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ace-Optical-Phonon Modes in Quasi-one-dimensional Wurtzite Rectangular Quantum Wires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L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X期1109-1112,共4页
关键词 界面-光学-光子模式 单轴晶体模型 矩形量子线 极化特征向量
下载PDF
Two dynamics modes in planar wire array Z pinch implosion
2
作者 盛亮 王亮平 +3 位作者 吴坚 李阳 彭博栋 张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15-318,共4页
Two dynamics modes, named short ablation mode and long ablation mode, are observed in implosion experiments of planar wire array Z pinch on 'QiangGuang-I' facility utilizing an optical streak camera. The long ablati... Two dynamics modes, named short ablation mode and long ablation mode, are observed in implosion experiments of planar wire array Z pinch on 'QiangGuang-I' facility utilizing an optical streak camera. The long ablation mode has a lagged trajectory compared with the short ablation mode. For shot 10035 in a short ablation mode, the initial time of K-shell radi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action time for ablation plasma arriving at the centre of wire array, while for shot 10038 in long ablation mode, the initial time of K-shell radiation is about 10 ns earlier. In the two modes, the partial ablation plasma could traverse the wire array plane and then collide in the centre to form a dense plasma column with a diameter of 2.2 mm for shot 10035 and 1.5 mm for shot 10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lation mode imploding dynamics planar wire array Z pinch
下载PDF
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屈翔 张小锋 +1 位作者 王伟 邱江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目的针对线控四轮转向汽车横向稳定性不足及控制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转向反馈控制策略。方法使用Simulink搭建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将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整车模型;基于二自由度... 目的针对线控四轮转向汽车横向稳定性不足及控制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转向反馈控制策略。方法使用Simulink搭建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将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整车模型;基于二自由度模型分析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推导理想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以横摆角速度增益恒定为依据设计理想传动比,得到期望前轮转角,以横摆角速度误差为控制量设计模糊控制器得到附加前轮转角对期望转角实时修正,实现前轮主动转向;针对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加权得到稳定性控制目标;设计自适应积分滑模反馈控制策略输出后轮转角,对理想值进行跟踪,实现后轮主动转向。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线控转向系统能够准确反映汽车动力学特性。相比无控制的机械前轮转向汽车与横摆反馈控制的四轮转向汽车,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汽车在双移线工况下将质心侧偏角控制在0值附近波动,横摆角速度跟踪误差控制在1.149 deg/s以内;在角阶跃工况下将质心侧偏角稳态值控制在0.065 deg,横摆角速度稳态值误差为0.074 deg/s。结论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控制策略在双移线和角阶跃工况下控制效果显著,鲁棒性能好,能有效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主动四轮转向 模糊控制 积分滑模 操纵稳定性
下载PDF
送丝角度与方式对激光熔丝单道沉积层成形的影响
4
作者 杨鑫 韩红彪 +1 位作者 闫晨宵 王锐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8,56,I0005,I0006,共9页
为了研究旁轴激光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送入熔池的方位对沉积层成形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下的单道激光熔丝沉积试验,分析对比了沉积层的层宽、层高、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和基板熔深随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的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旁轴激光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送入熔池的方位对沉积层成形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下的单道激光熔丝沉积试验,分析对比了沉积层的层宽、层高、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和基板熔深随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旁轴送丝的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对激光熔丝单道沉积层的成形都有一定影响,且送丝方式大于送丝角度对沉积层尺寸和形状的影响;随着送丝角度的增大,3种送丝方式的基板熔深都逐渐减小,前置送丝和后置送丝沉积层的层宽逐渐减小,层高逐渐增大,而侧置送丝沉积层的层宽、层高和表面粗糙度则变化较小;前置送丝和后置送丝沉积层的截面形状呈对称的圆弧形,侧置送丝沉积层的截面形状不对称,最高点偏向焊丝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 沉积 送丝方式 送丝角度 单道沉积层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T形件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博 叶俊 +3 位作者 刘念武 林晓阳 王震 汤慧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0-1200,共11页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和环境可持续性等优点。为了探究WAAM碳钢T形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系列共12组由WAAM碳钢T形件、高强钢(HSS)T形件和高强螺栓...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和环境可持续性等优点。