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Cs0.35V2O5/Cu composite material
1
作者 CAO Xiao-yu YANG Jun XIE Ling-ling LIU Xing WANG Hong-yan YAN Xiang-yang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Cs0.35V2O5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by the rheological phase reaction method from Cs2CO3 and NH4VO3. The Cs0.35V2O5/Cu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the displ... Cs0.35V2O5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by the rheological phase reaction method from Cs2CO3 and NH4VO3. The Cs0.35V2O5/Cu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the displacement reaction in CuSO4 solution using zinc powder as a reductant.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the so-prepared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galvanostatic discharge-charge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Cs0.35V2O5/Cu composite material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bulk Cs0.35V2O5 material. The Cs0.35V2O5/Cu composite material exhibits the first discharge capacity as high as 164.3 mAh.g -1 in the range of 4.2-1.8V at a current rate of 10 mA.g-1 and remains at a stable discharge capacity of about 110 mAh.g-1 within 40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cathode material Cs0.35v2O5/cu composite material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下载PDF
Study on diffusion welding SiCp/ZL101 with Cu interlayer
2
作者 NIU Jitai, GUO Wei, ZHANG Xinmei, and LIU Xingqiu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Weld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9-293,共5页
Through the vacuum diffusion welding SiCp/ZL 101 aluminum with Cu interlayer,the effect of welding parameter and the thickness of Cu on the welded joint property wasinvestigated, and the optimal welding parameters wer... Through the vacuum diffusion welding SiCp/ZL 101 aluminum with Cu interlayer,the effect of welding parameter and the thickness of Cu on the welded joint property wasinvestigated, and the optimal welding parameters were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Themicrostructure of joint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optical-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properties of joint and the microstructure. Theresults show that diffusion welding with Cu interlayer could be used for welding aluminum matrixcomposites SiCp/ZL 101 success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SiCp/ZL 101 diffusion welding cu interlayer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mechanism of Fe/Cu composite sheets with Al interlayer after annealing treat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Xiao-wei Feng Jia-xin Li +2 位作者 Zhi-bin Zheng Bo Feng Hao-kun Y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888-1895,共8页
The feasibility of preparing Fe/Cu composite sheet was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submillimeter thickness Al sheet as an interlayer by rolling at room temperature.The shear test of the composite sheet supported that the ... The feasibility of preparing Fe/Cu composite sheet was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submillimeter thickness Al sheet as an interlayer by rolling at room temperature.The shear test of the composite sheet supported that the metallurgical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Fe/(Al)/Cu