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张宇 杜国明 李献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6-498,共13页
推动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黑土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对东北地区40个地级市2012~2021年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1... 推动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黑土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对东北地区40个地级市2012~2021年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东北地区整体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较高,而东北各地区效率自2018年后开始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后有所回升;②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分布格局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在研究期内呈现出“东高西低”“四周高、中间低”“南北高、四周低”的演变特征;③粮食作物轮作面积比例、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对东北各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性负向影响,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因素的影响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建议既要在政策制度上规范和引导,还应在技术上支持和赋能,通过实际措施提高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绿色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影响因素 黑土地保护 东北地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时空特征研究
2
作者 薛建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城市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下游>上游>中游,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游>上游/下游。(2)不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则逐步趋于稳态,而且,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始终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3)研究时期内大部分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与协调过渡阶段,协调度水平相对较低,2018年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协调度也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4)经济增长对本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三产比重对本地与其他城市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也具有相反作用。建议流域内各城市从严从细规划和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注重提升整个流域的三产比重与产业升级,保证流域内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约束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东北黑土区29个地级市为例
3
作者 高玉娟 韩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0期1474-1483,共10页
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东北黑土区农业低碳发展,推动黑土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以耕作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约束,利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07—2021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有效测度,进一步采用... 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东北黑土区农业低碳发展,推动黑土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以耕作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约束,利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07—2021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有效测度,进一步采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探究考虑碳排放约束的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的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态势,东北黑土区四省中黑龙江省是唯一相对有效省份,29个地级市中未达到有效状态城市占72.4%;②碳排放约束条件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是投入、非期望产出冗余和期望产出不足导致的,同时技术进步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更显著;③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资源禀赋、环境规制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的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为提高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应考虑黑土地的自然、生产和生态特性,优化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制定可持续耕地利用绿色降碳减排的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 超效率EBM模型 碳排放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山东半岛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韩琭 陶德鑫 史鲁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7,共13页
【目的】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现区域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uper-SBM模型、莫兰指数(Moran’s I)、核密度估计以及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现区域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uper-SBM模型、莫兰指数(Moran’s I)、核密度估计以及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省会、鲁南经济圈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胶东经济圈呈波动下降趋势;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总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区域差异格局;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城市群整体以及3大经济圈的区域差异均呈先扩大后缩小态势;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耕地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山东半岛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受农业生产条件影响较大,未来应从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入手,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并加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进而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179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梦凡 李敬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目的]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旨在为促进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创新性地运用两阶段动态网络DEA... [目的]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旨在为促进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创新性地运用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2010—2020年179个地级市耕地利用效率,并通过ArcGIS可视化技术和核密度估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并探究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结果]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整体效率水平呈“小幅下降—快速上升—波动增长”的阶段趋势,整体效率水平偏低,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分阶段来看,生产阶段效率水平始终高于消费阶段,且两阶段效率水平差距有进一步增大的态势;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受两阶段效率水平共同作用的影响,生产阶段是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阻力来自于消费阶段效率。分区域来看,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耕地利用效率,区域不均衡性显著。从空间上来看,整体效率、生产阶段效率高值区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并逐渐形成“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格局,消费阶段效率高值区呈离散化分布格局,并未呈现出向提升方向收敛的发展态势。整体、生产阶段和消费阶段的外部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整体及各子阶段耕地利用效率作用强度及作用方向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未来粮食主产区不但要探索区域差异化耕地利用路径,加强各地级市间合作,更要在提升生产阶段效率的同时,重点关注各地级市消费阶段效率提升收敛速度以及与生产阶段效率差距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DEA模型 粮食主产区 中国
下载PDF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与溢出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敏 吕宏宇 柯楠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基于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农业要素错配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指数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剩并存,农业劳动力错配... 基于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农业要素错配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指数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剩并存,农业劳动力错配、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在省域层面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中国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研究期内涨幅为4.92%,省域间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劳动力错配、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自然条件与工业化水平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涉农支出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为改善农业要素错配和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出推进耕地利用省域协同互动、深化农业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要素错配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研究
