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igh-entropy-designed cathode with V^(5+)-V^(2+) multi-redox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sodium-ion batteries
1
作者 Xiang Ding Xiaofen Yang +3 位作者 Yibing Yang Liangwei Liu Yi Xiao Lili H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429-437,I0008,共10页
Na_(3)V_(2)(PO_(4))_(3)(NVP)is gifted with fast Na^(+)conductive NASICON structure.But it still suffers from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inadequate energy density.Herein,a high-entropy modification strategy is rea... Na_(3)V_(2)(PO_(4))_(3)(NVP)is gifted with fast Na^(+)conductive NASICON structure.But it still suffers from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inadequate energy density.Herein,a high-entropy modification strategy is realized by doping V^(3+)site with Ga^(3+)/Cr^(3+)/Al^(3+)/Fe^(3+)/In^(3+)simultaneously(i.e.Na_(3)V_(2-x)(GaCrAlFeIn)_x(PO_(4))_(3);x=0,0.04,0.06,and 0.08)to stimulate the V^(5+)■V^(2+)reversible multi-electron redox.Such configuration high-entropy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structural collapse,enhance the redox reversibility in high working voltage(4.0 V),and optimize the electronic induced effect.The in-situ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in-situ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ests efficaciously confirm the robust structu ral recovery and far lower polarization throughout an entire charge-discharge cycle during 1.6-4.3 V,respectively.Moreover,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clarify the stronger metallicity of high-entropy electrode than the bare that is derived from the more mobile free electrons surrounding the vicinity of Fermi level.By grace of high-entropy design and multi-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the optimal Na_(3)V_(1.7)(GaCrAlFeIn)_(0.06)(PO_(4))_(3)can exhibit perfect cycling/rate performances(90.97%@5000 cycles@30 C;112 mA h g^(-1)@10 C and 109 mA h g^(-1)@30 C,2.0-4.3 V).Furthermore,it can supply ultra-high185 mA h g^(-1)capacity with fa ntastic energy density(522 W h kg^(-1))in half-cells(1.4-4.3 V),and competitive capacity(121 mA h g^(-1))as well as energy density(402 W h kg^(-1))in full-cells(1.6-4.1 V),demonstrating enormous application potent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High-entropy V^(5+)■V^(2+)multi-redox High energy density Sodium-ion batteries
下载PDF
V^2-OCC控制Buck变换器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全明 周雒维 +1 位作者 卢伟国 杜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8-83,98,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DC/DC控制方法,即V2-OCC控制。首先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然后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方法建立了V2-OCC控制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V2-OCC控制和电压控制Buck变换器进行了频域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进行了... 提出一种新型DC/DC控制方法,即V2-OCC控制。首先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然后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方法建立了V2-OCC控制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V2-OCC控制和电压控制Buck变换器进行了频域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给出了相关实验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V2-OCC控制比电压控制Buck变换器具有更好的抗输入电压扰动能力和更好的动态负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周控制 V^2-OCC控制 小信号模型
下载PDF
V^2控制Buck变换器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凤岩 许建平 许峻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7-72,共6页
该文在简要介绍开关变换器的V2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V2控制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得到了对应的y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y参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的y参数模型对V2控制Buck变换器和电流型控制Buck变换器进行了分析、比较,分别... 该文在简要介绍开关变换器的V2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V2控制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得到了对应的y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y参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的y参数模型对V2控制Buck变换器和电流型控制Buck变换器进行了分析、比较,分别对V2控制和电流型控制Buck变换器进行了频域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V2控制方法比电流型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V^2控制 电流型控制 控制方法 参数模型 开关变换器 小信号模型 时域仿真 研究结果 动态响应 仿真结果 基础
下载PDF
非对称三角后缘调制数字V^2控制Buck变换器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国华 许建平 金艳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5-21,共7页
为克服传统开关变换器的对称三角后缘调制(symmetrical trailing-triangle,STT)的次谐波振荡问题,提出开关变换器的非对称三角后缘(asymmetrical trailing-triangle,ATT)调制方法。研究基于ATT调制的数字V2控制Buck变换器的控制技术及... 为克服传统开关变换器的对称三角后缘调制(symmetrical trailing-triangle,STT)的次谐波振荡问题,提出开关变换器的非对称三角后缘(asymmetrical trailing-triangle,ATT)调制方法。研究基于ATT调制的数字V2控制Buck变换器的控制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后缘调制、前缘调制以及STT调制都是ATT调制的特殊情况。ATT调制方法从调制原理上消除了次谐波振荡,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基于ATT调制的数字V2控制算法具有比基于STT调制的数字V2控制算法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V^2控制 数字控制 三角后缘调制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前缘调制的数字V^2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贺明智 许建平 吴松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4-489,共6页
