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AP”句式的分化 |
余光武
司惠文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7
|
|
2
|
“V起来”误代偏误的认知语义分析及教学应用 |
朱京津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3
|
评价性“V-起来”句的句法推导 |
王和玉
温宾利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4
|
论连动句式“V起来+VP” |
刘楚群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5
|
表示起始义的“开始V”与“V起来”研究 |
陈明舒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国际汉语教学中的“V起来”构式研究 |
杨辉
孔凡冉
|
《大理大学学报》
CAS
|
2019 |
1
|
|
7
|
基于侧向移位理论对“NP+V-起来+AP”结构的句法分析 |
王和玉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8
|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
周红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4
|
|
9
|
“把NV起来”句式的成活机制 |
刘楚群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0
|
基于“NP+V起来+AP”句型的汉语中动结构考证 |
张巨武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1
|
“(NP)+V+起来+AP”结构评估认识情态意义及其来源 |
冯军伟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2
|
公众倡议:“V起来”在自媒体语境中的功能扩展 |
李桂梅
|
《现代语文》
|
2020 |
0 |
|
13
|
评注类“V起来”话语标记的功用与成因 |
江洪波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2
|
|
14
|
“V起来”相关构式研究 |
马千
|
《语文学刊》
|
2018 |
2
|
|
15
|
转喻视角下“V-起来”构式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的对比分析为例 |
耿欣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6
|
“V+起来”语义探讨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设计 |
柴闫
张亚蓉
|
《海外华文教育》
|
2017 |
0 |
|
17
|
“V起来”句的相关问题研究——基于“得”字动补结构的视角 |
李雯倩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0 |
|
18
|
试论模因视角下“V起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刘汉斌
|
《现代语文》
|
2021 |
0 |
|
19
|
中动结构的特征解读及句法分析 |
郭霞
|
《中州大学学报》
|
2022 |
0 |
|
20
|
“NP+V-起来+AP”格式句法语义分析 |
吴锋文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
2006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