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矿物协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介导的钒(V(Ⅴ))还原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周雅琪 陈钱砚语 +1 位作者 张杰 司友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99-5512,共14页
矿物协同微生物可以将高毒性的V(Ⅴ)还原为毒性及流动性较低的V(Ⅳ),从而达到治理钒污染的目的.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试验菌株,采用黄铁矿、菱铁矿、马基诺矿3种铁矿物作为受试矿物,考察铁矿物协同微生物对V(Ⅴ)的还... 矿物协同微生物可以将高毒性的V(Ⅴ)还原为毒性及流动性较低的V(Ⅳ),从而达到治理钒污染的目的.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试验菌株,采用黄铁矿、菱铁矿、马基诺矿3种铁矿物作为受试矿物,考察铁矿物协同微生物对V(Ⅴ)的还原特性,探讨影响V(Ⅴ)还原的因素,并研究马基诺矿协同S.oneidensis MR-1还原V(Ⅴ)对胞内酶活性、胞外聚合物(EPS)及电子传递的影响,解析铁矿物协同微生物介导的V(Ⅴ)还原机制.结果表明,3种铁矿物均能促进S.oneidensis MR-1对V(Ⅴ)的还原,其中马基诺矿的效果最佳,V(Ⅴ)还原率由对照组的80.84%提高到95.54%.马基诺矿协同S.oneidensis MR-1还原V(Ⅴ)的还原率与初始V(Ⅴ)浓度及pH值成反比,与矿物添加量及接菌量成正比.添加马基诺矿后,胞内的硝酸盐还原酶(NA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及A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EPS中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含量增加,电子传递能力增强,从而促进V(Ⅴ)生物还原.扫描电镜-能量散射X射线谱(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马基诺矿促进S.oneidensis MR-1将V(Ⅴ)还原为不溶性V(Ⅳ),形成沉淀聚集在菌体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马基诺矿 亚硝酸还原酶 胞外聚合物 电子传递
下载PDF
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电极上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可龙 谭宁 +2 位作者 刘素琴 李晓刚 常志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4-738,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三种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电极上的反应机理及其可能的速度控制步骤。研究结果表明: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电极上的反应属准可逆过程,且氧化过程包含有后置化学转化步骤;理... 采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三种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电极上的反应机理及其可能的速度控制步骤。研究结果表明: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电极上的反应属准可逆过程,且氧化过程包含有后置化学转化步骤;理论计算得到了电化学步骤和后置化学转化过程分别为控制步骤时的Tafel斜率值为0.12和0.06,实验得到的Tafel斜率值为0.124,表明电极氧化过程受电化学过程控制;不同极化电位下的交流阻抗图谱拟合结果表明,电化学反应阻抗值远大于其他阻抗值,说明电化学反应可能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与实验得到的极化曲线分析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 石墨毡 v(Ⅳ)/v() 速度控制步骤
下载PDF
W(Ⅵ)-V(Ⅴ)-H_2O体系钨钒分离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家靓 赵中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6-1662,共7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25℃时W(Ⅵ)-V(Ⅴ)-H_2O系中存在的离子随pH、钨、钒浓度变化的热力学平衡图,并总结其变化规律。通过热力学分析,从理论上寻找到钨、钒在混合溶液中存在形式上的差异,并据此提出钨钒分离的技术路线。钒形成聚合离子... 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25℃时W(Ⅵ)-V(Ⅴ)-H_2O系中存在的离子随pH、钨、钒浓度变化的热力学平衡图,并总结其变化规律。通过热力学分析,从理论上寻找到钨、钒在混合溶液中存在形式上的差异,并据此提出钨钒分离的技术路线。钒形成聚合离子的能力强于钨。在pH约为8.5~9.0的条件下,溶液中绝大部分的钒以聚合离子形式存在,而钨则几乎全部为单核离子,利用该差异通过合理的分离手段即可实现二者的有效分离;而在钨、钒浓度均较低时,体系会在pH较低的条件下形成VO_2^+离子,而此时钨的存在形式全部为阴离子,因而,采用阳离子萃取剂或阳离子树脂可望选择性地将VO_2^+从溶液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Ⅵ)-v()-H2O系 分离 热力学平衡 钨钒杂多酸根离子
下载PDF