interfac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Cu sheet at the initial state.With further 300 or 600℃ annealing treatments,the interlayer subsequently exhibited brittle shear fracture,and the shear strength significantly dropped under the shear test.Furthermore,the tensile test pointed out that the tensile fracture mechanism changed from fracture as a whole structure to interlayer-to-layer delamination mode after annealing treatment.The microstructure and X-ray diffraction observations prov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Cu–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along the interlayer resulted in brittle fracture,rather than that of Fe–Al IMCs after annealing,especially under 600℃ annealing treatment.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rolling process and annealing treat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e/(Al)/Cu composite sheet shall provide instruction for high-quality composite metallic sheet fabr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heet Fe/cu interlayer Intermetallic compound FRACTURE
原文传递
CuNi-VTiFe复合型矿化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新疆北部为例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4 位作者 王莉娟 龙灵利 唐萍芝 廖震 张会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12,共12页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多集中在早二叠世,出露面积在2.8~22km^2,介于通道型铜镍矿化小岩体和大型层状岩体之间,韵律构造发育;岩石组合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类,以出现浅色的闪长岩或淡色辉长岩为特点,岩石中金属矿物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有时有镍黄铁矿)共存和共生;含矿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相比,具有重叠和过渡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出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岩浆来源,是经过强烈分异和演化的产物。新疆北部这类复合型矿化,与北疆地区典型铜镍矿床和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共同构成了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矿床成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杂岩 铜镍硫化物 钒钛磁铁矿矿床 复合型矿床 新疆北部
下载PDF
Ti/Cu/Ti复合中间层扩散连接TiC-Al_2O_3/W18Cr4V接头组织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娟 李亚江 +1 位作者 马海军 刘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2,共4页
通过添加Ti/Cu/Ti复合中间层,控制加热温度1 130℃,保温1 h,连接压力15 MPa,实现陶瓷基复合材料TiC-Al2O3与高速钢W18Cr4V的真空扩散连接,TiC-Al2O3/W18Cr4V接头抗剪强度达103 MPa。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分析了T... 通过添加Ti/Cu/Ti复合中间层,控制加热温度1 130℃,保温1 h,连接压力15 MPa,实现陶瓷基复合材料TiC-Al2O3与高速钢W18Cr4V的真空扩散连接,TiC-Al2O3/W18Cr4V接头抗剪强度达103 MPa。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分析了TiC-Al2O3/W18Cr4V扩散连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Ti/Cu/Ti复合中间层与两侧基体TiC-Al2O3和W18Cr4V发生扩散结合,形成均匀致密、宽度为90μm的扩散过渡区,过渡区显微硬度从3 400 HM逐渐降低到1 000 HM,形成的相结构主要有Ti3Al,CuTi2,Cu和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Al2O3 Ti/cu/Ti复合中间层 TiC-Al2O3/W18Cr4v接头 扩散连接 组织结构
下载PDF
采用V和Cu复合过渡段的TA2和304SS的激光焊接
6
作者 陈健 邱全荟 +2 位作者 李晋升 赵蕾 季星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8-50,54,共4页
采用2~5 mm厚的纯V与纯Cu组成复合过渡段,进行了TA2与304不锈钢的激光焊接试验,测试了接头的拉伸强度,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对连接界面处元素扩散、接头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加入2~5 mm V/Cu复合过渡段进行... 采用2~5 mm厚的纯V与纯Cu组成复合过渡段,进行了TA2与304不锈钢的激光焊接试验,测试了接头的拉伸强度,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对连接界面处元素扩散、接头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加入2~5 mm V/Cu复合过渡段进行TA2和304不锈钢的激光焊接时,可以获得连接良好、无裂纹的焊接接头。中间过渡段越厚,接头抗拉强度越大,加入5 mm V/Cu复合过渡段时,接头平均抗拉强度最高达297 MPa,断裂发生在Cu过渡段内,属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TA2 304SS v/cu复合过渡段
