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Ti-Fe三元合金显微组织、氢传输行为及耐蚀性能研究
1
作者 马东帅 闫二虎 +8 位作者 白金旺 王豪 张硕 王艺豪 李唐卫 郭智洁 周子锐 邹勇进 孙立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198,共7页
Nb-Ti-Fe双相合金已被证实具有优异的渗氢性能,有望成为替代传统Pd膜的渗氢材料。V和Nb同属于5B族,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V-Ti-Fe双相合金组织转变规律和渗氢性能至今无人研究。基于此,本工作对V-Ti-Fe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渗氢... Nb-Ti-Fe双相合金已被证实具有优异的渗氢性能,有望成为替代传统Pd膜的渗氢材料。V和Nb同属于5B族,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V-Ti-Fe双相合金组织转变规律和渗氢性能至今无人研究。基于此,本工作对V-Ti-Fe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渗氢行为开展了详细研究,并探索了热处理和电化学腐蚀对改善渗氢性能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V-Ti-Fe三元合金体系中存在一个包共晶凝固反应,即L+TiFe_(2)→Bcc-(V,Ti)+TiFe(1626 K)。液相面投影图中存在三个相区,分别为TiFe相区、TiFe_(2)相区和Bcc-(V,Ti)相区。其中,TiFe相区合金室温组织由初生TiFe相和{Bcc-(V,Ti)+TiFe}共晶结构组成,TiFe_(2)相区合金室温组织由初生TiFe相、TiFe_(2)相和Bcc-(V,Ti)相构成,Bcc-(V,Ti)相区合金室温组织由初生Bcc-(V,Ti)相和TiFe相组成,渗氢性能测试证实了该系合金抗氢脆性能较弱。具体来说,上述三区域内部铸态合金在渗氢实验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碎,仅V_(2.5)Ti_(62.5)Fe_(35)合金能够渗氢,不过,该合金在渗氢后期发生断裂。最后,本工作采用电化学腐蚀和真空热处理两种方法改善该合金体系的渗氢性能,其中,V_(2.5)Ti_(62.5)Fe_(35)合金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经热处理后该合金的渗氢性能明显提升,其在623 K下的氢渗透性能为1.03×10^(-9)mol H_(2)m^(-1)·s^(-1)·Pa^(-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Fe合金 显微组织 热处理 耐腐蚀性能 渗氢性能
下载PDF
Nb-Mo-V-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及其硫酸氢铵分解性能
2
作者 柏源 王圣 +1 位作者 孙天宇 轩宇宁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一系列Nb掺杂V-Mo-Ti催化剂,研究V_(2)O_(5)负载量及Nb掺杂量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并测试其硫酸氢铵分解性能。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PR、NH_(3)-TPD、IR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掺杂... 通过浸渍法制备一系列Nb掺杂V-Mo-Ti催化剂,研究V_(2)O_(5)负载量及Nb掺杂量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并测试其硫酸氢铵分解性能。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PR、NH_(3)-TPD、IR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掺杂促进了V-Mo-Ti的氧化还原性能,提升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使催化剂具有更加优异的低温脱硝性能;当空速5 000 h^(-1),反应温度180℃时,1.5Nb-6V-3Mo-Ti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达到100%。同时Nb掺杂提升了催化剂NO氧化能力,促进硫酸氢氨与NO反应的进行,提升催化剂的低温抗水硫中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低温烟气脱硝 Nb掺杂 硫酸氢铵分解 V-Mo-Ti催化剂
下载PDF
再结晶区变形后冷却速率对Nb-V-Ti-N微合金钢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婧 赵志博 +3 位作者 辛文彬 谷静远 罗果萍 彭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105,共12页