7
作者 李美莲 许进龙 +1 位作者 张河雄 周久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5-374,共10页
[目的]分析“双碳”目标下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子,为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加强耕地生态保护等提供依据,同时扩展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研究边界、丰富研究内涵。[方法]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目的]分析“双碳”目标下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子,为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加强耕地生态保护等提供依据,同时扩展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研究边界、丰富研究内涵。[方法]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1)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碳排放和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由2009年的0.88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1.04,增幅较小但效率值迈入有效水平;(2)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相对稳定,总体维持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但南北差异呈缩小态势;(3)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且呈强化趋势。局域空间格局以高高集聚型(HH)和低低集聚型(LL)为主,高值区集聚于南部的河谷平原,低值区连片于北部的高原—山地过渡带;(4)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驱动,但适度规模经营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交互作用,能够更好地推动耕地利用节本增效。单因子探测中,“种植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规模”始终是影响力最强的因子,同时交互因子探测中,所有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交互因子中均包含“种植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规模”因子。[结论]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逐年小幅度提升并整体迈入有效水平,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多重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总体维持南高北低的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石漠化片区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倩华 边志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1年中国152个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该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1年中国152个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该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多轮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这一影响存在明显的推广效应。(2)机制检验表明,示范区建设能够通过产业集聚、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3)异质性分析发现,示范区建设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效应在老工业城市和集群式示范区中更为显著,在资源型城市与单一式示范区中相对较弱,在复合型城市中尚未显现。研究结论:应持续优化并推进示范区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强化环境规制与支持技术创新,因地制宜细化政策安排,探索多元化产业转型路径,合力推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资源型城市 老工业城市
下载PDF
新基建对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孟卫军 贺朋 何寿奎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4年第3期72-83,共12页
新基建不仅对城市工业用地建设管理提供了新途径,而且对城市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新基建水平对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赋能效果及其异质性。实证检... 新基建不仅对城市工业用地建设管理提供了新途径,而且对城市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新基建水平对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赋能效果及其异质性。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基建并没有提升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水平,样本期间研究发现新基建的三大内涵(“信息基建”“融合基建”“创新基建”)中“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显著促进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而“融合基建”对其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在地区异质性上,新基建对东北地区有正相关关系,对东、中部地区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回归系数并不显著,而对西部地区存在显著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 影响研究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0
作者 朱健 《上海建材》 2024年第1期14-16,46,共4页
本文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土地的合理使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 本文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土地的合理使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当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规划执行不力和决策过程不透明、利益冲突等。因此建议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提高规划的实施效果,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可持续发展 土地使用 空间布局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土地整治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黄志文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11期16-18,共3页
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显著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为补充耕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实施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灌溉排水工程有效增强了农田水资源保持能力。现代化灌溉技术的推广,如智能灌溉系统和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了作物在关... 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显著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为补充耕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实施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灌溉排水工程有效增强了农田水资源保持能力。现代化灌溉技术的推广,如智能灌溉系统和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了作物在关键生长期的水分供应,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然而,水利设施老化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仍然存在,亟须强化维护和科学规划。通过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和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垦造水田 农田水利设施 水资源利用 节水灌溉 农业产能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71
12
作者 赵其国 周生路 +1 位作者 吴绍华 任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2-672,共11页
21世纪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旺盛,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耕地日益减少的形势下,耕地保护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1949~2... 21世纪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旺盛,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耕地日益减少的形势下,耕地保护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1949~2004年来我国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近年来耕地减少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分情景预测了2020年我国耕地的变化态势,提出了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耕地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变化态势 可持续利用 中国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鹏岩 秦明周 +3 位作者 闫江虹 李瑾 杨林 孙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169,共8页
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年、2002年、2005年和2008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耕地资源利用... 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年、2002年、2005年和2008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年间,河南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耕地利用总体效益有所增加,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由北高南低转为东高西低。②就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看,10年间,耕地利用效益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强烈影响,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由化肥施用量逐渐转变为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农机动力的投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农业投资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土地耕作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在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提高的途径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利用效益 主成分分析 河南省
下载PDF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67
14
作者 封永刚 彭珏 +1 位作者 邓宗兵 王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25,共8页
