比0.717;Z=2.728,P=0.006)。结论基于T2WI影像组学列线图对早期宫颈癌深度间质浸润术前无创性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预测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宫颈胃型腺癌的影像学分析(附8例报道)
6
作者 陈慧淋 阮志兵 +4 位作者 文凤 陈坤 石仕晗 徐茂丽 夏小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腺癌临床与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认识与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搜集、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8例宫颈胃型腺癌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术前接受MRI检查,6例接受妇科B超检查,2例接受CT检查,6例行阴道镜检...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腺癌临床与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认识与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搜集、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8例宫颈胃型腺癌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术前接受MRI检查,6例接受妇科B超检查,2例接受CT检查,6例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①临床特点:阴道流液3例,其中大量流液1例,阴道出血2例,常规妇科超声体检发现宫颈可疑病变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性5例(5/8),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阴性7例(7/8),6例行阴道镜及宫颈常规活检检查,阴性各4例(4/6、4/6)例。②影像学表现:MRI检查4例,均表现为子宫颈体积增大呈“桶状宫颈”,其内信号不均,以稍长T 1稍长T 2信号为主,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长T 1、长T 2信号影,呈“宇宙征”,其中仅1例患者MRI结果考虑宫颈胃型腺癌(1/4)。CT检查2例,表现为子宫颈增大呈“桶状宫颈”,密度不均,散在多发结节及小片状低密度影,1例增强检查示病变囊性区未见无强化,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超声检查6例,表现为宫颈增大,见回声不均质团块,呈蜂窝状,团块内及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术前影像学仅1例MRI检查考虑G-EAC(1/8),误诊/漏诊率87.5%。结论:宫颈胃型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与影像特征,临床表现为阴道持续大量流清水样液伴“桶状宫颈”、“宇宙征”的影像表现有助于宫颈胃型腺癌的早期诊断,MRI诊断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腺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下载PDF
3D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冉林 田勇 +2 位作者 连照安 徐慧 秦丽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21)行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研究组(n=25)行3D...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21)行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研究组(n=25)行3D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糖类抗原724、鳞状细胞癌抗原指标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后糖类抗原724、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00%vs.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及炎症反应水平,整体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子宫颈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成像 三维 盆腔自主神经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研究
8
作者 马瑞亮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宫颈癌患者,入组者均行多模态MR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宫颈癌患者,入组者均行多模态MR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检查结果。结果52例宫颈癌患者经手术活检显示,FIGO分期为Ⅰ期14例(26.9%)、Ⅱ期23例(44.2%),Ⅲ期9例(17.3%),Ⅳ期6例(11.5%);多模态MRI对FIGO分期的诊断结果为:Ⅰ期12例,Ⅱ期24例,Ⅲ期7例,Ⅳ期6例;多模态MRI对宫颈癌FIGO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8.5%、90.4%、92.3%及100%;52例宫颈癌患者经手术检出淋巴结共148个,其中淋巴结转移71个;多模态MRI检查显示,52例宫颈癌患者共有淋巴结转移67个,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4%(67/71)、90.9%(70/77)、93.2%(138/148)。结论宫颈癌诊断中多模态MRI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判断FIGO分期,并评估淋巴结转移,以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淋巴转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在评估宫颈癌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洁 李淑健 +2 位作者 刘静静 曹勤琛 高雪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在宫颈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04例患者均行常规MRI、DWI及DKI检查,测量定量参数平均扩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及表观扩散...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在宫颈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04例患者均行常规MRI、DWI及DKI检查,测量定量参数平均扩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比测量DKI参数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别,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宫颈鳞癌与腺癌间的MK、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颈鳞癌低分化组MD、ADC值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P均<0.05),而MK值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均<0.05);宫颈癌高分期组MD、ADC值显著低于低分期组,而MK值显著高于低分期组(P均<0.05)。MK、ADC值鉴别宫颈鳞癌和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753;MK、MD值和ADC值在鉴别低分化与中高分化宫颈鳞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869、0.705;MK、MD值和ADC值在鉴别低分期组与高分期组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717、0.696。