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机研究了Nb-V-Ti-N微合金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规律,并探讨了再结晶区变形后冷速对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由0.1℃/s增大至30℃/s时,实验钢发生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冷速区间分别... 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机研究了Nb-V-Ti-N微合金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规律,并探讨了再结晶区变形后冷速对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由0.1℃/s增大至30℃/s时,实验钢发生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冷速区间分别为0.1~30℃/s、0.1~8℃/s、3~30℃/s和15~30℃/s;随着冷速的增大,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相变温度分别由785、682和498℃降低到625、553和415℃,而马氏体相变温度则由342℃升高为365℃。当冷速由3℃/s增大至8、20和30℃/s时,钢中大角度晶界占比由0.734不断减少到0.509;平均有效晶粒尺寸先由10.62μm减小到7.46μm后增大到9.61μm,最小值在20℃/s获得;平均KAM值先由0.419°略降低到0.407°后升高到0.691°,最小值在8℃/s获得。此外,当冷速由0.1℃/s增大至30℃/s,实验钢的显微硬度由(197±23.3)HV0.1逐渐增加到(316±11.8)HV0.1,屈服强度由(475±67.1)MPa增加到(818±33.9)MPa。分析可知,为了获得良好的强度-韧性配合,实验钢再结晶区变形后适宜的冷速为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v-ti-N微合金钢 冷却速率 组织演变 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力学性能
下载PDF
V-Ti-Cr-Fe合金的储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严义刚 陈云贵 +2 位作者 梁浩 梁洁 吴朝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6-689,共4页
研究了V(30%)-Ti(15%~55%)-Cr(7%~43%)-Fe(2%~18%)(原子分数,下同)四元合金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V-Ti-Cr-Fe四元合金的吸氢量与有效吸氢量主要由Ti/(Cr+Fe)比决定,当Ti/(Cr+Fe)=1时,合金具有最好的吸... 研究了V(30%)-Ti(15%~55%)-Cr(7%~43%)-Fe(2%~18%)(原子分数,下同)四元合金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V-Ti-Cr-Fe四元合金的吸氢量与有效吸氢量主要由Ti/(Cr+Fe)比决定,当Ti/(Cr+Fe)=1时,合金具有最好的吸放氢性能。随着Ti/(Cr+Fe)比升高,合金的晶格常数增大,氢化物的生成焓增大,放氢平台压力降低。在298K时,V30Ti35Cr25Fe10合金的吸氢量达到3.6%(质量分数,下同),有效吸氢量达到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v-ti基固溶体 BCC 储氢性能
下载PDF
V-Ti-Cr-Fe合金吸放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梁浩 严义刚 +3 位作者 吴朝玲 陈云贵 梁洁 涂铭旌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通过均匀设计法对Ti/(Cr +Fe)比的优化控制以及对Cr/Fe比的调整,研究了V Ti Cr Fe系四元贮氢合金。结果表明:Ti/(Cr+Fe)比对合金的吸放氢性能产生重要影响。Ti/(Cr+Fe)比为1时,Cr/Fe比越偏离2 .5 ,合金有效吸氢量越小,放氢平台压随Fe含... 通过均匀设计法对Ti/(Cr +Fe)比的优化控制以及对Cr/Fe比的调整,研究了V Ti Cr Fe系四元贮氢合金。结果表明:Ti/(Cr+Fe)比对合金的吸放氢性能产生重要影响。Ti/(Cr+Fe)比为1时,Cr/Fe比越偏离2 .5 ,合金有效吸氢量越小,放氢平台压随Fe含量增多而升高。Ti/(Cr +Fe)比为1,Cr/Fe比为2 .5的V30 Ti35Cr2 5Fe1 0 合金拥有最理想的吸放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Cr-Fe 贮氢合金 有效吸氢量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温度和形变对V-Ti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溶解与析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英义 李维娟 王长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61,共4页