下载PDF
填加V/Cu复合中间层的TiAl基合金与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洪梅 白雪 +2 位作者 韩琦 何禹志 仲昭辉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34-440,共7页
采用激光焊方法连接TiAl基合金与40Cr钢。结果表明,填加V/Cu复合中间层可实现二者的优质连接,接头无裂纹缺陷,焊缝区形成Cu基固溶体相、(Fe,V,Cu)固溶体相及少量富Cu金属间化合物相,显著改善了接头脆性。接头抗拉强度为297 MPa,达到TiA... 采用激光焊方法连接TiAl基合金与40Cr钢。结果表明,填加V/Cu复合中间层可实现二者的优质连接,接头无裂纹缺陷,焊缝区形成Cu基固溶体相、(Fe,V,Cu)固溶体相及少量富Cu金属间化合物相,显著改善了接头脆性。接头抗拉强度为297 MPa,达到TiAl母材强度的75%以上。接头断裂于TiAl合金侧界面区,主要与界面区形成AlCuTi、AlCu 2Ti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40Cr 激光焊 v/cu复合中间层 组织与性能
下载PDF
Cu-Pd-V钎料真空钎焊Cf/SiBCN复合材料的界面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文 熊华平 +3 位作者 陈波 邹文江 刘伟 谭僖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94,132,133,共7页
利用Cu-Pd-V钎料对新型四元陶瓷基复合材料C_f/SiBCN进行了真空钎焊连接.利用座滴法研究了CuPd-V钎料对C_f/SiBCN复合材料的动态润湿性.利用SEM和XRD对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断口物相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1 170℃保温30 min后钎料在... 利用Cu-Pd-V钎料对新型四元陶瓷基复合材料C_f/SiBCN进行了真空钎焊连接.利用座滴法研究了CuPd-V钎料对C_f/SiBCN复合材料的动态润湿性.利用SEM和XRD对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断口物相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1 170℃保温30 min后钎料在复合材料上的润湿角为57°.在1 170℃-10 min钎焊规范下,CuPd-V钎料在C_f/SiBCN复合材料表面形成厚度约为1μm的V(C,N)反应层,主要包括VC和VN化合物,钎缝中央为Cu_3Pd和CuPd两种固溶体相.接头的室温三点弯曲强度为58.1 MPa,当测试温度提高至600℃时接头强度上升至90.2 MPa,在700和800℃测试温度下钎焊接头强度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可以维持在室温强度水平,分别为66.9和64.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BCN复合材料 cu-Pd-v钎料 接头组织 接头强度 界面反应
下载PDF
电流对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文艳 彭可 +2 位作者 冉丽萍 葛毅成 易茂中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通过对炭/炭坯体Mo_2C涂层改性并熔渗Cu制备了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电流强度对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由0增大至15A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5A时达最小值;复合材料体积... 通过对炭/炭坯体Mo_2C涂层改性并熔渗Cu制备了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电流强度对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由0增大至15A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5A时达最小值;复合材料体积磨损率逐渐增大;对偶磨损量在0~7.5A范围内较低,然后随电流增大而逐渐增大.电流较低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电流增大氧化磨损及黏着磨损程度提高,电流高至15A时,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电弧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复合材料 Mo_2C涂层 熔渗 电流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Mo_2C改性涂层制备温度对C/C-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文艳 易茂中 +2 位作者 冉丽萍 彭可 葛毅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0-996,共7页
以仲钼酸铵为反应物,采用熔盐法在低密度C/C复合材料孔隙表面制备Mo2C涂层,改善Cu与C/C坯体的润湿性,然后通过无压熔渗Cu制备C/C-Cu复合材料,研究了Mo2C改性层制备温度对Mo2C涂层和C/C-Cu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2C... 以仲钼酸铵为反应物,采用熔盐法在低密度C/C复合材料孔隙表面制备Mo2C涂层,改善Cu与C/C坯体的润湿性,然后通过无压熔渗Cu制备C/C-Cu复合材料,研究了Mo2C改性层制备温度对Mo2C涂层和C/C-Cu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2C涂层在坯体内部孔隙表面分布均匀,且与炭基体和Cu均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在950~1150℃范围内,随涂层反应温度的提高,Mo2C层厚度由2.0μm逐渐增大到6.5μm,C/C-Cu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增大,电阻率逐渐降低;抗弯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涂层反应温度为1000℃时呈现最大值251.83 MPa。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均随磨损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随着Mo2C涂层制备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逐渐增大,体积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加,在Mo2C涂层反应温度为1000℃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2C涂层 C/C-cu复合材料 熔渗 摩擦性能