结论:DKI在评估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诊断效能优于D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Ki-67表达水平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祎 文戈 +3 位作者 董天发 唐文艳 陈柳冰 宋亭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36-1441,共6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基于多参数MRI图像特征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模型对术前宫颈癌症患者的Ki-67指数状态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两个不同机构的91例宫颈癌患者的MRI影像及病理结果。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将Ki-67指数分为高表达组(>6... 目的:开发并验证基于多参数MRI图像特征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模型对术前宫颈癌症患者的Ki-67指数状态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两个不同机构的91例宫颈癌患者的MRI影像及病理结果。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将Ki-67指数分为高表达组(>60%)及低表达组(≤60%)。从每位患者的T_(2)/SPAIR、ADC和CE T_(1)WI图像中共提取3390个影像学特征。单变量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处理,最终筛选出关键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模型(SVM)方法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像组学特征的预测准确性,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91例患者中,27例Ki-67低表达,64例Ki-67高表达。最终从T_(2)/SPAIR、CE T_(1)WI、ADC图像中分别筛选出4、6、5个影像学特征。对Ki-67状态的预测,三个序列对应的模型构建方法为Logistic回归、SVM、Logistic模型,最终获得的训练组AUC分别为0.801、0.856、0.819;验证组AUC分别为0.716、0.731、0.719。结论:MRI影像学特征可作为一种无创方法评估Ki-67状态,为患者术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化疗敏感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KI-67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多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宫颈癌脉管浸润和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雅琼 黄刚 +4 位作者 王莉莉 任嘉梁 赵莲萍 周星 马颖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和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5...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和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5例CC患者病例,采集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轴位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压脂序列和矢状位T2WI、轴位和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勾画肿瘤区域后提取107个特征,通过最小绝对值压缩与选择算法等降维以建立影像组学分数(radiomics score,Rad-score),整合14个临床指标构建逐步逻辑回归模型,并重复20次3折交叉验证。根据预测的LVSI及随访结果进行分组及相应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生存曲线划分,观察模型在PFS分组的差异。结果形态学和异质性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是预测LVSI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确定3个危险因素,Rad-score比鳞状细胞癌抗原和血红蛋白更重要[优势比(odds ratio,OR):2.626、1.061、0.982]。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3。PFS在模型预测的LVSI组间明显不同(平均PFS:64.8、58.3个月)。结论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能预测CC患者的LVSI和临床结局,可能在新辅助和手术环境中显示出改善患者风险分层的效用。影像组学特征能够预测预后可能与其反映肿瘤组织的LVSI有潜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后
下载PDF
临床、病理、MRI特征及IVIM参数联合模型预测宫颈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开惠 杨蔚 +3 位作者 田海萍 张治宁 李云霞 何剑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以临床、病理、MRI特征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定量参数联合模型预测宫颈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价值。方法采集63例治疗前初诊宫颈癌盆腔MRI,并对病理标本行PD-1/PD-L1免疫组织化...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以临床、病理、MRI特征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定量参数联合模型预测宫颈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价值。方法采集63例治疗前初诊宫颈癌盆腔MRI,并对病理标本行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PD-1表达阳性与阴性组、PD-L1表达阳性与阴性组临床、病理、MRI表现及IVIM参数(真实弥散系数D、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的差异,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PD-1及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宫颈癌PD-1及PD-L1表达阳性联合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以SHAP法解释其中各变量的贡献价值。结果PD-1阳性组与阴性组、PD-L1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肿瘤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及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GO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D值均为宫颈癌PD-1/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及0.89。根据SHAP值,联合模型中FIGO分期和肿瘤病理分级的贡献最大。结论以宫颈癌临床、病理、MRI特征及IVIM参数D值构建的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其PD-1/PD-L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配体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双模态影像一体化模型自动识别及分割宫颈癌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邵君 朱海涛 +3 位作者 赵博 李晓婷 曹崑 孙应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6-371,共6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DL)结合Transformer网络及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双模态宫颈癌影像自动识别及分割一体化模型,并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6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对其中58例基于盆腔轴位T2WI、80...