针对V-Ti微合金钢,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溶解,未形变与形变奥氏体在不同冷却温度下碳氮化物的析出。结果表明,钒的碳氮化物在860 ̄900℃时大量溶解,钛的碳氮化物在900℃以上逐渐溶解;随着冷却温度的逐渐降... 针对V-Ti微合金钢,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溶解,未形变与形变奥氏体在不同冷却温度下碳氮化物的析出。结果表明,钒的碳氮化物在860 ̄900℃时大量溶解,钛的碳氮化物在900℃以上逐渐溶解;随着冷却温度的逐渐降低,析出相逐渐增多、尺寸减小,在1200 ̄950℃时主要是微合金元素钛的碳氮化物析出;奥氏体区的高温形变促进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使奥氏体内的析出量增多、尺寸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微合金钢 碳氮化物 溶解 析出
下载PDF
含钒钛转炉渣氧压酸浸过程V-Ti-H_2O系的电位-pH图(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牟望重 张廷安 +2 位作者 豆志河 吕国志 刘燕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9期2078-2086,共9页
为了分析含钒钛转炉渣氧压酸浸过程的热力学特点,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度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了氧分压0.5MPa、对应离子的质量浓度0.1mol/kg、温度60~200℃条件下V-Ti-H2O系的电位-pH图。在pH<2的... 为了分析含钒钛转炉渣氧压酸浸过程的热力学特点,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度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了氧分压0.5MPa、对应离子的质量浓度0.1mol/kg、温度60~200℃条件下V-Ti-H2O系的电位-pH图。在pH<2的酸性条件下,可溶性V3+,VO2+,VO2+的稳定区几乎全部包含在TiO2的稳定区范围内,随着温度由60℃升高到200℃,钒、钛稳定共存区对应的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增大,pH逐渐降低。钒、钛稳定区的共存特点从热力学角度为转炉渣采用氧压酸浸工艺通过一步酸浸将钒浸出的同时使钛富集在渣中提供了理论依据。含钒钛转炉渣的氧压酸浸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40℃、氧分压0.5MPa、粒度0.055~0.075mm、液固比15:1、浸出时间120min、搅拌速度500r/min、初酸浓度200g/L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为96.87%,钛的浸出率为8.76%。钒与钛通过氧压酸浸工艺能够得到有效分离,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PH图 v-ti-H2O系 氧压酸浸 转炉渣
下载PDF
金属热还原法制备V-Ti-Fe中间合金(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斌 刘奎仁 +2 位作者 陈建设 高腾跃 何季麟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507-1512,共6页
采用金属热还原热法制备V-Ti-Fe中间合金,考察V2O5与TiO2的加入比例、用铝量和Al-Mg合金用量对金属回收率和合金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中V2O5和TiO2的质量比为0.5:1,实际用铝量为理论值的95%,Al-Mg合金用量为铝量的1/... 采用金属热还原热法制备V-Ti-Fe中间合金,考察V2O5与TiO2的加入比例、用铝量和Al-Mg合金用量对金属回收率和合金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中V2O5和TiO2的质量比为0.5:1,实际用铝量为理论值的95%,Al-Mg合金用量为铝量的1/3。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中的V和Fe元素分布比较均匀,Ti则存在一定偏析。为降低合金中Al和O的杂质含量,进行喷吹造渣精炼。精炼后,合金中的铝含量由4.27%降为1.86%,氧含量由2.10%降为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Fe中间合金 金属热还原法 回收率 精炼
下载PDF
V-Ti微合金钢热变形过程中复合微合金析出相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杰 徐洲 《上海金属》 CAS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通过对V-Ti微合金钢平衡析出相的微合金含量的热力学预测以及对热变形过程中析出相的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热变形过程中微合金析出相的组成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奥氏体热变形过程中的微合金析出相自从基体中沉淀出来,就是复合... 通过对V-Ti微合金钢平衡析出相的微合金含量的热力学预测以及对热变形过程中析出相的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热变形过程中微合金析出相的组成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奥氏体热变形过程中的微合金析出相自从基体中沉淀出来,就是复合析出相(Ti,V)(C,N),并且随形变温度的降低,复合析出相(Ti,V)(C,N)中Ti含量减少而V含量增多,析出相的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微合金钢 热变形 复合微合金析出相 形成机制 微合金钢 变形过程 析出相 复合 机制 金含量 能谱分析 电镜观察 力学预测