下载PDF
钎焊工艺参数对C/C复合材料/Cu/Mo/TC4钎焊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优琼 于治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82,共5页
在钎焊温度为820~940℃,钎焊时间为1~30min的条件下,采用TiZrNiCu钎料、Cu/Mo复合中间层对C/C复合材料和TC4进行了钎焊实验。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接头的界面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工艺参数下,Cu/C/C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为Cu... 在钎焊温度为820~940℃,钎焊时间为1~30min的条件下,采用TiZrNiCu钎料、Cu/Mo复合中间层对C/C复合材料和TC4进行了钎焊实验。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接头的界面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工艺参数下,Cu/C/C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为Cu/Cu51Zr14/Ti2(Cu,Ni)+Ti(Cu,Ni)+TiCu+Cu2TiZr/TiC/C/C复合材料。随着工艺参数的提高,TiCu和Cu2TiZr反应相逐渐消失,Ti(Cu,Ni)2新相生成,此时的界面结构为Cu/Cu51Zr14/Ti2(Cu,Ni)+Ti(Cu,Ni)+Ti(Cu,Ni)2/TiC/C/C复合材料。钎焊工艺参数较高时界面结构为Cu/Cu51Zr14/Cu(s.s)+Ti(Cu,Ni)2/TiC/C/C复合材料。随着钎焊温度的增加以及保温时间的延长,界面反应层Cu51Zr14和TiC反应层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TC4 TiZrNicu钎料 cu/Mo复合中间层 界面组织结构
下载PDF
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
12
作者 周文艳 彭可 +2 位作者 冉丽萍 葛毅成 易茂中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61,共7页
采用熔盐法在炭/炭(C/C)坯体内部孔隙表面制备Mo_2C改性层后,真空熔渗纯Cu制备出C/C-Cu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热解炭的显微组织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石墨化度的C/C坯体经Mo_2C涂层改性后,Cu相均可充分填充改性坯体内及... 采用熔盐法在炭/炭(C/C)坯体内部孔隙表面制备Mo_2C改性层后,真空熔渗纯Cu制备出C/C-Cu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热解炭的显微组织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石墨化度的C/C坯体经Mo_2C涂层改性后,Cu相均可充分填充改性坯体内及Mo_2C涂层内部的孔隙,获得致密性较好的C/C-Cu复合材料。经Mo_2C涂层改性后,C/C-Cu复合材料中热解炭的结构有序度提高,且越靠近Mo_2C涂层热解炭的有序度越高。另外,采用拉曼光谱分析了热解炭结构有序度提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2C层 C/C-cu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石墨化度
下载PDF
泡沫Ni复合中间层钎焊W-Cu/1Cr18Ni9的界面组织与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杜文朝 付林玲 夏春智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采用30%多孔泡沫Ni复合中间层对W-Cu合金和1Cr18Ni9不锈钢进行钎焊连接,进一步研究多孔泡沫Ni对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四点弯曲等手段对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特征、断口形貌特征、弯曲强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采用30%多孔泡沫Ni复合中间层对W-Cu合金和1Cr18Ni9不锈钢进行钎焊连接,进一步研究多孔泡沫Ni对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四点弯曲等手段对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特征、断口形貌特征、弯曲强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孔泡沫Ni作为中间层后钎焊接头界面成型良好,组织均匀致密,无明显的孔洞,裂纹等缺陷产生.钎缝主要富含有Cu-Ni-Ti增强相与Ti(W)、Ni(W)固溶体组织.接头弯曲强度达到了614 MPa,接头断裂后呈现明显的韧脆混合断裂.在不锈钢侧界面处因生成Fe_(2) Ti、Cr_(2) Ti等少量金属间化合物而呈现为脆性断裂;在W-Cu合金侧断面上出现较多深度较浅的韧窝呈现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合金 复合中间层 真空钎焊 微观组织 断口形貌
下载PDF
TA1/Q345复合板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工艺、组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付坤 胡连海 +3 位作者 卢立祥 耿占一 苑永攀 王松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102,108,共5页