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DL)结合Transformer网络及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双模态宫颈癌影像自动识别及分割一体化模型,并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6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对其中58例基于盆腔轴位T2WI、80例基于盆腔轴位DWI手动勾画肿瘤ROI,之后行2D切片,标注为“肿瘤”或“非肿瘤”,共获得1166幅T2WI和1066幅DWI 2D切片。随机选取200幅T2WI(46幅肿瘤切片及154幅非肿瘤切片)和174幅DWI 2D切片(62幅肿瘤及112幅非肿瘤)为测试集,按4∶1比例将其余966幅T2WI和892幅DWI 2D切片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Swin Transformer网络构建宫颈癌四分类自动识别模型,结合迁移学习方法,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的2个模态切片进行分类。基于nnU-Net框架开发2个通道深度分别为7层与8层的U-Net网络,构建不同模态影像宫颈癌自动分割模型;根据准确率(ACC)、精确度(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平衡F分数(F1-score)评估模型自动识别测试集宫颈癌的效能,以戴斯相似性系数(DSC)、95%豪斯多夫距离(95%HD)及平均表面距离(MSD)评价其自动分割测试集宫颈癌的效能。结果自动识别模型识别测试集T2WI及DWI 2D切片中的宫颈癌的总体ACC、Recall、Precision及F1-score分别为86.90%、69.44%、82.42%及0.75。自动分割模型分割测试集T2WI 2D切片中的宫颈癌的DSC、95%HD及MSD均值分别为76.69%、14.85 mm及4.10 mm,分割DWI 2D切片中的宫颈癌的DSC、95%HD及MSD均值分别为84.18%、3.28 mm及0.42 mm。结论DL结合Transformer网络及CNN构建的T2WI及DWI双模态影像一体化模型能有效自动识别并分割宫颈癌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自动识别 自动分割
下载PDF
基于临床、病理、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表达:不同ROI选择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开惠 杨蔚 +3 位作者 田海萍 张治宁 李云霞 何剑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4,11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病理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病理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初诊宫颈癌患者为训练组(683例),行盆腔MRI扫描,并对病理标本行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参考T2WI及增强扫描图像,分别在DWI图像上选择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所有连续层面,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从对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伪彩图上获得各个层面的ADC值,将所有层面的ADC值平均,记作肿瘤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在DWI图像上选择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ROI,获得该层面ADC值,记作肿瘤单层面ADC(single section ADC,ADC_(ss));在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每一个层面上手动放置若干个圆形或类圆形30~50 mm^(2)的ROI,选取其中一个ROI对应的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记作肿瘤ADC_(min)。比较PD-L1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间患者就诊时年龄、治疗前宫颈癌灶的FIGO分期、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ROI选择所提取的ADC值等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宫颈癌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并构建临床病理模型及临床病理影像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De Long检验评估不同ADC值及模型的诊断效能。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为验证组(332例)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FIGO分期、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ADC_(mean)、ADC_(ss)、ADC_(min)均为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三种ADC值中,ADC_(min)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882,95%CI:0.855-0.905);选择ADC_(min)联合临床、病理模型所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和验证组中均表现良好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06(95%CI:0.882-0.927)和0.903(95%CI:0.866-0.933);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的拟合度良好,决策曲线显示该列线图的临床净收益高于临床病理模型。结论临床、病理及ADC_(min)联合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宫颈癌PD-L1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免疫疗法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配体
下载PDF
MRI评估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跃丽 耿欣 +4 位作者 张静亚 耿飞龙 康非 王亚凡 周立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究MRI评估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MRI定量参数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1月92例宫颈癌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术前MRI表现特征,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究MRI评估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MRI定量参数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1月92例宫颈癌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术前MRI表现特征,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表现特征评估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比较治疗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_(ep))、血管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分析MRI定量参数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MRI表现特征评估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57(95%CI:0.847,1.045;P<0.001),诊断符合率为95.65%。预后不良患者术前K_(ep)、V_(e)、K^(trans)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术前K_(ep)、V_(e)、K^(trans)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99、0.843。结论MRI表现特征在评估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方面具有较高可靠性,且术前MRI定量参数K_(ep)、V_(e)、K^(trans)对宫颈癌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 曲线下面积 速率常数 容积转移常数