下载PDF
V-Ti微合金钢的轧后冷却相变及第二相析出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杰 徐洲 《上海金属》 CAS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通过采用Gleeble380 0进行热模拟试验 ,研究了V Ti微合金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轧后冷却相变行为。并且利用电解浸蚀和碳萃取复型法获取第二相析出物 ,从而对轧后冷却相变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不同冷却速度对第二相析出的... 通过采用Gleeble380 0进行热模拟试验 ,研究了V Ti微合金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轧后冷却相变行为。并且利用电解浸蚀和碳萃取复型法获取第二相析出物 ,从而对轧后冷却相变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不同冷却速度对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微合金钢 热变形 轧后冷却 相变 第二相析出
下载PDF
金属热还原法制备V-Ti基合金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斌 杜金晶 +2 位作者 刘奎仁 朱军 李林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35-3641,共7页
采用DSC测试技术对金属热还原不同反应体系的放热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Freeman-Carroll法,对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Al与V_2O_5的反应主要为液-液反应,在1 000℃以下就可进行;Al与TiO_2可以以液-固形式反应,但在1 ... 采用DSC测试技术对金属热还原不同反应体系的放热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Freeman-Carroll法,对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Al与V_2O_5的反应主要为液-液反应,在1 000℃以下就可进行;Al与TiO_2可以以液-固形式反应,但在1 100℃以上时,反应才显著发生;以Al-Ca合金替代Al粉作为还原剂,可以促进热还原反应提前发生,但钙热反应先于铝热反应出现;Al与TiO_2反应的活化能明显高于Al与V_2O_5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更大;原料中添加一定量Ca O,可以促进Al与TiO_2反应的发生,降低此反应的活化能,但会增加Al与V_2O_5反应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基合金 金属热还原法 动力学
下载PDF
Nb-V-Ti微合金低碳钢Q550D 250 mm×1820mm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的控制工艺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磊 王国连 +2 位作者 史志强 秦登平 郑翠军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49,共3页
分析了Q550D钢(/%:0.15C,0.25Si,1.40Mn,≤0.010P,≤0.002S,0.03Nb,0.06V,0.015Ti,0.020Alt)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得出角部横裂纹产生于结晶器内,并进一步扩展于二冷区,另外,在弯曲段(Ⅲ脆性区)外弧铸坯受拉应力,也是造成外弧角部横裂纹... 分析了Q550D钢(/%:0.15C,0.25Si,1.40Mn,≤0.010P,≤0.002S,0.03Nb,0.06V,0.015Ti,0.020Alt)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得出角部横裂纹产生于结晶器内,并进一步扩展于二冷区,另外,在弯曲段(Ⅲ脆性区)外弧铸坯受拉应力,也是造成外弧角部横裂纹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降低结晶器宽面水流量200 L/min,窄面20 L/min,对弧精度从±0.5 mm提高至±0.3 mm,振幅和振频分别从4~5 mm和130~136 opm改进至3.6~4.5mm和140~146 opm,结晶器锥度从0.9%~1.0%增至1.0%~1.1%,二冷工艺由边部自然冷却改进为喷嘴冷却,钢中氮含量由≤60×10^(-6)降至≤40×10^(-6)等工艺措施,角部裂纹发生率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v-ti微合金低碳钢Q550D 板坯 角部横裂纹 控制措施
下载PDF
电热还原法制备V-Ti-Cr-Fe储氢合金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斌 张乐乐 +3 位作者 杜金晶 张博 梁李斯 朱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5-1638,共4页