Mo(Ⅵ)-V(Ⅴ)-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宇龙 李江涛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8-684,共7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Mo(Ⅵ)-V(Ⅴ)-H2O体系中不同Mo,V浓度下各物质随p H值变化的平衡图(25℃),为现行的钼钒分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计算结果分析可知,碱性溶液中Mo元素以单钼酸根形式存在,而V元素在弱碱性条件下即聚合为同多钒... 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Mo(Ⅵ)-V(Ⅴ)-H2O体系中不同Mo,V浓度下各物质随p H值变化的平衡图(25℃),为现行的钼钒分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计算结果分析可知,碱性溶液中Mo元素以单钼酸根形式存在,而V元素在弱碱性条件下即聚合为同多钒酸根。由于聚合阴离子与吸附剂的结合能力通常强于单核阴离子,故可从p H=7-8的溶液中实现Mo,V有效分离。当溶液p H值降至中性时,单钼酸根开始聚合成同多钼酸根;而p H值降至弱酸性时,同多钒酸根和同多钼酸根转变成多种钼钒杂多酸根。由于p H=6.5-7的溶液中杂多酸根的比例较少,添加试剂促进杂多酸根的解聚有助于钼钒的分离;p H=2-6的溶液中两者难以分离的原因在于杂多酸根的比例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Ⅵ)-v()-H2O系 分离 杂多酸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添加V(Ⅴ)对厌氧水稻土中Fe(Ⅲ)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婉玉 樊虎玲 +1 位作者 邱梅 曲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9-194,共6页
采用厌氧恒温培养体系,研究添加氧化铁、葡萄糖和V(Ⅴ)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同时测定土壤中V(Ⅴ)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Fe(Ⅲ)与V(Ⅴ)还原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碳源能有效促进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的Fe(Ⅲ)还原与V(Ⅴ)还原;添加氧... 采用厌氧恒温培养体系,研究添加氧化铁、葡萄糖和V(Ⅴ)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同时测定土壤中V(Ⅴ)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Fe(Ⅲ)与V(Ⅴ)还原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碳源能有效促进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的Fe(Ⅲ)还原与V(Ⅴ)还原;添加氧化铁后,体系的铁还原潜势显著提高,但被铁悬液和土壤吸附的V(Ⅴ)释放受到抑制,还原量降低,Fe(Ⅲ)与V(Ⅴ)还原的进程均被延长;添加V(Ⅴ)可加快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但不会改变其最终还原量。V(Ⅴ)还原量的大小与土壤中异化铁还原体系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异化铁还原 钒还原
下载PDF
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与导电塑料复合电极上的反应机理(英文)
6
作者 李晓刚 黄可龙 +2 位作者 刘素琴 谭宁 陈立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8-372,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复合电极上反应的速控步骤.结果表明,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电极上的反应属准可逆过程,且氧化过程包含有后置化学转化步骤;该过程Tafel斜率的实验值为0.1... 应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复合电极上反应的速控步骤.结果表明,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电极上的反应属准可逆过程,且氧化过程包含有后置化学转化步骤;该过程Tafel斜率的实验值为0.124,而理论计算的,以电化学步骤作为控制步骤的Tafel斜率约0.12,两者吻合很好,表明该氧化过程受电化学步骤控制;以等效电路拟合不同极化电位下的交流阻抗,得出该电化学反应阻抗远大于其他阻抗,意味着电化学过程可能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与实验得到的极化曲线分析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毡 控制步骤 钒电池 v(Ⅳ)/v()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anometer-Size Titanium Dioxide in Extreme-Trace V(Ⅴ) Analysis
7