下载PDF
DCE-MRI评估宫颈癌临床分期价值及其定量参数对生存情况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跃丽 耿欣 +4 位作者 张静亚 耿飞龙 康非 王亚凡 周立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评估宫颈癌临床分期价值及其定量参数对生存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宫颈癌106例,观察比较其不同临床分期DCE-MRI表现、定量参数;探讨DCE-MRI评估宫颈癌临床分期价值,并分析不同...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评估宫颈癌临床分期价值及其定量参数对生存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宫颈癌106例,观察比较其不同临床分期DCE-MRI表现、定量参数;探讨DCE-MRI评估宫颈癌临床分期价值,并分析不同DCE-MRI容积运转常数(K^(Trans))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宫颈癌患者Ⅰ期表现为T2WI矢状位宫颈内膜不均匀信号,病灶边界欠清晰,宫颈内膜不连续,未达宫体;Ⅱ期表现为T1WI矢状位见肿瘤病灶强化不均匀,肿瘤信号超出宫颈,延伸至阴道上2/3,宫颈周围信号正常,无宫旁浸润;Ⅲ期主要表现为T2WI矢状位呈不均匀略高信号,侵及阴道下1/3;Ⅳ期主要表现为T2WI矢状位见肿瘤病灶侵袭子宫、阴道,且累及子宫肌层及膀胱。随着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增加DCE-MRI K^(Trans)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DCE-MRI表现结合定量参数评估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5.28%,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P<0.01)。随访3年,102例完成随访,生存率为71.57%。3年生存率高K^(Trans)值患者低于中、低K^(Trans)值患者(P<0.05)。结论DCE-MRI评估宫颈癌临床分期价值较高,其参数K^(Trans)对宫颈癌患者生存情况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容积运转常数 速率常数 血管细胞外间隙容积比 Kappa检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Kaplan-Meier生存曲线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子宫MRI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醒 刘爱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3-417,共5页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的MRI技术,可以从细胞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内蛋白质的特性,具有无创、安全、可以定量分析等优势,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APT技术在子宫MRI检查中已得到一定应用,既往探讨...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的MRI技术,可以从细胞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内蛋白质的特性,具有无创、安全、可以定量分析等优势,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APT技术在子宫MRI检查中已得到一定应用,既往探讨了健康年轻女性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结合带的APT值在月经周期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及APT技术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对APT在子宫MRI检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质子 综述
下载PDF
宫颈癌MRI影像组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影 邱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7-1410,共4页
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早期诊断可改善其预后。影像组学可自动化、高通量提取医学影像的定量特征并实现数据转化,更准确地评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本文围绕MRI影像组学用于研究宫颈癌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分析
19
作者 蒋赵娟 贺银付 +2 位作者 李振辉 李清婉 高德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总结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及CT图像特征。结果:33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占42.4%,HPV阳性者占82.4%。33... 目的:总结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及CT图像特征。结果:33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占42.4%,HPV阳性者占82.4%。33例患者中81.8%为外生性,18.2%为内生性,外生性肿块中5例呈类圆形及类椭圆形,22例呈不规则形及分叶形。肿块的CT表现呈不均匀的轻度到中度强化,MRI表现呈等T 1稍长T 2信号且T 2信号均匀,病灶DWI呈高信号,ADC值平均值为(0.54±0.11)×10^(-3)mm^(2)/s。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影像表现多为外生性肿块,CT及MRI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其中CT多呈轻中度强化,MRI呈等T 1稍长T 2信号,信号较为均匀,DWI明显扩散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罗炜虹 翟瑞芳(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近红外荧光成像(near-infraredfluorescenceimaging,NIRF)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现阶段临床常用的近红外荧光染剂为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近红外光与ICG相结合形成的近红外/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各学科领域均已广泛开... 近红外荧光成像(near-infraredfluorescenceimaging,NIRF)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现阶段临床常用的近红外荧光染剂为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近红外光与ICG相结合形成的近红外/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各学科领域均已广泛开展,可用于妇科恶性肿瘤中转移淋巴结的检测以及术中导航。就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言,应用近红外/ICG荧光成像技术可以更完整地清除病灶,尤其对于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减少肠瘘发生率。该技术亦可用于术中输尿管显影,不仅可减少既往常用保护输尿管的方法(如术前放置输尿管支架)引起的并发症,也可减少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就近红外/ICG荧光成像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在妇科手术中的发展现状和临床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局限性和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成像 放射性示踪剂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