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析同义变换句式“V在N”和“在NV”
1
作者 景常青 张姜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8年第5期68-74,共7页
能同时出现在"V在N"和"在NV"中的动词,需含[自主]、[对宾语的影响性低]、[完成]的语义特征。动词搭配特征主要有:"V在N"中动词不能再加宾语;"在NV"中动词不受其他状语直接修饰;"V在N"... 能同时出现在"V在N"和"在NV"中的动词,需含[自主]、[对宾语的影响性低]、[完成]的语义特征。动词搭配特征主要有:"V在N"中动词不能再加宾语;"在NV"中动词不受其他状语直接修饰;"V在N"中动词后不可加数量短语;"V在N"中动词后不能有"着、了、过"。语法结构上,"V在N"是"述语+宾语","在NV"是"状语+中心语";语义上,"V在N"强调介宾短语,"在NV"强调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在n 在nv 动词特征
下载PDF
“在N的V下”与主句表因果时的词语表征——兼及相关情况
2
作者 徐燕青 《莆田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4-58,共5页
对"在N的V下"与主句间在表示因果关系时表现出的一些能够体现原因和结果意义的特征性词语及相关情况作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主要结论是:(一)有时为了强调结果产生的原因,结构的上文用上"正是"一词;中心语动词前出... 对"在N的V下"与主句间在表示因果关系时表现出的一些能够体现原因和结果意义的特征性词语及相关情况作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主要结论是:(一)有时为了强调结果产生的原因,结构的上文用上"正是"一词;中心语动词前出现含有程度的形容词语或副词,这更容易使主句产生某种结果;不少情况下,结构中原因所涉及的内容是对上文相关内容的复指性的概述。(二)主句中所表示的结果意义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了某种结果;一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了某种变化;用于体现结果意义的重要词语,主要有表被动/使动/遭受/无奈等意义的词语、结果义动词词语、各种意义的副词和程度/速度义形容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nv 主句 因果关系 表征词语
下载PDF
试论“V在了N”格式的形成与发展
3
作者 朱赛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6-70,80,共6页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V了在N”(明代始现)的“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在”虚化的结果。“了”位置的变化,与“...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V了在N”(明代始现)的“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在”虚化的结果。“了”位置的变化,与“在”的词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在n v在n 动宾 介宾 核心重音原则
下载PDF
试论“V在了N”格式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赛萍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0,80,共6页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明代始现的"V了在N"中"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明代始现的"V了在N"中"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在"虚化的结果。"了"位置的变化,不仅与"在"的虚化密切相关,更是核心重音原则的直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在n v在n 动宾 介宾 核心重音原则
原文传递
“在N的V下”中V的特点及其与“N的V”的关系——兼论介词框架对短语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昌来 段佳佳 《对外汉语研究》 2009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本文用发展的观念考察了介词框架"在N的V下"中V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点,并通过"在N的V下"与"N的V"比较,说明介词框架"在N的V下"自身的构式义对进入"在N的V下"的"N的V"有一... 本文用发展的观念考察了介词框架"在N的V下"中V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点,并通过"在N的V下"与"N的V"比较,说明介词框架"在N的V下"自身的构式义对进入"在N的V下"的"N的V"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以进一步阐述介词框架"在N的V下"的性质和构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框架 在nv 构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