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鄂东方言的“V得得”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淑梅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227,共6页
鄂东主要指黄冈的九个县(市),包括英山、罗田、浠水、蕲春、武穴、黄梅、红安、麻城、团风。鄂东方言中有一种表可能的格式“V得得”,这种格式使用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较广,在黄冈九县(市)中都有“V得得”的用法。“V得得”不仅可以单列... 鄂东主要指黄冈的九个县(市),包括英山、罗田、浠水、蕲春、武穴、黄梅、红安、麻城、团风。鄂东方言中有一种表可能的格式“V得得”,这种格式使用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较广,在黄冈九县(市)中都有“V得得”的用法。“V得得”不仅可以单列,而且可以带宾语,宾语后还可以加“了”,“V得得”前边可以受副词修饰。文章对“V得得”的这几种形式进行了较全面的描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方言 宾语 副词 格式 用法 描写 使用频率 文章 形式 修饰
全文增补中
湖北宜都方言中的“得得V”
2
作者 辛建 刘云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80-182,共3页
湖北宜都方言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表可能的句式"得得V"。对"得得V"的研究不仅涉及"得得"和"V"本身而且还从"得得V"的对称否定式展开多角度阐述分析。
关键词 宜都方言 得得v 对称否定式
下载PDF
宣城方言里三种表可能的“V得C”
3
作者 张小燕 《文教资料》 2004年第Z1期150-153,共4页
宣城方言里有三种表可能的运作结构“V得C”:“V得倒”、“V得照”、“V得得”。文章对这三种结构的语义、用法分别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并就“V得得”和普通话及其他方言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v得倒 v得照 v得得
下载PDF
试论“V不得”与“不得V”的换用条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卫兵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1期71-74,共4页
"V不得"兼属词和短语。在"V不得"属于短语且"V"是个双音词的情况下,它与"不得V"常常可以互换使用;在"V不得"属于词汇化单位或者其中"V"是个单音词的情况下,它与"不得... "V不得"兼属词和短语。在"V不得"属于短语且"V"是个双音词的情况下,它与"不得V"常常可以互换使用;在"V不得"属于词汇化单位或者其中"V"是个单音词的情况下,它与"不得V"不可互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不得 “不得v 换用条件
下载PDF
说“S‖V〈得〉有∣NP”句式
5
作者 邢福义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1期25-34,共10页
"S‖V得有NP"的组合,实际上包含两类不同的句式。其一,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补"的格局;其二,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宾"的格局... "S‖V得有NP"的组合,实际上包含两类不同的句式。其一,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补"的格局;其二,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宾"的格局。本文讨论不大引起人们关注的第二类句式。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讨论:主语S、带宾动词短语"V得有"、宾语NP。文章指出"S‖V〈得〉有∣NP"句式既有结构组织上的特色,又有语用上的特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得〉有∣NP”句式 结构助词“得” 语用价值
下载PDF
近代汉语中的“VO过”、“V得O过”和“V得O着”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山佳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9-27,共9页
刘坚先生和曹广顺先生各发现1例“VO过”式,曹小云先生又发现了近20个例子。笔者发现明清白话小说中还有一些例子。我且发现,近代汉语中有“V得O过”式,与“VO过”式有相似之处,一般是在南方方言区内流行;但有不同之处,近代汉语中还有“... 刘坚先生和曹广顺先生各发现1例“VO过”式,曹小云先生又发现了近20个例子。笔者发现明清白话小说中还有一些例子。我且发现,近代汉语中有“V得O过”式,与“VO过”式有相似之处,一般是在南方方言区内流行;但有不同之处,近代汉语中还有“V得O着”式,只是不如前两种格式用得多。目前尚未发现有“V得O了”式,但据刘坚先生所说的时态助词的发展规律,应该也能从文献中找到这种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vO过"式 "v得O过"式 "v得O着"式
下载PDF
西汉结果补语的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梁银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0,共7页
西汉时期获得长足发展的使成格式"V1+V2+O"并非动补结构,而是连动结构。在非使成式结果补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得"字结果补语的产生。
关键词 结果补语 连动结构 动补结构 使成式 格式 目的 西汉时期
下载PDF
古汉语中“得”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明媚 黄增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2-57,126,共7页
学界对于古汉语中"得"的研究已比较系统,主要有以下内容:"得"作为助动词时的性质和意义,"(可)得(而)V"结构;"得"作为助词时"得"字补语句的语义类型和"得"的性质,"得&... 学界对于古汉语中"得"的研究已比较系统,主要有以下内容:"得"作为助动词时的性质和意义,"(可)得(而)V"结构;"得"作为助词时"得"字补语句的语义类型和"得"的性质,"得"字补语句产生的时间,助词"得"的来源,"得"字补语句的前后段成分,"V(O)不得"结构;"得"的语法化原因,专书中"得"的用法等。但仍然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诸如助词"得"的来源等。对于"得"的语法化原因的探讨还缺乏深度,对于佛经等一些俗语文献中"得"的用法的研究也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助动词“得” 助词“得” “得”字补语句 “(可)得(而)v”结构 v(O)不得”结构 语法化
下载PDF
汉语“得”的语法化及对相关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孙志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7-20,51,共5页
从历时角度考察"得"的语法化过程,通过语料,分析"V得"词汇化及动因,指出:"得"经历了语法化,由最初具有实义的动词逐渐虚化为结构助词,其语法化也影响了述补结构"V得"的词汇化。
关键词 语法化 v 词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