作者 QIAN Shahua LUO Yan +1 位作者 MO Shaobo WENG Yu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6年第2期437-440,共4页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nanometer-size TiO2 for V(Ⅴ ) were studied. The adsorption rate could reach above 99~ when the pH values were at the range of 4 10. The adsorption balance time was 10 min , the saturati...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nanometer-size TiO2 for V(Ⅴ ) were studied. The adsorption rate could reach above 99~ when the pH values were at the range of 4 10. The adsorption balance time was 10 min , the saturation capacity of adsorption of nanometer-size TiO2 to V(Ⅴ) was 6.43 mg per gram. Using 2 mL 1.5 mol · L^-1 NaOH as elution, we found the elution rate could reach 95%. A novel method of extreme-trace V(Ⅴ ) preconeentration with nanometer-size titanium dioxide and determination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GFAAS) was advanced. The detection limit(3σ)of the method was 0.61μg ·L^-1 ,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8.1% (n=6) of 2.5μg ·L-^1 V(Ⅴ). Environmental samples experiment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and it came out that the recovery rates were between 91.2% and 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eter-size TiO2 v(ⅴ)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GFAAS extreme-trace analysis
下载PDF
镁铁铝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去除V(Ⅴ)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宇淋 张佩聪 +9 位作者 倪师军 黄艺 邱克辉 张文涛 李峻峰 张敏 邓小波 周敬修 高庆 满青青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2-1627,共6页
采用稳态共沉淀法合成了碳酸根插层的镁铁铝三元类水滑石,结合XRD、SEM等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吸附时间、V(Ⅴ)初始浓度、污染液初始p H值等因素对水滑石去除V(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Mg_(5.216)Fe_(1.456... 采用稳态共沉淀法合成了碳酸根插层的镁铁铝三元类水滑石,结合XRD、SEM等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吸附时间、V(Ⅴ)初始浓度、污染液初始p H值等因素对水滑石去除V(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Mg_(5.216)Fe_(1.456)Al_(1.400)(OH)_(16)(CO_3)_(1.424)·6.40H_2O(即MgFeAl-CO_3LDHs),片状晶体,片长50 nm^400 nm,片厚为15 nm^45 nm;1 g MgFeAl-CO_3LDHs对50m L浓度为45.15 mg/L的V(Ⅴ)污染液去除率为99.84%,且处理后V(Ⅴ)浓度为0.074 mg/L,远远低于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最低浓度限0.3 mg/L;对V(Ⅴ)的吸附在热力学上更符合Langmuir方程,计算得饱和吸附量为18.56 mg/g;MgFeAl-CO_3LDHs不适宜在强碱性环境下去除V(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铝三元类水滑石 v() Langmuir方程吸附模型
下载PDF
V(Ⅴ)-Fe(Ⅲ)-S(Ⅵ)-H2O系热力学研究与钒铁分离方法理论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景文 阳征斐 +1 位作者 周鹏 李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2-919,共8页
针对酸浸液钒铁分离的难题,绘制298 K时V(Ⅴ)-Fe(Ⅲ)-S(Ⅵ)-H2O系中存在的各种离子随pH以及浓度变化的热力学平衡图,全面分析钒、铁物种随pH和钒、铁、硫浓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钒铁分离方法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强... 针对酸浸液钒铁分离的难题,绘制298 K时V(Ⅴ)-Fe(Ⅲ)-S(Ⅵ)-H2O系中存在的各种离子随pH以及浓度变化的热力学平衡图,全面分析钒、铁物种随pH和钒、铁、硫浓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钒铁分离方法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强酸条件(?1<pH<0.5)时铁和钒分别以Fe3+和VO2+2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弱酸条件(0.5<pH)时由于硫酸根的配位作用,铁逐渐由Fe^3+转变为FeSO+4及Fe(SO4)2-阴离子,而钒由VO2+2逐步转变为VO2SO4-及各种聚合阴离子。