采用电热还原热法制备了V-Ti-Cr-Fe合金,考察了CaO加入量、Al-Ca还原剂用量及精炼剂成分对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和Al-Ca合金用量对Ti的收得率和合金中杂质含量影响显著,m(CaO)/m(Al)为0.9、m(Al-Ca)/m(Al)为0.5时的熔炼效果较好... 采用电热还原热法制备了V-Ti-Cr-Fe合金,考察了CaO加入量、Al-Ca还原剂用量及精炼剂成分对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和Al-Ca合金用量对Ti的收得率和合金中杂质含量影响显著,m(CaO)/m(Al)为0.9、m(Al-Ca)/m(Al)为0.5时的熔炼效果较好,Ti的收得率可达66%,Al、O杂质含量可分别达到3.66%和0.75%(质量分数)。以90%(3CaF_2-CaO)-10%V_2O_5(质量分数)渣体为精炼剂,采用喷吹造渣的精炼方法,可较有效地去除合金中的Al杂质,并能起到一定的预脱O作用,精炼后Al和O含量可分别降到1.23%和0.59%(质量分数)。SEM分析表明,未精炼的合金除了含有固溶体主相外,还含有很多氧化物夹杂相,而通过喷吹造渣精炼,夹杂相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Cr-Fe 电热还原 储氢材料 杂质 精炼
下载PDF
正火温度对Nb-V-Ti微合金化大截面锻材Q345E钢组织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新理 梅珍 +3 位作者 张利冲 刘雅政 肖磊磊 刘广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94-99,共6页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Nb-V-Ti微合金化Q345E钢的相变临界温度Ac1和Ac3,使用45kW箱式电阻炉对实验钢进行了正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正火后试样的组织演变规律,分...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Nb-V-Ti微合金化Q345E钢的相变临界温度Ac1和Ac3,使用45kW箱式电阻炉对实验钢进行了正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正火后试样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正火温度对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345E钢的Ac1约732℃、Ac3约871℃;当正火温度为820℃和850℃时,组织由针状珠光体和未发生重结晶的粗大原始铁素体构成,针状珠光体由针状奥氏体转变而来,相邻针状珠光体中的铁素体相具有相同的晶体取向特征;当正火温度不低于880℃时,组织由重结晶后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随正火温度的提高组织尺寸逐渐增大;当正火温度为820~940℃时,随正火温度的提高冲击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组织类型、尺寸、形态和均匀性是影响大截面锻材Q345E低温韧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v-ti微合金化 大截面锻材 Q345E 电子背散射衍射 韧性
下载PDF
V-Ti-Fe储氢合金的真空精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斌 杜金晶 +2 位作者 刘奎仁 朱军 李林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1,共5页
采用真空感应炉对金属热还原法制备的V-Ti-Fe合金进行精炼,考察金属铈对精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铈可有效脱除合金中的氧杂质,减少合金内的富钛相和硅偏聚相,降低合金的成分偏析,促进合金的吸氢活化。随铈用量的增加,脱氧效果也逐渐增... 采用真空感应炉对金属热还原法制备的V-Ti-Fe合金进行精炼,考察金属铈对精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铈可有效脱除合金中的氧杂质,减少合金内的富钛相和硅偏聚相,降低合金的成分偏析,促进合金的吸氢活化。随铈用量的增加,脱氧效果也逐渐增强,储氢容量得到提升,当铈添加量达到合金用量的5%时,氧含量降到了0.05%,最大吸氢量和有效放氢量分别达到3.36%和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Fe合金 真空精炼 杂质 成份偏析 储氢容量
下载PDF