为促进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基于数字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模块和V2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前缘调制的数字V2控制算法,并探讨了该算法消除次谐波振荡的原理.基于MATLAB仿真软件平台,对采用数字V2控制算法的开关变换器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为促进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基于数字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模块和V2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前缘调制的数字V2控制算法,并探讨了该算法消除次谐波振荡的原理.基于MATLAB仿真软件平台,对采用数字V2控制算法的开关变换器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采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硬件平台进行了实验.在相同的Buck变换器上,将采用数字V2控制算法与电压型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数字V2控制算法可提高开关变换器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控制 V^2 DC-DC变换器
下载PDF
谷值V^2控制Boost变换器原理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圣仲 许建平 +2 位作者 周国华 吴松荣 张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7,共7页
分析了Boost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将谷值V2控制技术应用于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了谷值V2控制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了斜坡补偿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搭建了基于PSIM软件的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 分析了Boost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将谷值V2控制技术应用于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了谷值V2控制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了斜坡补偿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搭建了基于PSIM软件的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的谷值V2控制Boost变换器稳定工作范围为占空比大于0.5;在占空比小于0.5时会发生次谐波振荡,该次谐波振荡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斜坡补偿有效地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谷值V^2控制 次谐波振荡 斜坡补偿 稳定性
下载PDF
开关电源V^2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凤岩 许建平 吴松荣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4,37,共4页
在简要介绍了电压型、电流型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 V2控制方法 ,分析了 V2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 ,并对 V2控制方法和电流型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 V2控制方法对于电源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都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
关键词 控制方法 V^2控制 变换器 开关电源
下载PDF
YAG:V^(2+)激光材料晶格畸变及其EPR参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子元 魏群 郝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利用Newman的晶场叠加模型,建立了晶体微观结构与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全组态完全对角化方法,对YAG:V2+晶体的局域晶格畸变及其EPR参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V2+离子掺入YAG晶体后,V2+离子的局域结构产生压... 利用Newman的晶场叠加模型,建立了晶体微观结构与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全组态完全对角化方法,对YAG:V2+晶体的局域晶格畸变及其EPR参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V2+离子掺入YAG晶体后,V2+离子的局域结构产生压缩三角晶格畸变,沿[111]晶轴方向V2+离子上方的三个O2-配体与下方的三个O2-配体均偏离[111]轴1.96°,从而成功地解释了YAG:V2+晶体的EPR参量。同时研究也表明,SS与SOO磁相互作用对EPR参量的贡献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V^2+晶体 局域晶格畸变 EPR参量 磁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不连续导电模式V^2控制Buck变换器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凤岩 许建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5-40,共6页
采用平均开关模型方法建立了不连续导电模式(DCM)V2控制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得到了相应的交流小信号传递函数,进行了DCM模式V2控制、电流型控制和电压型控制Buck变换器的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仿真分析、比较和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在DC... 采用平均开关模型方法建立了不连续导电模式(DCM)V2控制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得到了相应的交流小信号传递函数,进行了DCM模式V2控制、电流型控制和电压型控制Buck变换器的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仿真分析、比较和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在DCM模式下V2控制方法比电流型控制方法和电压型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负载动态响应特性;但是V2控制对输入电压扰动的抑制能力介于电流型和电压型控制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控制方法 不连续导电模式DC/DC变换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V^2控制BUCK变换器建模及控制器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晓琼 吴松荣 王凤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489,共5页
根据V2控制原理,用状态空间平均和线性化方法分别建立BUCK变换器和其控制环的数学模型,求出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并根据优化控制理论对控制环补偿电路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的BUCK变换器比根据经验值设计的变换器的响... 根据V2控制原理,用状态空间平均和线性化方法分别建立BUCK变换器和其控制环的数学模型,求出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并根据优化控制理论对控制环补偿电路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的BUCK变换器比根据经验值设计的变换器的响应速度提高约50%,带宽增加约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V^2控制 BUCK变换器 建模 控制环 控制器
下载PDF
不连续导电模式V^2C控制Boost变换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凤岩 许建平 《电气应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5,共4页