定义pH50%为含钒或铁阴离子的摩尔分数为50%时的pH值。溶液中钒浓度越高,pH50%,V越小;铁浓度越高,pH50%,Fe越大;硫浓度增高,pH50%,Fe减小。在pH50%,V^pH50%,Fe的酸度范围内,鉴于钒和铁赋存离子电性的差异,选择碱性萃取剂或离子交换树脂优先吸附钒聚合阴离子,或选择酸性萃取剂或离子交换树脂优先吸附铁,均可达到钒和铁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Fe(Ⅲ)-S(Ⅵ)-H2O系 热力学 pH50% 溶剂萃取 离子交换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高浓度下V(IV)/V(V)的电极过程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文越华 张华民 +3 位作者 钱鹏 赵平 周汉涛 衣宝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3-408,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低速线性扫描和阻抗技术,以石墨为电极,研究了V(IV)/V(V)在较高浓度下的电极过程.结果表明,采用2.0mol·L-1的V(IV)溶液时,H2SO4浓度低于2mol·L-1,V(IV)/V(V)反应极化大,可逆性差,表现为电化学和扩散混合控制;H2... 采用循环伏安、低速线性扫描和阻抗技术,以石墨为电极,研究了V(IV)/V(V)在较高浓度下的电极过程.结果表明,采用2.0mol·L-1的V(IV)溶液时,H2SO4浓度低于2mol·L-1,V(IV)/V(V)反应极化大,可逆性差,表现为电化学和扩散混合控制;H2SO4浓度增至2mol·L-1以上,V(IV)/V(V)反应的可逆性提高,转为扩散控制,且增加H2SO4浓度有利于阻抗的降低;但H2SO4浓度超过3mol·L-1,溶液的粘度和传质阻力大,阻抗反而增大.在3mol·L-1的H2SO4中,随着V(IV)浓度的增加,体系的可逆性和动力学改善,阻抗减小;但V(IV)浓度超过2.0mol·L-1,较高的溶液粘度导致溶液的传质阻力迅速增加,V(IV)/V(V)的电化学性能衰减,阻抗增大.因此,综合考虑电极反应动力学和电池的能量密度两因素,V(IV)溶液的最佳浓度为1.5~2.0mol·L-1,H2SO4浓度为3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v(Ⅳ)/v() 高浓度 电极过程
下载PDF
钒(Ⅳ/Ⅴ)电对在碳纸电极上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素琴 史小虎 +3 位作者 黄可龙 李晓刚 李亚娟 吴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7-421,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在0.8mol·L-1VOSO4+3.0mol·L-1H2SO4中,V(Ⅳ/Ⅴ)电对在碳纸电极上的反应机理及可能的速度控制步骤。研究结果表明:V(Ⅳ/Ⅴ)电对在碳纸电极上的反应属准可逆过程,且氧化过程包含有... 采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在0.8mol·L-1VOSO4+3.0mol·L-1H2SO4中,V(Ⅳ/Ⅴ)电对在碳纸电极上的反应机理及可能的速度控制步骤。研究结果表明:V(Ⅳ/Ⅴ)电对在碳纸电极上的反应属准可逆过程,且氧化过程包含有后置化学转化步骤,计算得到VO2+的扩散系数为4.5×10-5cm2·s-1。理论计算得到了电化学步骤和后置化学转化过程分别为控制步骤时的Tafel斜率值为0.12和0.06,实验得到的Tafel斜率值为0.127,交换电流密度为6.7×10-4mA·cm-2。表明电极氧化过程受电化学过程控制,不同极化电位下的交流阻抗图谱拟合结果表明,电化学反应阻抗值远大于其他阻抗值,说明电化学反应可能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与实验得到的极化曲线分析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液流电池 碳纸 钒(Ⅳ/)电对 控制步骤
下载PDF
矾(Ⅴ)、钼(Ⅵ)、钨(Ⅵ)、与栎精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君 宋玉林 +1 位作者 王世珍 张永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5-68,共4页
栎精(H_5Q·2H_2O)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分析试剂,已用于Mo(Ⅵ)、V(Ⅴ)和W(Ⅵ)的测定。本文对V(Ⅴ)、Mo(Ⅵ)、W(Ⅵ)与栎精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栎精配合物 合成
下载PDF
抑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的钒(Ⅴ)
13
作者 郝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67-69,共3页
在聚乙烯醇 ( PVA)和盐酸存在下 ,痕量的钒 ( )抑制 Sn2 +与玫瑰茄红色素的褪色反应 ,由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 ( 2 .5× 1 0 - 10 g/ m L)抑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方法 .其中 log A/ A0 =0 .0 2 + 0 .3C( ) ( μg/ L) .r=0 .9... 在聚乙烯醇 ( PVA)和盐酸存在下 ,痕量的钒 ( )抑制 Sn2 +与玫瑰茄红色素的褪色反应 ,由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 ( 2 .5× 1 0 - 10 g/ m L)抑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方法 .