成份调整对V-Ti-Cr-Fe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浩 陈云贵 +2 位作者 严义刚 吴朝玲 涂铭旌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分别调整Ti/Cr比及V含量,对V-Ti-Cr-Fe系四元合金的室温吸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V30Ti31+xCr29-xFe10合金中Ti/Cr增大,合金吸氢量增大,放氢平台压降低,Ti/Cr>1.2时放氢量减小,298K最大吸氢量3.66%(质量),最大放氢量2.0%(质... 分别调整Ti/Cr比及V含量,对V-Ti-Cr-Fe系四元合金的室温吸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V30Ti31+xCr29-xFe10合金中Ti/Cr增大,合金吸氢量增大,放氢平台压降低,Ti/Cr>1.2时放氢量减小,298K最大吸氢量3.66%(质量),最大放氢量2.0%(质量);随Vx(TiCrFe)100-x(Ti:Cr:Fe=7:5:2)中V含量增大,合金吸氢量增大,放氢量增大,放氢平台压降低,V含量20%(原子)的合金中出现Laves相,298K最大吸氢量3.73%(质量),最大放氢量2.08%(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Cr-Fe合金 BCC贮氢合金 吸放氢性能 成份调整
下载PDF
V-Ti-Fe中间合金的精炼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斌 刘奎仁 +1 位作者 高腾跃 何季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9-693,共5页
以金属热还原法制备的V-Ti-Fe中间合金为原料,采用喷吹造渣的方式对其进行精炼研究,实验考察了渣系组成和精炼温度对精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渣体中m(CaF2)/m(CaO)值为3.0,TiO2用量为总渣量的10%,用渣量为合金用量的35%,精炼温度为1 60... 以金属热还原法制备的V-Ti-Fe中间合金为原料,采用喷吹造渣的方式对其进行精炼研究,实验考察了渣系组成和精炼温度对精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渣体中m(CaF2)/m(CaO)值为3.0,TiO2用量为总渣量的10%,用渣量为合金用量的35%,精炼温度为1 600℃时,精炼效果较好;精炼后合金中的Al质量分数由7.11%降到了2.61%,合金中的Si质量分数变化较小,仅由1.25%降到了0.97%.XRD和SEM分析表明,精炼后合金中没有出现氧化物相,精炼有效地去除了合金中的氧化物夹杂,降低了合金的成分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Fe中间合金 精炼 CaO-CaF2渣系 吹氩 氧化物夹杂
下载PDF
氧化物原料配比对金属热还原法制备V-Ti-Fe合金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斌 刘奎仁 +1 位作者 高腾跃 何季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以金属热还原法制备了V-Ti-Fe合金,主要考察了原料中V2O5与TiO2质量比R对炉渣初晶温度及合金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的降低,渣体的初晶温度显著升高,所得合金中Ti含量和Al、O杂质含量也明显增加,Si含量则基本不变。XRD、SEM和EDS分... 以金属热还原法制备了V-Ti-Fe合金,主要考察了原料中V2O5与TiO2质量比R对炉渣初晶温度及合金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的降低,渣体的初晶温度显著升高,所得合金中Ti含量和Al、O杂质含量也明显增加,Si含量则基本不变。XRD、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合金均具有钒基固溶体结构。合金中Ti存在一定偏析,部分集中于富钛相内。当R≤0.6时,在合金中检测到了明显的Al-O夹杂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固溶体 v-ti-Fe 储氢合金 金属热还原法 氧化物原料配比
下载PDF
V-Ti蠕墨铸铁在液压阀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幼坤 梁蓓 +1 位作者 梁义田 刘真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43-43,共1页
文中重点阐述了V -Ti蠕墨铸铁液压阀体的铸造工艺 ,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和控制质量的办法。
关键词 v-ti蠕墨铸铁 液压阀体 渗漏 铸造工艺 质量控制
下载PDF
250 mm铸坯红送工艺生产Nb-V-Ti微合金钢板表面裂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磊 王国连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57,共3页
利用金相观察、能谱分析、连铸坯红送与冷送工艺的对比试验等手段,对红送工艺生产微合金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送工艺生产微合金钢板表面裂纹并不是因为连铸坯本身存在裂纹缺陷,而是由于铸坯在凝固后的冷却过程... 利用金相观察、能谱分析、连铸坯红送与冷送工艺的对比试验等手段,对红送工艺生产微合金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送工艺生产微合金钢板表面裂纹并不是因为连铸坯本身存在裂纹缺陷,而是由于铸坯在凝固后的冷却过程中,大量细小的C、N化合物在奥氏体晶界析出,降低了晶界强度,导致钢板表面裂纹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v-ti微合金钢 红送 表面裂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