为了探究WAAM碳钢T形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系列共12组由WAAM碳钢T形件、高强钢(HSS)T形件和高强螺栓组成的连接节点试件,通过试验研究螺栓线位置与螺栓排列方式对试件初始刚度、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WAAM碳钢T形件相关几何参数,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辅助测量了T形件连接节点在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WAAM碳钢T形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螺栓线与腹板翼缘连接处距离减小时,试件的初始刚度与极限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而失效模式均为预期的翼缘破坏,且螺栓未发生断裂。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和现有设计规程计算结果,对相关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进行评估,发现现有设计方法高估了试件的初始刚度,对破坏模式的预测较为准确,但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偏保守。最后,对已有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计算模型对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T形件 连接节点 初始刚度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2060 MPa级高强钢丝高温力学性能及破断模式
6
作者 陈巍 沈锐利 +2 位作者 白伦华 齐东春 杨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6,共7页
采用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试系统,跟踪测试了2060 MPa级高强钢丝试件在20~900℃下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高温钢丝各力学性能指标的高温函数模型,得到其高温破断参数.结果表明:高温下高强钢丝试件的各力学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折损... 采用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试系统,跟踪测试了2060 MPa级高强钢丝试件在20~900℃下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高温钢丝各力学性能指标的高温函数模型,得到其高温破断参数.结果表明:高温下高强钢丝试件的各力学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折损.当温度低于200℃时,试件的力学性能指标折损率不超过10%,破断模式为脆性破坏;当温度超过200℃后,试件的各力学性能指标折损率显著增大,破断模式逐渐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丝 应力-应变曲线 高温 力学性能指标 折损程度 破断模式
下载PDF
基于预警边界的线控转向主动安全控制研究
7
作者 虞井生 罗石 +1 位作者 刘艳广 丁华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为提高传统线控转向车辆转向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相平面预警边界的主动安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质心侧偏角与质心侧偏角速度β-β相平面图;其次,针对传统相平面稳定区域划分所用双线法在低路面附着系数时存在不足,提出“平行四边形”边... 为提高传统线控转向车辆转向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相平面预警边界的主动安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质心侧偏角与质心侧偏角速度β-β相平面图;其次,针对传统相平面稳定区域划分所用双线法在低路面附着系数时存在不足,提出“平行四边形”边界法改善相平面稳定区域的划分,并以稳定域边界建立预警边界模型。然后基于预警边界设计线控转向主动安全控制器,设计预警度PID控制器和横摆角速度滑模控制器联合决策横摆力矩,以保持车辆稳定行驶,避免失稳状态从而起到主动安全作用;最后,结合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有效避免线控转向车辆失稳,提高了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相平面 平行四边形预警边界 主动安全 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1-Wire信号采集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占敖 齐志才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9-61,65,共4页
1-Wire网络技术是基于单个总线主机的技术,主机通过一条双绞线,与多个1-Wire从机(设备终端)按菊花链式连接,按照1-Wire协议进行数字通信。所有的从机都具有全球唯一的数字地址,在总线处于通信空闲期间,从机从总线上获取芯片上的工作电源... 1-Wire网络技术是基于单个总线主机的技术,主机通过一条双绞线,与多个1-Wire从机(设备终端)按菊花链式连接,按照1-Wire协议进行数字通信。所有的从机都具有全球唯一的数字地址,在总线处于通信空闲期间,从机从总线上获取芯片上的工作电源;所有通信都采用1-Wire协议,而不管被测的变量是什么(例如,电压、电流、电阻等)。由于其技术先进,加之接线少,总线、终端扩展和维护也方便,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的测量、控制、认证、登记、识别等,相信未来应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WIRE 数字通信 信息纽扣 主从模式
下载PDF
激流丝扰动下回转体边界层流动转捩的模态特征
9
作者 赵祎佳 肖加兵 +2 位作者 刘建华 李孝检 赵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会产生较强的噪声,严重影响其通信及探测性能。为探明诱发水动力噪声的主要流动结构,本文以SUBOFF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水洞实验及大涡模拟方法,获得激流丝扰动下的水下回转体边界层流场。研究发现:边... 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会产生较强的噪声,严重影响其通信及探测性能。为探明诱发水动力噪声的主要流动结构,本文以SUBOFF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水洞实验及大涡模拟方法,获得激流丝扰动下的水下回转体边界层流场。研究发现:边界层内流动在激流丝下游形成分离泡,在分离泡中后部发生转捩,诱发了大量多尺度非定常涡系。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研究了边界层转捩区流向、法向速度脉动及压力脉动的模态特征,发现流向速度脉动的主导模态是分离泡及其沿流向的破碎和下游流向涡,其中分离泡区域流向速度脉动为低于3000 Hz的复合频率,下游流向涡为低于200 Hz的低频结构。法向速度脉动与压力脉动模态特征相似,都呈现出高频、宽频脉动特征,在分离泡附近强度最大。由此推测,分离泡及其破碎是边界层转捩的主要诱因,其诱发的法向速度脉动是产生高/宽频噪声的主要原因,流向速度脉动仅与低频噪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回转体 激流丝 大涡模拟 本征正交分解 模态特征
下载PDF
弓网系统动态升弓问题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李牧迪 周宁 +3 位作者 魏海飞 陈鸿明 程尧 张卫华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2期209-213,270,共6页
以铁路车辆系统中弓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不同供电制式(AC/DC)切换时产生的动态升降弓问题,建立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升降弓地面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利用正交实... 以铁路车辆系统中弓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不同供电制式(AC/DC)切换时产生的动态升降弓问题,建立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升降弓地面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影响升弓动力学的关键因素以及考虑接触线拉出值条件下动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得到了弓网系统合理的升弓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升弓条件下,影响弓网动力学关键因素为弓头质量、升弓速度和接触线拉出值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辆 受电弓 供电制式 动态升弓 接触线拉出值