在中国耕地非农化日趋加剧,耕地抛荒、撂荒、低效粗放利用等现象愈演愈烈,耕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对于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实现耕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及碳排放... 在中国耕地非农化日趋加剧,耕地抛荒、撂荒、低效粗放利用等现象愈演愈烈,耕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对于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实现耕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及碳排放系数公式对中国耕地利用过程中面源污染和碳排放的产出量进行评估,并使用非期望产出的窗式SBM模型对1993-2013年中国耕地利用效率进行重新估算,进而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改进途径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从时间分异特征来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种植业大省耕地利用低效率现象逐步增强;投入冗余对耕地利用效率的负作用最大且趋于增强;非期望产出冗余对耕地利用效率的负作用次之且趋于增强;面源污染和碳排放的过量产出与耕地利用效率提升的矛盾日益加剧。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耕地利用高效率地区大幅减少,分布状态由"连片"分布向"点状"分布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转换;低效率地区以中部地区为中心向东部和西部地区扩张;耕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严重的"两级分化"特征。从改进途径来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改进潜力主要在减少耕地利用投入冗余和降低非期望产出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利用效率 面源污染 碳排放 时空分异
下载PDF
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9
15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任苗苗 邓树元 单杰 雷震宇 洪坚平 王朝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穗数,追肥处理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产量分别比农户模式提高了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穗数,追肥处理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产量分别比农户模式提高了11.73%和13.91%,穗数和穗粒数是其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覆膜垄沟种植方式可减少土壤水分损耗,水分利用率为11.60kg.hm-.2mm-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追肥处理能有效促进小麦生育中后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施氮量165 kg/hm2上再追肥30 kg/hm2,地上部分吸氮总量增加15.45 kg/hm2,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底肥氮利用率,为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覆膜垄沟种植 追肥 产量 水氮利用率
下载PDF
中国耕地的持续利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应中 毕于运 +1 位作者 杨瑞珍 梁佩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8-84,共7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耕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状况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耕地质量是“总体变好,局部变坏”,耕地数量的锐减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此基础... 本文论述了中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耕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状况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耕地质量是“总体变好,局部变坏”,耕地数量的锐减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耕地持续利用的战略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持续利用 中国 农业发展
下载PDF
山东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庞英 王宝海 +1 位作者 刘学忠 马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90年代末期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大量占用耕地时期。伴随着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再加上结构调整的压力,我国耕地面积绝对减少,从而使得我国粮食总产于2003年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这一变化再次引起国内外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普遍... 90年代末期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大量占用耕地时期。伴随着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再加上结构调整的压力,我国耕地面积绝对减少,从而使得我国粮食总产于2003年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这一变化再次引起国内外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就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耕地利用模式的转变———集约利用。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用因子分析法,尝试性地提出了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应用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省的案例研究,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时空差异状况进行了数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运行的平稳性较差:一些地区在波动中实现了耕地利用模式的升级,而另外一些地区则逆转为粗放型或耗损型;目前多数发达地区耕地利用模式仍属粗放型。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新时期中央政府对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政策应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引导耕地利用走向集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综合效益 耕地利用模式 山东省
下载PDF
湘西多民族山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春腊 王鹏 +1 位作者 徐美 刘沛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8-1318,共11页
以县域为单元,基于各行政区域2001-2010年的统计数据,从耕地资源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粮耕弹性系数3方面选取10项指标,构建了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年变化率"的概念与方法,对湘西多民族山区2001-2010年耕地利用... 以县域为单元,基于各行政区域2001-2010年的统计数据,从耕地资源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粮耕弹性系数3方面选取10项指标,构建了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年变化率"的概念与方法,对湘西多民族山区2001-2010年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湘西多民族山区耕地利用效率比较低,近年虽有好转迹象,但县域间的协调度仍处于基本协调或不协调状态.耕地利用效率的年变化率为21%,各单项指标的年变化率亦存在较大波动.在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各因子中,粮食单产、土地产出均为高度相关因素,而耕地总面积的关联度排在最后.从空间上看,湘西北部以及东部地区耕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较小,而西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空间分异较大,可划分为高效高度协调型、高效基本协调型、高效不协调型、中效基本协调型、中效不协调型和低效不协调型等六类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效率 协调性 湘西多民族山区
下载PDF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樊红柱 曾祥忠 +1 位作者 张冀 吕世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9-353,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旱作、覆秸旱作和传统淹水3种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温度、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水稻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栽培水稻产量(6511.5 kg.hm-2)高于传统淹水(5609....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旱作、覆秸旱作和传统淹水3种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温度、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水稻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栽培水稻产量(6511.5 kg.hm-2)高于传统淹水(5609.1 kg.hm-2)和覆秸旱作(4798.5 kg.hm-2),覆盖栽培(覆膜或覆秸)模式能明显降低水稻耗水量,节水率达63%。由于水稻覆膜栽培能增温保墒,移栽后具有生长恢复快、返青早、无效分蘖少的特点;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传统淹水和覆秸旱作栽培,使覆膜旱作水稻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模式 水稻旱作 生育形状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年限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对比——以湖北省水稻种植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伍玉鹏 陈远新 +1 位作者 吴中波 胡荣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为了深入分析有机农业在资源利用方面相比于常规农业的优势及特点,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水稻种植的农业生产过程分析和有机农业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有机、常规水稻种植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北... 为了深入分析有机农业在资源利用方面相比于常规农业的优势及特点,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水稻种植的农业生产过程分析和有机农业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有机、常规水稻种植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北省水稻种植为例,开展了不同年限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农业资源利用的评价调查。指标体系以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人工投入和资源可持续性作为评价要素,共包含18个评价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有机种植由于较低的生物产量导致其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上的得分普遍低于常规种植。但在水资源、生物资源、人工投入和资源可持续性评价要素上,有机种植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种植。总体来看,小于3 a的有机水稻种植样本资源利用评价得分为0.867,与常规种植得分相当(0.857);但随着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其评价得分逐渐提高(3~6 a有机种植样本评价得分为0.927),当有机种植〉6 a时评价得分为0.976,比常规种植得分提高14%。研究表明,有机农业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优于常规农业,但这种差异在有机种植前期并不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不断延长有机模式在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种植 常规种植 水稻栽培 农业资源 综合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