其中 log A/ A0 =0 .0 2 + 0 .3C( ) ( μg/ L) .r=0 .998,ε553=6.7× 1 0 7L· mol- 1· cm- 3,测定范围 ( 2~ 2 0μg/ L) .用于测定环境水 ,钢样及废水中的钒 ( V) ,结果令人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含量测定 抑制褪色光度法 Sn^2+ 玫瑰茄红色素 褪色反应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肿瘤诱发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丹阳 王晓雪 +1 位作者 潘登 李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002-4005,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诱发的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acquired factor V deficiency, AFVD)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肿瘤诱发的AFVD的治疗选择。方法:报道1例肿瘤诱发AFV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及讨论。结果... 目的:研究肿瘤诱发的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acquired factor V deficiency, AFVD)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肿瘤诱发的AFVD的治疗选择。方法:报道1例肿瘤诱发AFV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及讨论。结果: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黑便,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史及家族史。实验室检查提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凝血因子V活性(Factor V∶C)降低,Ⅴ因子抑制物水平升高。PET/CT:结肠及回肠末段代谢增高,提示肿瘤性疾病。对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后疗效欠佳。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血压明显升高,继而出现急性硬膜下出血,紧急给予Ⅶ因子抢救,最终放弃治疗出院,院外患者死亡。结论: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所致的凝血障碍是一种少见疾病,预后与患者基础疾病相关。对于老年患者需注意除外肿瘤性疾病继发的AFVD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肿瘤 凝血因子抑制物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二安替比林甲烷芳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杨晓云 尹家元 +1 位作者 周中万 徐其亨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6-148,共3页
合成了DAPVM,DA-o-CM,DA-m-CM,DASM,DADMM,DAPM,DAMAM,DANM,DAHMM等9个二安替比林甲烷芳香族衍生物,其中DA-o-CM和DA-m-CM为首次合成。研究了在 H_3PO_4介质中和Mn(Ⅱ)存在下其与Cr(Ⅵ)、V(V)、Ce(Ⅳ)的显色反应。开发了几个试剂的应用... 合成了DAPVM,DA-o-CM,DA-m-CM,DASM,DADMM,DAPM,DAMAM,DANM,DAHMM等9个二安替比林甲烷芳香族衍生物,其中DA-o-CM和DA-m-CM为首次合成。研究了在 H_3PO_4介质中和Mn(Ⅱ)存在下其与Cr(Ⅵ)、V(V)、Ce(Ⅳ)的显色反应。开发了几个试剂的应用体系,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安替比林 显色反应
下载PDF
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含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徐其亨 李强 王海涛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9,共5页
合成了9个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含氧衍生物: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DAOHM)、二安替比林-(3-羟基)苯基甲烷(DAmHM)、二安替比林-(4-羟基)苯基甲烷(DApHM)、二安替比林-(2,4-二羟基)苯... 合成了9个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含氧衍生物: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DAOHM)、二安替比林-(3-羟基)苯基甲烷(DAmHM)、二安替比林-(4-羟基)苯基甲烷(DApHM)、二安替比林-(2,4-二羟基)苯基甲烷(DADHM)、二安替比林-(2-甲氧基)苯基甲烷(DAoMM)、二安替比林-(4-甲氧基)苯基甲烷(DApMM)、二安替比林-(3,4-二甲氧基)苯基甲烷(DADMM)、二安替比林-(2-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烷(DAHMM)、二安替比林-(3-甲氧基4-羟基)苯基甲烷(DAMHM)。其中DAmHM、DAoMM、DAHMM未见文献报导。研究了他们与Ce(Ⅳ)、V(Ⅴ)、Cr(Ⅵ)、Mn(Ⅶ)的显色反应及规律。用于微量V(Ⅴ)、Cr(Ⅵ)的光度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安替比林苯基 甲烷含氧衍生物 显色反应