下载PDF
线控转向系统汽车的主动转向控制研究
11
作者 谢立刚 陈勇 郭晓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5,共6页
以线控转向系统汽车为研究对象,为提高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以及高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算法。基于Simulink与Carsim平台,建立整车模型,并对转向执行总成部分进行频率响应特性分析,验证其工作稳定性。... 以线控转向系统汽车为研究对象,为提高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以及高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算法。基于Simulink与Carsim平台,建立整车模型,并对转向执行总成部分进行频率响应特性分析,验证其工作稳定性。根据固定转向增益,设计理想角传动比曲线,并设计滑模控制器实现车辆的主动转向功能。仿真结果表明,与PI控制器的结果相比,这里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主动转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理想传动比 滑模控制 主动转向
下载PDF
基于滑模理论的线控转向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
12
作者 李崧 孙有平 +1 位作者 吴光庆 王国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为了提高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理想传动比前馈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主动转向控制器。主动转向控制器根据状态参数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经过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计算出独立于驾驶员的额外附... 为了提高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理想传动比前馈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主动转向控制器。主动转向控制器根据状态参数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经过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计算出独立于驾驶员的额外附加转角,以对前轮转角进行补偿,使得汽车的实际响应跟随理想值,以改善汽车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和Carsim软件中建立了线控转向联合仿真模型,分别在双移线、正弦输入以及高、低路面附着系数工况下对设计的主动转向控制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主动转向控制器明显减小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2个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提高了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系统 主动前轮转向 滑模控制 自适应趋近律
下载PDF
基于KFESO的四轮主动转向积分滑模控制
13
作者 邓斌 李维汉 +2 位作者 吴迪 张冰战 赵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8,119,共10页
为消除参数不确定和外部不确定扰动对四轮转向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四轮主动转向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KFESO-ISMC)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卡尔曼扩张状态观测器(KFESO),实现了车辆状态观测以及外部... 为消除参数不确定和外部不确定扰动对四轮转向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四轮主动转向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KFESO-ISMC)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卡尔曼扩张状态观测器(KFESO),实现了车辆状态观测以及外部扰动估计,克服了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模型参数精度的依赖的缺点。其次为降低外部扰动引起的车辆状态的跟踪误差,将KFESO观测的系统总扰动补偿到控制输入;并为实现全局鲁棒控制和抑制积分饱和现象,设计了四轮主动转向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方法。最后,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在存在内外部不确定扰动情况下,KFESO观测器具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在四轮主动转向操纵稳定性的控制方面,KFESOISMC方法相比LQR和ISMC方法具优良的抗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主动转向 线控转向 扰动观测器 卡尔曼滤波 积分滑模控制
下载PDF
车辆线控转向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策略
14
作者 张君 龙安源 +1 位作者 王伟 屈翔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5,共13页
为解决车辆线控转向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因谐波电流引起的相电流畸变问题,提高车辆横向控制的跟随性和回正力矩估算的准确性,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积分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策略。使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电机基波电... 为解决车辆线控转向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因谐波电流引起的相电流畸变问题,提高车辆横向控制的跟随性和回正力矩估算的准确性,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积分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策略。使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电机基波电流环的dq电流估算,完成解耦及扰动补偿,根据从估算电流中提取的5、7次谐波电流设计积分滑模控制器实现对谐波电流的解耦与抑制。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电机对拖和整车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策略对额定转速和超额定转速时的5、7次谐波电流有良好抑制能力,可以提高电机转角控制的精确性和回正力矩估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永磁同步电机 扩张状态观测器 积分滑模观测器 谐波电流抑制
下载PDF
一种查找运行中电能计量装置V-V接法错误接线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荣先金 雷鸣 李俊 《仪表技术》 2014年第10期43-46,共4页