TA1/Q345复合板焊接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依次采用钢焊丝、铜焊丝、钒焊丝及钛焊丝对复合板进行气体保护电弧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复合板焊接接头各区的组织及成分。结果表明,焊缝成形良好,无裂纹、未焊透、... TA1/Q345复合板焊接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依次采用钢焊丝、铜焊丝、钒焊丝及钛焊丝对复合板进行气体保护电弧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复合板焊接接头各区的组织及成分。结果表明,焊缝成形良好,无裂纹、未焊透、咬边等缺陷,焊接接头焊缝区分为Fe区、Cu区、V区和Ti区,各区焊缝界限明显,在Cu-V界面附近,铜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球状钒基固溶体颗粒,显著提高界面的结合性能,钒隔离层及铜隔离层能够有效阻止Fe元素与Ti元素的扩散,抑制了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焊缝各区硬度稳定,焊接接头的伸长率为17%,抗拉强度为517MPa,达到了Q345钢基层抗拉强度的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焊接工艺 cu/v界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白铜/钢双金属管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世程 陈汝淑 刘德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用扫描电镜组织观察、能谱微区成分分析、显微硬度、剪切试验、反复弯曲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以H62黄铜为中间层的B10白铜/20钢双金属管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结果表明,在950—1000℃扩散退火0.5~2h,白铜与低碳钢可以获得良好的冶金... 用扫描电镜组织观察、能谱微区成分分析、显微硬度、剪切试验、反复弯曲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以H62黄铜为中间层的B10白铜/20钢双金属管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结果表明,在950—1000℃扩散退火0.5~2h,白铜与低碳钢可以获得良好的冶金结合;黄铜与白铜间成分连续过渡,形成跨越界面的晶粒组织;在钢,黄铜界面,温度较低、时间较短时,形成珠光体富集带;高温长时间扩散,Cu,Ni,Zn向Fe中扩散形成硬度较高的组织.使界面塑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铜/钢复合管 TLP扩散连接 黄铜中间层 界面 结合强度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世杭 王笃雄 +1 位作者 张剑峰 沈玲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44,共5页
分别采用Cu箔和Cu膜作为中间层,在853 K保温情况下进行了S 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试验.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表面状态、保温时间和压力对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分别采用Cu箔和Cu膜作为中间层,在853 K保温情况下进行了S 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试验.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表面状态、保温时间和压力对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压力和中间层厚度能有效改善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接头剪切强度随保温时间延长而提高.表面状态对接头强度有较大影响.采用Cu膜作中间层由于没有氧化膜的影响,可以获得更好的接头性能,在加2 M Pa压力,853 K保温120 m in连接时接头剪切强度可达169.1 M Pa,约为母材强度的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Al MMCs) 瞬间液相连接 cu中间层 连接强度
下载PDF
TA1/X65复合板焊接工艺及焊缝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军 毕宗岳 +5 位作者 牛辉 刘海璋 张万鹏 田磊 黄晓江 张超 《焊管》 2015年第6期1-10,共10页
采用TIG+MIG+MAG焊接工艺对TA1/X65复合板进行了以V/Cu作为中间过渡填充金属的板-板对接焊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EDS能谱面扫描和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了焊缝区组织特征、界面元素分布、主要物相与显微硬度分布。研... 采用TIG+MIG+MAG焊接工艺对TA1/X65复合板进行了以V/Cu作为中间过渡填充金属的板-板对接焊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EDS能谱面扫描和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了焊缝区组织特征、界面元素分布、主要物相与显微硬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坡口设计和过渡金属纯度及各元素间物理、化学特性差异对焊接质量有较大影响。探讨了焊缝区裂纹缺陷的形成及脆硬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等问题,为TA1/X65钛钢复合板工程化焊接及焊接中易出现问题的规避和解决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TIG+MIG+MAG TA1/X65管线钢复合板 金属间化合物 v/cu复合过渡
下载PDF
多层复合钎料钎焊Ti(C,N)基金属陶瓷与45钢接头的组织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虎 杜学铭 +1 位作者 姚振华 彭军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艺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Ag-Cu-Ti+Mo钎料与金属陶瓷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增大,铜钛金属间化合物增多,两侧钎料区中的铜基固溶体增多,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增后降;最佳钎焊工艺为钎焊温度920℃、保温时间20min,此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从金属陶瓷向45钢,接头组织依次为Cu3Ti2+Ni3Ti金属间化合物,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钼+铜钛金属间化合物,铜,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含钼Ag-cu-Ti钎料 铜中间层 多层复合钎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