下载PDF
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的合成鉴定及光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光宇 尹家元 +1 位作者 徐其亨 尹宁 《化学试剂》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3-194,253,共3页
合成并鉴定了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DApEM)。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Mn(Ⅱ)存在下,DApEM与V(Ⅴ)、Cr(Ⅵ)、Ce(Ⅳ)、Mn(Ⅶ)的显色反应。该试剂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关键词 二安替比林 衍生物 光度法 显色剂
下载PDF
钒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及与镍·镉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浪波 梅丹 +3 位作者 刘小英 马陶武 何齐庄 彭清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99-2400,2440,共3页
[目的]研究钒对水生生物毒性强弱,为制定含钒废水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了V(Ⅴ)和Ni2+、Cd2+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结果]V(Ⅴ)、Ni2+和Cd2+对日本青鳉的96 hLC50分别为2.73... [目的]研究钒对水生生物毒性强弱,为制定含钒废水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了V(Ⅴ)和Ni2+、Cd2+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结果]V(Ⅴ)、Ni2+和Cd2+对日本青鳉的96 hLC50分别为2.73、6.02和0.22 mg/L;3种重金属毒性强度依次为Cd2+>V(Ⅴ)>Ni2+。[结论]Cd对日本青鳉是高毒物质,V和Ni是中毒物质,可见V与Cd和Ni一样应属于第1类污染物,建议参照Cd和Ni排放标准,将废水中V的排放浓度定为0.1~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青鳉 急性毒性 v() NI2+ Cd2+
下载PDF
聚合手性Salen-V(Ⅴ)配合物催化醛的不对称三甲基硅氰化反应
19
作者 黄为 宋玉明 +2 位作者 王静 曹国英 郑卓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217,i003,共6页
以聚合手性salen-V()为催化剂,对醛的三甲基硅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在-20℃和1.2%催化剂量下,以苯甲醛为底物获得了91%的ee值和98%的转化率,对其它几种芳香醛和脂肪醛也取得较好的反应结果.催化剂可以方便地回收,重复使用8次仍然保持很... 以聚合手性salen-V()为催化剂,对醛的三甲基硅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在-20℃和1.2%催化剂量下,以苯甲醛为底物获得了91%的ee值和98%的转化率,对其它几种芳香醛和脂肪醛也取得较好的反应结果.催化剂可以方便地回收,重复使用8次仍然保持很好的反应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salen-v(v)配合物 不对称硅氰化 三甲基硅氰
原文传递
金属-5-Br-PADAP螯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20
作者 黄明宪 邓传跃 刘绍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0年第3期72-75,共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是作为有机物分离测定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将其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测定研究亦渐增多。2-(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5-Br-PADAP)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灵敏的有色螯合物。目前虽有应用此试剂高效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是作为有机物分离测定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将其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测定研究亦渐增多。2-(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5-Br-PADAP)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灵敏的有色螯合物。目前虽有应用此试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贵金属和测定钒(Ⅴ)、钴(Ⅱ)、铁(Ⅱ)的报导,但不能同时分离铜(Ⅱ)和铁(Ⅲ)。本文采用反相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铜(Ⅱ)、铁(Ⅲ)、钴(Ⅱ)、钒()分离 5-BR-PAD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