在35 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电压互感器通常采用V-V接线方式。由于该种接线方式电压电流组合较为复杂,且向量图不够直观,因此接线错误出现的概率很大,且种类繁多。在分析当前各种错误接线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并加以理... 在35 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电压互感器通常采用V-V接线方式。由于该种接线方式电压电流组合较为复杂,且向量图不够直观,因此接线错误出现的概率很大,且种类繁多。在分析当前各种错误接线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并加以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该方法简单直观,准确率高,能够在V-V错误接线分析工作中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接线 错误接线 向量图 三相三线
下载PDF
新型手抛式输电线路接地线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恩铭 马海亮 张毅恒 《山西电力》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为适应超特高压输电线的快速发展和检修工作的需要,解决输电耐张塔内转角挂接困难的问题,结合现场工作实际,设计出一种手抛式接地线。对比传统已有的2种接地工具的弊端,提出新型接地线夹结构,通过机械设计连接,在接地线夹领域首次实现... 为适应超特高压输电线的快速发展和检修工作的需要,解决输电耐张塔内转角挂接困难的问题,结合现场工作实际,设计出一种手抛式接地线。对比传统已有的2种接地工具的弊端,提出新型接地线夹结构,通过机械设计连接,在接地线夹领域首次实现单方向受力双段控制线夹完成接地线的远距离抛挂及拆除。通过现场实地1∶1输电塔挂拆试验,顺利完成挂接,经过安全检测后已量产。根据电力生产需要,利用上述机械线夹结构思想,变更相应线夹尺寸、配置不同长度和截面接地铜线,将能应用于多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路 输电塔 接地线夹 手抛方式 快拆装置
下载PDF
新能源车双电机线控系统的同步转向角控制
17
作者 李鹰 张志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61,共8页
针对商用新能源车中单电机驱动线控转向系统弱扭矩和高故障率的问题,提出一种新能源车双电机线控系统的同步转向角控制策略。基于主从控制模式,引入一个带有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器,使系统在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工况下仍然具... 针对商用新能源车中单电机驱动线控转向系统弱扭矩和高故障率的问题,提出一种新能源车双电机线控系统的同步转向角控制策略。基于主从控制模式,引入一个带有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器,使系统在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工况下仍然具有强鲁棒性,同时系统的动态响应和同步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提升。最后借助实物平台完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主从控制时,正弦和梯形位置轨迹的平均同步误差值分别减少了83.7%和70.4%,而最大同步误差值分别减少了92.5%和74.3%,线控转向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同步转向角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线控系统 同步转向角控制 主从模式 滑模控制
下载PDF
面向线控转向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分层控制
18
作者 陈林彬 唐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针对线控转向车辆转向时前轮转角跟踪及车辆稳定性控制问题,提出了关于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分层控制策略。建立了线控转向执行机构二阶模型,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设计转向执行机构径向基函数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器来保证控制器的稳定性,以... 针对线控转向车辆转向时前轮转角跟踪及车辆稳定性控制问题,提出了关于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分层控制策略。建立了线控转向执行机构二阶模型,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设计转向执行机构径向基函数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器来保证控制器的稳定性,以保证前轮转角跟踪的准确性;其次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滑模控制器进行上层控制,用以跟踪期望横摆角速度,决策出转向执行机构的最终前轮转角,从而改善车辆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通过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提升了车辆转向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系统 稳定性控制 滑模控制 径向基函数网络
下载PDF
10 kV新型高压开关柜设计研究
19
作者 王文兵 孟华平 何勇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7期108-109,112,共3页
为了解决传统高压开关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开关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了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给出了起内部结构设计及接线方式优化,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 为了解决传统高压开关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开关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了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给出了起内部结构设计及接线方式优化,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析,确认了设计的高压开关柜的可行性,有效解决了起运行高温的问题,实现了“检修不停电、故障少停电、负荷可调配、运维智能化”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高压开关柜 优化设计 接线方式
下载PDF
基于BO-WT-VMD组合模型的钢丝绳的损伤信号降噪方法
20
作者 朱宇坤 黎恒 +1 位作者 吴文俊 柯圆圆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4,共12页
为了准确识别钢丝绳缺陷的故障数据,消除被测信号中的噪音,可使用基于贝叶斯优化-小波变换-变分模态分解(BO-WT-VMD)的组合降噪模型进行降噪。首先利用小波变换(WT)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其次对处理后的信号再利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VMD)... 为了准确识别钢丝绳缺陷的故障数据,消除被测信号中的噪音,可使用基于贝叶斯优化-小波变换-变分模态分解(BO-WT-VMD)的组合降噪模型进行降噪。首先利用小波变换(WT)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其次对处理后的信号再利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VMD)进行模态分解,计算分解的各个模态与原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完成信号的模态选择和重构;再次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BO)对VMD算法的模态数目K以及α值进行寻参,避免其受序列分解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优超参数组合。最后,在仿真实验和真实数据中,计算BO-WT-VMD、WT和VMD算法的SNR值和RMSE值,分别为(17.3403,0.1010),(15.6170,0.1232)和(15.6492,0.1227),说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信号噪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漏检测 小波变换 变分模态分解算法 贝叶斯优化 钢丝绳 降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