采用平均开关模型方法建立了不连续导电模式(DCM)V2C控制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得到了相应的交流小信号传递函数,并对DCM模式V2C控制、电流型控制和电压型控制Boost变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和仿真表明在DCM模式下V2C控制方法比电... 采用平均开关模型方法建立了不连续导电模式(DCM)V2C控制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得到了相应的交流小信号传递函数,并对DCM模式V2C控制、电流型控制和电压型控制Boost变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和仿真表明在DCM模式下V2C控制方法比电流型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C控制方法 不连续导电模式 DC/DC变换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V^2控制Cuk变换器建模与瞬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国华 谭伟 +2 位作者 周述晗 王悦 毛诗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将具有快速瞬态响应的V^2控制技术应用于Cuk变换器,分析了V^2控制Cuk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CM)的原理。利用时间平均等效建模方法,推导包含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的CCM Cuk变换器主电路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V^2... 将具有快速瞬态响应的V^2控制技术应用于Cuk变换器,分析了V^2控制Cuk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CM)的原理。利用时间平均等效建模方法,推导包含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的CCM Cuk变换器主电路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V^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精确小信号模型,详细推导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及输出阻抗,并从频域角度对比分析V^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瞬态特性。建立V^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时域仿真模型和实验电路,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分析两种变换器的稳态和瞬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V^2控制与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具有相同的稳态性能;相比于峰值电流控制,V^2控制CCM Cuk变换器具有更快的负载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控制 CUK变换器 小信号模型 瞬态性能
下载PDF
从V^2oIP到NGeN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巍 《计算机安全》 2005年第3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网络电话 V^2oIP NGeN 计算机网络 集合通信
下载PDF
V^2-积分的Denjoy型条件
14
作者 李宝麟 阎家灏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6-10,共5页
建立了函数V^2-可积的Denjoy型条件,以便更好地将这种积分用于三角级数的研究。
关键词 V^2-积分 AC^2(X) ACG^2(a b) (N^2)条件 D^2-积分
下载PDF
石灰中V^(2+)离子的自旋-晶格耦合系数的理论计算
15
作者 郑文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根据一种统一而简单的计算立方晶体中自旋-晶格耦合系数G_(11)和G_(44)的方法,笔者由d^3离子在四角和三角场中的零场劈裂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二价钒离子在石灰中的自旋-晶格耦合系数G_(11)并预言了G_(44)。G_(11)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较... 根据一种统一而简单的计算立方晶体中自旋-晶格耦合系数G_(11)和G_(44)的方法,笔者由d^3离子在四角和三角场中的零场劈裂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二价钒离子在石灰中的自旋-晶格耦合系数G_(11)并预言了G_(44)。G_(11)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较好地符合,G_(44)的预测值则有待实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V^2+离子 电子自旋共振
下载PDF
V^(2+)在Al_2O_3中的局部缺陷的研究
16
作者 胡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8-201,共4页
采用双zeta d轨道模型,利用完全对角化的方法统一地解释了掺有V^(2+)离子杂质的α-Al_2O_3晶体的吸收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不仅考虑到了掺杂后杂质的占位,而且还研究了掺入V^(2+)离子后对氧配体的位置的影响... 采用双zeta d轨道模型,利用完全对角化的方法统一地解释了掺有V^(2+)离子杂质的α-Al_2O_3晶体的吸收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不仅考虑到了掺杂后杂质的占位,而且还研究了掺入V^(2+)离子后对氧配体的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氧配体将沿径向远离V^(2+)离子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晶体 V^2+离子 电子顺磁共振 吸收光谱
下载PDF
Al_2O_3:V^(2+)晶体自旋哈密顿参量的理论解释
17
作者 魏群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27,236,共5页
在考虑微小磁相互作用(包括SS、SOO和OO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全组态完全对角化方法,建立了A l2O3晶体中V2+离子的局域结构与自旋哈密顿参量定量关系,对A l2O3:V2+晶体基态和激发态零场分裂以及基态g因子等自旋哈密顿(SH)参量给出了统一的... 在考虑微小磁相互作用(包括SS、SOO和OO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全组态完全对角化方法,建立了A l2O3晶体中V2+离子的局域结构与自旋哈密顿参量定量关系,对A l2O3:V2+晶体基态和激发态零场分裂以及基态g因子等自旋哈密顿(SH)参量给出了统一的解释。结果表明,V2+离子进入A l2O3晶体后,上下配体氧平面分别沿C3轴向远离三角中心的方向移动了0.0021nm和0.0020nm。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V^2+晶体 自旋哈密顿参量 局域结构
下载PDF
V^2控制法与开关电源动态响应速度的提高
18
作者 曹箫洪 许建平 《电脑技术信息》 1999年第2期60-61,共2页
本文针对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动态响应问题,在指出原有控制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控制方法-V^2控制法。分析了V^2控制法的工作机理,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V^2控制法在提高开关电源输出电压动态响应速度方面,性能... 本文针对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动态响应问题,在指出原有控制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控制方法-V^2控制法。分析了V^2控制法的工作机理,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V^2控制法在提高开关电源输出电压动态响应速度方面,性能非常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 动态响应速度 V^2控制法 微处理器
下载PDF
由运动分解法推导公式α=v^2/R (高一)
19
作者 申探禄 司德平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02年第9期32-33,共2页
匀速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一个沿切线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沿法线方向(指向圆心)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由此作等效分解,可巧妙地推导出向心加速度公式a=v2/R.
关键词 匀加速直线运动 法线方向 向心加速度 v^2/R 匀速圆周运动 分解法
下载PDF
V^+离子注入制备可见光灵敏TiO_2光催化薄膜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凤欢 侯兴刚 +3 位作者 顾雪楠 樊斌 吴先映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2-495,共4页
利用金属蒸汽真空弧(MEVVA)源离子注入机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薄膜上注入V+.薄膜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光衍射仪(XRD)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仪(UV-Vis)测量了注入和退火后薄膜吸收光谱的扩展.在... 利用金属蒸汽真空弧(MEVVA)源离子注入机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薄膜上注入V+.薄膜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光衍射仪(XRD)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仪(UV-Vis)测量了注入和退火后薄膜吸收光谱的扩展.在波长λ>400 nm辐照下,甲基橙(MO)水溶液中的光催化实验证明,这种薄膜具备可见光波段的催化能力.这种催化效果在V+注量为1×1016cm-2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光催化剂 MEVVA源 V^+注入 可见光灵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